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珮均
Liao,Pei-Chun
論文名稱: 台灣社會企業經營模式之研究
指導教授: 鄭勝分
Cheng, Sheng-F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社會企業經營模式經營指標非營利組織事業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由於歐美社會企業的興起,社會企業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呈現兩種脈絡發展,如美國社會企業是非營利組織財源不足轉向商業化之解決,而歐洲社會企業成立的角色為解決社會問題而生;另外,歐美兩種途徑之社會企業也在臺灣萌芽,包括台灣對於非營利組織法令的鬆綁,以及台灣政策的推廣,例如勞委會於勞委會於2001年開始也先後推出「永續就業希望工程」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來創造就業機會,而這些因應社會需求所衍生的政策也促成了台灣非營利組織採行事業化的策略,就其台灣社會企業發展的原因,除了非營利組織尋求財源自主之外,大抵而言,台灣社會企業的興起有以下幾個因素:1.非營利組織尋求財源的穩定與自主;2.因應社會需求;3.政府政策的促使;4.企業日漸重視社會責任的實踐。因此,台灣社會企業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
    而臺灣社會企業呈現多元化的發展也促使台灣社會企業呈現兩種途徑的發展:「非營利組織的事業化」和「企業非營利化」兩種脈絡,而這兩種脈絡之社會企業也發展多元化之經營模式,因此發展出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探索國內社會企業經營模式之現況及其經營指標;
    本研究研究方法文件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以國內九個具代表性之社會企業為研究對象,依據Alter(2007)之社會企業經營模式,擬將社會企業經營模式歸納為三種經營模式:使命導向社會企業、方案導向型社會企業,以及資源導向型社會企業;透過文件分析法,分析其經營模式,再透過深度訪談法找出台灣社會企業經營模式之經營指標。
    研究結果發現,非營利組織商業化途徑社會企業,其經營模式會隨企業登記性質不同而迥異,在經營指標的部分皆重視社會影響之實踐;企業非營利途徑社會企業之經營模式則式依照社會目的得不同而有差異,在經營指標主要為適應性的實現。

    第一章 緒論.............................2 第一節 研究背景.........................4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0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13 第四節 名詞釋義.........................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18 第一節 社會企業的概念.........................18 第二節 社會企業經營模式.........................23 第三節 社會企業經營指標.........................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39 第二節 研究方法.........................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實施.........................44 第四節 研究工具.........................51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55 第一節 社會企業經營模式分析.........................55 第二節 社會企業經營指標分析.........................68 第五章 結論.........................106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6 第二節 研究建議.........................111 第三節 研究限制.........................113 參考文獻.......................114 中文部分.........................114 附錄.........................119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2011)。台北市補助辦理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服務實施辦法。 臺北市:台北市政府勞工局。
    林怡君(2008)。社會企業在臺灣的發展與限制:以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經濟型計 畫為例。就業安全,7,63-67。
    林怡君(2007)。台灣社會企業發展之研究。取自:
    http://www.tri.org.tw/research/ impdf/822.pdf
    呂朝賢(2008)。社會企業與創業精神:意義與評論。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39,81-117。
    辛政遠(2009)。服務創新、品牌形象與社會性行銷認同感關係之研究-以社會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官有垣(2006)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Taiwan. Conference on Social Enterprises.Central Policy Unit and Commission on Poverty, 2006/04/06.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邱靖娟(2006)。從社會企業觀點探討地方博物館合作關係-「以台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之探討,「社會企業化-非營利組織發展之新趨向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財團法人青年服務事業文教基金會。
    黃盈嘉(2010)。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之個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畢恆達(2008)。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鄭勝分(2007)。「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政策研究學報,7,65-108。
    鄭勝分(2007)。社會企業:市場、公共政策與公民社會的交叉點書評。政策研究學報,7,1-8。
    鄭勝分、王致雅(2010)。臺灣社會企業的發展經驗。中國非營利評論,6,32-59。
    方珍玲、李志強、鄭勝分(2011)。100年度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諮群輔導計畫多元單位發展社會企業之評估與策略規畫報告書。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部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全國中小企業總會。
    林君琦、郭欣怡(2010)。社會企業組織型態與經營類型之初探。輔仁管理評論(社會企業專刊),18(1),53-78。
    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時英。
    許雅雯(2009)。社會企業經營模式之初探。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世雨(2003)。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合作關係初探。文化市政:28,11-21。
    侯怡如(2009)。企業社會責任運作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仕圖、吳慧敏(2003)。深度訪談與案例操作。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95-113。
    行政院(2005)。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補助原住民勞動合作社措施。台北:行政院。
    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2013)。2013年5月30日取自認識育成,網址:http://www.ycswf.org.tw/about/about_ycswf.php
    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2013)。2013年5月30日取自認識喜憨兒,網址:http://www.c-are-us.org.tw/about/concept_organization
    黑暗對話工作坊(2013)。2013年5月30日取自什麼是黑暗對話,網址:http://www.dialogue-in-the-dark-tpe.com/_chinese/01_about/00_detail_01.php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2013)。2013年5月31日取自陽光的故事,網址:
    http://www.sunshine.org.tw/about/story.asp
    光原社會企業(2013)。2013年5月31日取自關於我們,網址:
    http://www.o-power.com.tw/about-us/
    活水社企開發(2013)。2013年5月31日取自關於活水,網址:
    http://www.livingwater.asia/uploads/8/3/5/0/8350825/living_water_flyer_20130517.pdf
    生態綠商業有限公司(2013)。2013年5月31日取自關於生態綠,網址:
    http://www.okogreen.com.tw/content/aboutokogreen.php
    網軟股份有限公司(2013)。2013年6月1日取自網軟概要,網址:
    http://www.npois.com.tw/about.asp
    大誌文創(2013)。2013年6月1日取自關於The Big Issue Taiwan,網址:
    http://www.bigissue.tw/about
    英文部分
    Alter, K.(2004). Social Enterprise Typ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www.virtueventures.com/setypology.pdf
    Alter, K.(2006). Social Enterprise Model and Their Mission and Money Relationships. In A. Nicholls (Eds.), A.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New Models of Sustainable Social Change, 205-232.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lter, K. & Dawans, V. (2009). The Four Lenses Strategic Framework Toward an Integrated Social Enterprise Methodology. Virtue Ventures LLC.
    Altheide, D. L. (1996). Qualitative media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 Sage.
    Bernard, H. (1988). Research method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Newbury, CA: Sage.
    Bogdan & Biklen(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李奉儒等譯)。嘉義:濤石。(原著 1998 年出版)
    Borzaga, Carol & Defourny, Jacques ( 2001). Social enterprises in Europe: A diversity of initatives and propospects. In Carol Borzaga & Jacques Defourny(eds.),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Enterprise(pp.350-369).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Dees, J. Gregory.(1998) Enterprising nonprofits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Jan-Feb, 55-67.
    Dees, J. Gregory, Emerson, Jed & Economy, Peter (2001). Enterprising Nonprofits: A Toolkit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Iyer, Easwar(2003), Theory of Alliances: Partnership and Partner Characteristics, In Wymer Jr.,Walter W. & Samu, Sridhar (eds.),Nonprofit and Business Sector Collabo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Caused-Related marketing, Sponsorships, and OtherCorporate-Nonprofit Dealings, Journal of Nonprofit & Public Sector Marketing. 11, 1: 41-57.
    Melanie Wallendorf and Russell W. Belk (1989) ,"Assessing Trustworthiness in Naturalistic Consumer Research", in SV - Interpretive Consumer Research, eds. Elizabeth C. Hirschman, Provo, UT :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Pages: 69-84.
    Pelchat, Marie-Claude (2004). Social Enterpreneurship in Taiwan, A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f Asian Foundation and Organizations (CAFO), Himalaya Foundation, Taiwan.
    Greater London Enterprise(2004).Social Enterprise Brief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learningnetwork.net/Downloads/Social%20Enterprise%20briefing%20Nov%202004.pdf
    OECD(1999). Social Enterprises. OECD.
    Salamon, Lester M.(1990).The nonprofit sector and government: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nheier,H.K.& Seibel,W. (eds.), The Third Sect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Young, D. R., 2001,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in Nonprof it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and Structural Implications.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Vol.12(2),139-157.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