研究生: |
邱婉如 Chiu, Wan-Ju |
---|---|
論文名稱: |
高級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之個案研究-以特色課程發展為例 A Case Study on High School Teacher Professionl Learning Community Operetion: A case of developing school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
指導教授: |
游進年
Yu, Chin-Ni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6 |
中文關鍵詞: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特色課程 、十二年國教 |
英文關鍵詞: |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twelve-year basic education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9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78 下載:3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浪潮下,學校教師成為革新的焦點,教師的專業成長
是教育品質提升的關鍵角色,高級中學亦透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動能,在課程改革上有所創新,高級中學特色課程的發展可經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達到團隊合作及協同教學之效,回應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故本研究以一所公立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為研究對象,運用訪談、觀察及文件分析等方式,深入描繪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並探究教師如何透過社群運作設計及實施特色課程,同時針對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加以探討,進而勾勒出研究個案的真實。
根據個案的研究分析,歸納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個案學校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方式主要為政策推動與教師自覺
貳、個案學校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經歷「萌芽階段」、「適應階段」、「運作階段」三歷程
參、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特色課程發展需要校內外資源支持
肆、個案學校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對特色課程發展產生正面影響
伍、學習者中心、創新教學、協同教學、延續性為個案學校公民與社會科特色課程發展的特性
陸、個案學校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運作時面臨結構因素、技術因素及人員因素的困境
柒、持續專業成長及參與跨領域社群為個案學校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面對困境的主要因應策略
Recently, school teachers become the innovation focus in the education reform. The key factor of promoting education quality is teacher professionl learning. Many high schools also use the power of teacher professionl learning communities to reform and innovate curriculums. Developing high school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s can pass through operating teacher professionl learning communities. It not only reaches efficient teamwork , but also responses to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This study applies case study as a research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how teacher professionl learning community works and how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be programmed and executed. Data collection in a public high school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cluded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e major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main factors of suppor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establishing are policies and teachers' conscious.
2.This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experienced germination, adaptation and operation stages.
3.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operetion and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4.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generate positive influences to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s.
5.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novative teaching, team teaching and continuity are the curriculum features of this case.
6.The 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s include structure, technical, and personal aspects.
7.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ng other communities are the strategies to face with the challenges.
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調查研究:「關注學生學習成效」為焦點。課程與教學季刊,17(1),209-232。
丁琴芳(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方德隆(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課程與教學季刊,4(2),1-24。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 (2009)。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建勛 (2007)。國小實習學生網路學習社群之建置與管理。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白雲霞(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模式。臺北市:高等教育。
江健志(2013)。國中國文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嘉杰(2014)。臺灣地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位論文之分析。學校行政,91,159-180。
吳明烈(2004)。塑造組織學習文化: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的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美慧、徐昀霖(2009)。打造教育111 從學校效能談起。教師天地,158,4-7。
吳婉甄(2011)。新北市、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林天佑(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李昱瑩(2014)。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家鳳(2012)。蒲公英的旅行見聞──旭日國小發展學校特色課程與課程領導之敘事探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李奐穎(2015)。教育的支點:一所高中特色課程發展中教師領導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素玲(2014)。臺東地區國中特色課程發展現況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儒容(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特色課程管理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靜濤(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劭仁(2006)。專業學習社群運用於師資培育自我評鑑之探究。中正教育研究,5(2),79-111。
林志成、林仁煥、田育昆(2011)。特色課程的意涵與理論。載於林志成(主編),特色學校理論、實務與案例(頁120-128)。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志成、鍾宜欣(2012)。優質高中的挑戰與特色創新策略之研究。學校行政,80,178-198。
林佳鈴(2011)。教務主任以轉型領導促進學校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個案研究─以推動閱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佩璇(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載於教育部臺灣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所編,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研習參考資料(頁76-93)。臺北市: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林瑞昌(2006)。以專業社群概念內涵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主編),熱情卓越新典範(頁67-76)。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孟郁、鍾武龍、張月霞、李哲迪、陳穎儀(2013)。高中教師在創新科學課程專業學習社群中的發展歷程。科學教育學刊,21(7),75-96。
卓靜宜(2011)。以方案改變理論來檢視高瞻計畫中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以三所學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俞可平(1999)。社群主義。臺北市:風雲論壇。
洪琬琳(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詠善(2013)。臺灣後期中等教育階段學校發展特色課程之問題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25,102-117。
施雅慧(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建構與運作-以一所國中創新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信賢(2010)。特色學校的課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98,55-62。
侯仲宸(2015)。臺北市高中英文科跨校專業學習社群教師領導實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倪惠軒(201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個案研究-以彩虹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孫志麟(2003)。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29-252。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69,138-158。
徐新雅(2012)。一所高中特色課程發展之組織變革歷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博銓(2008)。學校學習社群的發展與挑戰。中等教育,59(4),8-19。
高博銓(2011)。教師社群發展的問題與回應。教育研究月刊,201,39-48。
高新建(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成功因素:綜合分析。2015年5月3日,取自
http://www.nknu.edu.tw/~edu/web/doc/Learning/learning%20thesis/
learning%20thesis-4/item4-article4.htm
高新建(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二)(頁18-44)。臺北市:教研學會。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中、綜高、高職、五專學校實施特色招生之特色課程規劃成果報告。2015年1月25日,取自
http://epaper.naer.edu.tw/data/52/3-1pdf.pdf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巿:東華。
張淑宜、辛俊德(2011)。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張博裕(2011)。國小校長專業學習社群與省思能力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編(2010)。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臺北市:教育部。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銀瓶(2009)。山湖分校特色課程發展與實踐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德銳(主編)(2011)。攜手同心-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故事集。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教育部(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手冊(1-4)。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2014年11月20日,取自http://12basic.tyc.edu.tw/files/12-BE.pdf
教育部(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中、綜高、高職、五專學校實施特色招生之特色課程規劃成果報告。2014年11月20日,取自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140
教育部(2014)。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2015年5月11日,取自 http://www.k12ea.gov.tw/ap/news_view.aspx?sn=ac0f9e36-39b3-4c32-8f9d-10d450d26bcb
莊雅琇(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社群召集人的觀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卉蘋(2014)。高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自我效能感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之研究 -以中部三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許美鈞(2014)。一所高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社會資本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連安青(2011)。經營數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以國立東華大學附小國數社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01,49-60。
郭進隆譯(1995)。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臺北市:天下文化。
郭福豫(2015)。高職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向明(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佩英(2009)。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育,60(3),66-88。
陳佩英、高嘉徽、應尹甄(2012)。促進高中優質化的專業學習社群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1),36-42。
陳佩英、焦傳金(2009)。分散式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建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55-86。
陳佳萍、王瑞壎(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探究:以學校文化發展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08,53-68。
陳怡君(201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偉泓(2008,9月)。特色課程如何促成高中職優質化初探-學校本位課程的另一風貌。論文發表於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舉辦之「97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總檢討會議」,臺北市。
彭靜文(2013)。理念學校特色課程發展之研究-以新竹縣大坪國小多元智能課程發展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坤輝(2007)。臺北縣「特色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偏遠校學的危機或轉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童新峯(2012)。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及其促進學校文化改變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子珊(2013)。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 以中部三縣市國民中小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永和(2008)。「實務社群」在教學專業發展的應用。國民教育,48(4),50-59。
黃鈺婷(2011)。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慧英 (2006)。偏遠地區國中教師參與網路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5)。新北市高中高職旗艦計畫暨104學年度實施計畫。2015年5月10日,取自
http://www.ntpc.edu.tw/_file/2052/SG/28235/40398.html
楊振富(譯)(2002)。Peter Senge著。學習型學校:第五項修練教育篇。臺北市:天下遠見。
楊智先(2007)。教師社群互動、工作希望感受與創造性轉化之關係:量化模式建構與典範案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國煇(2006)。一位校長領導學校建構學校本位特色課程之個案研究-以北市興華國小「深度閱讀」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2)。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102年度至106年度課程與教學領先計畫。2015年5月10日,取自http://12basic.tp.edu.tw/3-2.asp
劉欣宜、洪詠善(2013)。高中職學校發展特色課程之課綱問題分析。課程研究,8(2),1-22。
劉恆昌(2015)。「領導場域」的實作邏輯:一所高中校本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正德(1999)。團體動力學。臺北市:心理。
潘道仁(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完全中學優質化課程發展之困境與因應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0),47-54。
潘慧玲(2004)。緒論:轉變中的教育研究觀點。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34)。臺北市:高等教育。
潘慧玲(主編)(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廷科(2014)。學校裡的創客空間-以國立內壢高中特色課程為例。中等教育,65(4),129-140。
蔡欣霖(2014)。苗栗地區國中結合社區陶窯產業資源之特色課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05)。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雲大維(2011)。透過課程領導經營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1,107-134。
蔡舜玉、丁惠民(譯) (2002)。S.E.Bressler & C.E.Grantham,Sr.著。社群行銷。臺北市:麥格爾希爾。
鄭伊伶(2011)。國民小學學校發展特色課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鄭新輝、張珍緯、賴協志(2012)。十二年國教入學方式:高中高職及五專特色招生之研究兼論與創新教育、人才培育之關聯(教育部委辦計畫)。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蕭舜文(2013)。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召集人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龍玉珊(2008)。應用達竿統整課程設計模式於國小特色課程發展:以臺北市潭美國小低年級陶藝教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應尹甄(2013)。高中英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社會網絡形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薛雅慈(2012,10月)。因應十二年國教下我國高中特色課程政策的發展趨勢:兼論當前優質化高中特色課程發展型態。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評中心舉辦之「十二年國教的築夢與踏實」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美慧(2013)。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政策之個案研究-以花蓮縣一所小學實施環境教育特色課程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鍾國全(2014)。臺北市高中職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世峯(2009)。宜蘭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課程發展要素與特色課程成效之研究。私立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顏秋雲(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特色課程管理與課程實施成效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英文部分
Bezzina, M. (1989). Teachers'perceptions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
Copland, M. A. (2003). Leadership of inquiry: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capacity for school improvemen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25(4), 375-395.
DuFour, R. , & Eaker, R.(199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est practice for enhancing student achievement. Reston,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arrison, M. (1981).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 A personal viewpoint. Curriculum Perspectives, 2(1), 47-52.
Hord, M. S. (1997).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m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Improvement.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Huffman, J. B., & Hipp, K. K. (2003). Reculturing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Oxford: ScarecrowEducation.
Huffman,J.B.&Hipp,K.K.(2009).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urposeful actions, positive results.Lanham, MD:Rowman and Littlefield.
Kruse, S. D., Louis, K. S. , & Bryk, A. (1995). An emerging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chool-based 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 K. S. Louis, & S.D. Kruse (Eds.), Professionalism and community: Perspectives on reforming urban schools (pp.23-42).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18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uis, K. S., & Kruse, S. D. (1995). Professionalism and community: Perspectives on reforming urban school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Inc.
Roberts, M.S., Pruitt, Z. E. (2003). School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Corwin Press.Inc.
Sergiovanni, T. J.(2002) .Leadership: what’s in it for schools ? New York: Routledge.
Sergiovanni, T.J.(2000). The lifeworld of leadership: Creating culture, community, and personal meaning in our school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