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逸帆 |
---|---|
論文名稱: |
十七世紀東亞布匹貿易──以絲綢為中心 |
指導教授: |
鄭瑞明
Cheng, Sway-Ming 翁佳音 Ang, Ka-Im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1 |
中文關鍵詞: | 絲綢貿易 、荷蘭東印度公司 、17世紀 、東亞貿易 、天鵝絨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十七世紀的布匹貿易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又以其中的絲綢貿易值得注目。為了解十七世紀貿易的布匹商品,本文分析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運至東亞的布匹,將布匹分為絲、毛、棉、麻織品等四大類。並進一部以荷蘭東印度公司文獻為主,逐項探討荷蘭東印度公司於東亞貿易的各項織品,其中因絲織品數量、價值頗巨,故成為本文探討之重點,但為釐清布匹種類,亦考證毛、棉麻織品其原料、產地、織法,避免與絲織品攪混。十七世紀的絲織品種類極多,過去翻譯,往往有中、日研究不一致之情況,本文以荷蘭品名為主,比對中、日翻譯,並企圖從織法等研究,探究並翻譯文獻中絲綢。
本文認為在貿易下的商品其影響是雙向,輸入國技術改良、精美織品大量應用外,輸出國也因貿易的影響,輸入新的技術,以增加貿易商品,其質量皆有增進。其中以天鵝絨技術在中國、日本應用為顯著,並成為各自文化的一部分,為十七世紀東亞貿易中另一項的文化交流。
一、史料
(一)、中文史料
1、 王世懋,《閩部疏》,台北市:成文,1975,明寶顔堂訂正刊本。
2、 王誥、劉雨纂修,《江寧縣志》,卷3,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24》,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據明正德刻本影印。
3、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台北市:臺灣商務,1968。
4、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1》,臺南市:臺南市政府,1999。
5、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2》,臺南市:臺南市政府,2002。
6、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3》,臺南市:臺南市政府,2004。
7、 佚名,《附釋文互註禮部韻略》,台北市:台灣商務,,1966,海涵芬樓景印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
8、 宋應星原著;潘吉星譯注,《天工開物》,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5,明崇禎十年本。
9、 沈定均纂修,《漳州府志》,臺南市:朱商羊,1965,光緒四年刊本。
10、 周瑛,《大明漳州府志》,臺北:國家圖書館 ,明正德八年(1513)漳州知府陳洪謨刊本。
11、 林濂,《福州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1990,明萬曆二四年(1596)刊本,影印自日本內閣文庫。
12、 夏原吉等撰,黃彰健校勘,《明實錄附校勘記及附錄》,京都:中文出版社,1984,國立北平圖書館紅格抄本微卷影印;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51年刊本。
13、 徐光啟,《徐文定公集》,收於陳子龍,《皇明經世文編》,台北市:國風出版社, 1964,明崇禎間平露堂刻本。
14、 袁業泗,《漳州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1990,明崇禎元年刊本,影印自日本內閣文庫。
15、 張淵纂,《湖州府志》,收入《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 6》,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16、 張燮;謝方點校,《東西洋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明萬曆刻本。
17、 張燮;謝方點校,《東西洋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明萬曆刻本。
18、 陳子龍,《皇明經世文編》,北京:中國基本古籍庫,明崇禎平露堂刻本。
19、 陳讓、夏時正纂修,《杭州府志》,卷17,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史部175》,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南京圖書館藏明成化刻本。
20、 程紹剛譯註,《荷蘭人在福爾摩莎》,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0。
21、 陽思謙,《泉州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1990,明萬曆四十年(1612)刊本,影印自日本內閣文庫。
22、 黃 、齊碩修;陳耆卿纂,《嘉定赤城志》,收入《宋元地方志37種(11)》,台北市:國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
23、 黃仲昭纂修,《八閩通志》,卷24-26,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33》,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明弘治4年刻本。
24、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 十七世紀臺灣英國貿易史料》,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25、 劉熙,《釋名》,台北市:臺灣商務,1966。
26、 衛杰,《蠶桑萃編》,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 肆輯2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清光緒26年浙江書局刊本。
27、 戴侗,《六書故》,收入《四庫全書珍本 六集》,台北市:台灣商務,1976,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影印。
28、 羅青霄,《漳州府志》,臺北:國家圖書館 ,明萬曆元年(1573)刊本。
(二)、日文史料
1、 ヒスセル著;杉田成卿等訳,《日本風俗考備》,收入《文明源流叢書 巻3 》,東京:國書刊行會,1914。
2、 村上直次郎譯注;中村孝志校注,《バタヴィア城日誌 1》,東京都:平凡社,1970。
3、 村上直次郎譯注;中村孝志校注,《バタヴィア城日誌 2》,東京都:平凡社,1972。
4、 村上直次郎譯注;中村孝志校注,《バタヴィア城日誌 3》,東京都:平凡社,1975。
5、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イギリス商館長日記 譯文編之上》,東京:東京大學,1979。
6、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日本關係海外史料: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 譯文編之一 (下)》,東京:東京大學,1976)。
7、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日本關係海外史料: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 譯文編之五》,東京:東京大學,1985。
8、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日本關係海外史料: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 譯文編之二 (下)》,東京:東京大學,1975。
9、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日本關係海外史料: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 譯文編之二(上)》,東京:東京大學,1975。
10、 平沢元愷,《瓊浦偶筆》,收入《南蠻紅毛史料》,京都市:更生閣,1930。
11、 法眼季文,《機織彙編》,收於《近世歷史資料集成 第II期 第III卷 日本產業史資料(3)》,東京:霞ケ関出版株式會社,1991。
(三)、西文史料
1、 Blusse, L., Everts, N., W.E. Milde and Ts’ao Yung-Ho,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 Vol. IV (1655-1662). Den Haag: Instituut voor Nederlandse Geschiedenis, 2000.
2、 Blusse, L., M.E. van Opstall and Ts’ao Yung-Ho,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 Vol. I (1629-1641). ’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986.
3、 Blusse, L., W.E. Milde and Ts’ao Yung-Ho,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 Vol. II (1641-1648). Den Haag: Instituut voor Nederlandse Geschiedenis, 1995.
4、 Blusse, L., W.E. Milde and Ts’ao Yung-Ho,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 Vol. III (1648-1655). Den Haag: Instituut voor Nederlandse Geschiedenis, 1996.
5、 Chijs J. A. van der ed.,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59. ’s Hage: M. Nijhoff, 1889.
6、 Chijs J. A. van der., ed.,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61. ’s Hage: M. Nijhoff, 1889.
7、 Chijs. J. A. van der ed.,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40-1641. ’s Hage: M. Nijhoff, 1887.
8、 Colenbrander, H.T.,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31-1634. ’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898.
9、 Colenbrander, H.T.,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36.b’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899a.
10、 Colenbrander, H.T.,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37. ’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899b.
11、 Colenbrander, H.T.,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41-1642. ’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900.
12、 Emma Helen Blair, The Philippine Islands, 1493-1898, 2005.
13、 Hullu J.,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44-1645. ’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903.
14、 Hullu J.,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47-1648. ’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903.
15、 Hullu J.,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53. ’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880.
16、 Hullu J.,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 Anno 1656-1657. ’s-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1904.
二、專書
(一)、中文專書
1、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翁佳音等編譯,《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下卷)社會、文化》,台北:稻鄉,2001。
2、 王賡武著;天津編譯中心譯,《中國與海外華人》,臺灣:臺灣商務,1994。
3、 王賡武著;姚楠譯,《南海貿易與南洋華人》,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8。
4、 包樂史(L. Blusse)著;莊國土及程紹剛譯,《中荷交往史(1601-1989)》,阿姆斯特丹:路口店出版社,1989。
5、 全漢昇,《中國近代經濟史論叢》,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
6、 朱新予主編,《中國絲綢史(專論)》,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6年。
7、 李金明,《明代海外貿易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8、 袁宣萍、徐錚,《浙江絲綢文化史》,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
9、 張天澤著;姚楠、錢江譯,《中葡早期通商史》,九龍: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8。
10、 曹永和,《中國海洋史論集》,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0。
11、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79。
12、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0。
13、 陳宗仁,《雞籠山與淡水洋:東亞海域與臺灣早期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5。
14、 方真真,《明末清初臺灣與馬尼拉的帆船貿易(1664-1684)》,臺北:稻鄉出版社,2006。
15、 陳娟娟,《中國織繡服飾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16、 陳荊和,《16世紀之菲律賓華僑》,香港:新亞研究所東亞研究室刊,1968。
17、 陳國棟,《東亞海域一千年》,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5。
18、 陳國棟,《臺灣的山海經驗》,台北市:曹永和文教基金會,2005。
19、 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北京市:中華書局,2007。
20、 彭慕蘭、史蒂夫.托皮克,《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臺北市:如果,2007。
21、 曾玲,《福建手工業發展史》,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大學,1995。
22、 黃慶華,《中葡關係史(1513-1999) 上》,合肥市:黃山書社,2006。
23、 楊彥杰,《荷據時代臺灣史》,臺北市:聯經,2000。
24、 趙豐,《中國絲綢藝術史》,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25、 趙豐、金琳,《紡織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6、 趙豐主編,《中國絲綢通史》,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
27、 劉興林、范金民,《長江絲綢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8、 鄭永常,《來自海洋的挑戰--明代海貿政策演變研究》,台北縣:稻鄉出版社,2004。
29、 鄭樑生,《明代中日關係硏究 : 以明史日本傳所見幾個問題為中心》,台北市:文史哲,1985。
(二)、日文專書
1、 Gerardus Cornelius Klerk de Reus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譯,《和蘭東印度會社の行政》,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3。
2、 丸山伸彦監修,《産地別 すぐわかる染め・織りの見わけ方》,東京都:東京美術,2002。
3、 山脇悌二郎,《事典絹と木綿の江戸時代》,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
4、 山脇悌二郎,《長崎の唐人貿易》,東京:吉川弘文館,1964。
5、 小笠原小枝,《染と織の鑑賞基礎知識》,東京:至文堂,1998。
6、 小葉田淳,《中世の日本》,大阪市:創元社,1976。
7、 今來陸郎編,《中歐史》,東京都:山川出版社,1989。
8、 加藤榮一,《幕藩制國家の形成と外國貿易》,東京:校倉書房,1993。
9、 永原慶二,《苧・絹・木棉の社会史》,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
10、 永積洋子,《唐船輸出入品数量一覧1637-1833年:復元唐船貨物改帳、帰帆荷物買渡帳》,東京都:創文社,2001。
11、 石田千尋,《日蘭貿易の史中的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
12、 伊藤智夫,《絹 I》,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1992。
13、 守田公夫,《名物裂の成立 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學報(第20冊)》,奈良市: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1970。
14、 岡本良知,《16世紀日歐交通史の研究》,東京:六甲書房,1942。
15、 河上繁樹,《織りと染めの歴史 日本編》,京都:昭和堂,1991。
16、 長崎市役所編,《長崎市史.風俗編.上卷》,東京都: 長崎市役所,1968。
17、 小葉田淳,《中世日支通交貿易史の硏究》,東京都:刀江書院,1941。
(三)、西文專書
1、 Curtin, Philip D. Cross-Cultural Trade in World History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Instituut voor Nederlandse Geschiedenis, Voc-Glossarium:Verklaringen Van Termen,Verzameld Uit De Rijks Geschiedkundige Publicatiën Die Betrekking Hebben Op De 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Den Haag: Instituut voor Nederlandse Geschiedenis, 2000.
3、 Yule, Sir Henry and Burnell, Arthur C., Hobson-Jobson: A glossary of colloquial Anglo-Indian words and phrases, and of kindred terms, etymological,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and discursive, London : Routledge & K. Paul, 1968.
三、期刊學位論文
(一)、中文論文
1、 Herrero, Pedro Perez著,李毓中、許壬馨譯,〈馬尼拉大帆船:遠東與美洲貿易史研究〉,《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10:2(南投市,1999.12),頁112-118。
2、 方真真,〈中國、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絲綢貿易(1657-1686)〉,《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第十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8),頁267-328。
3、 方真真,〈中國與菲律賓的棉布貿易(1657-1687)-以馬尼拉海關文件為中心〉,發表於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主辦「明清時期的中國與西班牙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10.30)。
4、 王晨,〈從傳統絲織工藝談漳緞的技術特徵(1) 〉,《絲綢》,2003:05(浙江省:2003),頁47-49。
5、 永積洋子著,劉序楓譯,〈由荷蘭史料看十七世紀的臺灣貿易〉,《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第7輯》(台北:中央研究院社科所,1999),頁37-57。
6、 朱德蘭,〈清初遷界令時明鄭商船之研究〉,《史聯雜誌》,7(臺北,1985.12),頁18-41。
7、 李毓中,〈《印地亞法典》中的生理人〉,《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第八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頁327-380。
8、 李毓中,〈「太平洋絲綢之路」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10:2(南投市,1999.06),頁145-169。
9、 李毓中,〈北向與南進:西班牙東亞殖民拓展政策下的菲律賓與臺灣,1565-1642〉,《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市:學樂,2001),頁31-48。
10、 李毓中,〈西班牙與臺灣早期關係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文獻》,52:3(南投市,2001.9),頁357-371。
11、 林偉盛,〈荷據時期臺灣的國際貿易--以生絲貿易為主〉,《國史館學術集刊》,5(臺北,2005.03),頁1-31。
12、 范金民,〈明清時期江南與福建廣東的經濟聯繫〉,《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福建:2004.01),頁12-21。
13、 徐曉望,〈晚明福建與江浙的區域貿易〉,《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福建:2004.01),頁22-30。
14、 翁佳音,〈17世紀東亞大海商亨萬(Hambuan)事蹟初考〉,《故宮學術季刊》,22:4(台北:2005),頁82-102。
15、 翁佳音,〈十七世紀福佬海商〉,《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上冊》臺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頁59-62。
16、 張彬村,〈十七世紀末荷蘭東印度公司為甚麼不再派船到中國來?〉,《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九輯》(臺北市:中研院人社中心,2005),頁169-190。
17、 張彬村,〈美洲白銀與婦女貞節:1603年馬尼拉 (Manila) 大屠殺的前因與後果〉,《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第八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頁295-326。
18、 張菼,〈鄭成功的五商〉,《臺灣文獻》,36:2(南投,1985.6),頁15-34。
19、 曹永和,〈試論明太祖的海洋交通政策〉,《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1》(台北:中央研究院三 民主義研究所,1984),頁41-70
20、 陳國棟,〈經濟發展、奢侈風氣與傳統手工藝的發展──以明代為中心的例證〉,收入曹添旺、賴景昌、楊建成主編,《經濟成長、所得分配與制度演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頁43-77。
21、 劉序楓,〈明末清初的中日貿易與日本華僑社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3(臺北,1999.9),頁435-473。
22、 劉序楓,〈財稅與貿易:日本「鎖國」期間中日商品交易之展開〉,《財政與近代歷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頁275- 318。
23、 劉序楓,〈清代前期の海外貿易政策と長崎貿易〉,《近代日本華僑‧華人研究》(長崎:近代日本華僑學術研究會,1989),頁 30-41。
24、 劉翠溶,〈明清時代南方地區的專業生產〉,《大陸雜誌》,56:3、4(臺北:1978.04),頁1-35
25、 鄧開頌,〈明清時期澳門海上貿易〉,《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9》(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5),頁89-138。
26、 鄭瑞明,〈近世初期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臺日貿易初探(1624-1662)〉,《臺灣文獻》,57:4(南投市,2006.12),頁1-36。
27、 鄭瑞明,〈清領初期的臺日貿易關係(1684∼1722)〉,《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2(臺北,2004.06),頁43-87。
28、 鄭瑞明,〈臺灣明鄭與東南亞之貿易關係初探:發展東南亞貿易之動機、實務及外商之前來〉,《歷史學報》,14(臺北,1986.06),頁57-108。
29、 賴永祥,〈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臺灣文獻》,16:2(南投:1965),,頁1-50。
30、 闕碧芬,〈明代起絨織物探討〉,《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3(上海市:2006),頁1-3。
(二)、日文論文
1、 加藤榮一,〈一六三七年平戸オランダ商館貿易表(一)〉,《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報》,5(東京,1970),頁76-89。
2、 加藤榮一,〈一六三七年平戸オランダ商館貿易表(二)〉,《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報》,6(東京,1971),頁58-79。
3、 加藤榮一,〈一六三六年平戸オランダ商館の輸出入商品〉,《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報》,4(東京,1969),頁57-75。
4、 加藤榮一,〈平戶オランダ商館の商業帳簿に見られる日蘭貿易の一斷面—1636 年オランダ 商館仕譯帳の分析を中心に〉,《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報》,3(東京,1969),頁23-63。
5、 荒野泰典,〈東アジアの華夷秩序と通商關係〉,《講座世界史1 世界史とは何か:多元的世界の接触の転機》(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7),頁75-99。
(三)、學位論文
1、 周佑芷,〈中國與西屬菲律賓之貿易演變(1565-1700)-貿易結構、內容及運作為主之探討〉,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
2、 林偉盛,〈荷據時期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貿易(1622-1662)〉,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1998。
3、 劉海東,〈明代絲織品之對外貿易〉,香港:香港大學文學碩士論文,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