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國振
CHANG KUO CHEN
論文名稱: 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A Study on Bicycling Participants’ Recreation Involvement and
指導教授: 黃金柱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6
中文關鍵詞: 自行車活動休閒涉入休閒效益
英文關鍵詞: bicycle activity, recreation involvement, recreation benefi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93下載:19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自行車參與者的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藉以提供自行車參與者、自行車相關單位與各地方政府活動規劃時之重要參考依據與建議。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研究對象為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等中部四個縣市,以隨機取樣的方式抽取樣本。共發出600份、回收553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2.17%。研究工具係採「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調查問卷表」在休閒涉入部分計14題,包括吸引力、生活中心性、自我表現三個構面。休閒效益部分包括生理部分、心理部分、社交部分與心智部分等四個效益構面。資料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探索性因素分析、t檢定、單因子雙異數分析、雪費爾事後比較與典型相關等方法。謹將重要結論摘述如后:一、受試者背景變項在自行車活動涉入方面計有:性別、居住地點、參與時間等自變項,在問卷反應的差異上達顯著水準;而婚姻狀況、年齡、個人收入等部份則部份顯著差異,但在教育程度,則無顯著差異。二、受試者背景變項在自行車活動休閒效益面計有:性別、個人收入、居住地、參與時間等自變項,在問卷反應的差異上達顯著水準;年齡、教育程度則無顯著差異,在婚姻狀況則有部分差異性。三、自行車的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在典型相關分析中獲得支持。綜上,本研究建議:研究對象可擴大到各縣市或特定族群,研究工具可增加其它量表,讓自行車活動整個研究能夠更完整。
    關鍵字:自行車活動、休閒涉入、休閒效益

    A Study on Bicycling Participants’ Recreation Involvement and
    Recreation Benefit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creation involvement and recreation benefit of the participants of bicycle activities. The results would be provided as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bicycling participants, bicycling-related institu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s to plan bicycle activity.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the participants were all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aichung City, Taichung County, Changhua County, and Nantou County. Among 600 questionnaires, there were 553 with a ratio of 92.17% valid samples. The instrument of the study was “Bicycling Participants’ Recreation Involvement and Recreation Benefit Questionnaire,” which comprised recreation involvement and recreation benefit sections. In recreation involvement section, there were totally fourteen questions under the following three subcategories: attraction, life centrality, and self performance. The section of recreation benefit included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mental parts. All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further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s test comparison afterwards.
    The results were as the followings. First,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s on the questionnaires, some participants’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bicycling involvement like gender, residence, and time of participation achiev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variables like marriage, age, and personal income showed parti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educational levels. Secondly, in the aspect of recreation benefi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participants’ background variables like gender, personal income, residence, and time of participation. However, i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re was parti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marriage status. Thir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ticipants’ recreation involvement and recreation benefit in bicycling activities were highly suppor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sum,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future studies could try to enlarge the number of sampling or apply other measuring scales to make bicycling related studies more complete.
    Keywords:Bicycle activity, recreation involvement, recreation benefit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 … … … … … … … … … … … …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 …… … … … … … … … … … … … … …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 … … … … … … … … … … …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 … … … ……… …… … … … … … … … …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 … … … ……… … … … … … … … … … … … 7 第一節 休閒涉入之探討… … … … … … … … … … … … … … … … … 7 第二節 休閒效益之探討 … …… … … … … … … …… … ……… … … 12 第三節 國內自行車活動相關研究 ………… … … … … ……… … … … 15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 … … … … … …… ……… … … … … ……… 17 第五節 研究假設… … … … … … ……… … … … … … … …… … ……18 第叁章 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 … … 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 … … … … … … … …… … … … … … … … 1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 … … … … … … … … … ………… … … … 2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 …… … … … … … … … … … … … … … … 2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 … … … … … … … … … …… … 22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 … … ……… … … … … … … … … … … … … 3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 … … … … … … … … … … … … … … … …38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人口統計特性 … …… ……… … … … … … … 38 第二節 自行車活動參與現況… … … … … … … … … … … … … … … 42 第三節 休閒涉入調查結果 … … …… … … … … … … … … …… …… 47 第四節 休閒效益調查結果 … … …… …… …… … … … … … … … … 57 第五節 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相關分析結果… … … … …… ……… …… 69 第六節 綜合討論… … … … … … … … … … … … … … … … … … … 7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 … … … … … … … … … … … … … … …… 80 第一節 結論… … ……… … … … … … … … … … … … … … … … … 80 第二節 建議 ………… … … …… … ……… … … … … … … … … … 81 文獻參考 …… … … … … … … … … … … … … … …… …… … … … 84 中文文獻 …… … … … … … … … … … … … … … … … …… … … …84 英文文獻 … … … … … … … … … … … … … … … …… …… … … …91 附錄一 休閒效益量表使用同意書… … … …… … … … …… … … … …93 附錄二 研究問卷 … … … … … … … … … … … … … … …… … … …94 表目錄 表2-1 休閒涉入相關研究彙整表 … … … ……… …… … … …… …… 10 表2-2 涉入認知相關研究衡量構面彙整表… … …… … …… …… …… 11 表2-3 休閒效益認知相關研究衡量構面彙整表 … … …………… … … 14 表2-4 國內研究自行車活動相關研究彙整表… …… … … …… … … …15 表2-5 國內研究自行車活動相關研究彙整表(續)… … … … … … … …16 表3-1 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分析表 … … … …… …… … … …… …… 21 表3-2 專家名單… … …… … …… … … … … … … … … … … ………23 表3-3 休閒涉入量表 … … …… … … … … … … … … … … … … …25 表3-4 休閒涉入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 … … …… … … … … … 26 表3-5 自行車活動休閒涉入量表因素構面矩陣摘要表…………… … … 28 表3-5 自行車活動休閒涉入量表各分量表與總量表之信度分析表 … …29 表3-6 自行車活動休閒涉入量表各構面相關矩陣摘要分析表 … … … 28 表3-7 自行車活動休閒效益量表…… … … … … … … …… … … … …30 表3-8 自行車活動休閒效益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 … … … … …31 表3-9 自行車活動休閒效益因素構面矩陣摘要表… ……………… …… 33 表3-10 自行車活動休閒效益量表各分量表與總量表之信度… … … ……34 表4-1 受試者性別次數分配情形統計表……… … … … … … ……… …38 表4-2 受試者年齡次數分配情形統計表… … … … … … … … … … … 39 表4-3 受試者婚姻次數分配情形統計表 ……………… …… … … … …39 表4-4 受試者職業屬性次數分配情形統計表 … … … … … … … … … 40 表4-5 受試者個人月收入次數分配情形統計表 …… ………… … … … 40 表4-6 受試者教育程度次數分配情形統計表……… … … … … … … …41 表4-7 受試者居住地次數分配情形統計表… … … … … … … …………41 表4-8 受試者擁有自行數量次數分配情形統計表 … ……… … … …… 42 表4-9 受試者自行車活動持續時間次數分配情形統計表……… … …… 43 表4-10 受試者每週從事自行車活動次數分配統計表… … … … … … … 43 表4-11 受試者從事自行車活動時段分配統計表 …… … … … … ………44 表4-12 受試者從事自行車活動路線選擇分配統計表… … … … … … … 44 表4-13 受試者從事自行車活動選擇路線依據分配統計表……… … … …45 表4-14 受試者目前自行車設備金額分配統計表…… … … … … … … …45 表4-15 受試者從事自行車活動較容易受傷部位分配統計表 …………… 46 表4-16 受試者會選擇自行車做為交通工具分配統計表…… ……… …… 46 表4-17 受試者參與休閒涉入量表之優先順序分析表 …… …… … … … 47 表4-18 受試者在休閒涉入量表反應情形分析表 … ……… … … … ……48 表4-19 不同性別受試者休閒涉入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 …… … … 49 表4-20不同婚姻狀況受試者在自行車活動休閒涉入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 ………………… … 50 表4-21 不同年齡自行車活動者休閒涉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1 表4-22 不同收入自行車活動受試者對於休閒涉入各構差異性考驗分析…………………………………………………………………… 52 表4-23 不同教育程度活動者對於休閒涉入各構面差異性考驗分析表 … 53 表4-24 不同居住地自行車活動對於休閒涉入各構面差異性考驗分表 … 54 表4-25 不同持續時間參與自行車活動休閒涉入的各構面差異性表 … …56 表4-26 受試者參與休閒效益量表之優先順序… … … … … … …… ……57 表4-27 受試者在休閒效益各構面反應情形分析表………… … …… ……58 表4-28 不同性別在自行車活動休閒效益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59 表4-29 不同婚姻狀況受試者在休閒效益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60 表4-30 不同年齡自行車活動受試者休閒效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1 表4-31 不同收入自行車活動受試者休閒效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3 表4-32 不同教育程度自行車活動受試者休閒效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 64 表4-33 不同居住地自行車活動受試者休閒效益單因子變異數摘要分析表……………………………………………………………………… 66 表4-34 不同持續時間參與自行車活動休閒效益各構面差異性考驗分析表 ………………………………………… …………………………68 表4-33 自行車活動受試者的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 69 圖目錄 圖3-1 研究架構圖… … … … … … … …… … … … … … … …… ……19 圖3-2 研究流程圖… … … … … … … ………… … … … … … … … …20 圖3-3 研究工具編製過程圖… … … … … … ……… … … … ……… …23 圖4-1 自行車活動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典型相關分析路徑圖 … … … 7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一芝、林妙玲(2007)。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單車最好。遠見雜誌,7(253),122-123。
    王怡菁(1988)。休閒能力、涉入程度與休閒利益關係之研究-以自行車參與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王昭正(2003)。休閒導論。台北市: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王美晶(2006)。與作為壓力調適方法及其效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方怡堯(2002)。溫泉遊客遊憩涉入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北投溫泉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1)。休閒活動。台北縣:博創印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2004)。臺北市腳踏車政策132。2007年10月24日。取自
    http://www.dot.taipei.gov.tw/newch/files/2005_06/27/%E8%85%B3%E8%B8%8F%
    E 8%BB%8A%E6%94%BF%E7%AD%96.doc
    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2007)。自行車創新知識。取自2007年10月9日。http://www.bikelane.org.tw/bikelane/page2-1.html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3)。高血脂防治手冊。台中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6)。94年度國民運動行為調查結果。2007年10月6日。取自http://www.young.gov.tw/command.notice-main-txt. asp?bkey=200696105411c91f92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台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江明樺(2005)。旅行社從業人員涉入程度、滿意度與再購意願關係之研究 - 以旅遊網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朱家慧(2006)。涉入、體驗、依戀之影響關係研究—以鶯歌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沈永昆(2006)。國中教師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研究-以新竹縣、市為例。未版博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永發(2006)。路跑運動參與者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松齡(2003)。休閒產業經營管理。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凱琳(2006)。增強耐力,打敗壓力。Cheers,71。
    吳麗玲(2000)。博物館導覽與觀眾涉入程度之研究─以達文西特展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余青忠(2002)。桃園縣中等學校田徑選手參與休閒活動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博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余玥林(2004)。參與者的目標取向、社會支持和休閒型態對休閒效益的影響。未出版博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李晶(2003)。紓解工作壓力的休閒活動參與特性與工作壓力知覺關係之研究。T&D飛訊,6,1-10。
    李詩鎮、陳惠美(2003)。探索活動團體氣氛與休閒效益關係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6(4),19-39。
    李榮華(2006)。網咖消費者顧客滿意度、涉入程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國軍官士兵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穎慧(2006)。礙學童父母親親職壓力、休閒效益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呂星璜(2003)。民宿業者經營歷程與休閒運動涉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元正(2006)。警官從事運動休閒之動機持續因素及休閒效益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映秀(2005)。涉入、體驗、依戀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南投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嘉志(譯)(2006)。健康與體適能證照檢定要點回顧。台北市:品度股份有限公司。(Jeffrey L. Roitman:2001年)
    林慧年(2005)。義務解說員的活動涉入、地方依附和資源知識之相關性-以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二格山定點自然觀察小組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長庚兒童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2006)。校園氣喘管理工作手冊。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周秀華、余嬪(2005)。深度休閒者學習經驗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8(2),297-324。
    姚代平(2005)。以休閒為動機之業餘戲劇參與者之態度、涉入與休閒效益之探討-以台北地區的大學戲劇社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胡家欣(2000)。大學生的休閒認知,涉入與體驗-兼論人格特質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胡淑美(2006)。公務員從是網路休閒行為、休閒阻礙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彰化市公所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縣。
    施偉立、藍青、賴金鑫(1998)。腳踏車運動試驗各種心肺功能指標之標準反應數值。臺灣醫學會雜誌,5(97),315-322。
    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馬上鈞(2002)。與生活壓力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郊山登山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唐麗英、王春和(2005)。Spss統計分析。台北市:儒林圖書有限公司。
    陳心怡(2004)。自行車騎乘者專業化程度與場所依戀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大度山區騎乘者為例(逢甲大學,2004)。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FCU05222031。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安妮、林永森、解德春(2006)。大專學生休閒活動效益與規劃之探討。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4,129-139。
    陳佳伶(2001)。社區公共環境議題與民眾涉入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大坑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陳怡麟(2006)。居民對南瀛總爺藝文中心之遊憩意象與休閒效益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1)。休閒遊憩概論。台北市:世新大學。
    陳彥豪(2004)。職棒球迷涉入程度、球隊認同、參與滿意度、與球迷忠誠度之關聯探討。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偉仁(2005)。水肺潛水活動之遊憩動機、持久性涉入及專門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陳肇芳(2007)。大學校院學生休閒運動參與、涉入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陳嘉雯(2005)。登山健行活動之登山客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褔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曹文仲、洪敦賓、王嘉淳(2006)。休閒體育相關文獻之探討。淡江體育,九,44-50。
    張少熙(2002)。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良漢、吳崇旗、王偉琴(2006)。登山健行經驗對活動參與之經驗。大專體育學刊,8(4),37-49。
    張良漢(2006)。建構登山健行者活動涉入與地方依戀影響模式。體育學報,39(4),
    163-178。
    張良漢、蘇士博、王偉琴(2006)。不同活動涉入程度對地方依戀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
    學報,3(2),1-18。
    張良漢(2007)。登山健行活動涉入量表信度與效度之建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1),
    34-43。
    張治文(2006)。冒險性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六龜鄉荖濃溪泛舟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宮熊、林鉦棽(2002)。休閒事業管理。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國振(2007)。自行車活動現況與休閒涉入之研究。2008體育專業發展與運動休閒產
    業趨勢研討會(頁177)。台中市:國立台中技術學院體育室、休閒事業經營系。
    張婷婷(2006)。攀岩者的參與動機與休閒知覺自由對休閒型態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嘉洲(2007)。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效益之研究—以新竹地區太極氣功十八
    式運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教育部(2006)。自行車教學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文化基金會(2000)。休閒旅遊文化研習專輯。台中市:國立台中圖書館。
    梁建文(2005)。以消費者產品偏好調查探討市場分群與產品屬性之關聯 -- 以登山自行車為例(東海大學,2005)。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THU00038001。
    國家政策網路智庫(2007)。人本和諧的都市運輸新願景─談自行車功能定位與發測略。取自2007年10月9日。http://thinktank.nat.gov.tw/Forum/Forum_CP.aspx?icuitem=19192&Issue=Article&Reply=List&RType=All&CtNode=152&CtUnit=58&BaseDSD=11&mp=1&xq_cat=C07&Vote=VList
    郭淑菁(2003)。登山社員休閒涉入、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知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單車趴趴走(2007)。922國際無車日的由來。2007年10月8日,取自
    http://gogobike.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_9478.html
    黃見雯(2001)。廣告基調與媒體內容基調一致性對廣告效果之影響─媒體內容觀賞涉入及自我概念一致性干擾效果之探討。元智大學,桃園縣。
    黃金柱(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台北市。
    黃金柱(2004)。管理學。台北市:師大書院有限公司。
    黃金柱(2006)。休閒概論。台北市:師大書院有限公司。
    彭逸芝(2005)。遊憩自行車使用者之遊憩涉入與地方依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彭臺臨(2005)。台灣地區國民運動行為與政策意涵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葉怡屏(2007)。網路遊戲參與者之休閒覺知自由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縣。
    楊胤甲(2006)。愛好自行車休閒運動者之流暢體驗、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縣。
    楊家銘(2003)。機車使用者涉入程度與運具選擇過程影響因素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楊哲維(2006)。表演藝術節目觀賞者休閒涉入與流暢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縣。
    董國安(2003)。學校教師休閒活動效益與規劃之探討。中華體育,17
    (2),139-146。
    廖文正(2003)。球鞋業產品涉入程度與促銷活動對產品屬性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蔡巧玲(2005)。休閒潛水者性別角色與休閒涉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鄭旭宏(2007)。線上遊戲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魔獸世界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劉虹伶(2005)。深度休閒之休閒效益。大專體育,78,116-122。
    劉盈足(2005)。公務員週末之休閒涉入與其休閒滿意度關係之探討-以彰化地區鄉鎮市公所為例。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蔡樹芬、葉源鎰(2006)。青少年休閒態度與休閒活動涉入之相關研究。臺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學報,(5),147-167。
    賴昇宏(2005)。大專籃球聯賽現場觀眾滿意度、涉入程度與品牌權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謝倫煌(2006)。國小學童休閒類型參與、休閒自我調整與休閒效益體驗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魏勝賢(2002)。影響個人休閒行為因素、活動傾向與市民農園經營關聯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2002)。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U00404021。

    英文部分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9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2nd ed.). Dubuge, IA: Wm. C. Brown Publishers.
    Bright, A. D. (2000). The role of social marketing i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2(1),12.
    Cordes, K. A., & Ibrahim, H. M. (1999). Applications in recreation & leisure: For today and the future (2nd ed.). Boston: WCB/McGraw-Hill
    Dimanche, F., Havitz, M. E., & Howard, D. R. (1991). Testing the Involvement
    Profile(IP)Scale in the context of selected recreational and touristy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1), 51-66.
    Ferguson, M. A., Alderson, N. L., Trost, S. G., Essig, D. A., Burke, J. R., & Durstine, J. L.(1998). Effects of four different single exercise sessions on lipids, lipoproteins, and lipoprotein lipa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85(3)1169-1174.
    Havitz, M. E., & Dimanche, F. (1997). Leisure involvement revisited: Conceptual
    conundrums and measurement advanc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 245-278.
    Havitz, M. E., & Dimanche, F. (1999). Leisure involvement revisited : Diver properties
    and paradox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1, 122-149.
    International Bicycle Fund(2007)。40+ Benefits (Advantages) of Bike Commuting & Recreational Bicycling。Retrieved October 13, 2007, from
    http://www.ibike.org/encouragement/benefits.htm
    Kyle, G., Graefe, A., Manning, R., & Bacon, J. (2003).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place attachment among hikers along the
    Appalachian trail.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5(3), 249-273.
    Kyle, G., Graefe, A., Manning, R., & Bacon, J. (2004a). Predictors of behavioral loyalty
    among hikers along the Appalachian trail. Leisure Sciences, 26, 99-118.
    Kyle, G., Graefe, A., Manning, R., & Bacon, J. (2004b). Effect of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place attachment on recreationists’ perception of setting density.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6(2), 209-231.
    Mannell, R. C. & Stynes, D. J. (1991). A retrospective: thebenefits of leisur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109-(pp.461-473). Stage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McIntyre and Pigram (1992).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reexamined: the case of vehicle-based campers. Leisure Sciences, 14, 3-15.
    Rothschild, M. L. (1984). Perspectives on involvement :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1, 216-217.
    Selin, S., & Howard, D. (1988). Ego involvement and leisure behavior: A conceptual
    specific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 237-244.
    Wiley, C. G. E., Shaw, S. M., & Havitz, M. F. (2000). Men’s and women’s involvement in
    spor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gendered aspects of leisure involvement. Leisure
    Sciences, 22, 19-31.
    Verduin, J. R. & D. N. Mc Ewen. (1984). Adults and Their Le i s u re. S p r i n g F i e l d , MA. C h a r l e s C . Thoma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