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莊慧珍
論文名稱: 簡媜《女兒紅》譬喻修辭藝術探析
指導教授: 蔡宗陽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5
中文關鍵詞: 簡媜女兒紅譬喻修辭形式美意象美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21下載:3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女兒紅》是簡媜寫作風格的分水嶺,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指出,使簡媜文字技巧開始轉變,當推《女兒紅》與《紅嬰仔:一個女人與她的育嬰史》,那是她跨入婚姻生活的人生轉捩點代表作,更是一九九九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公布的「台灣文學經典」散文類,名列七本現代散文的「經典」 著作之一。其用字之精微,描寫之細膩,將許多生動的情節,鎔鑄成為精采的文學語言,令人低迴不已。因此,本論文以《女兒紅》譬喻修辭為研究範疇,探析其中豐贍的修辭之美。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女兒紅》譬喻修辭的基本類型;第三章《女兒紅》譬喻修辭的變化類型;第四章《女兒紅》譬喻修辭藝術的美感
    ;第五章結論。各章節重點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方法三節。文獻探討,主要為歷年研究簡媜之學位論文做文獻上的探討和分析;研究方法,共採用文本分析法、歸納比較法及統計法等方法,做整體性的關照與探討。
    第二章《女兒紅》譬喻修辭的基本類型:分為詳喻、明喻、隱喻、略喻、借喻五節,各依喻體之不同加以分析、探討。
    第三章《女兒紅》譬喻修辭的變化類型:分為合喻、博喻、較喻、倒喻、互喻等,共五大類,十細項,兼論其特殊構成型式,分析譬喻的格位變體。
    第四章《女兒紅》譬喻修辭藝術的美感:由《女兒紅》譬喻修辭中喻體、喻詞及兼格修辭所呈現的形式美,及主體、喻體所展現的形神轉移與虛實交替呈現的意象美,來探析譬喻修辭在《女兒紅》中所呈現的美感效果。
    第五章結論:主要提出本論文的研究成果與研究展望。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1 第二章《女兒紅》譬喻修辭的基本類型 25 第一節 詳喻 27 一、喻體為「人」 28 二、喻體為「事」 30 三、喻體為「物」 35 第二節 明喻 43 一、喻體為「人」 44 二、喻體為「事」 48 三、喻體為「物」 56 第三節 隱喻 67 一、喻體為「人」 68 二、喻體為「事」 69 三、喻體為「物」 70 第四節 略喻 72 一、喻體為「人」 73 二、喻體為「事」 73 三、喻體為「物」 74 第五節 借喻 75 一、喻體為「事」 75 二、喻體為「物」 75 第三章《女兒紅》譬喻修辭的變化類型 77 第一節 合喻 77 一、明喻式合喻 78 二、隱喻式合喻 80 三、略喻式合喻 81 四、借喻式合喻 82 第二節 博喻 84 一、詳喻式博喻 86 二、明喻式博喻 87 三、隱喻式博喻 88 四、略喻式博喻 89 第三節 較喻 90 一、強喻 90 二、等喻 91 第四節 倒喻 93 第五節 互喻 95 第四章《女兒紅》譬喻修辭藝術的美感 97 第一節 神行百變的形式美 98 第二節 詩化語言的意象美 122 第五章 結論 141 參考暨徵引文獻 149 附錄 159

    參考暨徵引文獻
    一、專書
    (一)簡媜專書(依作品發表年代排列)
    簡媜:《水問》(臺北:洪範書店,1985 年)。
    簡媜:《只緣身在此山中》(臺北:洪範書店,1986 年)。
    簡媜:《月娘照眠床》(臺北:洪範書店,1987 年)。
    簡媜:《七個季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7 年)。
    簡媜:《私房書》(臺北:洪範書店,1988年)。
    簡媜:《浮在空中的魚群》(臺北:漢藝色研文化,1988年)。
    簡媜:《下午茶》(臺北:洪範書店,1989年)。
    簡媜:《空靈—我讀山水詩》(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簡媜:《夢遊書》(臺北:洪範書店,1994年)。
    簡媜:《胭脂盆地》(臺北:洪範書店,1994年)。
    簡媜:《女兒紅》(臺北:洪範書店,1996年)。
    簡媜:《頑童小蕃茄—一個單親小女孩的成長錄》(臺北:九歌出版社,1997年)。
    簡媜:《紅嬰仔—一個女人與他的育嬰史》(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 年)。
    簡媜:《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2 年)。
    簡媜:《跟著阿嬤去賣掃帚》(臺北:洪範書店,2003 年)。
    簡媜:《好一座浮島》(臺北:洪範書店,2004 年)。
    簡媜:《舊情復燃》(臺北:洪範書店,2004 年)。
    簡媜:《密密語》(臺北:洪範書店,2006 年)。
    簡媜:《微暈的森林》(臺北:洪範書店,2006 年)。
    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臺北:印刻文學出版社,2007 年)。
    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臺北:印刻文學出
    版社,2013年)。

    (二)修辭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德春:《修辭學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
    王德春主編:《修辭學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
    王希杰:《修辭學通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1996年)。
    朱自清:《略讀指導舉隅》(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開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修辭通鑑》(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
    李玉:《修辭學論文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沈謙:《修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
    沈謙:《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沈謙:《修辭方法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杜淑貞:《現代實用修辭學》(高雄:復文出版社,2000年)。
    宗廷虎、鄧明以、李熙宗、李金苓:《修辭新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何永清《修辭漫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吳禮權:《修辭心裡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吳禮權:《現代漢語修辭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吳禮權:《現代修辭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周振甫:《中國修辭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
    姚殿芳、潘兆明:《實用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高辛勇:《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秦牧:《藝海拾貝》(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年)。
    徐章宏:《隱喻話語理解的語用認知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
    徐炳昌:《篇章的修辭》(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
    黃慶萱:《漢語修辭格之研究》(臺北:三民書局,1975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增訂本(臺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
    黃民裕:《辭格彙編》(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店,2002年)。
    陳騤:《文則》(臺北:莊嚴出版社,1979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駱小所:《現代修辭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彭增安:《隱喻研究新視角》(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張乃立:《修辭學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1987年)。
    傅隸樸:《修辭學》(臺北:正中書局,1969年)。
    雷可夫(George Lakoff)著;周世箴譯注:《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聯經
    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詹姆斯‧費倫著;陳永國譯:《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形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2年)。
    董季棠:《修辭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劉勰:《文心雕龍》(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3年)。
    蔡師宗陽:《陳騤《文則》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蔡師宗陽:《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蔡師宗陽編:《文法與修辭》(下)(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蔡師宗陽:《應用修辭學》(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蔡師宗陽:《文法與修辭探驪》(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鄭業建:《修辭學》(臺北:正中書局,1946年)。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臺北:書林出版社,1991年)。
    錢鍾書:《舊文四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羅秀美:《隱喻.記憶.創意:文學與文化研究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
    限公司,2010)。
    譚永祥:《漢語修辭美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1992年)。
    籐慧群:《語法修辭關係新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楊嵐伊:《語境的還原》(臺北:秀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三)美學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一川:《修辭論美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杜,1997年)。
    王立:《中國文學主題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山東: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1年,頁194。
    朱立元主編:《現代西方美學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朱光潛:《談美》(臺北:建宏出版社,1986年)。
    朱光潛:《美的生活》(臺北:利大出版社,1988年)。
    朱光潛:《談文學》(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開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上下卷 (臺北:頂淵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上)(臺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李澤厚:《美學四講》(臺北:人間出版社,1988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金楓出版社,1991年)。
    李澤厚:《美學論集》(新訂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吳曉:《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伯特•休斯著,劉豫譯:《文學結構主義》(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亞里士多德著,姚一葦譯註《詩學箋註》(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2年)。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臺北:洪範書店,2001年)。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浦安迪:《中國敘事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陳望道:《美學概論》(臺北:文鏡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陳滿銘:《意象學廣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6年)。
    陳佳君:《篇章縱橫向結構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蔡謀芳:《表達的藝術》(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劉熙載:《藝概》(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劉文潭:《美學新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錢谷融、魯樞元:《文學心理學》(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年)。
    簡宗梧:《現代文學欣賞與創作》(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87年)。
    龍協濤:《文學解讀與美的再創造》(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羅宗濤、張雙英:《台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有限公
    司,1999年)。

    (四)其他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列)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卌(臺北:文史哲出
    版社,2000年)。
    何寄澎編:《臺灣當代文學評論大系5散文批評﹝卷﹞》(臺北:正中1993年)。
    何寄澎主編、鄭明娳總編輯:《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卷》(臺北:正
    中書局,1993年)。
    唐荷:《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許榮哲:《小說課》(臺北:國語日報出版社,2010年)。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 下冊》(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
    陳玉玲編:《臺灣文學讀本》(臺北:玉山出版社,2000年)。
    陳義芝主編:《簷夢春雨──當代臺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臺北:朱衣出版社,
    1994年)。
    陳義芝主編:《散文20家》(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陳義芝編:《散文教室》(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臺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郭楓等:《遠方的歌詩――十二場台灣當代詩、散文與兒童文學的心靈饗宴》
    (臺北:印刻文學出版社,2008年)。
    康家瓏:《中國語文趣話》(臺北:雲龍出版社,1993年)。
    游喚、張鴻聲、徐華中《現代散文精讀》(臺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
    陳芳明、張瑞芬編:《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下》(臺北:麥田出版社,
    2006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0 年)。
    錢鍾書:《管錐篇》(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鍾怡雯、陳大為編:《天下散文選》(臺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1年)。
    鍾怡雯:《聽說》(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
    應鳳凰編:《漫遊與獨舞:九0年代台灣女性散文論集》(臺北:秀威資訊股份有
    限公司,2007年)
    簡媜、楊茂秀等:《吃朋友》(臺北:印刻文學出版社,2008年)。

    二、論文

    (一)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丁孝明:〈散文經驗的對話〉,《幼獅文藝》第64卷1期(1986年7月),頁148-170。
    于廣元:〈修辭學研究的認知語言學視角〉,河南:《平頂山學院學報》第26
    卷第4期(2011年8月),頁125-131。
    王希杰:〈什麼是修辭格〉,《中國語文》第69 卷第4 期(1991 年10 月),
    頁34-38。
    王基倫:〈簡媜散文的美學動能──以《舊情復燃》為例〉,《文訊》第231期
    (2005年1月),頁20-21。
    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部:〈百科全書式的散文書寫──簡媜〉,《印刻文學生活
    誌》2月號(2013年2月),頁9-22。
    沈謙:〈一口水井萬般情—析簡媜「落雨時的井」〉,《幼獅少年》第119期(1986
    年9月),頁103-105。
    沈謙:〈修辭學辨義〉,《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報》第1期(1992年4月),頁1-14。
    江欣珊:〈化生活的漫天煙塵為思想的朝露—李惠綿對談簡媜〉,《印刻文學生活
    誌》第42 期(2007年2月),頁24-36。
    汪志雲:〈攀爬於寫作的天梯—簡媜〉,《幼獅少年》第119 期(1986年7月),
    頁97-100。
    何寄澎:〈孤寂與愛的美學──綜論簡媜散文及其文學史意義〉,《聯合文學》第
    225期(2003年7月),頁68-73。
    李宗慈:〈簡媜的故事〉,《幼獅文藝》第414 期(1988年6月),頁48-55。
    李惠茹:〈簡媜的寫作藝術──評《女兒紅》〉,《書評》第48期(2000年10月),
    頁29-32。
    宗廷虎:〈十年來大陸的漢語修辭學〉,《國文天地》第8卷9期(1993年2月),
    頁90-95。
    林素芬:〈主宰文字的女王—作家簡媜專訪〉,《幼獅文藝》第508期(1996年4
    月),頁4-7。
    林素芬:〈母親,就是一種住址—作家簡媜專訪〉《幼獅文藝》第523期(1997
    年7月),頁20-24。
    林玉薇:〈文學不為熱鬧而來—專訪簡媜女士〉〉,《文訊》第208期(2003年2
    月),頁80-83。
    胡錦媛:〈或父或狼或散文或小說-讀簡媜《女兒紅》〉,《聯合文學》146期
    (1996年2月),頁144-146。
    徐學:〈世紀末與創世記—八○年代後台灣散文綜觀與趨勢〉,《聯合文學》第7
    卷9期(1991年7月),頁37-42。
    翁育惠:〈由雷可夫的轉喻特例:文化與宗教象徵,解析簡媜作品的中心主題
    ──大地母神〉,《國文天地》第307期(2012年12月),頁59-60。
    唐惠忠:〈博喻之美〉,《語文月刊》二月號(2013年2月號),頁26-27。
    孫梓評:〈當月作家:簡媜──老愛麗絲夢遊仙境〉,《聯合文學》第314 期
    (2013年4月),頁26-30。
    夏春祥:〈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第54期(1997年1月),
    頁141-166。
    陶鋮:〈文學寫作中的比喻藝術〉,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62期(2012
    年3月),頁72-76。
    張春榮:〈論比喻〉,《中國學術年刊》12期(1991年4月),頁317-349。。
    陳正治:〈仿擬修辭法概論〉,《中國語文》88卷2期(2001年2月),頁39-49。
    陳國偉:〈頻頻顧盼的回頭路──簡媜《女兒紅》中記憶對話書寫〉,《臺灣文藝》
    (1999年1月),頁126-129。

    黃雅歆:〈「舊我」與「新我」—看簡媜《女兒紅》裡的女兒國〉,《臺北師院語文
    集刊》第6期(2001年6月),頁135-163。
    黃雅歆:〈躲在〈密語〉裡的女兒身—簡媜的《女兒紅》到《紅嬰仔》〉,《臺北師
    院語文集刊》第7期(2002年6月),頁165-185。
    郭祖寶:〈藥的意象功能分析〉,福建:《語文教學通訊》第4期(2009年4月),
    頁38-39。
    蔡素芬:〈鄭明娳、簡媜對談散文創作〉,《國文天地》第4卷第2期(1988
    年7月),頁66-74。
    薛吉辰:〈古詩詞中的三類特殊的比喻〉,《閱讀與鑑賞》第七期(2006年7月),
    頁135。
    鍾文音:〈染紅的歷史胭脂〉,《中國時報》(2002年4月7日23版)
    鍾怡雯:〈擺盪於孤獨與幻滅間〉,《明道文藝》第275期(1999年2月),頁
    187-190。
    蘇洵明:〈譬喻法在描寫人物中的舉例〉,《中國語文》88卷5期(2001年5月),
    頁68-73。

    (二)學位論文(依發表年代排列)
    王宣驊:《簡媜散文中的教育書寫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2010年。
    李虹靜:《簡媜散文之親情主題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
    士論文,2009年。
    呂惠真:《簡媜散文的書寫形式》,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論文,2010年。
    余宛蒨:《簡媜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
    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冼俊文《現代漢語比喻辭格研究》,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1年。

    林玉薇:《建構一座壯麗的星球—簡媜散文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思玲:《簡媜《女兒紅》女性書寫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3年。
    林立筠:《簡媜散文女性意識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
    修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林妤芳:《斯土斯民 簡媜散文鄉土意識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
    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吳靜如:《簡媜散文風格暨《水問》、《月娘照眠床》之自然意象書寫研究》,高雄: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吳明玓:《簡媜《天涯海角 福爾摩沙抒情誌》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
    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邱麗螢:《簡媜的「母愛帳簿」:以《紅嬰仔》為討論核心》,臺北: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專班論文,2011年。
    孫素玉:《簡媜《紅嬰仔》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2年。
    翁育惠:《簡媜散文的隱喻和語言形式—兼論作品分期和風格轉變》,新竹:國立
    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偉萍:《簡媜散文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2年。
    莊家瑋:《孤寂總是伴隨著愛 簡媜散文中的自我追尋與抒情轉折》,嘉義:國立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黃千禎:《簡媜教育書寫-以《老師十二樣見面禮》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許瑞秋:《簡媜的自傳體散文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學碩士學
    位班論文,2004年。
    陳薇如:《簡媜散文的美學風貌探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
    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陳鈺芬:《生命綰合的美好-簡媜《紅嬰仔》自我敘事與心靈療癒研究》,臺北:
    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焦清玉:《簡媜散文美學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論文,2009年。
    雷淑娟:《文學語言美學特徵修辭論》,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學
    位論文,2003年。
    廖祿基:《回歸與重建 論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家簡媜與周芬伶散文中的女性主體
    性》,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鄭如真:《簡媜散文藝術發微》,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5年。
    蕭佳虹:《簡媜散文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