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武明進
Vo Minh Tien
論文名稱: 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之研究
A Study on “Amitabha Sutra Exegesis” Written by Master Lianchi
指導教授: 林伯謙
Lin, Bon-Chen
王美秀
Wang, Mei-Hs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東亞學系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西方淨土唯心淨土信願行持名念佛一心不亂
英文關鍵詞: Master Lanchi, Amitabha Sutra Exegesis, The Pure Land, Idealism, Faith-Will-Act, Buddha Recitation, Concentration without distr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11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蓮池大師乃明末四高僧之一,其為人篤奉阿彌陀佛,力宏淨土為己任,以樂邦為家鄉,被稱為淨土宗八祖,上下千古最圓純之一人。其淨土思想之教行、風化,可謂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創新淨土宗門,至今仍有極大之影響。
    蓮池大師之淨土思想,及其實踐修持之主要方法,全體現於疏鈔《佛說阿彌陀經》作品中。其書廣有華嚴之理,禪淨之修,理事之融,天台之教,性相之義。大師疏鈔《佛說阿彌陀經》為頓教,又有分圓之攝,使淨土通於華嚴;又以憶念體究一心念佛,為達摩直指禪宗之修。復以天台三觀之教,一心持名,融而合之。其書以實踐修行者,書中雖言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吾人靈知靈覺本具之自性,然務必以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為究竟之旨。
    本文主要以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之淨土思想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對於極樂世界之看法,及信願行念佛方法之行持與理論,以彰顯《佛說阿彌陀經》之價值。

    Master Lanchi was one of the four most eminent monks in late Ming Dynasty. He devoutly believed in Amitabha Buddha, aspired to preach the Pure Land and considered the paradise of the West as his country. He was called the eighth patriach of the Ch’an(Zen) school. His influences on mores and thoughts of the Pure Land sect carried on the past and forge ahead till the present.
    Master Lanchi’s main method and idea of practice toward the Pure Land were all embodied in his “Amitabha Sutra Exegesis.” It concludes the theory of Huayan school, the conduct of Zen, and the teaching of Tiantai. Amitabha Sutra Exegesis is belonged to not only the immediate teaching but also the complete or perfect teaching of the Huayan and the three studies, meditations, or insights, which are the most general group of Tiantai, combining all into one all-embracing vehicle. Even he mentions the unchanging character of Buddha nature and mind-only Pure Land, however, the first priority must be seek to reborn in the Western Land of Ultimate Bliss with undivided and faithful mind to chant the Buddha’s name.
    The thesis is based on “Amitabha Sutra Exegesis” written by Master Lanchi, discussing his concepts toward The Pure Land,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Dharma-door of Buddha-recitation. We can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Amitabha Sutra manifested by Exegesis written by Master Lanch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與方法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研究範圍與方法 2 第二節 前人研究綜述…………………………3 第三節 論文章節安排 8 第二章 蓮池大師之生平、思想與著作 11 第一節 蓮池大師生平 11 一、在家時期 11 二、出家時期 13 第二節 蓮池大師之思想述要 15 一、晚明思潮之影響 16 (一) 儒學環境 16 (二) 佛教環境 19 二、蓮池大師之儒、道二家思想 23 第三節 蓮池大師著作、《阿彌陀經疏鈔》架構及引用資料 27 一、蓮池大師之著作 27 二、《阿彌陀經疏鈔》架構及引用資料 29 第三章《阿彌陀經疏鈔》之體性論 35 第一節 體性論 35 一、大乘佛教之體性論 35 (一) 性起法 39 (二) 緣起法 41 二、《阿彌陀經疏鈔》體性論之觀點 44 三、《阿彌陀經疏鈔》體性論之特色 50 第二節、極樂世界論 52 一、西方極樂淨土 53 (一) 依報 56 (二) 正報 66 二、自性彌陀與唯心淨土 73 (一)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之觀念與根源 73 (二) 《阿彌陀經疏鈔》之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75 三、唯心淨土與彌陀淨土之關係 79 (一) 對彌陀淨土之肯定 79 (二) 唯心淨土與彌陀淨土融通無礙 81 第四章《阿彌陀經疏鈔》工夫論與證得境界 83 第一節 信、願、行之要 83 一、信之要 85 二、願之要 94 三、行之要 96 第二節《阿彌陀經疏鈔》之念佛法門 98 一、持名念佛 99 (一) 明持、默持、半明半默之持 102 (二) 其他持名念佛 104 二、事理一心不亂持名念佛 105 (一) 事理一心之源流 106 (二)《阿彌陀經疏鈔》事理一心不亂 109 第三節 《阿彌陀經疏鈔》論述證得之境界 116 一、古者三輩九品同異之說 117 二、《阿彌陀經疏鈔》三輩九品往生之觀點 120 三、往生境界 127 (一) 大眾證得境界 128 (二) 上首證得境界 131 第五章《阿彌陀經疏鈔》淨土思想之地位 134 第一節《阿彌陀經疏鈔》淨土思想之特質 134 一、彰顯《佛說阿彌陀經》之價值 134 (一) 菩薩藏經攝 136 (二) 頓教所攝 138 (三) 無問自說之經 139 二、對執持名號之觀點 141 (一) 契合聞思修三慧 141 (二) 是多善多福、徑路之修行 143 三、諸宗導歸淨土…………………………………………147 第二節 明末四位大師淨土思想之比較 152 第六章 結論………………………………………162 附表 表一:蓮池大師著作年代 28 表二:通序大意 30 表三:依華嚴宗之十門 30 表四:淨土部類差別 32 表五:明性表 45 表六:唯心淨土 76 表七:靈芝與海東兩者之矛盾 144 表八:四位高僧禪淨異同……………………………….161 表九:四位高僧修證方法異同………………………….161 參考文獻……………………………………………165

    一、《大正藏》(依《大正藏》數排列)
    唐‧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第 05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唐‧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第 07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華嚴經》,《大正藏》第 09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唐‧實叉難陀譯:《華嚴經》,《大正藏》第 1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曹魏‧康僧鎧譯:《佛說無量壽經》,《大正藏》第 12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宋‧畺良耶舍譯:《觀無量壽經》,《大正藏》第 12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宋‧王日休校輯:《佛說大阿彌陀經》,《大正藏》第 12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後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大正藏》第 14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唐‧般剌蜜帝譯:《楞嚴經》,《大正藏》第 19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東晉‧僧伽提婆譯:《三法度論》,《大正藏》第 25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隋‧智者大師:《觀音義疏》,《大正藏》第 34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唐‧慧淨述:《阿彌陀經義述》,《大正藏》第 37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隋‧慧遠:《無量壽經義疏》,《大正藏》第 37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唐‧善導大師:《觀無量壽佛經疏》,《大正藏》第 37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隋‧吉藏:《觀無量壽經義疏》,《大正藏》第 37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宋‧元照述:《觀無量壽佛經義疏》,《大正藏》第 37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唐‧窺基:《阿彌陀經疏》,《大正藏》第 37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唐‧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偈》,《大正藏》第 47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唐‧宗密:《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大正藏》第 39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宋‧宗曉編:《樂邦文類》,《大正藏》第 47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元‧天如則:《淨土或問》,《大正藏》第 47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後魏‧曇鸞:《略論安樂淨土義》,《大正藏》第 47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元‧普度編:《廬山蓮宗寶鑑》,《大正藏》第 47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明‧袁宏道撰:《西方合論》,《大正藏》第 47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 48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宋‧延壽集:《宗鏡錄》,《大正藏》第 48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大正藏》第 51 冊 (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年,1月)。

    二、《卍續藏》(依《卍續藏》數排列)
    唐‧慧苑述:《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卍續藏》第 05 冊(台北:新文豐公司,1983年,1月)。
    明‧紫柏:《紫柏尊者全集》,《卍續選輯》第 32 冊(台北:新文豐公司,1984年)。
    明‧圓杲解注:《金剛經音釋直解》,《卍續藏》第 39冊(台北:新文豐公司,1983年,1月)。
    唐‧遇榮集:《仁王經疏法衡鈔》,《卍續藏》第 41冊(台北:新文豐公司,1983年,1月)。
    清‧續法輯:《起信論疏記會閱》,《卍續藏》第 72冊(台北:新文豐公司,1983年,1月)。
    明‧大佑述,傳燈鈔:《佛說彌陀略解圓中鈔》,《卍續藏》第 91 冊(台北:新文豐公司,1983年,1月)。
    清‧達默造鈔:《佛說彌陀經要解便蒙鈔》,《卍續藏》第 91 冊(台北:新文豐公司,1983年,1月)。

    三、《蓮池大師全集》
    後秦‧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收錄於《蓮池大師全集》(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9年,4月)。
    明‧蓮池大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收錄於《蓮池大師全集》(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9年,4月)。
    明‧蓮池大師:《竹窗隨筆》,收錄於《蓮池大師全集》(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9年,4月)。
    明‧蓮池大師:《遺稿》,收錄於《蓮池大師全集》(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9年,4月)。
    明‧蓮池大師:〈先考妣遺行記〉,收錄於《蓮池大師全集》(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9年,4月)
    明‧龍天:〔刻雲棲法彙〕,收錄於《蓮池大師全集》) (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9年,4月)。
    明‧釋廣潤:〈雲棲本師行略〉,收錄於《蓮池大師全集》(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9年4月)。
    明‧釋德清:〈古杭雲棲蓮池大師塔銘〉,收錄於《蓮池大師全集》(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9年,4月)。

    四、佛學專書與研究專著
    (一) 佛學專書
    明‧福善日錄、通炯編輯:《憨山老人夢遊集》第4冊(台北:新文豐,1973年,6月)。
    唐‧澄觀述,宗密隨疏鈔:《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台北 : 華藏法施會,1975年4月)。
    民‧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太虛大師全書》(台北:太虛大師全書影印委員會出版,1980年,11月三版)。
    北魏‧曇鸞法師:《往生論註》,收錄於《淨土十要》蕅益智旭選定(台南:台南淨宗學會,1995年,4月)。
    明‧釋智旭:《佛說阿彌陀經要解》,收錄於蕅益智旭選定《淨土十要》(台南:台南淨宗學會,1995年,4月)。
    明‧釋智旭:《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收錄於蕅益智旭選定《淨土十要》(台南:台南淨宗學會,1995年,4月)。
    明‧釋智旭:《蕅益大師全集》,《靈峯宗論》第 16,17 冊(台北:法輪佛經流通社,2008年2月)
    圓瑛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9年,4月)。
    夏蓮會集,黃念祖解:《佛說大乗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9年,5月)。
    印順法師:《如來藏之研究》(新竹:正聞出版社,2003年,1月)。
    後秦‧龍樹造,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10年,6月)。
    明‧古德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10年,8月)。
    (二) 研究專著
    明‧王守仁:《陽明全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5年)。
    〔日本〕鎌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教史》(台北:新文豐公司,1982年,10月)。
    〔日本〕望月信亨,釋印海譯:《中國淨土教理史》 (台北縣:華宇出版社,1984年,12月)。
    明‧朱元璋:《明太祖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12月)。
    聖嚴法師:《明末佛教研究》(台北:東初出版社,1992年9月再版)。
    〔日本〕荒木見悟著,周賢博譯:《近世中國佛教的曙光──雲棲袾宏之研究》(台北:慧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吳雁南:《中國經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5年,8月)。
    陳來:《有無之境》(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
    李幸玲:《廬山慧遠研究》(台北:萬卷樓出版,年2007年,9月)。
    任宜敏:《中國佛教史-明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

    五、學術研究期刊
    印光大師:〈淨業津梁〉,收錄於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期64《淨土宗概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年1978年1月)。
    圓瑛法師:〈念佛發起因緣〉,收錄於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期64《淨土宗概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1月)。
    西來法師:〈念佛三昧〉,收錄於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期64《淨土宗概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1月)。
    方倫:〈淨話〉,收錄於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期64《淨土宗概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1月)。
    張一留:〈淨土教勢之演進及印光大師之教理觀〉,收錄於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期66《淨土思想論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12月)。
    聖嚴法師:〈蓮池大師的淨土思想〉,收錄於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5期《淨土宗史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1月)。
    郭麗娟:《《阿彌陀疏鈔》「一心不亂」之研究》,《中華佛學學報》第3期 (台北:中華佛教研究所出版,1999年,3月)。
    夏清瑕:《憨山大師佛學思想研究》,收錄於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中國佛教學術論典》期29《碩博學位論文》(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2001年,4月)。
    陳永革:〈心學流變與晚明佛教復興的經世取向〉,收錄於《普門學報》期9(高
    雄:普門學報社出版,2002年,5月)。
    劉紅梅:〈蓮池大師的三教融通思想〉(《宗教學研究》,2003年第4期)。
    劉紅梅:〈蓮池大師禪淨關係論〉(《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11月第27卷,第6期)。
    梁一群:〈明代「三教合一」中異同辨析的意義──基於蓮池《竹窗隨筆》的解讀〉(《浙江學刊》浙江學刊,2010年,2期)。

    六、學位論文
    釋見曄:《明末佛教發展之研究:以晚明四位大師為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
    郭麗娟:《《彌陀疏鈔》與《彌陀要解》之比較研究》(台北:中華佛教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劉紅梅:《蓮池大師思想研究》(四川: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陳穎蓁:《蓮池大師思想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韓復華:《明雲棲袾宏出入世間孝思的揉合和闡揚》(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楊進福:《蓮池思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5月)。
    許杏惠:《從《往生集》探究蓮池大師的淨土思想》(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七、網址
    蔡惠明,〈蓮池大師的淨土因緣〉(《明倫期刊》,1997年,11月,第279期)。網址:http://ccnt2.ntcu.edu.tw/ming/vcontent.asp?sno=00005576&book=279&page=24&keyword=&T=10&P=1
    法軍:〈華嚴與淨土——從雲棲祩宏到為霖道霈法軍〉(台北:《法光雜誌》,2002年4月,第151期)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J013/bj013122220.pdf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