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方儀
論文名稱: 共同打造新蘭陽:仰山文教基金會(1990~2008)
指導教授: 蔡淵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8
中文關鍵詞: 仰山文教基金會宜蘭社區總體營造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1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80年代後期,臺灣地區的非營利組織發展由於解嚴,進入了蓬勃而多元的時代,而非營利組織的運作對臺灣民間社會的發展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宜蘭地方的發展模式和臺灣西部地區有著明顯的不同,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宜蘭在陳定南、游錫堃至劉守成等縣長的經營下,逐漸發展出所謂「宜蘭經驗」的模式,以環保、觀光、文化、生活為立縣之主軸。在地方政府積極以文化做為發展主軸的背景下,宜蘭地方知識份子於1990年籌組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以非營利組織的身份參與共同打造新蘭陽之事業。
    仰山文教基金會之宗旨為發揚地方文化與打造蘭陽美景,其以地方菁英集體領導的運作模式,與政府、各民間社團等單位合作,從事各項文化活動。除了營造蘭陽豐厚的文教氣息,凝聚蘭陽民眾對鄉土的認同感外,仰山文教基金會更期待蘭陽地區能成為一個成熟而有自信的公民社會。自1990年成立至今,仰山文教基金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階段性不同的運作主軸,近十年來逐漸著側重於社區總體營造事業的推動,而其組織運作和宗旨的落實均對宜蘭地區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本論文透過對仰山文教基金會較為全面式的研究,一方面回顧其組織發展歷史,同時也藉此審視民間社團對地方發展之影響,並進而為其定位。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3 第二章 仰山文教基金會之緣起 第一節 仰山文教基金會的成立背景 15 第二節 仰山文教基金會的組織與人事 25 第三節 仰山文教基金會的會屬團體 69 第三章 獎勵與培育蘭陽人才 第一節 設置噶瑪蘭獎 87 第二節 提供終身學習機會 98 第三節 培育蘭陽人才 115 第四章 保存與發揚蘭陽文化 第一節 保存蘭陽文化 129 第二節 向外推廣蘭陽文化 147 第三節 探索蘭陽獨特發展之路 170 第五章 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事業 第一節 宜蘭的社區總體營造 203 第二節 仰山與社區總體營造的啟動 220 第三節 仰山與社區總體營造的深化 236 第四節 宜蘭厝的推動 270 第六章 結論 289 徵引書目 297 附錄 309

    徵引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
    1998《社區營造與社區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文建會
    1998《文化白皮書》,台北市,文建會。
    文建會
    2006《行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政策說明書》,台北:文建會。
    石計生
    2000《宜蘭縣社會經濟發展史》,宜蘭:宜蘭縣政府。
    石雅如、許美智
    2004《蘭陽溪生命史:「宜蘭研究」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
    曲兆祥
    1992《翻滾的蘭陽溪—宜蘭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台北:永業出版社。
    江明修主編
    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李綠枝、劉鎮豪
    1997《起造一個家—宜蘭厝‧居家生活品質提升指南》,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
    宜蘭縣政府
    1993〈宜蘭縣政府文化建設工作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仰山文教基金會
    1993《「蘭陽百景」後續工作景點勘查評定及百景圖冊編印計畫工作報告及協調會議資料》,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2004《宜蘭縣社造1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會議手冊》,未出版。
    林志恆
    1998《蘭陽之子游錫堃》,台北:天下遠見。
    林芳怡主編
    2003《寧靜的地景革命—第二期宜蘭厝建築圖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林清文
    2006《認識社區營造》,台北:內政部。
    林盛豐主編
    1997《宜蘭縣總體規劃簡介》,宜蘭:宜蘭縣政府。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2005《第六屆非營利組織管理研討會—非營利組織與社區總體營造論文集》,嘉義: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柯廣宇
    1998《移廟建新埕—以廟宇帶動社區活力的大二結》,台北:文建會。
    若林正丈著、許佩賢譯
    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
    財團法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1995《宜蘭縣古蹟調查研究計畫第一階段期中報告書》,宜蘭:宜蘭縣政府。
    財團法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1995《宜蘭縣古蹟調查研究計畫第一階段期末報告書》,宜蘭:宜蘭縣政府。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1996《為宜蘭的生活起厝—宜蘭厝建築圖集》,宜蘭:宜蘭縣政府、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1997《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紀事》,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1998《宜蘭縣文化藝術長期發展計畫》,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2003《宜蘭縣歷史空間政策綱領(92年版)》,宜蘭:宜蘭縣政府。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2003《宜蘭縣宜蘭厝(第2期)展覽與推廣文宣相關作業工作計畫第一階段期末成果實錄》,宜蘭: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陳進傳
    1998《本地歌仔—陳旺欉技藝保存計畫報告書》,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陳賡堯
    1998《文化‧宜蘭‧游錫堃》,台北:遠流。
    彭懷恩
    2003《台灣政治發展》,台北:風雲論壇。
    游錫堃
    1997《蘭陽百景》,宜蘭:宜蘭縣政府。
    黃于玲、李素月
    2003《故鄉的河 慢慢的流—宜蘭河生命史討論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黃煌雄等
    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遠流。
    鄭水萍
    2003《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論文選集第一屆》,台北:文建會。
    蕭新煌
    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蕭新煌計畫主持,劉維公、孫志慧研究助理
    1992《我國文教基金會發展之研究》,台北: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
    龔宜君
    2001《宜蘭縣人口與社會變遷》,宜蘭:宜蘭縣政府。

    二、期刊論文

    丁申雲
    1997〈我國社會發展與社區發展倡導者—張鴻鈞先生之事蹟〉《社區發展季刊》第79期。
    方雅慧
    2008〈偏鄉社區營造之啟動:宜蘭社區大學的課程案例〉《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1卷第1期。
    申學庸
    1994〈文化建設與社會倫理的重建〉《社會教育年刊》第46屆年會特輯。
    杜文苓
    2007〈審議民主與社會運動:民間團體籌辦新竹科學園區宜蘭基地公民會議的啟發〉《公共行政學報》第23期。
    杜文苓、陳致中
    2007〈民眾參與公共決策的反思—以竹科宜蘭基地設置為例〉《台灣民主季刊》第4卷第3期。
    周家安
    2002〈地方團體的內部治理—以仰山文教基金會為例〉《非政府組織夏季論壇研討會論文集》。
    官有垣
    2000〈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1期。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
    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18期。
    林正芳
    1991〈宜蘭縣的社區總體營造〉《宜蘭文獻雜誌》第30期。
    林芳怡
    1996〈渾然成就的設計案—訪簡學義先生談「宜蘭厝」設計經驗〉《建築師》第254期。
    林芳怡
    2003〈為宜蘭的生活起厝—第二期宜蘭厝推廣活動略述〉《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第92期。
    林國明、陳東升
    2003〈公民會議與審議式民主:全民健保的公民參與經驗〉《台灣社會學》第6期。
    洪德仁
    2004〈從嚴重呼吸道症候群社區防疫經驗看社區行動力〉《社區發展季刊》第107期。
    徐震
    2004〈台灣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之異同—論社區工作中微視與鉅視面的兩條路線〉《社區發展季刊》第107期。
    許文傑
    2003〈地方治理與發展策略:宜蘭經驗的回顧與展望〉《佛光人文社會學刊》第4期。
    陳其南、陳瑞樺
    1998〈台灣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研考報導》第41期。
    陳其澎
    1996〈宜蘭厝—菁英與普羅之辯?感動之餘的個人想法〉《建築師》第254期。
    陳登欽
    1996〈「宜蘭厝」過程側記—一個未經計畫的摸索〉《建築師》第254期。
    陳進傳
    1998〈五十年來宜蘭史研究的回顧〉《中華民國專題論文集—第四屆討論會》。
    陳碧琳
    2006〈台灣在地社區營造運動與博物館型態之轉型—蘇澳白米木屐村案例之研究〉《國立台灣博物館學刊》第59卷第1期。
    曾旭正
    1996〈宜蘭厝的社會干預效果—從作品與共同設計規範加以檢視〉《建築師》第254期。
    曾建元、朱元雷、石易平
    2004〈大家來唱歌:合唱團組織、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政策〉《中華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
    黃淑瑩
    2000〈「阿蘭城影像日誌的故事」〉《東海岸評論雜誌》第140期。
    楊孝濚
    2004〈社區營造條例、社區法與社區發展實質運作〉《社區發展季刊》第107期。
    廖俊松
    2006〈公私協力: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之案例觀察〉《社區發展季刊》第115期。
    賴兩陽
    2002〈台灣社區工作的歷史發展與功能轉型〉《社區發展季刊》第100期。
    賴爾柔、李芝靜、謝昌隆、洪貴真、邱昭豪
    2006〈鄉村學習型組織發展模式初探〉《農業推廣文彙》第51輯。

    三、學位論文

    于國華
    2002〈「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探討:全球化趨勢下的一種地方文化運動〉,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瓊瑤
    2006〈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論文。
    江聰淵
    2007〈地方立法權之研究:以宜蘭縣非都市土地建蔽率、容積率獎勵自治條例為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余佩倫
    2005〈非營利組織存在利基之探討:以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素月
    2003〈文化治理與地域發展—九0年代以降宜蘭的空間—社會過程(1990~2002)〉,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雅玲
    2005〈解嚴後台灣民間社團的發展與社區文化重建—兼以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林忠毅
    2007〈風險溝通與環境民主—以新竹科學園區宜蘭基地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雯怡
    2000〈論宜蘭建築的地域性(1981-1997)〉,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陳可慧
    2005〈社區培力成效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區域型培力中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所碩士論文。
    陳志賓
    2008〈宜蘭的後殖民空間研究—以《宜蘭厝》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財發
    2007〈宜蘭縣歷史空間保育發展之研究〉,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蕙欣
    2004〈社區之參與傳播研究—以宜蘭縣珍珠社區發展文化產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凱若
    2006〈公共審議團體成員互動行為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宜蘭基地」公民會議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黃哲淵
    2004〈地域性住宅風貌的營造過程—以第一屆宜蘭厝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禛
    1998〈文化政策、認同政治與地域實踐—以九0年代宜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順星
    2000〈社區的誕生—對社區總體營造的知識社會學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錦峰
    2005〈社區總體營造的衝突解析—以宜蘭縣村里型社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金源
    1994〈論地方社會公共領域的興起與發展—以宜蘭的教育議題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玲伶
    2005〈非營利事業產業化—以新港文教基金會與新港客廳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淑芳
    2004〈從產業活化到地區空間轉換—宜蘭縣尚德社區的個案研究〉,銘傳大學媒體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大任
    2007〈社區總體營造對社區休閒效益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A、B兩個社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潘志忠
    1998〈台灣綠色執政的雛型—以宜蘭經驗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乃榮
    2007〈文史工作室發展與社區總體營造之探討-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台東教育大學社會教育系碩士論文。
    蕭心怡
    2006〈宜蘭社區營造的回顧與前瞻—永續發展觀點〉,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謝禛德
    2005〈非營利組織參與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以大嵙崁文教基金會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仰山文獻
    (一)未出版書籍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仰山會訓》1~21期,25期後改名《仰山空間》,至2008年5月已至51期。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董事會議手冊》,第一屆第一次至第七屆第一次。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1991《仰山成立週年暨第一屆噶瑪蘭獎特刊》未出版。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1993《第二屆噶瑪蘭獎頒獎典禮暨贊助出版研究宜蘭之學位論文發表會特刊》未出版。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1996《第三屆噶瑪蘭獎頒獎典禮及音樂晚會特刊》未出版。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1999《第四屆噶瑪蘭獎頒獎典禮暨贊助出版研究宜蘭之學術論文頒獎典禮》未出版。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2002《第五屆噶瑪蘭獎頒獎典禮》未出版。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2006《第七屆噶瑪蘭獎頒獎典禮》未出版。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日期不詳《黨外祖師爺郭雨新(1908-2007)百歲冥誕影像特展》未出版。

    (二)雜誌
    玉鳳
    1998〈「宜蘭新建築運動」學術討論會〉《仰山會訊》第14期。
    吳書豪
    2001〈建構蘭陽印象的先鋒部隊—記「宜蘭縣第一期義務解說員培訓班」〉《仰山空間》第24期。
    李阿梅
    2007〈感恩心,鄉土情〉《仰山空間》第48期。
    李潼
    1998〈在地、外地與反省力〉《仰山會訊》第14期。
    林亞君
    2004〈宜蘭厝的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實錄〉《仰山空間》第34期。
    林致遠
    2006〈宜蘭經驗之「生活空間美學」—淺談「宜蘭厝」故事與第三期計畫〉《仰山空間》第43期。
    林致遠
    2007〈頭城鎮「石空」聚落之文化資產調查工作計畫〉《仰山空間》第48期。
    林奠鴻
    2008〈社造應回到日常生活〉《仰山空間》第51期。
    林寶貴
    1999〈回顧感言〉《仰山會訊》第17期。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1999〈您需要仰山,仰山需要您—仰山之友贊助辦法〉《仰山空間》第12期。
    高日昌
    2001〈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鎮西堡神木巡禮記實〉《仰山空間》第24期。
    張吉鴻
    2003〈咱們的故鄉最美—社區日曆的誕生〉《仰山空間》第32期。
    張智欽
    2000〈期待旭日東昇〉《仰山空間》第22期。
    莊文生
    2005〈一本捨不得撕的日曆—2006年宜蘭社區日曆工作記實〉《仰山空間》第41期。
    莊建緒
    2003〈宜蘭縣傳統版畫採集紀實〉《仰山空間》第31期。
    郭文豐
    2001〈歷史、建築、記憶與生活〉《仰山空間》第26期。
    陳怡慈
    1998〈造形藝術課程編輯計畫感言〉《仰山會訊》第16期。
    陳俊怡
    2006〈宜蘭厝建築獎〉《仰山空間》第46期。
    陳香莉
    1998〈仰山建築論壇「自宅、庭園暨宜蘭校園規劃研習班」迴響篇〉《仰山會訊》第14期。
    陳財發
    2008〈宜蘭縣生命禮俗普查計畫〉《仰山空間》第50期。
    陳琳
    1998〈白米木屐展示館開館活動紀要〉《仰山會訊》第14期。
    游文聰
    1998〈仰山建築論壇「自宅、庭園暨宜蘭校園規劃研習班」迴響篇〉《仰山會訊》第14期。
    游永義
    1994〈八十三年度環境綠化與生態綠化示範活動掠影〉《仰山會訊》第2期。
    黃善教
    2001〈飛越的泰雅—2002年碧侯社區日曆情事〉《仰山空間》第26期。
    楊振忠
    2008〈羅東信義社區文化性資產守護調查工作心得〉《仰山空間》,第50期。
    聞天祥
    2000〈文化紀錄片觀摩研習營—「影像come out!!弱勢鬥陣」〉~散記一段紀錄片的旅程《仰山會訊》第21期。
    劉素珍
    1994〈細說蘭陽百景〉《仰山會訊》創刊號。
    劉麗芳
    1997〈仰山文學營側記〉《仰山空間》第12期。
    鄭佳寧
    2001〈打開歷史的多寶格—宜蘭縣歷史建築選拔活動〉《仰山空間》第25期。
    簡楊同
    2006〈南方澳的討海文化〉《仰山空間》第43期。

    五、報刊、網路資源及其他

    廖雅欣,〈童玩節新聞在地小子每天報〉,《聯合報》,2004年6月13日,B2版。
    李奎忠,〈被批白手套 仰山基金會回應〉,《自由時報》,2002年4月21日,13版。
    李玉玲,〈二結推動歷史,千人移廟六尺〉,聯合報,1997年9月29日,第五版。
    田世昊,〈緬懷郭雨新 回首台灣民主〉,《自由電子報》,2005年7月31日。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l/31/today-p1.htm。
    沈如峰,〈雪山隧道頌新歌發表 音樂會八日舉行〉,《大紀元》,2008年3月5日。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8/3/5/n2033558.htm。
    沈如峰,〈搶救童玩節 宜蘭文化界發起黃槿花行動聯盟〉,《中央社》,2007年8月21日,資料來源:http://n.yam.com/cna/life/200708/20070821641103.html。
    賴沁沁,〈宜蘭國際樂雨節 雨水樂活嘉年華〉,《中廣新聞網》,2007年9月29日。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OeG8fGeHwHLleBMDQ7mrnwCNg--/article?mid=875。
    陳賡堯,〈典範之死!誰謀殺了童玩藝術節?!〉,資料來源:創意ABC—趨勢觀點http://www.ncafroc.org.tw/abc/newpoint-content.asp?Ser_no=170。
    莊依騏,〈細說冬山河親水公園的生成〉,《蘭陽博物館電子報》,2007年7月號,資料來源:蘭陽博物館網站http://ilmuse.gov.tw/~epaper/200707/01.html。
    陳錦煌,〈六星計畫〉,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陳錦煌醫師專欄,第52期,2005.7.8發行,資料來源http://www.cesroc.org.tw/e_paper_detail.php?sn=181#10。
    黃錦峰,〈宜蘭縣社區營造的軌跡-一場社會運動的檢視與價值論述〉,資料來源:宜蘭縣社區營造電子報第9607期,2008.6.4發行。http://epaper.society.org.tw/index.php?id=45。
    黃淑瑩,《2005年社區日曆電子報》第一期,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xoops/modules/cjaycontent/index.php?id=25。
    黃淑瑩,《2005年社區日曆電子報》第三期,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xoops/modules/cjaycontent/index.php?id=25。
    民權社區工作團隊,〈參與社區日曆發現社區活力〉,2006年社區日曆電子報第二期,資料來源:www.youngsun.org.tw/xoops/content.php?path=2006_01/number1.htm。
    廖俊松,〈2003社區總體營造全國年會〉資料來源:新台灣新聞週刊第405期,2004年5月,資料來源: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7448。
    97年度宜蘭縣社區營造中心電子報第1期,2008年11月28日,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xoops/modules/tadnews/newspaper.php?npsn=94。
    97年度宜蘭縣社區營造中心電子報第 2 期,2008年12月26日發行,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xoops/modules/tadnews/newspaper.php?npsn=99。
    2006年宜蘭縣社區日曆第1期電子報,2005年8月30日發行,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xoops/content.php?path=2006_01/number1.htm
    台灣社造聯盟,〈告別與重生〉,資料來源: http://blog.yam.com/tca2006/article/13338528。
    仰山文教基金會網站:
    http://www.youngsun.org.tw/xoops/index.php。
    台灣公益資訊中心網站:
    http://www.npo.org.tw/NPOInfo/list.asp?OrgID=287。
    昭應宮活動學習單題庫系統:http://www.youngsun.org.tw:8080/exam/profile.htm。
    宜蘭縣史館網站—重要紀事:http://yihistory.e-land.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33&pageID=6985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網站—業務公告:http://www.ilccb.gov.tw/ch/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14。
    台灣戲劇館網站:
    http://svr2.ilccb.gov.tw/theatre/page-2.htm。
    宜蘭縣全國大專院校校友會網站:
    http://www.youngsun.org.tw/nilsa/xoops/。
    台灣連署資源運籌中心:
    http://campaign.tw-npo.org 。
    創意ABC—趨勢觀點:
    http://www.ncafroc.org.tw/abc/newpoint-content.asp?Ser_no=170。
    宜蘭公民會議網站:
    http://icul.ilc.edu.tw/consensu/index.htm。
    台灣社區通網站:
    http://sixstar.cca.gov.tw/upfiles/dow01191492094.htm。
    阿蘭城新風貌促進會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land-city/。
    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網站:
    http://www.wuweiriver.org.tw/html/link1-1-1.asp。
    桃園縣文化局網站:
    http://www2.tyccc.gov.tw/culture/culture03_001.asp。
    第四區社造中心網站:
    http://www.youngsun.org.tw:8080/4thcom/。
    行政院農委會: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967。
    宜蘭厝網站:
    http://www.youngsun.org.tw/house/。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
    仰山秘書長林奠鴻訪談紀錄(2009.07.24)

    貳、英文部分
    Carl Bagley and Clare L. Ackerley(2006).‘I am much more than just a mum.Social captital, empowerment and Sure Start.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21(6),717~734.
    Hall,P.D.(1989).The community foundation in America,1914-1987.In Magat,R.(Ed.),Philanthropic Giving:Studise in Varieties and Goals(p.180-199).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mmack,D.C.(1989). Community foundations:The delicate question of purpose. In Magat,R.(Ed.),An Agile Servant: Community Leadership by Community foundations (p.330-353).New York:The foundation Center.
    Malombe,J.(2000). Community Development Foundations:Emriging Partnerships .U.S.:The World Bank.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