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世平
Lin, Shih-Pin
論文名稱: 研發國中生相似形概念的奠基活動
指導教授: 楊凱琳
Yang, Kai-L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2
中文關鍵詞: 相似形縮放中心立竿見影奠基活動奠基進教室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11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0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用數學奠基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學校數學是臺灣數學教育改革的趨勢。目前奠基活動是在周末或寒暑假,以數學營的模式在進行。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享受學習數學的過程,師大數學教育中心提出一個新的計畫-奠基進教室,即保留奠基活動的精神,將活動修改後融入正式課程之中。
    在奠基進教室〈縮放繪〉中,我們看見學生有更多主動思考的機會。藉由平板的手指縮放以及在電腦文件上拉動圖片,學生可以感受到圖形的縮放(吳宛柔, 楊凱琳)。然而在利用縮放中心繪製縮放圖時,學生卻遇到困難。我們認為學生缺少了原圖上的點、縮放圖上的對應點與縮放中心,三點會成一直線的概念,於是我們以此做為起點,針對學生需要奠定的基礎回頭去設計奠基活動。
    從一開始使用同心圓放射的雷達圖作為縮放圖的鷹架來作為奠基活動的發想,到後來利用大自然中光影成一直線的概念為設計的核心想法,進而發展出了奠基活動〈立竿見影〉。在歷經四大階段的修改後,〈立竿見影〉的設計是否能讓學生建立原圖上的點、縮放圖上的對應點與縮放中心,三點會成一直線的概念,是〈立竿見影〉需要確認的活動目標。
    在進行教學實驗之後,我們看見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發展了關鍵的基。在前後測中,雖然樣本數不夠,統計上無顯著差異,但在整體上還是有微幅的成長與進步。尤其是與活動情境相關的題目,學生在後測有較為明顯的成長。在態度問卷中,可以看見學生在進行奠基活動之後,對於數學的各方面態度都有良好的反饋。對於立竿見影的活動也大都給予肯定,顯示在學生心中,立竿見影能幫助他們學習相似形概念。

    中文摘要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奠基活動的發展 1 第二節 相似形概念的奠基活動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相似形概念內容分析 4 第二節 設計活動的學習理論、框架和工具 6 第三節 相似形的奠基與奠基進教室活動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設計為本的研究法 19 第二節 教學實驗 2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7 第一節 設計奠基活動的修改策略 27 第二節 活動中小組討論的分析結果 40 第三節 前後測的分析結果 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7 第二節 討論與建議 61 參考文獻 62 附件1 〈立竿見影〉活動 測驗卷 64 附件2-1 〈立竿見影〉實驗班情意問卷 66 附件2-2 〈立竿見影〉對照班情意問卷 67 附件3-1 奠基活動〈立竿見影〉教案 69 附件3-2 〈立竿見影〉活動2學習單 72 附件3-3 〈立竿見影〉卡牌 76 附件3-4 〈立竿見影〉模型與活動紀錄照片 81

    一、 英文部分
    Abt, C. C. (1975). Serious Games. New York, NY: Viking Compass.
    Breuer, J., & Bente, G. (2010). Why so serious? On the relation of serious games and learning. Journal for Computer Game Culture, 4 (1), 7-24.
    Design-Based Research Collective (2003). Design-based research: An emerging paradigm for educational inquiry.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2(1), 5–8.
    Kalloo, V., Mohan, P., & Kinshuk. (2015). A Technique for Mapping Mathematics Content to Game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ious Games, 2(4),73-92.
    Ke, F. (2014). An implementation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through creating educational computer games: A case study on mathematics learning during design and computing. Computers & Education, 73, 26–39.
    Kramer, W. (2015). What Makes a Game Good? Game & Puzzle Design, 1(2), 84–86.
    Lin, F.-L., & Chang, Y.-P. (in pr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Grounding Activity as a part of curriculum in Taiwan. In C. P. Vistro-Yu & T. Lam (Eds.),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a – An Asian perspective. Springer.
    Lin, F.-L., Wang, T.-Y., & Yang, K.-L. (2018). 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large-scale project to facilitate student engagemen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58, 178–186.
    Mullis, I. V. S., Martin, M. O., Foy, P., & Hooper, M. (2016). TIMSS 2015 International Results in Mathematics. Retrieved from Boston College,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website: http://timssandpirls.bc.edu/timss2015/international-results/
    Nakamura, J., & Csikszentmihalyi, M. (2009). Flow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 J. Lopez & C. R. Snyder (Eds.), Oxford library of psychology.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195-206). New York, NY, U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rensky, M. (2001).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New York, NY: McGraw-Hill.
    Qian, M., & Clark, R. K. (2016). Game-based Learning and 21st century skills: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3, 50-58.
    Ruthven, K., Laborde, C., Leach, J., & Tiberghien, A. (2009). Design Tools in Didactical Research: Instrumenting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Cognitive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Teaching Sequence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8(5), 329–342.
    Sweller, J., Ayres, P., & Kalyuga, S. (2011). Cognitive Load Theory. New York, NY: Springer.
    Yang, K.-L., Lin, F.-L., & Tso, T.-Y. (in submission). A New Look at Skemp’s Rectangular Numbers Game:An Enactivist Perspective on the Mechanism of Mathematical Grounding Activities.

    二、 中文部分
    李勝彥、吳建甡 (民106)。數學奠基活動模組:似曾『相似』。取自: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y4XM_v2B1sTZWdiZWhodHZiTEk
    吳志揚、陳文豪 (民 93)。幾何學發展史簡介。數學傳播,28(1),24-33。
    吳宛柔、楊凱琳 (民108)。奠基進教室活動設計與成效評估:縮放繪。臺灣數學教師期刊,40(2),33-49。
    林福來 (民71)。談中學幾何教材。科教月刊,46,14-24。
    林福來 (民104)。「就是要學好數學」教育部計畫報告。未出版。
    林福來 (民106)。「就是要學好數學」教育部計畫報告。未出版。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103)。國中數學九上課本。台南市:南一。
    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民105)。奠基活動簡介【中心網站】。取自:http://www.sdime.ntnu.edu.tw/page1/super_pages.php?ID=page1&Sn=4
    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民107)。數學奠基進教室設計師培訓工作坊研習手冊。台北市: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陳建亨 (民104)。國中九年級學生對相似形的選擇題型與非選擇題型之解題表現(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 (民105)。108課綱數學領域草案。台北市:國教院。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103)。國中數學九上課本。新北市:康軒。
    趙文敏 (民82)。幾何學概論。台北市:九章。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103)。國中數學九上課本。台南市:翰林。
    謝熹鈐 (民107)。數學奠基模組轉化成數學奠基進教室的使用手冊:補光捉影、如影隨形。取自:http://www.sdime.ntnu.edu.tw/web/super_pages.php?ID=web1&Sn=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