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童怡箏
論文名稱: 高中家政課程變革及其對高中家政教師的影響
指導教授: 周麗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家政課程變革教師影響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2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90年代是臺灣教育史上變動最劇烈的階段。臺灣中等教育課程為因應教育思潮轉變、教育政策調整、學校情境改變、社會環境變遷及社會各界與家長的期望進行修訂。本論文將討論高中家政課程變革及其對高中家政教師之影響。
    臺灣在1987解除戒嚴,隨之而來的是社會的開放自由。1994年4月10日由民間團體發起的教改410大遊行促成政府單位立即著手規劃教育改革,並於1996開始推行。教育政策影響了中等教育整體課程規劃的調整,高中家政課程標準亦隨之變動。其研究目的為了解課綱改變了什麼?對高中教師的影響是什麼?應提供教師哪些資源?在適應課綱轉變之際教師們如何調適?
    課程目標、內容與內涵的確有所改變,教師為因應整體課程改變,在行為
    面也隨之改變,例如:教學策略、課程安排、價值澄清;在情感面亦能歷經各種不同階段,從不了解導致生氣到在旁默默靜觀其變,最後是面對大環境的文化價值觀的無可奈何。但值得ㄧ提的是家政教師在變動的教育環境中,依舊努力參加各種進修,增進自我教學能力,以求教學能跟上時代腳步,與家政的核心價值不謀而合:「改善個人、家庭及社區生活」

    家政課程是一隨時代脈動不斷進步的生活學科。綜上所述,本研究將一窺高中家政課程變革及其對高中家政教師之影響並期待此研究能對未來課綱再次修訂之時有所貢獻,提供參考。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背景 4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課程為何改變 11 第二節 高中課程改革歷程與特點 30 第三節 變遷中的家政課程 35 第四節 影響教師適應課程轉變的因素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0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58 第五節 研究範圍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0 第一節 社會變遷影響高中家政課程 60 第二節 高中家政教師對課程改變的感受 69 第三節 高中家政教師的調適歷程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2 第一節 結論 92 第二節 建議 97 參考文獻 99

    中央研究院(2009)。台灣社會變遷全記錄—社會福利。2011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ios.sinica.edu.tw/TSCpedia/index.php/大陸及外籍配偶
    行政院主計處(2004)。社會發展趨勢調查—時間運用。2011年1月18日,取自:http://win.dgbas.gov.tw/dgbas03/ca/society/time-93/index.htm。
    行政院主計處(2012)。2011年社會指標統計年報。2013年1月4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lp.asp?ctNode=3478&CtUnit=1033&BaseDSD=7。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2011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
    何金針(2004)。教育研究效度問題之探討。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2,47-82。
    吳妮真(2003)。高中家政教師課程決定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臺北市。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5)。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濤石。
    吳清山(2007)。教育行政議題研究。臺北:高等教育。
    李玉瑛(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圖書。
    李坤崇(2010)。高中課程99課綱與95暫綱之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1-24。
    李雅菁(2004)。教育改革外一章:從教師角色及教師授課時數的角度來談教育改革出了什麼問題?。應用心理學,21,123-137。
    沈瑞宗(2000)。全球化趨勢與“全球化議題”。通識教育季刊,7(4),87-97。
    周祝瑛(2003)。捉弄了台灣教改。臺北:心理。
    林如萍(2008)。「家政」的永續發展-國際家政聯盟(IFHE)第21屆世界年會的見聞與反思。中華家政學刊,43,13-23。
    林坤誼、馮天放、陳辛慶(2005)。中小學課程改革對生活科技師資需求的衝突與契機。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3。44-49。
    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高雄:麗文。
    洪久賢(2000)。從家政教育談生活與素養。訓育研究,39(4),46-48
    洪久賢、涂夢俠、林薇、黃迺毓、黃韶顏、林如萍等(1995)。家政課程標準修訂之研究。家政教育,13(1),32-52。
    洪志成、廖梅花(2004)。焦點團體訪談。臺北:濤石。
    研考雙月刊教育文化小組(2002)。教育文化-好好的活;活得好。研考雙月刊,26(6),56-80。
    徐振國(2007)。生產方式和消費型態變正互動的全球化趨勢。問題與研究,48(1),1-31
    張佳琳(2002)。課程改革:政治社會學取向。臺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2006)。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7)。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3)。高級中學家政與生活科技課程標準。日期2013年1月04日,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E9%AB%98%E7%B4%9A%E4%B8%AD%E5%AD%B8%E5%AE%B6%E6%94%BF%E8%88%87%E7%94%9F%E6%B4%BB%E7%A7%91%E6%8A%80%E8%AA%B2%E7%A8%8B%E6%A8%99%E6%BA%96.doc。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3)。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家政課程綱要。日期2013年1月04日,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E6%99%AE%E9%80%9A%E9%AB%98%E7%B4%9A%E4%B8%AD%E5%AD%B8%E5%BF%85%E4%BF%AE%E7%A7%91%E7%9B%AE%E3%80%8C%E5%AE%B6%E6%94%BF%E3%80%8D%E8%AA%B2%E7%A8%8B%E7%B6%B1%E8%A6%81(1).pdf。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3)。普通高級中學必修家政課程暫行綱要。日期2013年1月04日,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E5%AE%B6%E6%94%BF(1).doc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3)。普通高級中學家政科課程綱要補充說明。日期2013年1月04日,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E6%99%AE%E9%80%9A%E9%AB%98%E7%B4%9A%E4%B8%AD%E5%AD%B8%E5%AE%B6%E6%94%BF%E7%A7%91%E8%AA%B2%E7%A8%8B%E7%B6%B1%E8%A6%81%E8%A3%9C%E5%85%85%E8%AA%AA%E6%98%8E.pdf。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3)。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日期。日期2013年1月04日,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E6%99%AE%E9%80%9A%E9%AB%98%E7%B4%9A%E4%B8%AD%E5%AD%B8%E8%AA%B2%E7%A8%8B%E7%B6%B1%E8%A6%81%E7%B8%BD%E7%B6%B1(2).doc。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3)。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日期2013年1月04日,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E8%AA%B2%E7%A8%8B%E6%9A%AB%E8%A1%8C%E7%B6%B1%E8%A6%81%E7%B8%BD%E7%B6%B1.doc。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3)。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標準總綱。日期2013年1月04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016&Page=8575&Index=7&WID=1112353c-88d0-4bdb-914a-77a4952aa893。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2007)。網際網路(Internet)簡介。2011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edu.tw/MOECC/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725。
    郭原再(2010)。正向心理學對幼兒品德教育的啟示。幼兒保育論壇,5,145-163。
    陳文典(2001)。課程變革對教學及學習模式的衝擊及其可能的回應。 科學教育月刊,244,48-51。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長振、鍾汪宏(2006)。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實施生活科技課程之影響因素研究。生活科技教育,39(3),89-98
    陳琦媛(2005)。教師面對教育改革態度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8,106-118。
    喻維欣 (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
    程玉秀、葉錫南、蘇順發(2011)。九十九年「普通高級中學英文科課程綱要」之規劃、實施與預期效果:教師觀點。英語教學,??,91-137。
    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4)。台灣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臺北:高教。
    黃炳煌(1984)。課程理論的基礎。臺北:文景。
    黃炳煌譯(1981)。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臺北:桂冠。
    黃迺毓、吳妮真(2007)。展望高中家政教育-普通高中家政科課程綱要修訂歷程。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9,43-59。
    黃騰、歐用生(2009)。失去的信任能找回來嗎:一個關於教師與課程改革的故事。課程與教學季刊,12(2),161-192。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第二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劉珍齡(2007)。高中學生對99家政課程綱要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之探討:教師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臺北市。
    謝小芩、李淑菁(2008)。性別教育政策的形成:從行政院教改會到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研究台灣,4,117-145
    AIFS(2010). Family type(1976-2006). Retrieved from http://www.aifs.gov.au/institute/info/charts/familystructure/ftype.html
    Bantwini, B. D. (2010). How teachers perceiv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essons from a school district in the Eastern Cape province, South Afr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30, 83-90
    Benham-Deal, T., Jenkins, J., Wallhead, T., & Byra, M. (2007). The impact of standards on physical education in Wyoming - A decade of change. The Physical Educator, 64, 81-93.
    Cheng, V. M. Y. (2010). Tensions and dilemmas of teachers in creativity reform in a Chinese context.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5(3), 120-137.
    Fullan, M. (2007).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4th edi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ellencamp, A. V.(1992). Making connections through voice teacher receptivity to change. Vermont University, Birlington: Colleges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Hargreaves, A (2009). A Decade of Educational Chang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10(2), 89-10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