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郁樹 Lin, Yu-shu |
---|---|
論文名稱: |
牆的空間觀念:林郁樹藝術創作論述 The Concept of Wall Space: Lin Yu-Shu's Art Creation |
指導教授: |
李君毅
Lee, Chun-Yi |
口試委員: |
李振明
Lee, Zhen-Ming 吳恭瑞 Wu, Quan-Rui 李君毅 Lee, Chun-yi |
口試日期: | 2021/07/16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istic Cre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8 |
中文關鍵詞: | 牆 、空間觀念 、當代藝術 、界畫 、心牆 |
英文關鍵詞: | walls, spatial concepts, contemporary art, ruled-line painting |
研究方法: | 行動研究法 、 參與觀察法 、 調查研究 、 個案研究法 、 主題分析 、 歷史研究法 、 比較研究 、 觀察研究 、 文件分析法 、 敘事分析 、 民族誌法 、 現象分析 、 世代研究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38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5 下載:2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無論古代或現代、國內或國外,「牆」總是出現在我們週遭。它是道「屏障」,用來保衛我們的安全;也是一道「阻隔」,分開兩方阻斷交流和溝通。牆是二個空間的「屏蔽」及「穿透」的媒介物。自50萬年前原始人的遺跡就有發現牆的存在,當時便以「牆」來保護生命和財產。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到現代,許多的「牆」建起又毀壞,如:仰韶文化期(4000B.C.)、周壁畫、阿房宮、萬里長城……等。古老西方如希臘、巴比倫、羅馬、埃及到近代歐美國家等亦有許多知名的牆,如哭牆、西斯汀教堂壁畫、柏林圍牆、墨西哥牆等。論文第一章節、筆者試從「牆的歷史」出發。
第二章節、搜集古今中外「牆」之論述。過程中接觸到「原始藝術」、「敦煌石窟」、「靈岩寺壁畫」跟「牆」有關的藝術。「工筆界畫」著名畫家郭忠恕,〈臨王維網川圖卷〉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上的宮殿、現代鋼筋水泥及鄉土村舍也都有牆的存在。
第三章論述、每道牆肌理質感不同,其繪畫的皴法也不同,如蔡友用蠟燭擦拭牆面後再墨染、李振明乾筆細皴皆在表現物表的質地、吳恭瑞水染墨漬筆韻帶出光影的效果。這三位當代水墨畫家也對生長地臺灣,有著濃厚關懷「鄉土寫實」也是筆者創作藝術研究之一。其他如臺灣板橋林本源園邸的「花牆」是中國特殊蘇州園林美學。當代有關「牆」主題展筆者列舉:2000年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由高名潞策展《牆.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與邊界》2020世界建築攝影比賽。這三個展來研究當代著名藝術家對「當代藝術的牆」之時代新貌闡述。當代藝術家如何展現牆的美:吳冠中、蔡友、李振明、吳恭瑞、李君毅、卓有瑞、高義瑝、蔡國強……其衍生的藝術、如牆的「建築藝術」、「地景藝術」、「裝置藝術」、牆的「攝影藝術」、牆的「行動藝術」及「概念藝術」……等等。
第四及第五章論文研究牆的繪畫技法和筆者創作、這些藝術結合了牆空間觀念,其發展出的作品,種類繁多、形狀各異、功能也不同、想法更是創新。但是表達藝術進步的渴望是想同的。異類結合可觸類旁通、多師多益的藝術理念,筆者常以此心態在研究繪畫,這些作品展現牆的故事和藝術家想要的真、善、美,所以其內容包涵眾多,不僅只為表達「美」而已,有對現實生活「真」的反應、以及心中之神佛「善」表現。
筆者藉由以上研究對創作方法、構圖、風格、理念皆得益良多,再加上為使論述合情合理,作品有憑有据,筆者所繪多是「寫生」或「旅遊經歷」後繪製。對過往歷史事件、學者論述皆是遍查書籍後才創作。筆者以探研藝術家作品增己身「力度」、遊歷四方以增「廣度」、鑽研學理增己「深度」實是全力而為,期待有所好評。創作研究為將繪畫心得於文字上記錄,另義也期望能益於提昇藝術修為。
Whether ancient or modern, domestic or foreign, "walls" always appear around us. It is a "barrier" to keep us safe. It is also a barrier, separating the between sides to block communication. A wall is a "shield" and a "penetrating" medium in two spaces. Walls have been found since the remains of primitive people 500,000 years ago, when they were used to protect life and property. Xia, Shang, Zhou, Qin Han,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the modern era, many walls built and destroyed, such as: Yangon cultural period - Dahe Village ruins, Zhou murals, Afang Palace, the Great Wall. Ancient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Babylon, Egypt, Greece, Rome to moder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lso built many well-known walls, such as the Wall of Crying, the Sistine Chapel murals, the Berlin Wall, the Mexican Wall and so on... The author intends to delve in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wall from the historical studies of the spatial concept of walls. "Primitive art", "Dunhuang Cave Buddha Wall", "Lingyan Temple Mural" and Chinese fine brush "Border Painting" are all related to the wall. For example: Guo Zheng-Xuan, "Copying Wang Wei Methuen Volume" Chang Zi-Doun "Qingming River Map" on the palace floor building bridges and modern reinforced cement and country houses also have walls. And each wall texture is different, the Cun of its painting is also different, such as Cai You with candles to wipe the wall and then ink dyeing, Lee Zhen-Ming dry pen fineCun are in the texture of the subjects, Wu Quan-Rui water-dyed ink-stained pen rhymies with the effect of light and shadow. These three contemporary ink painters also have a strong concern for Taiwan, where they grew up, "Local realism" is also one of the author's creative art research.Other such as Taiwan's Panqiao Lin Benyuan Garden Residence’s. "Flower Wall" is a special Suzhou garden aesthetics in China, but also useful for painting study. In the contemporary "Wall" theme exhibition author lists: 2000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2005 by the Gau Minglu curatorial Wall. The History and Boundari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20 World Architecture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These three exhibitions study the new look of the "Wall of Contemporary Art" era by famous contemporary artists. How contemporary artists present the beauty of the wall: Wu Guan-Zhong, Cai You, Lee Zhen-Ming, Zhuo Yu-Rui, Gao Yi -Huang, Wu Quan-Rui, Lee Chun-Yi, Cai Guoq-chang... Its derived art, such as wall architecture art, landscape art, installation art, wall photography art, wall action art and conceptual art... Wait a minute. These art combines the concept of wall space, its development of works, a wide variety of shapes, different functions, ideas are innovative. But the desire to artistic progress is the same. Heterogeneous combination of touchable bypass, multi-teacher multi-benefit art concept, the author often with this mentality in the study of painting, these works show the wall story and the artist wants the truth, good, beautiful, so its content contains many, not only to express "beauty" only, there is a real life "true" response, as well as the heart of the Buddha "good" performance. The author by the above research on the creative methods, composition, style have benefited a lot, coupled with in order to make the discussion reasonable, the works have evidence, the author painted more than sketch or tourism experience after drawing. The past historical events and scholars' discourses are all written after examining the books. Really is full and full, look forward to some praise.The author to explore the artist's works to increase their own "strength", travel to the Quartet to increase the "breadth", study the science to increase their depth "degree of reality" is full and forth, look forward to some praise. In order to make a record of what one's painting is about in writing, another meaning is that it is also hoped that it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promotion of artistic practice.
參考文獻
一叢書
1. 上海辭書編輯部,洪亮《中國歷代書法研究叢書》姜夔《續書譜—解析與圖文互証》第五則用筆記載,2019/1/1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
2.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國古建築》,香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聯合出版,1983年10月香港第二版。
3. 洪亮《中國歷代書法研究叢書》姜夔《續書譜—解析與圖文互証》第五則用筆記載,2019/1/1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
4. 林風眠著,《藝術叢論》,南京:正中書局出版,1936。
5. 陳秀琴主編《敦煌莫高窟》,臺北:閣林國際圖有限公司,2004。
6.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
7.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牆攝影比賽得奬作品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
二 專書
1.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大辭典》,臺北:三民書局,民國78年初版。
2. 卡爾.榮格(Carl G. Jung)著,莊仲黎譯,〈榮格論自我與無意識〉,原著書名《Die Beziehungen zwischen dem Ich und dem Unbewussten》香港:城邦出版集圖有限公司,2019。
3. 孔子,《孔子家語》線裝書局 北京:中國出版協會,2002,原序巻一。
4. 司馬嘨青,《臺灣五大家族》,臺灣:玉山社,2000。
5. 李君毅著,《豐碑:李君毅的水墨藝術》,臺北:藝倡畫廊,2019。
6. 李君毅著,《此岸彼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2019。
7. 李淳玲《康德美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
8. 李乾朗,《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3。
9. 李振明,《墨染.寶鳥圖譜》,臺北:臺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2019。
10. 林逸鑫《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易博士出版社,2008/10/17。
11. 吳冠中,《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許鐘榮,錦繡文化,1994。
12. 周雅菁,《世代差異 臺灣中生代水墨畫的主流變奏》,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9年5月。
13. 摘自何懷碩主編《近代中國美術論集五-徐悲鴻》,藝術家出版社。1991/6。
14. 程萬里主編,《中國建築形制與裝飾》,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1。
15. 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
16.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2004增訂二版。
17. 高名潞,《牆》,中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18. 高行建,《另一種美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
19. 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2001/12/01,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20. 陳長芬撮影,日比野丈夫,孫美蘭解說,《文明の回廊》,東京都,河出書房新社,1990。
21. 奚淞,《自在容顏》,臺灣:雄獅圖股份有限公司,1991。
22. 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第2刷。
23. 張彦遠著,《歷代名畫記》,參見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24. 鄭勝華,《世代差異》臺灣中生代水墨畫的主流變奏.墨體變形-臺灣中生代水墨畫家作品及延展及探究,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9
25. 蕭雲從,《離騷全圖》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2016/9/1,下巻。
26. 鄒一桂,《小山畫譜》大陸: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
27. 劉普生,《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吳冠中》,臺北: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4。
28. 葛路《中國繪畫美學範疇體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29. 鮑少游,《鮑少游畫論集》,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30. 顧頡剛、王煦華編,《孟薑女故事研究及其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三 期刊及碩博論文
1. 王正華,〈清明上河圖〉與北宋汴京的生活,《歷史月刊》,民國77年2月第1期。
2. 王郁燕《熟年誌》好生活 月刊,21期,泰電電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3. 黃冬富《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呂佛庭,臺北: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總號125期/中國系列025期
4. 故宮博物院藏畫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歷代繪畫—故宮博物院藏畫集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年12月第一版。
5. 陳秀琴《樂遊遊.敦煌莫高窟》,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4。
6. 郭繼生《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陳其寛,臺北: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總號164期/中國系列064期。
7. 楊永源《盛清台閣界畫之發展》,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8. 嚴守智《中國巨匠美術週刊-范寛》,臺北: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總號122期/中國系列022。
四參考圖版
1. 王家誠《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郭柏川,臺北: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總號142期/中國系列042期。
2. 王郁燕《熟年誌》好生活,21期,泰電電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3. 李乾朗,《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3。
4. 故宮博物院藏畫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歷代繪畫—故宮博物院藏畫集Ⅰ》,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年12月第一版。
5. 陳秀琴《敦煌莫高窟》,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4。
6. 郭繼生《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陳其寛,臺北: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總號164期/中國系列064期。
7. 程萬里,《中國建築形制與裝飾》,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1
8.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牆攝影比賽得奬作品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
9. 慕客館文化事業《拉斯科洞窟壁畫與世界壁畫鑑賞解析專集ラスコーと世界の壁畫》〈拉斯科壁畫〉世界遺產的拉斯科洞窟壁畫,日本:慕客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6/10/14。
五 網路資料
1. 王郁燕《熟年誌》好生活 月刊,21期,泰電電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2月。https://www.lifeplus.com.tw/?t=42 (2021/3/15)
2. 2020建築的藝術:2020年度建築攝影大賽獲獎作品一覽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127768 (2021/2/22)
3. 阿布拉莫維奇-烏雷作品〈情人-長城〉2019-09-22 由 外灘畫報 發表于文化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gmnqljl.html (2021/3/13)
4. 郭英男和郭秀珠夫婦演唱〈歡樂飲酒歌〉臺灣,摘網路鏡週刊:文|祁玲 影音|陳廷豐 余孟儒,奧運宣傳曲侵權跨海為郭英男打官司的就是她黃秀蘭律師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521insight013/ 2021/5/14。
5. 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概念,最初由法國社會學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在1925年首次完整地提出,以跟個人記憶區分開,https://www.newton.com.tw/wiki/%E9%9B%86%E9%AB%94%E5%9B%9E%E6%86%B6/8931985 2021/4/20。
6. 資訊咖inf.news 世界藝術大師、美術教育家吳冠中四十八幅精品繪畫賞析2021年08月25日https://inf.news/zh-tw/culture/3f19fb77e1e6f316ce52fc766765d0dc.html 。
7. 王昱《東莊論畫》卷三。是一部繪畫論著,該書大概成書於雍正末年或乾隆初年,全書共三十則。 https://guoxue.ifeng.com/c/7oKqF1YPb0D 2021/4/25
8. 高名潞 文〈漂浮的記憶-有感卓有瑞的近作〉摘自網路文章2021/3/22,網址: http://art.lib.pu.edu.tw/2015-03-04/friend2.html
9.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草山霧色- 吳恭瑞水墨畫展--教育部社教博識網,摘自2021/4/28,網址:https://www.arte.gov.tw/pro1_exh_past.asp?Key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