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珮瑜
Wu, Pei-Yu
論文名稱: 中學體育初任教師角色適應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the Role-adaptation of a Beginning Physical Educator in a Vocational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施登堯
Shy, Dang-Ya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7
中文關鍵詞: 體育初任教師角色適應個案研究
英文關鍵詞: beginning physical educator, role-adaptation, case stud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50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6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當一位體育初任教師甫進入到學校組織的角色適應過程,以及在這過程中的重要想法、經歷與議題。採用R. K. Yin所提的個案研究 (case study) 為方法以Strauss與Corbin之紮根理論中的開放性編碼 (open coding) 技術做為解釋文本之資料處理方式。最後,透過資料整理與分析,綜整出本研究個案教師之結論:(一)直接造成體育初任教師角色適應的困擾要素有學生、家長、同事等三項要素;(二)學校組織氣氛是間接影響體育初任教師角色適應要素之一;(三)影響體育初任教師角色適應歷程的重要要素是體育教師自我的教師角色認定;(四)促使體育初任教師進行角色調適必須有相當大的外在支持環境與要素;(五)體育初任教師採取主動角色調適策略,保有自我角色認定,取得自我角色與環境要求間的平衡,最後順應在學校組織中。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role-adaptation of a beginning physical educator who just entry into a new school and his ideas, experiences and related issues during the period of role-adaptation. This study adopted R. K. Yin’s case study method, and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by the technique of open coding of grounded theory.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1) the students, the parents and the colleagues were the three elements that directly caused the persecution of the beginning physical educator’s role-adaptation; (2) the climate of school organization was one of the indirect factor which affected the beginning physical teacher’s role-adaptation; (3) the beginning physical educator’s role identity as a primary element affected the process of role-adaptation; (4) it is needed for the beginning physical educator to provid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support elements to assist him in proceed the role adjustment; (5) by adopting the active role adjustment strategies, the beginning physical educator maintained the role identity of himself, kept the equilibrium of the requirements of his rol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accommodated himself to the school organization.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圖次i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4 第四節 名詞釋義4 第貳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初任教師角色意涵與角色適應5 第二節 初任教師階段之職涯特徵11 第三節 初任教師工作困擾之探究17 第四節 初任教師角色適應之道24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28 第一節 研究方法28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3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5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8 第一節 個案的故事38 第二節 結果與討論54 第伍章 研究結論與反思59 第一節 結論59 第二節 反思61 引用文獻65 附錄一 研究參與同意書70 附錄二 前導研究訪談大綱71 附錄三 前導研究逐字訪談稿T172 附錄四 前導研究逐字訪談稿T279 附錄五 第二次訪談大綱84 附錄六 第二次訪談逐字稿85 附錄七 第三、四次訪談題綱97 附錄八 第三、四次訪談逐字稿100 圖 次 圖1 研究流程圖31 圖2 個案角色適應概念圖57

    王秋絨 (1997)。我國國中師資培育學程之建構。臺北市: 師大書苑。
    白青平 (2000)。臺北縣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途徑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芝儀、廖梅花 (譯) (2004)。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Strauss, A., & Corbin, J., 1998)
    吳清山 (1995)。重塑學校文化提昇校園倫理。教師天地,74,23-27。
    李文惠 (2006)。自我調節理論模式及其在問題解決上的啟示。教育研究,14,191-202。
    李沁芬 (1992)。國中輔導教師之生涯發展與生涯重心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思宏 (2007)。臺東縣國民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李緒武 (2010)。教師角色期望。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189/
    李麗君 (2006)。檢視師資生教學信念與其實踐之方案實施與成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9(1),36-92。
    尚榮安 (譯) (2001)。個案研究法。臺北市:弘智文化。(Yin, R. K., 1994)
    林生傳 (1990)。實習困擾的分析與化解之道。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主編),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 (頁169-184)。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生傳 (1993)。實習教師的困擾問題與輔導之研究。教育學刊,10,33-103。
    林宜玄、翁美惠 (2008)。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解決方式之研究。學校行政,53,101-121。
    林清江 (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市:五南。
    洪玉華 (2006)。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導入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胡石明、張慧芬 (1999)。國民中學兼職行政教師工作動機與壓力適應調查研究。臺北市:水牛。
    徐顥恩 (2004)。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涂燕玲 (2002)。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高強華 (1988)。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0,113-133。
    張芬芬 (2001)。教學生活:新手老師的成長之路。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春興 (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 (1999)。現代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 (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 (重訂一版)。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 (1992)。教育心理學 (重訂二版)。臺北市:東華。
    張祿純、徐偉庭 (2009)。國中體育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因應策略。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91-98。
    張碧蘭 (2002)。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張德銳 (2001)。共譜教師專業成長的新樂章—談同儕教練。中等教育,52(2),134-143。
    張德銳 (2003a)。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輔導與考核。課程與教學,6(3),67-86。
    張德銳 (2003b)。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專業發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129-144。
    張德銳 (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9,169-193。
    曹翠英 (200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教學效能之探討。國教之友,59(1),47-54。
    許朝信 (1999)。高屏地區國小教師教室內教學困擾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郭丁熒 (2000)。「教師角色轉化」模式之建構。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184-251。
    陳奎憙 (2000)。社會變遷與師生關係。彰化文教季刊,39,5-11。
    陳美玉 (1999a)。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玉 (1999b)。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之探討-以教師專業發展經驗合作反省為例。教育研究月刊,72(2),80-99。
    陳美玉 (2002)。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發展。臺北市:學富。
    陳清溪 (2015)。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104期候用主任專題研究集 (頁247-275)。臺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
    陳雅惠 (1995)。個案研究法。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1584/
    陳聖芳 (1999)。臺東地區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陳曉雯 (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初任教師遭遇之困擾問題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游自達 (1987)。國中實習教師工作困擾問題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光雄 (2004)。教育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義良 (2000)。國中小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取向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269-298。
    楊百世 (1999)。日本師資培育制度的特色及對我國之啟示。高市文教,66,24-31。
    劉金松 (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實習教師工作困擾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威德 (1999)。教師教學信念系統之分析及其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培村 (1995)。從教育的觀點論高齡社群的教育發展取向。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培村 (1996)。我國實施中小學教師職級制度的基本構想。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培村 (1999)。終生學習教師的發展與培育。教育資料集刊,24,101-120。
    蔡培村、鄭彩鳳 (2006)。以教師進階制度促進教師生涯發展。中等教育月刊,57(5),4-19。
    蔡敏玲、余曉雯 (譯) (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臺北市:師大書苑。(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蔡雅玲 (2004)。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檔案對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盧富美 (1992)。師院結業生實習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6,222-274。
    謝金青 (1991)。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寶梅 (1995)。國小初任教師引導計畫運用之效應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2),45-55。
    鍾靜 (1999)。國民中小學教職員基本編制及專兼任行政之研究。教育部專案計畫。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韓玉芬 (2004)。初任教師工作壓力困應歷程之質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魏美香 (2006)。國小初任教師情緒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Burden, P. (1982). Implications of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New roles for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professo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workshop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Slippery Rock, PA.
    Gordon, S. P., & Maxey, S. (2000). How to help beginning teachers succeed (2nd ed.).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atz, L. (1972). Development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73(1), 50-54.
    Letven, E. (1992). 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Levinson, D. J., Darrow, C., Klein, E. B., Levinson, M. H., & McKee, B. (1978). The season of a man’s life. New York: Knopf.
    Lortie, D. C. (1975). School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cDonald, D., & Kirk, D. (1996). Private lives, public lives: Surveillance, identify and self in the work of beginning education teacher.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1(1), 59-75.
    McDonald, J. H. (1985). A career ladder and career alternatives teachers. In P. J. Burke., & R. G. Hoideman, (Eds.), career long teacher education.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
    McDonald, K. S., & Hite, L. M. (2005). Reviving the relevance of career development i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4(4), 418-439.
    Sarason, S. B. (1972). The culture of the school and the problem of change.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Watts, H. (1980). Starting out, moving on, running ahead or hoe teacher’ center can attend to stages in teachers’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CA: Teacher Center Exchange.
    Watts, H. (1982). The beginning teacher: The developer. The 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 1, 1-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