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瑞光
論文名稱: 台灣信仰習俗中的語言文化研究
指導教授: 姚榮松
Yao, Rong-Song
謝聰輝
Hsieh, Tsung-Hu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00
中文關鍵詞: 語言文化研究臺灣閩南語台語文化信仰習俗押韻諧音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86下載:1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閩南先民承襲漢族固有的「敬天尊祖」傳統,而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和克服環境困厄的心理需求,逐漸發展出適合台灣本土的「信仰習俗」,這種信仰習俗來自文化傳承,貫徹在所有生活習慣當中。如祭神祭祖是傳統生活中的大事,台灣民間婚喪喜慶、歲時節令,必須祭神,也必祭祖。它如同台灣文化的脈動,歷經四百年來的發展、演進,自然地融入現代生活中,間接構成凝結社會極重要的動力,同時保存了許多漢人的傳統文化。台灣民間是一個以台語為主的社會,在這種口語環境中,仍保存相當多的古漢語特色,而受自然與人文環境的陶鑄,台灣也發展出本地特有的語言文化,這些都隱藏著諸多值得挖掘的文化意涵。

    本論文以台灣信仰習俗中的語言文化研究為論述主題。首先分別就台語在生命禮儀(出生、結婚、喪葬)、廟會慶典、歲時節俗等方面的運用,作一陳述。並探討語言與文化相關問題,如詞彙、俗諺語、歌謠的語音、語意和語源等文化含意;信仰習俗中的語言崇拜、語言禁忌等問題。

    其次,分別探討詞彙、諺語、歌謠等運用押韻的情形。押韻運用是逐漸形成規律的,它和對仗及節奏配合具有好唸、好記的特色。本文初步統計,台灣俗諺語超過半數以上都具有押韻的特點。在歌謠中,押韻和節奏、聲調配合,形成台語的音樂性。本文認為在以口語傳播為主的環境,會有說完即消失,內容太多的話,不容易記住,而且容易造成混淆的情況,這些缺點可能與形成台語使用押韻易記易學的特點,來加深人們的記憶有關。

    在民俗生活中,諧音更具有強烈的語言文化色彩,明顯呈現語言崇拜或語言禁忌的情結,諧音現象反映台灣人趨吉避凶的兩極心態。此外,台語語音文化也顯現出「多版本性」、「眾聲喧嘩」的特點,不論是詞彙、諺語、歌謠都可以發現不同的版本存在。這反映了多元族群、不同地域和不同時期的生活文化沈積。

    由以上諸多事實,證實文化語言學觀點,台語與台灣文化之間是一體兩面,台語是台灣人的生活語言,台灣人生活所累積形成的台灣文化,由台語來顯現,
    同時台語本身也創造出它特有的語言文化。

    第一章 緒論-研究計劃----------------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主題 第二節 研究現況與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方法 第四節 研究理論與章節架構 第二章 台灣文化與語言發展概述--------15 第一節 台灣歷史概述 一、明清時期 二、日治時期 三、台灣光復迄今 第二節 台灣文化概述 一、族群文化 二、信仰習俗 三、漢族傳統 第三節 台灣語言概述 一、台灣語言 二、信仰習俗與語言 三、台灣俗文學 第三章 生命禮俗---------------------47 第一節 出生禮俗 一、出生前 二、出生過程 三、出生後 四、成長過程 五、成年禮 六、台語與生育禮俗 第二節 結婚禮俗 一、早期婚姻現象 二、婚禮儀俗 三、異常婚俗 四、台語與婚俗 第三節 喪葬禮俗 一、初終儀節 二、葬日儀節 三、葬後儀節 四、台語與喪俗 第四章 廟會慶典--------------------121 第一節 祭祀對象—神祇 第二節 祭祀空間—祠廟 第三節 祭祀活動—廟會 第四節 祭典儀式 第五節 多元廟會文化 第五章 歲時節俗--------------------162 第一節 歲時節俗起源 第二節 春的行事 第三節 夏的行事 第四節 秋的行事 第五節 冬的行事 第六節 台語與歲時節俗 第六章 押韻、諧音在信仰習俗中的運用----204 第一節 語音與台語 一、語音與聲韻、節奏 二、台語音樂性 第二節 押韻在信仰習俗中的運用 一、押韻定義與功能 二、諺語押韻運用 三、歌謠用韻 第三節 諧音在信仰習俗中的運用 一、諧音定義 二、諧音現象分析 三、諧音現象說明 四、諧音與押韻比較 第四節 台語多元特色 一、詞彙部份 二、諺語部份 三、歌謠部份 第七章 結論------------------------264 第一節 研究價值 第二節 研究結論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參考文獻---------------------------272 附錄:-----------------------------285 一、「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二、台語變調 三、諺語語料 四、小川尚義〈台灣言語分布圖〉(1907年) 五、洪惟仁〈台灣漢語方言分佈圖〉(1992年)

    一、辭典類工具書

    王力,1983年,《同源字典》,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王力主編,2000,2005年,《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王順隆新編,台灣總督府原著,2004年,《新編台日大辭典》,出版:王順隆。
    中華語文出版社詞典編輯室,1984年,2005年,《臺英辭典》,台北:中華語文出版社。
    甘為霖,1913年,1978年(12版),《廈門音新字典》,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
    平澤平七,1914年,《臺灣俚諺集覽》,台北:臺灣總督府 (日文)。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1975年,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李榮主編,周長楫編纂,1998年,《廈門方言詞典》,江蘇省: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榮主編,陳鴻邁編纂,1998年,《海口方言詞典》,江蘇省: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榮主編,李如龍,潘渭水編纂,1998年,《建甌方言詞典》,江蘇省: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如龍、梁玉璋、邵光椿、陳澤平編,1995年,《福州方言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吳瀛濤,1975、1979年,《臺灣諺語》,台北市:台灣英文出版社。
    周長楫、林鵬祥、魏南安編著,1992年,《臺灣閩南諺語》,台北市:自立晚報社。
    周長楫主編,2006年,《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林寶卿,1998年,《閩南語方言與古漢語同源詞典》,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
    洪惟仁,1987年,《臺灣禮俗語典》,台北市:自立晚報社。
    洪惠眾,1979年,1995年,《英語閩南語字典》,台中:瑪利諾語言服務中心。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許欽南校閱,1996年,《漢語修辭格大辭典》,台北市:建宏出版社。
    陳修,1991年,《台灣話大詞典》,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陳冠學,2007年,《高階標準台語字典》(上),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正統主編,2007年,《閩南話漳腔辭典》,北京:中華書局。
    陳憲國、邱文鍚:2000年,《實用台灣諺語典》,台北縣、樟樹出版社。
    凌紹雯等纂修,高樹藩重修,《新修康熙字典》,1978年,台北市:啟業書局。
    徐福全,1998年,《福全台諺語典》,台北市:作者自行出版。
    連橫著,姚榮松導讀,1987年,《臺灣語典》,台北市:金楓出版社。
    董忠司總編纂,2001年,《臺灣閩南語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青矗,1992年,《國台雙語辭典》,台北市:敦理出版社。
    饒秉才,歐陽覺亞,周無忌,1981,1988年,《廣州話方言詞典》,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1988年,大陸版《辭源》,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商務印書館編審部,1915年,1976年,《辭源》修訂正續合編附補編,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熊鈍生主編,1980年,《辭海》,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廈大中語所漢語研究室,1993年,《普通話閩南語詞典》,台北市:台笠出版社。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教研室編《漢語方言詞滙》,1995年,2005年,北京:語文出版社。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滙》,1989年,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未著名,1990年,《中國民俗辭典》,台北市:智揚出版社。

    二、語言、文學類

    丁邦新,1970,1972年,《臺灣語言源流》,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王力,2004年,王力別集《詩經韻讀、楚辭韻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士元,1988年,《語言與語音》,台北:文鶴出版公司。
    王育德,2000年,《台語入門》,黃國彥譯,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育德,2000年,《台灣話講座》,黃國彥譯,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育德,2002年,《閩音系研究》,何欣泰譯,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華南,2007年,《講台語,過好節—台灣古早節慶與傳統美食》,台北市:高談文化公司。
    王靜芝,1968年,2005年,《詩經通釋》,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方南強主編,2002年,《阿寶迎媽祖—歡喜念歌詩》,台北:寶佳利文化公司。
    申小龍,1990年,《中國文化語言學》,吉林省:吉林教育出版社。
    申小龍,1993年,《文化語言學》,江西省:江西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1958年,1999年,《中國歌謠》,台北:世界書局。
    朱介凡,1964年,《中國諺語論》,台北:新興書局。
    朱介凡,1974年,《中國歌謠論》,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朱介凡,1984年,《中國謠俗論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朱介凡,1984年,《俗文學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西諦著,《中國俗文學史》。
    曲彥斌主編,1996年,《中國民俗語言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江寶釵總編輯,1997年,《嘉義市閩南語歌謠集(一)》,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江寶釵、周碧香、蕭藤村、董育儒,2001年,《閩南語文學教材》,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沈錫倫,1996年,《語言文字的避諱禁忌與委婉表現》,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沈錫倫,2001年,《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吴戰垒,1997年,《中國詩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何九盈、胡双寶、張猛主編,1995年,《中國漢字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獻章,1936年、1989年,《臺灣民間文學集》,台北:龍文出版社。
    李赫,1998年,《台灣囝仔歌》,台北:稻田出版社。
    李如龍,2002年,《漢語方言特征詞研究》,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
    李順涼、洪宏元編著,2004年,《華台英詞彙句式對照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呂自揚,1994年,《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高雄:河畔出版社。
    邱冠福,1997年,《台灣童謠》,台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邱坤良等,2002年,《宜蘭縣口傳文學》,宜蘭:宜蘭縣政府。
    林西莉著,李之義譯,1998年,《漢字的故事》,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林文平,2000年,《台灣歇後語典》,台北:稻田出版社。
    林金城,2005年,《雙溪相褒歌》,台北縣:昊天嶺文史工作室。
    竺家寧,1998年,《中國的語言和文字》,台北:臺灣書店。
    洪惟仁,1985年,《臺灣河佬語聲調研究》,台北市:自立晚報社。
    洪惟仁,1992年,《台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乾祐,1992年,1999年,《閩南語考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周長楫,1996年,《詩詞閩南話讀音與押韻》,台北:敦理出版社。
    周長楫,1996年,《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台灣的傳播》,台北:台笠出版社。
    周長楫、林鵬祥、魏南安編著,1992年,《臺灣閩南諺語》,台北:自立晚報社。
    周振鶴、游汝杰,1990年,《方言與中國文化》,台北:南天書局。
    邵敬敏主編,史有為審訂,1995年,《文化語言學中國潮》,北京:語文出版社。
    邢福義,1990年,《文化語言學》,湖北教育出版社。
    胡萬川總編輯,1993年,《沙鹿鎮閩南語歌謠集》(二),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總編輯,1994年,《沙鹿鎮閩南語歌謠集》(三),台中縣:台中縣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總編輯,1994年,《大甲鎮閩南語歌謠集》,台中縣:台中縣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王正雄總編輯,1999年,《外埔鄉閩南語歌謠集》,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王正雄總編輯,1999年,《大安鄉閩南語歌謠集》,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陳益源總編輯,1999年,《雲林縣閩南語歌謠集》 (一),雲林縣:雲林縣文化局。
    胡萬川總編輯,2000年,《大園鄉閩南語歌謠集》,桃園縣: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總編輯,2001年,《台南縣民間文學集》,台南縣:台南縣文化局。
    胡萬川、陳嘉瑞總編輯,2002年,《潭子鄉閩南語歌謠集》,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秋谷裕幸,2005年,《浙南的閩東區方言》,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高明,1996,《中國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長江,1992年,《文化語言學》,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程祥徽,1991,《繁簡由之》,香港:三聯書店。
    婁子匡、朱介凡,1963年,《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台北:正中書局。
    梁啟超,1992年,《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康原撰文、施福珍詞曲、王灝繪圖,1994年,《台灣囝仔歌的故事》〈二〉,台北市:自立晚報社。
    康原撰文、施福珍詞曲、王灝繪圖,1996年,《台灣囝仔歌的故事》,台北市:玉山社。
    陳玉慶(亦玄),1979年,《台語溯源》,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陳建民,1989年,《語言文化社會新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陳冠學,2006,《臺語之古老與古典》,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義弘編註,2000年,《台灣戲謔歌詩》,屏東:安可出版社。
    陳義弘、陳郁汝編註,2002年,《台灣四句聯》,屏東:安可出版社。
    陳光磊,2001年,《修辭論稿》,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許常惠,1982年,《台灣福佬系民歌》,台北市:百科文化事業公司。
    許俊雅,1995年,《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裴普賢編著1982年,《詩經評註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徐通鏘,2004年,《基礎語言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葉蜚聲、徐通鏘,1998年,《語言學綱要》,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黃宣範,1993年,《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台北:文鶴出版公司。
    黃勁連,1996年,《台灣囝仔歌一百首》,台北市:台語文摘。
    黃勁連,1997年,《台灣歌詩集》,台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馮輝岳,1998年,《台灣童謠大家唸》,台北:武陵出版社。
    溫惠雄,2002年,《台灣人智慧俗語》,台北市:宏欣文化事業公司。
    溫惠雄,2002年,《台灣人智慧歇後語》,台北市:宏欣文化事業公司。
    董忠司,2001年,《臺灣語語音入門》,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董忠司,2001年,《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董峰政,2004年,《全鬥句的台灣俗語》,台北市:百合文化事業公司。
    游汝杰,1993年,《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秀芳,1991,2000,《臺灣閩南語詞法稿》,台北市:大安出版社。
    楊麗祝,2000年,《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臺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稻鄉出版社。
    鄭良偉,1989年,《走向標準化的臺灣話文》,台北:自立晚報社。
    鄭良偉,1990年,《演變中的臺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晚報社。
    鄭良偉、曾金金、李櫻、盧廣誠編,2000年,《大學台語文選》(上冊),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鄭志明,1999年,《文學民俗與民俗文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鄭正忠編著2005年,《諺語故事》,作者自行出版。
    鄭頣夀、鄭韶風、魏形峰2000年,2003年,《對偶趣話》,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臧汀生,1980年、1989年,《臺灣閩南語歌謠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臧汀生、魏吉助、林茂賢,2002年,《臺灣俚諺研習專輯》,台中:國立臺中圖書館。
    羅常培,2004年,《語言與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
    鹿憶鹿編著,1999年,《中國民間文學》,台北:里仁書局。
    張振興,1983年,《台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炫文,1982年,《台灣歌仔戲音樂》,台北市:百科文化事業公司。
    張嘉星,2006年,《漳州方言童謠選釋》,北京:語文出版社。
    廖漢臣,1980年,《臺灣兒歌》,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簡上仁、林二,1978年,《臺灣民俗歌謠》,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簡上仁,1992,1996年,《臺灣民謠》,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戴昭銘,1996年,2005年,《文化語言學導論》,北京:語文出版社。
    戴寶村、王峙萍,2004年,《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台北市:玉山社。
    錢乃榮,1995年,《漢語語言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謝國平,1985年,2000年,《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鍾榮富,2002年,《台語的語音基礎》,台北:文鶴出版公司。
    鍾榮富,2003年,《最新語言學概論》,台北:文鶴出版公司。
    魏吉助,《台灣諺語智慧》,著者自印,出版年代不詳。
    顏之推,「顏氏家訓」,《顏氏家訓選譯》,黃永年譯注,1992年,台北市:錦繡出版事業公司。
    Hocktt.C.F. 霍凱特著,索振羽、葉蜚聲譯,2002年,《現代語言學教程》(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Edward Sapir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語言論:語言研究導論),2002年,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Edward Sapir薩丕爾,1964年、1985年,《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Fedana de Sassure.索緒爾,1949年著,《普通語言學教程》。1985年中文翻譯出版,台北:弘文舘出版社。
    Raleigh Ferrell,費羅禮,1969年,《臺灣土著族的文化,語言分類探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Victoria fromkin. Robert Rodman,黃宣範譯,2003年,《語言學新引》(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6E),台北:文鶴出版公司。

    三、文化、社會、歷史類

    中村元著,1992年,《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林太、馬小鶴譯,台北:淑馨出版社。
    毛一波,1969年,1971年,《臺灣文化源流》,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何聯奎、衛惠林,1956年,《臺灣風土志》(上篇),台北:中華書局。
    何聯奎,1978年,《中國禮俗研究》,台北:中華書局。
    宋光宇編譯,1977年,《人類學導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芮逸夫主編,1971年,《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人類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亦園,1966年,1995年,《文化與行為》,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亦園,1977年,《文化人類學選讀》,台北:食貨出版社。
    李亦園,1978年,《信仰與文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亦園,1996年,《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金耀基,1990年,《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林耀華原著,宋和譯,1977年,1986年,《金翅—傳統中國家庭的社會化過程》,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施添福,1987年,《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莊孔韶,1996年,《銀翅—一部社會人類學的文本撰述》,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郁永河,1697年,《裨海紀遊》,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年,再版。
    陳其南,1987年,1993年,《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程大學,2000年,《臺灣開發史》,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蔡相煇,1998年,《台灣社會文化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廖風德,2002年,《臺灣社會文化史》,台北: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潘乃德,黃道琳譯,1976年,《文化模式》,台北:巨流图書公司。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赤嵌筆談》,卷一,1983年,台北,成文出版社。
    黃榮洛,1990年,《渡台悲歌》,台北,臺原出版社。
    費孝通,1947年,1991年《鄉土中國》,香港:三聯書店。
    劉良壁,《重修臺灣府志》,1977年,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4、2005年,《臺灣縣志》、《臺灣府志》、《諸羅縣志》、《淡水廳志》,台北:文建會。
    Bobert Nisbet.尼斯貝著,徐啟智譯,1989年,《西方社會思想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Chris Jenks 著,俞智敏、陳光逹、王淑燕譯,1993年,《culture》(文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Victor Hell著,翁德明譯,1990年,《文化理念》,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Will Durant. 威爾.杜蘭著,《世界文明史》第一卷《中國與遠東》,1935年,台北:幼獅文化公司編譯。
    Jared M. Diamond. 賈德.戴蒙著,王道還、廖月娟譯,1998年,《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GUNS,GERMS,AND STEEL-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四、民俗、宗教類

    山根勇藏,1989年,《台灣民俗風物雜記》,台北:武陵出版社。
    文蔚,1981年,《細說中國拜拜》,台北:聯亞出版社。
    片岡嚴著,1921年,陳金田、馮作民譯,1981年,《台灣風俗誌》,台北:大立出版社。
    任騁,1993年,1996年,《中國民間禁忌》,台北:漢欣文化事業公司。
    宋光宇,1995年,《宗教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宋兆麟,1990年,《生育神與性巫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呂理政,1992年,《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稻香出版社。
    邱家文,1987年,《臺灣民間風俗與信仰》,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邱德宏撰文、王灝繪圖,1999年,《臺灣年俗》,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巫瑞書,1999年,《南方傳統節日與楚文化》,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阮昌銳,1990年,《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台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阮昌銳,1991年,《歲時與神誕》,台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宗懍(梁)撰,宋金龍校注,1987年,《荊楚歲時記》,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吳瀛濤,1969年,《臺灣民俗》,台北市:振文書局。
    吳永猛、謝聰輝,2005年,《臺灣民間信仰儀式》,台北縣:空中大學。
    李豐楙、謝聰輝,2001年,《臺灣齋醮》,台北:國立傳統藝術籌備處。
    李秀娥,2006年,《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台北:遠足文化事業公司。
    林美容,1996年,《台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美容,1993年,《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社。
    林美容,1991年、1997年,《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林衡道口述,鄭木金記錄,1987年,《臺灣史蹟源流》,台北:青年日報。
    林衡道,1988年,《臺灣歷史民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林衡道,1978年,《臺灣民俗論集》,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衡道口述,邱秀堂整理,1996年,《臺灣風情》,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林明義編,1987年,《台灣冠婚葬祭家禮全書》,台北:武陵出版社。
    林曙光,1993年,《打狗採風錄》,高雄:春暉出版社。
    林曙光,1994年,《打狗歲時記稿》,高雄:高雄市文獻會。
    林國平,2003年,2005年,《閩臺民間信仰源流》,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姚漢秋,1991年,1994年,《台灣婚俗古今談》,台北:臺原出版社。
    洪敏麟主講,洪英聖編著,1992年,《臺灣風俗探源》,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徐福全,1979年,《儀禮士喪禮既夕禮儀節研究》,台北:作者自印。
    徐福全,1984年,《台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台北:作者自印。
    徐福全,1996年,《台灣民間祭祀禮儀》,新竹市 : 新竹社教館。
    馬書田,1993年,《中國民間俗神》,台北:漢欣文化公司。
    國分直一著,《台灣的歷史與民俗》1991年,邱夢蕾譯,台北:武陵出版公司。
    黃文博,1988年,《台灣民間信仰見聞錄》,台南:台南縣文化局。
    黃文博,1991年,《台灣信仰傳奇》,台北:臺原出版社。
    黃美英,1994年,《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自立晚報社。
    許金用,1992年,《台灣民俗文化彙編》,桃園:內海國小鄉土文化研究會。
    秦家懿、孔漢思,1997年,《中國宗教與西方神學》,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陶立璠,1987年,《民俗學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劉還月,1989年,《台灣歲時小百科》,台北:臺原出版社。
    劉還月,2000年,《臺灣民間信仰》,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蔡相煇,1989年,《台灣人的祠祀與宗教》,台北:臺原出版社。
    蔡相輝,1998年,《台灣社會文化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蔡相煇、吳永猛編著,2001年,《臺灣民間信仰》,台北縣:空中大學。
    謝聰輝,2006年,《台文所臺灣民間信仰與田野調查教材(論文集)》。
    蘇同炳,1976年,《台灣今古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正之,2003年,《台灣歲時記—二十四節氣與常民文化》,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梶原通好著,李文祺譯,1989年,《台灣農民的生活節俗》,台北:臺原出版社。
    張寅成,2000年,《中國古代禁忌》,台北:稻鄉出版社。
    張澤洪,2003年,《道教神仙信仰與祭祀儀式》,台北,文津出版社。
    劉還月,2000年,《臺灣民間信仰》,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蔡相煇,1989年,1994年,《台灣王爺與媽祖》,台北,臺原出版社。
    曾景來,1998年,《台灣的迷信與陋習》,台北,武陵出版公司。
    施翠峯,1985年,《臺北市寺廟神祇源流》,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董芳苑,1975年,1984年,《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台北:長青文化公司。
    董芳苑,1986年,《認識臺灣民間信仰》,台北:長青文化公司。
    蕭逹雄,2003年,《台澎地區禮俗禁忌論說—台語說禁忌》,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鍾福山主編,1995年,《禮儀民俗論述專輯(第五輯)婚禮禮儀篇》,台北:內政部

    藍吉富.劉增貴主編,1993年,《敬天與親人-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廖風德,2002年,《台灣歷史與文化》,台北:中華電視公司教學事業處。
    鄭志明,2001年,《台灣神明的由來》,台北:中華大道文化公司。
    增田福太郞,黃有興譯,2005年,《臺灣宗教信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瞿海源,1997年,《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婁子匡、許長樂,1971年,《臺灣民俗源流》,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臺灣慣習研究會原著,1901年至1907年,《臺灣慣習記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1993年。
    潛龍居士編著,1988年,《中國民間諸神傳》,台北:泉源出版社。
    Mirtsea Eliade.伊利亞德著,楊素娥(譯),2001年,《聖與俗—宗教的本質》 (The Satsred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eligion),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J.G.Frazer. 弗雷澤著,汪培基(譯),1991年,《金枝》(The Golden Bough)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Paul R.Katz. 康豹著,1997年,《台灣的王爺信仰》,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五、其他類

    江東亮,2003年,《醫療保健政策—臺灣經驗》,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黃昭堂,1989年,《台灣總督府》,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
    陳紹馨,1979年,《臺灣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梁啟超,1980年,《梁啟超評論文集》,台北:台灣新生報社出版部。
    楊蓮福,2005年,《人口問題與臺灣政治變遷—人口政治學的初步探討》,台北:博揚文化公司。

    六、論文

    王順隆,〈「歌仔冊」的押韻形式及平仄問題〉,Last update 2002/05/30,網站資料。
    宋光宇,〈宗教與禮俗〉收錄於《臺灣近代史》文化篇,1997年,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P191~275。
    李壬癸,1968年,〈Rhyming and Phonemic Contrast in Southern Min〉〈閩南語的押韻與音韻對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1968年3月,頁439~461。
    李壬癸,1992年,〈閩南語的鼻音問題〉,《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第一輯漢語方言,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
    李世之,〈試論漢語中的諧音字〉《語言教學與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學院,1995年第2期。
    李豐楙,2001年,〈禮生與道士:臺灣民間社會中禮儀實踐的兩個面向〉《社會、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漢學研究中心。
    林衡道,1986年,〈臺灣閩粵移民的歲時節俗〉收入《台北文獻》(直)75:271~308。
    林美容,2001年,〈台灣媽祖的歷史淵源〉,發表於台灣歷史學會網站。
    林茂賢,2007年,〈大甲媽祖進香過程研究〉,第一屆俗文學與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洪惟仁,1994年,〈台灣的語言戰爭及戰略分析〉,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師範大學。
    洪惟仁,2000年,〈台北愛悅情歌〉,海峽兩岸民間文學研討會論文。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文系。
    胡萬川,〈民族、語言、傳統與民間文學運動——從近代的歐洲到日治時期的台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網站資料。
    姚榮松,2000年,〈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用字分析與詞彙解讀〉—以《最新落陰相褒歌》為例,國文學報第廿九期,台北:師大國文系。
    姚榮松,2005年,〈臺灣閩南語的正字與俗字〉,國文天地21巻2期。
    沈清松,1994年,〈從文化觀點看臺灣經驗〉刊登在宋光宇編《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東大圖書公司。
    黃瑞田,〈文化與語言相互研究的理論鉤沈〉,原載《南師語文學報》,網路資料。
    西林振聲,〈西螺地方關於疾病的迷信〉,收入《民俗臺灣》,第一輯,1990年,台北,武陵出版公司。
    余光弘,1983年,〈台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收入《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附錄一〉,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林素梅、陳宛秀,2005年,〈宗教與多元文化〉收入《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姚漢秋,1991年,〈三百年來閩台兩地風俗的變異〉收入《台灣婚俗古今談》,台北:臺原出版社。
    徐福全,2007年,〈從諺語看台灣的生命禮俗〉,第一屆俗文學與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陳壬癸,1986年,〈台灣地區現行歲時節俗改進之研議〉,收入《台灣文獻》,37(1):
    35-54.
    陳美燕,1990,〈『迷信』與俗民宗教信仰--個言說現象的反省與批判〉,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得時,〈臺灣歌謠之形態〉,《台灣文獻》1952年5月,3卷1期。
    黃智慧,1997年,〈日本對臺灣原住民族宗教的研究取向〉收入《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台北:南天書局公司。
    董峰政,〈「台語」在押韻使用上之探討〉,網路資料。
    張清郎,1994年,〈如歌似的台灣語言/論台語語調與曲調之關係〉,收錄於〈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瑞光,2006年,〈台語“tsiah8食”的探討〉載於:〈第一屆國北教大暨臺師大台文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1~27。主辦單位:國北教大台文所。
    張瑞光,2007年,〈台灣民間信仰看法的探討〉載於:〈2007年五校六所研究生學術聯誼會會議論文集〉27~48。主辦單位: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
    張瑞光,2007年,〈台北縣瑞芳鎮的閩南方言分佈與演變探討〉載於:〈臺灣史蹟研究會九十六年會友年會論文選集〉(上冊)173~207。主辦單位: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趙金銘,〈諧音與文化〉原刊《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年第一期。收入《文化語言學中國潮》,1995年,北京:語文出版社。
    謝聰輝,1998年,〈台灣冥婚儀禮的文化意涵〉,《台灣人文》第二期。
    謝聰輝,1998年,〈中國人的鬼意識與鬼節〉,《聯合文學》第十六卷第十期,
    34~38。
    謝聰輝,2001年,〈道教與台灣家庭〉,發表於大陸茅山舉辦「二十一世紀道教的展望研討會」。
    謝聰輝,2004年,〈臺灣歲時節慶內涵析論〉,《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卷
    三期,6~19。
    蕭玉煌,〈國民禮儀範例釋義〉載於1994年,《禮儀民俗論述專輯(第四輯)喪葬禮儀篇》,台北:內政部。

    七、博碩士論文

    洪惟仁,2003年,《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台灣普通腔的形成》,國立清華大學博士論文。
    李文獻,2002年,《台灣閩客傳統婚禮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
    臧汀生,1989年,《臺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
    曾子良,1989年,《臺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臺歌仔敘錄與存目》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邱盛煌,2006年,《增廣賢文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林永仁,2006年,《台灣閩南語諺語辭格研究》,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林妙馨2005年,《歌仔冊《增廣英台新歌》的文學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
    黃瓈君,2004年,《民間習俗諧音現象之研究--以漢族婚俗年俗為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
    李月枝,2004年,《台灣地區客閩十二生肖動物諺語比較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碩士班。
    葉秋凰,2004年,《台灣囡仔歌之詞彙與句式分析--兼論文學語言分析在語文教學上之 應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崇憲,2003年,《臺灣閩南諺語的鬼神文化研究》,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許筱萍,2003年,《台灣閩南諺語修辭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
    所碩士論文。
    李婉君2003年,《台灣河洛話有關查某人諺語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
    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紀東陽 2003年,《台灣諺語之傳播思想初探》,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識2003年,《金門諺語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語文教學
    碩士論文。
    林麗敏2003年,《中學韻文教學音韻問題探析》,高雄師大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
    蔡蓉芝2002年,《從台華諺語看語言與文化》台灣師範大學華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飛龍2002年,《論台灣諺語之修辭美學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雅宜2002年,《婚禮[四句聯吉祥話]研究》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華2002年,《台灣閩南語四字成詞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國語文碩
    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姿听2002年,《台灣閩南語相褒類歌仔冊語言研究─以竹林書局十種歌仔冊為例》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宥秀2001年,《臺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陳昌閔2001年,《台灣諺語之社會教化功能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淑珺2001年,《基隆地區俗語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袁筱青1997年,《現代漢語諧音研究 ─ 以華文廣告文案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簡正崇1995年,《台灣閩南諺語研究》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國良1995年,《中日兩國有關貓狗諺語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
    碩士論文。
    賴光宏1993年,《歇後語研究─歇後語的界說、形成、結構與特色》私立逢甲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巧珍1986年,《南管戲「陳三五娘」及其「益春留傘」之唱腔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八、網站資料

    阮昌銳,〈生命禮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禮俗網站。
    教育部 國語會〈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教育部網站。
    教育部 國語會〈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1批)〉教育部網站。
    《從笨港到北港》 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雲林縣政府 編印http://cuy.ylc.edu.tw/~cuy14/eBook/ch10.htm
    第肆篇 民俗篇 第一節 民俗與節氣
    僑委會網站〈全球網路教育中心.台灣節慶〉http://edu.ocac.gov.tw/local/web/Trad/Temple/about.htm
    文建會文化資產入口網站
    http://chmis.cca.gov.tw/chmp/frontsite/dispatch.do?def=frontsite.index&siteId=101
    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B%9F%E6%9C%83
    美哉雲林網站http://www.dpps.ylc.edu.tw/yunlin/index.htm
    台灣傳香網站http://water.tacocity.com.tw/page01.htm
    道教全球資訊網
    洪惟仁教授網站http://www.uijin.idv.tw/
    鄭良偉教授網站http://taigu.eic.nctu.edu.tw/
    李勤岸教授網站http://iug.csie.dahan.edu.tw/TG/khinhoa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