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本原
Lin, Pen-Yuan
論文名稱: 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對日本的政治與經濟外交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plomacy of the Committee for Promotion of Sino-Japan Cooperation towards Japan
指導教授: 黃自進
Huang, Tzu-Chin
口試委員: 洪紹洋
Hong, Sao-Yang
郭永興
Guo, Yeong Shing
吳明上
Wu, Ming-Shang
李世暉
Li, Shih-hui
黃自進
Huang, Tzu-chin
口試日期: 2022/07/29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7
中文關鍵詞: 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經濟外交第二軌外交經濟合作
英文關鍵詞: the Committee for Promotion of Sino-Japan Cooperation, economic diplomacy, ,second-track diplomacy, economic cooperation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57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4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二戰結束後國府接收臺灣,切斷與日本長達五十年的政治、經濟的隸屬關係。隨即海峽兩岸政權捲入國共內戰、冷戰,就政治面而言,蔣中正為防堵中共勢力擴大,希望與日本政府組成反共聯盟。而就經濟面而言,受到自然環境限制,需進口原物料,出口農工產品賺取外匯。
    日本既是美國在亞洲反共的防波堤,又是提供臺灣新技術,也是臺灣原料、農特產品之銷售市場。儘管兩國在政治上同屬自由陣營,日本冀望能向中共銷售工業產品,進口農產品與所需工業原物料,始終擺盪於兩岸之間,構成中共、日本與中華民國政治、經濟複雜互動關係。
    前述國際局勢導致日本政府陷入中國承認問題的爭議,國府對日的官式外交遭遇到重重阻礙。國府為拉攏日本不倒向中共,也只能轉而依賴第二軌外交從旁協助,當中日本財經界人士、政界議員為國府的攏絡對象。國府為拉攏日本反制中共,提出經濟合作構想,經濟合作意涵從一開始的物資交換、日本財經界參與經建計畫,轉變為投資與技術合作、貸借資金。本論文考察當中的變遷及意義,另一主軸則是探討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居中扮演的角色,從貿易、技術、資金與投資等層面,論述合作歷程及其後續影響。
    經濟合作發揮第二軌外交的功能,促成國府、策進會與日本政界、財經界人士互動,開拓了官式外交以外的實務關係。日本財經界重視在臺市場與情誼,斷交後雖無正式官方關係,仍能維持緊密經濟、貿易合作交流。正因有著策進會的核心份子支持,日本對臺投資、貿易數額呈現逐年成長,開啟此後構成以經貿為核心議題的外交關係。

    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R.O.C. took over Taiwan and cut off its 50-year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ffiliation with Japan. Immediately, the regim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were involved in the civil war and the Cold War between KMT and PRC. In terms of politics, Chiang Kai-shek hoped to form an anti-communist alliance with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expansion of the PRC's influence. In terms of economy, du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ort raw materials and export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products to earn foreign exchange.
    Japan is not only a breakwater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fight against communism in Asia, but also market for Taiwan's new technology and sales market for Taiwan's raw material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lthough both countries are politically in the Free World, Japan hopes to be able to sell industrial products to the PRC, import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required industrial raw materials, and always swing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forming a complex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C, Japan and the R.O.C.
    The aforementione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has led Japanese Government to fall into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a's recognition, and the government's official diplomacy with Japan has encountered many obstacles. In order to win Japan over to the PRC, R.O.C. rely on the second-track diplomacy for assistance, among which Japanese financial and political figures are the targets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win over Japan to counter the PRC, R.O.C.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The meaning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started from the exchange of material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Japanese financial community i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plan, to investment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loan funds. This dissertation examines the chang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On other hand, discourse the role played by the Committee for Promotion of Sino-Japanese Cooperation and discuss the cooperation process and its subsequent impact from the aspects of trade, technology, capital and investment.
    Economic cooperation played the function of the second track of diplomacy, facilita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KMT and the Committee for Promotion of Sino-Japanese Cooperation and Japanese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circles, and opened up practical relations other than official diplomacy. The Japanese business communi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aiwan market and friendship.
    Although there is no official relationship after the severance of diplomatic ties, they can still maintain clos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support of the core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for Promotion of Sino-Japanese Cooperation that Japan's investment and trade volume with Taiwan has grown year by year, opening up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economic and trade as the main issue since the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時代背景 7 第一節 合作的成因 7 第二節 合作的障礙 15 小結 30 第三章 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與強化經濟合作 33 第一節 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建立與運作模式 34 第二節 參與經濟建設與投資 46 第三節 拓展貿易 68 小結 80 第四章 從廢止記帳制到日圓貸款 83 第一節 廢止記帳制度與另謀他法 83 第二節 赴日洽商第一次日圓貸款 96 第三節 第二次日圓貸款計畫之提出與中挫 107 小結 124 第五章 中日技術合作暨技術援助計畫之推展 127 第一節 中日技術合作推展與擴增 127 第二節 技術援助計畫之推展 140 小結 149 第六章 策進委員會結束與角色蛻變 151 第一節 國際政局變化與策進會日方委員態度轉變 152 第二節 經濟合作關係之延續 168 小結 178 結論 181 參考文獻 189 附錄

    參考文獻
    一、檔案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美國協防臺灣(二)〉
    〈革命文獻—對日議和(一)〉
    〈張羣先生文卷─中日合作反共方針案〉
    〈張羣先生文卷─張羣個人保存之文件資料〉
    〈張羣先生文卷─蔣總統與岸信介談話紀錄〉
    〈張羣先生文卷─總統與日人談話紀錄(二)〉
    〈對日本外交(一)〉
    〈對日本外交(二)〉
    〈對日本外交(四)〉
    《蔣經國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外交—中國與美國同盟關係〉
    〈外交—亞洲混亂不安係在中共之滲透〉
    〈外交—張羣與日方代表談話紀錄〉
    〈外交—蔣中正接見美日等代表談話參考資料〉
    〈外交—蔣中正接見美方外交大使談話紀錄〉
    〈外交—蔣中正接見日方代表談話紀錄(三)〉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一)〉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十)〉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十一)〉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十二)〉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十五)〉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十六)〉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十七)〉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十八)〉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十九)〉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二十一)〉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二十三)〉
    〈外交—駐外單位之外交部收電(二十四)〉
    〈外交—關於聯合國代表權等外交部收電(四)〉
    〈外交—關於聯合國代表權等外交部收電(五)〉
    〈外交—關於聯合國代表權等外交部收電(六)〉
    〈外交—關於聯合國代表權等外交部收電(九)〉
    〈外交—嚴家淦周書楷等與美方代表談話紀錄〉
    〈政務—張羣呈蔣中正文電簡報表(二)〉
    〈政務—黃啓瑞許江富等案〉
    〈蔣經國訪日(一)〉
    〈聯合國〉
    〈聯合國案(一)〉
    《總統府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總統主持一般會談〉
    〈總統在財經會談指示事項(一)〉
    《陳誠副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石叟叢書續編-副總裁中常會指示彙編〉
    〈石叟叢書資料彙編(六)〉
    〈石叟叢書資料彙編(十)〉
    《嚴家淦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任行政院長時:達見水庫資料〉
    〈任臺灣省政府主席時:林業開發計劃案〉
    《外交部檔案》(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谷振海」在日對中共經濟鬥爭〉
    〈1970年日與中共備忘錄貿易〉
    〈1972年中日技術合作計畫〉
    〈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
    〈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報告〉
    〈中日合作籌設電視台〉
    〈中日合作籌設電視台〉
    〈中日技術合作計畫〉
    〈中日和約資料(一)〉
    〈中日空運協定〉
    〈中日租稅協定〉
    〈中日航運等問題〉
    〈中日設置金屬製造工業訓練中心〉
    〈中日貿易協進會〉
    〈中日貿易會議〉
    〈中日貿易經濟會議〉
    〈中日間商輪運貨比率〉
    〈中日經貿問題〉
    〈中日經濟合作〉
    〈中日漁業合作〉
    〈中日斷交後有關經貿暨技術合作〉
    〈中日斷交後岸信介訪華案〉
    〈中華民國領事貨單制度存廢〉
    〈日本政情〉
    〈日本政情報告〉
    〈日本參考資料(二)〉
    〈日本經濟〉
    〈日本實施貿易自由化情形〉
    〈日本對中國代表權之態度〉
    〈日本與中共貿易案(一)〉
    〈日本與中共貿易案(十七)〉
    〈日本勸業銀行在臺設分行〉
    〈日匪貿易〉
    〈日商來華〉
    〈日圓貸款案〉
    〈日與中共備忘錄貿易〉
    〈日輪來華〉
    〈日輪侵漁〉
    〈本部會對中日斷交之應變計畫〉
    〈各部會對中日斷交應變計畫及其擬交涉事項〉
    〈吉田茂訪華後之中日關係〉
    〈有關中日合作〉
    〈我政府拒絕對中共貿易之日商往來〉
    〈我航業更新訂造新船〉
    〈我國赴日商務考察團〉
    〈我漁船在非洲作業〉
    〈亞東關係協會與日本交流協會技術合作協議〉
    〈長崎匪旗〉
    〈長崎匪旗〉
    〈派遣商務代表〉
    〈匪對東南亞經濟攻勢〉
    〈張羣秘書長53年訪日專卷〉
    〈第5屆中日貿易經濟會議〉
    〈經濟部漁業增產委員會〉
    〈對日政經配合〉
    〈廣播電視電台設置辦法〉
    〈邀請日本政要訪台〉

    《外交部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中日工商考察(三十四)〉
    〈中日商務貿易〉
    〈中日貿易〉
    〈日方請求歸還被捕之侵漁日船二十九艘交涉案(一)〉
    〈日方請求歸還被捕之侵漁日船二十九艘交涉案(十)〉
    〈日本人士訪華(十七)〉
    〈日本經濟參考資料(一)〉
    〈日本經濟參考資料(二)〉
    〈日本經濟參考資料(三)〉
    〈日本經濟參考資料(五)〉
    〈自日聘請曾文水庫工程顧問〉
    〈東亞工商企業者會議(一)〉
    〈東亞工商企業者會議(二)〉
    〈東亞工商企業者會議(三)〉
    〈美日關係與對華外交(一)〉
    〈美日關係與對華外交(二)〉
    〈美日關係與對華外交(三)〉
    〈美日關係與對華外交(四)〉
    〈美日關係與對華外交(五)〉
    〈臺灣經濟產業資料〉
    〈經濟部籌建職訓中心(一)〉
    〈經濟部籌建職訓中心(二)〉
    《外交部檔案》(臺北,外交部藏)
    〈日共國交回復促進議員連盟動態〉
    《總統府檔案》(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中日貿易檢討改進〉
    〈中日經濟合作綱要中造船事業及腳踏車製造合作辦法案〉
    〈日本以斐尼龍工廠輸匪及我國因應對策〉
    〈興建曾文水庫及向外貸款〉
    《行政院檔案》(臺北,行政院藏)
    〈中華民國領事貨單發給原則〉
    〈總統指示研究日本訪問團所提各項問題〉
    《中央信託局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近十一年中日貿易卷〉
    《資源委員會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撥借臺灣造船公司、臺灣機械公司資金〉
    《經濟部國營事業司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日本石川島重工業株式會社與三菱造船公司專擬與臺船公司恢復舊約〉
    〈日圓貸款〉
    〈各項辦法(一)〉
    〈航輪更新訂造新輪審議小組(二)〉
    〈臺船與三菱公司合作案〉
    〈臺電公司向日本廠訂購器材(一)〉
    〈臺電公司向日本廠訂購器材(二)〉
    〈臺電公司與日本廠商簽訂付款合約及償還辦法〉
    〈臺灣機械公司〉
    〈機械公司與日本技術合作〉
    〈機械公司與日本技術合作(三)〉
    〈臺船與日本石川島公司合作案〉
    〈金銅礦務局延聘日籍專家來台協助〉
    《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中日貸款小組〉
    〈日圓貸款總卷 〉
    〈申請日圓貸款〉
    〈高港局第二港口計畫〉
    〈曾文水庫〉
    〈對日貿易方案、中日合作、經濟親善訪華團〉
    《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392次會議〉
    《經安會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45年度發文〉
    《行政院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 臺第十三冊一六六至一六九〉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 臺第十四冊一七○至一七四〉
    《行政院檔案》(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中日合作策進會會議暨會議紀錄〉
    〈中油公司增建油輪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檔案》(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中日貿易及經濟合作〉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一九五三年度至一九五七年度派員往日本受訓卷(一)〉
    《行政院檔案》(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台灣造船公司與日本石川島及三菱兩株式會社技術合作一案〉
    《經濟部檔案》(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中日貿易〉
    〈日商來台〉
    〈特准日商經營貿易〉
    《中國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基隆總廠檔案》(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真藤博士對本公司發展意見〉
    《交通部招商局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建造十萬噸油輪〉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日本越界漁船處理案〉
    《嚴家淦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再任財政部長時:加速經濟發展計畫〉
    《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49年總裁批簽〉

    二、報紙
    《中央日報》,1951-1973年
    《中國時報》,1973年
    《公論報》,1963年
    《台灣日日新報》,1899-1937年
    《經濟日報》,1969-1982年
    《臺灣新生報》,1950 -1965年
    《徵信新聞》,1962-1963年
    《聯合報》,1952-1972年
    《讀賣新聞》,1971年

    三、專書
    (一)中文專書
    (美)詹鶽(Chalmers Johnson)著;姜雪影,李定健譯,《推動日本奇蹟的手—通產省》。臺北:天下文化,1985年。
    E.A.Winckler著、張苾蕪譯,《臺灣政治經濟學諸論辨析》。臺北:人間出版社,1994年。
    于欣可、江瑞祥《臺灣營造業百年史》。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2年。
    中日關係研究會, 《張岳軍先生對日言論選集》。臺北:中日關係研究會,1978年。
    中日關係研究會編,《日本在華經濟投資暨技術合作概況》。臺北:中日關係研究會,1972年。
    中油公司,《二十五年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臺北:中油公司,1971年。
    中國工程師學會,《臺灣工業復興史續篇》。臺北:中國工程師學會,1960年。
    中國災胞救濟總會,《谷正綱先生紀念集》。臺北:中國災胞救濟總會,1994年。
    中國電視公司編,《中華民國電視事業的回顧與前瞻》。臺北:中國電視公司,1981年。
    中華民國史外交志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史外交志(初稿)》。臺北:國史館,2002年。
    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中日外交史料叢編(七)日本投降與我國態度對俄交涉》。臺北:編者自印,1966年。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日本1978年度優惠關稅簡介及優惠對象品目》。臺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出版發行處,1978年。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利用美國優惠關稅拓銷美國市場:附1976年我國產品利用美國優惠關稅輸美統計分析表》。臺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出版發行處,1977年。
    五百旗頭真、陳鵬仁譯,《戰後日本外交史》。臺北:致良出版社,2020年。
    內藤春吉、許冀武,《臺灣漁業史》。臺北:臺灣銀行,1957年。
    尹仲容,《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全集》。臺北:美援運用委員會,1963年。
    水谷允一,《戰後日本經濟史:生產、流通、消費結構之變化》。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
    王正華編,《中華民國與聯合國史料彙編:中國代表權》。臺北:國史館,2001年。
    王洸,《航業經濟學》。臺北:海運出版社,1966年。
    王鍵,《戰後美日台關係關鍵50年1945—1995:一堆歷史的偶然、錯誤與大國的博弈造成台灣目前的困境》。臺北:崧燁文化,2018年。
    包宗和,《美國對華政策之轉折-尼克森時期之決策過程與背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司馬桑敦,《中日關係二十五年》。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年。
    外交部,《中外條約輯編第四編:中華民國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臺北:外交部,1973年。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1971年。
    外交部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第二十一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1967年。
    田桓編,《戰後中日關係史年表:1945-199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年。
    全國船聯會,《復興中國航業重要文件彙編》。出版地不詳,全國船聯會,1953年。
    何思慎,《擺盪在兩岸之間:戰後日本對華政策1945-1997》。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
    吳若予,《戰後台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臺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
    呂芳上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十冊。臺北:國史館,2015年。
    李國鼎,《臺灣經濟高速發展的經驗》。臺北:資訊與電腦雜誌社出版,1999年。
    李國鼎口述,劉素芬編著,《李國鼎:我的臺灣經驗-李國鼎談臺灣財經決策的制定與思考》。臺北:遠流出版,2005年。
    李瑞宗,《大甲溪:水電俱樂部》。臺北: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沈志華、楊奎松編,《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
    谷浦孝雄編,《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年。
    周宗賢,《黃朝琴傳》。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4年。
    松浦章,《清代台灣海運發展史》。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林代昭,《戰後中日關係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
    武田晴人著、賀平譯,《岩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高速增長》。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
    金熙德,《日本政府開發援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洪紹洋,《近代臺灣造船業的技術轉移與學習》。臺北:遠流出版社,2011年。
    洪紹洋,《商人、企業與外資:戰後臺灣經濟史考察(1945-1960)》。臺北:左岸文化,2021年。
    胡興華,《拓漁臺灣》。臺北:臺灣省漁業局,2004年。
    胡興華,《海洋臺灣》。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02年。
    唐學斌,《觀光學:理論與實際》。臺北:豪峰出版社,1984年。
    孫金生,《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
    徐浤馨,《一九五〇年代日本對中國外交政策》。臺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2019年。
    翁鴻山編,《臺灣化工史精簡版》臺北:台灣化學工程學會,2014年。
    高淑媛,《臺灣工業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高橋龜吉,《現代臺灣經濟論》。臺北:南天書局,1984年。
    崔丕,《美國的冷戰戰略與巴黎統籌委員會、中國委員會 (1945-1994) 》。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康綠島,《李國鼎口述歷史》。臺北:卓越世界文化發行,2001年。
    張季熙,《台灣糖業復興史》。彰化:臺糖公司,1958年。
    張茲闓編,《中國工業》。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1954年。
    張健,《戰後日本的經濟外交》。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張淑雅,《韓戰救台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臺北:衛城出版,2011年。
    張羣,《我與日本七十年》。臺北:中日關係研究會,1980年。
    張曙光、周建明,《中美解凍與臺灣問題:尼克松外交文獻選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陳玉璽,《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灣個案研究》。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年。
    陳兆偉,《國家經營下的臺灣糖業》。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
    陳思宇,《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經濟發展策略(1949─1953)》。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2年。
    陳政宏,《鏗鏘已遠:台機公司獨特的一百年》。臺北: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07年。
    陳清春,《重修臺灣省通志卷:4經濟志漁業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
    陳慈玉,《連續與斷裂:近代臺灣產業與貿易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陳鳴鐘、陳興唐,《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年。
    陳慧玲、林齊悅,《方賢齊傳》。臺北:天下出版,2016年 。
    曾文水庫工程處,《曾文水庫完工報告》。臺北: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1977年。
    黃自進,《圍堵在亞洲:日美同盟關係的深化(1960–1972)》。臺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中心,2020年。
    黃自進,《蔣介石與日本:一部近代中日關係史的縮影》。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年。
    黃紹恆,《臺灣經濟史中的臺灣總督府》。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0年。
    黃朝琴著,《我的回憶》。出版地不詳:家屬自印,1981年。
    楊奎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2》。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暨各事業年刊》。臺北: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1972年。
    萬波平等撰,《臺灣之新興產業》。臺北:臺灣銀行,1969年。
    葉惠芬、林秋敏等編,《陳誠先生日記》。臺北:國史館,2015年。
    葉惠芬編,《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會議紀錄(二)》。臺北:國史館,2009年。
    廖鴻綺,《貿易與政治:台日間的貿易外交》。臺北:稻香出版社,2005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商業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年。
    臺灣省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曾文水庫建設誌(上冊)》。臺南:臺灣省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1974年。
    臺灣省新聞處編印,《臺灣漁業》。臺北:臺灣省新聞處,1953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對外貿易》。臺北,臺灣銀行,1964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鹽》。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3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鹽業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5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臺灣之對外貿易》。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4年。
    趙捷謙,《運輸發展策略》。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
    劉仁民,《戰後臺灣觀光事業發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6年。
    劉進慶,《台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2001年。
    劉進慶、涂照彥、隅谷三喜男,《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2003年。
    劉增泉,《世界文明史(下)─文明的衝突》。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謝俊雄、徐英傑編,《臺灣化工史第二篇:臺灣現代化學工業史發展期(1951-1985)-石化工業的興起與傳統化工業的成長》。臺北:台灣化學工程學會,2012年。
    瞿宛文,《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7年。

    (二)日文專書

    マイケル・シャラー著、市川洋一訳,,《「日米関係」とは何だったのか―占領期から冷戦終結後まで》。東京都:草思社,2004年。
    小林英夫,《戦後日本資本主義と「東アジア経済圈」》。東京都:御茶の水書房,1983年。
    小林英夫,《戦後アジアと日本企業》。東京都:岩波書店,2001年。
    小野直樹,《戦後日米関係の国際政治経済分析》。東京都: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2年。
    山本有造,《日本植民地経済史研究》。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1992年。
    山本満,《日本の経済外交-その軌跡と転回点》。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1973年。
    山村喜晴,《戦後日本外交史V:経済大国への風圧》。東京:三省堂,1984年。
    川島真、清水麗,《日台関係史》。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
    川野重任,《日據時代臺灣米穀經濟論》。臺北:臺灣銀行,1969年。
    中村隆英、宮崎正康,《岸信介政権と高度成長》。東京都:東洋経済新報社,2003年。
    井上正也,《日中国交正常化の政治史》。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会,2010年。
    升味準之輔,《日本政治史4:占領改革、自民党支配》。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1988年。
    古川万太郎,《日中戦後関係史》。東京都:原書房,1988年。
    外務省経済協力局,《対中華民国経済協力調査報告書》。東京:外務省経済協力局,1971年。
    平井健介,《砂糖の帝国:日本植民地とアジア市場》。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2017年。
    田中明彥,《田中關係1945-1990》。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1991年。
    田村重信、小枝義仁、豊島典雄,《日華断交と日中国交正常化》。東京都:南窓社,2000年10月。
    矢次一夫,《わが浪人外交を語る》。東京都:東洋経済新報社,1973年。
    吉田茂,《吉田茂書翰》。東京都:中央公論新社,1994年。
    西川博史解說;石堂哲也;西川博史訳,《GHQ日本占領史52:外国貿易》。東京都:日本図書センタ-,1997年。
    辻清明,《日本官僚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佐藤栄作著,伊藤隆監修,《佐藤栄作日記》。東京都:朝日新聞社,1997年。
    松本繁一、石田平四郎,《台湾の経済開発と外国資本》。東京:アジア経済研究所,1971年。
    林金莖,《梅と桜――戦後の日華関係》。東京都:サンケイ,1984年。
    高瀨弘文,《経済外交を考える ― 「魔法の杖」の使い方》。東京:信山社,2020年。
    高瀨弘文,《戦後日本の経済外交―「日本イメ−ジ」の再定義と「信用の回復」の努力》。東京:信山社,2008年。
    張紹鐸,《國連中国代表権問題をめぐる囯際関係(1961-1971) 》。東京都:囯際書院,2007年。
    張羣,《日華•風雲の七十年》。東京都:サンケイ出版,1980年。
    清水麗,《台湾外交の形成―日華断交と中華民国からの転換》。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9年。
    許珩,《戦後日華経済外交史 1950-1978》。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2019年。
    陳慈玉,《近代台湾における貿易と産業:連続と断絶》。東京都:御茶の水書房,2014年。
    楠井隆三,《戦時台灣経済論》。臺北:南方人文研究所,1944年。
    楠田実著, 和田純編集、五百旗頭真編集,《楠田実日記―佐藤栄作総理首席秘書官の二〇〇〇日》。東京都:中央公論新社,2001年。
    (三)英文專書
    Francis C. Prescott and others ed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49, The Far East: China .,Volume IX .Washington, D. C.: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4.
    Neal H.Petersen and others ed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50, East: China and the Pacific,Volume VI.Washington, D. C.: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9.

    四、期刊、專書論文
    〈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委員會議輯要〉,《中國與日本》,第120、121期(1970年9月),頁5-48。
    〈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委員會議共同聲明〉,《中國與日本》,第114期(1969年12月),頁32-33。
    〈中日合作策進會之新方向-從中日兩國合作到亞太區域之編組〉,《中國與日本》,第114期(1969年12月),頁40-41。
    〈中日合作策進會第十三次中日貿易協進會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中國與日本》,第102期(1968年10月),頁5-37。
    〈中日貿易協進會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輯要〉,《中國與日本》,第114期(1969年12月),頁5-35。
    〈動態報導〉,《臺機季刊》2卷1期(1968年1月),頁9-15。
    〈動態報導〉,《臺機季刊》3卷6期(1968年12月),頁10-13。
    〈業務與服務〉,《臺機》,1卷4期(1967年10月),頁8-11。
    〈業務與服務〉,《臺機》,2卷3期(1968年3月),頁15-19。
    〈糖價計算公式簡釋〉,《中國與日本》,第6期(1957年9月),頁15。
    于一鵬,〈舶用柴油機製造應考慮的幾個問題〉,《臺機季刊》,2卷1期( 1965年1月),頁1-2。
    于一鵬,〈漁船用柴油機燃料油之檢討〉,《臺機季刊》,2卷4期( 1965年10月),頁1-4。
    土光敏夫,〈石井訪問團對華觀感選輯(二)有關技術合作的各種問題〉,《中國與日本》,第6期(1957年7月),頁32-33。
    中村廣司,〈臺灣與鮪漁業〉,《中國水產》,第46期(1956年10月),頁5-8。
    方凱堂,〈火管式袖珍鍋爐熱計算與控制系統介紹〉,《臺機季刊》3卷2、3期,(1966年7月),頁64-67。
    日本外務省,〈日本與亞洲各國經濟合作概況〉,《中國與日本》,第19期(1959年11月),頁20-22。
    日本通產省,〈日本海外投資之現況〉,《中國與日本》,第12期(1958年9月),頁11-18。
    王士同,〈赴日實習鮪延繩漁業報告〉,《中國水產》,第46期(1956年10月),頁22-30。
    史固華,〈本公司業務的發展與現況〉,《臺機季刊》,3卷1期(1968年7月) ,頁16-18。
    司統節編,〈日韓漁業考察報告〉,《臺機》,1卷2期(1967年8月),頁3-8。
    左確扶,〈論如何提高造船機材的自製率〉,《臺船季刊》,1卷1期(1968年4月),頁81-90。
    平塚均,〈本島鮪漁業の將來觀〉,《臺灣水產雜誌》,第250期(1936年1月),頁43-45。
    本公司技術室資料,〈本公司產品設計之發展與改進〉,《臺機季刊》3卷1期(1968年7月),頁31-41。
    本刊資料室,〈中日文化經濟協會史略〉,《中國與日本》,第115期(1970年1月),頁7-8。
    本社,〈對遠洋鮪釣漁業發展的觀感〉,《漁業論壇》,第24期(1963年6月),頁3。
    永福虎,〈臺灣漁業現狀與中日漁業合作〉,《漁友》,第 73期(1957年7月),頁9-13。
    田中東馬,〈石井訪問團對華觀感選輯(二)臺灣工業面面觀〉,《中國與日本》,第6期(1957年9月),頁32。
    朱少光,〈中日合作與遠東之集團安全保障〉,《中國與日本》,第107期(1969年3月),頁9-10。
    池井優,〈日華協力委員会—戰後日台關係の一考察〉,《法学研究》,53卷2號(1980年2月),頁141-168。
    何名忠,〈中日貿易新約的回顧與展望〉,《中國與日本》,第11期(1958年7月),頁3-8。
    余炳佳,〈赴日實習鮪延繩漁業報告〉,《中國水產》,第48期(1956年12月),頁29-35。
    吳文星,〈日治時期台灣水產的教育以師資分析為中心〉,《國史館館刊》,第41期(2014年9月),頁43-75。
    吳剛毅,〈P /D作業漫談〉,《臺船季刊》,1卷5期(1969年4月),頁114-116。
    李丹慧,〈中國聯美反蘇的戰略出台〉,收入於:楊奎松編,《冷戰時期的中國對外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153-179。
    李國鼎,〈美援技術協助對我國之貢獻〉,《中美技術》,卷30期2(1985年6月),頁3-12。
    李國鼎,〈臺灣經濟發展—長期經濟設計努力的方向〉,《國際經濟資料月刊》,12卷1期(1964年1月),頁5-9。
    李興轉,〈擴建中的臺船與展望〉,《臺船季刊》,1卷1期(1968年4月),頁68-72。
    汪大雄、吳萬益,〈台灣地區合板供需與預測之計量分析〉,《台灣林業科學》,15卷3期(2000年9月),頁379-390。
    其英,〈東瀛半載行〉,《臺機季刊》,2卷5期(1968年5月),頁32-33。
    周家驌,〈赴日考察漁船建造報告〉,《臺機季刊》,3卷2、3期(1966年7月),頁15-24。
    周家驌,〈船舶廠擴建計劃之工程設計〉,《臺機》,1卷2期(1967年8月),頁9-21。
    林本原,〈中華民國政府爭取日本貸款之研究(1961-1972)〉,《台灣史學雜誌》,第31期(2021年12月),頁65-98。
    林本原,〈日本與公營航運建設〉,《國史館館刊》,第35期(2013年3月),頁39-80。
    林本原,〈國輪國造:戰後台灣造船業的發展(1945 – 197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6月。
    林忠正,〈台灣近百年產業發展—以紡織業為例〉,收入於:張炎憲, 陳美蓉, 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年。
    林果顯,〈戰後台灣的戰時體制(1947-1991)〉,《台灣風物》,58卷第3期(2008年9月),頁135-165。
    林碧炤,〈經濟外交的理論與實際(下)〉,《問題與研究》,28卷2期(1988年11月),頁19 -33。
    金龍,〈台機鋼船的特色〉,《臺機》,1卷1期(1967年7月),頁31-32。
    施慰宗,〈工作進度表如何編排〉,《臺機季刊》,1卷1期(1964年7月),頁27-33。
    洪紹洋,〈1950年代臺、日經濟關係的重啟與調整〉,《臺灣史研究》,第23卷2期(2016年6月),頁165 - 210。
    洪紹洋,〈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對臺灣經建計畫之促進與發展(1957-1972)〉,《臺灣文獻》,第 63卷3期(2012年9月),頁91-124。
    洪紹洋,〈外資、商業網絡與產業成長:論出口擴張期臺灣的日資動向〉,《臺灣史研究》,26卷第4期(2019年12月),頁97-141。
    洪紹洋,〈戰後臺日交流下的中日文化經濟協會(1952-1972)〉,《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 63期 (2017年4月),頁85-119。
    茅紹儀、丁巽中、吳昊,〈台灣之電信事業〉,《台灣工程界》,1卷3期(1947年11月),頁3-14。
    徐浤馨,〈中華民國遷臺後的日華關係—關於日華協力委員會的成立〉,國史館主辦,「政府遷台六十週年學術討論會」(2009年12月8日),頁1-12。
    徐積仁,〈銀翼輪交船記〉,《臺船季刊》,1卷1期(1968年4月),頁195-200。
    秘書室輯述,〈企業管理在臺機〉,《臺機季刊》,3卷2、3期(1966年7月) ,頁1-13。
    翁惠慶,〈臺糖壓搾室蒸汽機使用之檢討〉,《臺機季刊》,1卷2期(1964年10月),頁9-10。
    翁鈐,〈發展臺灣遠洋漁業的幾個先決問題〉,《中國水產》,第1期(1953年1月),頁2-3。
    馬廷貴,〈漫談臺船組織兼論組織工作〉,《臺船季刊》,1卷1期(1968年4月),頁177-187。
    馬緯,〈廿年來公司生產計劃管制作業〉,《臺船季刊》,1卷1期(1968年4月),頁56-60。
    高淑媛,〈台灣戰時生產擴充政策之實施成效-以工業為中心之分析〉,《成大歷史學報》,第 29期 (2005 年6月),頁165-214。
    高橋龜吉,〈石井訪問團對華觀感選輯(一)今日的中國經濟〉,《中國與日本》,第5期(1957年7月),頁28-34。
    高橋龜吉,〈石井訪問團對華觀感選輯(四)台灣經濟與中日合作〉,《中國與日本》,第8期(1958年1月),頁22-27。
    張之光,〈鑄造廠試行品質之經過〉,《臺機季刊》,2卷2期(1965年4月),頁4-7。
    張春男,〈赴日實習造船設計心得〉,《臺船季刊》,1卷5期(1969年4月),頁 131-139。
    張苑林,〈漁艇式母船之鮪延繩漁業的作業法〉,《中國水產》,第2期(1953年2月),頁5。
    張義雄,〈鋼船製造方法的改進 鋼板切割圖的應用〉,《臺機》,1卷3期(1967年9月),頁15-19。
    張雷豫,〈第二日東丸第二次航海作業簡述〉,《漁友》,第57期(1956年3月),頁28-29。
    張雷豫,〈第二日東丸第二次航海作業觀察報告〉,《中國水產》,第43期(1956年7月),頁14- 20。
    清水麗,〈台湾の国連脱退をめぐる政治過程の一考察〉,《日本研究センター紀要》,第1期(2006年),頁91-109。
    許文棗,〈15000噸液壓機性質介紹〉,《臺機季刊》,2卷4期(1968年2月),頁34。
    郭欽敬,〈十年之中國漁業公司〉,《中國水產》,第108期(1962年12月),頁2-4。
    陳西庚,〈本公司鍍錫設備擴充工程報告〉,《臺機季刊》,2卷4期(1965年10月),頁22-26。
    陳西庚,〈簡介電鍍馬口鐵皮之製造程序〉,《臺機季刊》,1卷1期(1964年7月),頁44-46。
    陳良,〈發展遠洋漁業與經營制度〉,《中國水產》,第36期(1955年12月),頁12-18。
    陳良,〈發展遠洋鮪釣漁業之商榷〉,《中國水產》,第28期(1955年4月),頁2-6。
    陳良,〈臺灣的遠洋漁業〉,《漁友》,第76期(1957年10月),頁12。
    陳良,〈臺灣漁業之前瞻〉,《中國水產》,第96期(1960年12月),頁1-5。
    陳良,〈聯合經營遠洋鮪釣漁業芻議〉,《中國水產》,第48期(1956年12月),頁12-13。
    陳冠任,〈戰後中華民國對日漁業協定的開展(1952-1972) 〉,《政大史粹》,第19期(2010年12月),頁149-206。
    陳清直,〈日本鮪釣漁業的經營〉,《漁友》,第34期(1954年5月),頁15-18。
    陳開惠,〈中日鮪釣合作的需要和可能〉,《漁友》,第61期(1956年7月),頁7-10。
    陳慈玉,〈近代臺灣的鹽業與碱業:技術移轉與產業轉型的一個案〉,《新亞學報》,第24期(2006年1月),頁241-290。
    陳慈玉,〈連續與斷裂:戰後初期的台灣工礦業,1945-1947〉,收入於:楊振隆編,《大國霸權or小國人權二二八事件61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上冊)》(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9年) ,頁65-121。
    陳憲彰,〈本公司歷年來生產設備之擴充與更新實況〉,《臺機季刊》,3卷1期(1968年7月),頁20-21。
    陳憲彰、傅國泰,〈本公司各廠佈置芻議〉,《臺機季刊》,2卷1期(1965年1月),頁8-15。
    陶聲洋,〈機械工業之長期發展計劃〉,《臺機》,5卷2期(1968年8月),頁2-3。
    傅鴻林,〈本公司船舶建造發展概況〉,《臺機》,1卷3期(1967年9月),頁13-14。
    堯木,〈日本對東南亞的經濟合作 問題所在與新方針〉,《中國與日本》,第17期(1959年7月),頁18-20。
    曾立維,〈延遲的商品化:日治前期台灣水果產業出現之契機〉,《臺灣風物》,第59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63-104。
    黃自進,〈收回琉球與佐藤榮作首相的「親美反共」戰略〉,《亞太研究論壇》,第59期(2013年12月),頁1-48。
    黃自進,〈岸信介「反共親美」的戰略思想(1957-1954)〉,《亞太研究論壇》,第42期(2008年12月),頁1-32。
    黃俊銘,〈曾文水庫建設過程與對榮工發展的影響〉,《檔案季刊》,11卷3期(2012年9月),頁28-47。
    黃煇、裘爕鈞、孫運璿,〈臺灣之電力〉,《台灣工程界》,1卷2期(1947年10月),頁3-33。
    黃靖嵐、郭永興,〈日本對美戰略與農業政策調整:以豬肉產業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6卷第4期(2015年10月),頁115-161。
    新井雄,〈日本自由民主黨友台派之研究(1955-2000) 〉。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楊傳琪,〈歐美與日本新船建造方式及其生產率之比較分析〉,《臺船季刊》,1卷9期(1969年4月),頁15-33。
    楊翠華,〈美援技術援助:戰後台灣工業化開端的一個側面〉,收入於:陳永發編,《兩岸分途:冷戰初期的政經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年),頁261-292。
    葉淑貞,〈日治時代臺灣經濟的發展〉,《臺灣銀行季刊》,第60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224-273。
    熊先鈁,〈談談有關鍋爐製造問題〉,《臺機季刊》》,1卷2期(1964年10月),頁2-8。
    熊第魁,〈本公司與國外廠商技術合作〉,《臺機》,3卷1期(1968年7月),頁56-58。
    劉作渠,〈中日合作鮪釣漁船第二日東丸及其作業實況〉,《中國水產》,第39期(1956年3月),頁4-10。
    劉秉坤,〈船舶廠歷年產品之演進〉,《臺機》,3卷1期(1968年7月),頁51-52。
    蔡仁貴、李瑞慶,〈佳里糖廠VU-50型90000LB.HR鍋爐安裝試用報告〉,《臺機季刊》,2卷1期(1965年1月),頁23-27、52。
    蔡文玉,〈當前遠洋漁業的漁場魚價和漁業輸出問題〉,《中國水產》,第60期(1957年12月),頁16-17。
    蔡文玉,〈臺灣漁業怎樣從廢墟中重建起來〉,《中國水產》,第36期(1955年12月),頁11。
    蔡昇璋,〈戰後初期臺灣的漁業技術人才(1945-1947) 〉,《師大臺灣史學報》,第3期(2010年3月),頁93-134。
    蔡增祥,〈臺灣鮪類外銷及其展望〉,《漁友》,第58期(1956年4月),頁7-16。
    橋野知子,〈名門企業の形成と「発展」 福井県精練加工からセーレンへ〉,《企業家研究》(2016年7月),頁26-30。
    盧福慶、許貴雄、石世然 ,〈熱風化鐵爐使用報告〉,《臺機季刊》,1卷2期,頁29-34。
    蕭其來,〈日本輸出貿易之分析〉,《中國與日本》,第4期(1957年5月),頁4-7。
    蕭啟昌、范光男,〈船體建造精度管理簡介〉,《臺船季刊》,1卷11期(1970年10月),頁135-145。
    戴時熙,〈戰後日本經濟的回顧與前瞻〉,《中國與日本》,第2期(1957年2月), 頁6-10。
    薛培勛,〈臺船員工訓練〉,《臺船季刊》,1卷1期(1968年4月),頁188-194。
    鞠鴻文,〈今日台灣漁船縱橫論〉,《臺機季刊》,3卷2、3期(1966年7月),頁25-46。
    鞠鴻文,〈赴日考察造船工業之報導及建議〉,《臺船季刊》,2卷5期(1968年4月),頁24-32。
    鞠鴻文,〈臺船公司十萬噸級油輪建造綜合報告〉,《臺船季刊》,1卷11期(1970年10月),頁11-129。
    瞿宛文,〈重看台灣棉紡織業早期的發展〉,《新史學》,19卷1期(2008年3月),頁167-219。
    瞿宛文,〈臺灣戰後工業化是殖民時期的延續嗎:兼論戰後第一代企業家的起源〉,《臺灣史研究》,17卷2期(2010年6月),頁39-84。
    瀚如,〈全國機電工業展覽本公司獻展說明〉,《臺機》,2卷1期(1968年1月),頁20-23。
    藤井彰治,〈開始進行的中日經濟合作〉,《中國與日本》,第16 期(1959年5月),頁10-13。
    譚履平,〈溝通觀念 深知力行〉,《臺機月刊》,2卷1期(1968年1月),頁1-6。
    嚴演存,〈目前台灣工業遭遇之幾個困難問題〉,《台灣工程界》,2卷5期(1948年5月),頁1。
    蘇國雄,〈未來造船作業自動化之新構想,《臺船季刊》,1卷9期(1970年4月),頁34-46。
    顧文魁,〈大甲溪天冷水力發電工程概況〉,《台灣工程界》,4卷2期(1950年12月),頁17-21。

    五、網路資料
    行政院財政經濟小組委員會係為加強中央與地方、機關之間關於財政經濟事務與美援運用設立機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館藏介紹」
    http://archives.sinica.edu.tw/?project=%E8%A1%8C%E6%94%BF%E9%99%A2%E7%B6%93%E6%BF%9F%E5%AE%89%E5%AE%9A%E5%A7%94%E5%93%A1%E6%9C%83。(2018/03/19點閱)
    宇田川勝、上原征彥監修,《日本水產百年史デジタル版》東京 : 日本水産 ,2011年。
    https://shashi.shibusawa.or.jp/details_basic.php?sid=50(2017/05/06點閱)
    「臺畜企業創立」
    https://www.tham.com.tw/edcontent.php?lang=tw&tb=1&id=12(2022年3月6日點閱)
    THE WORLD BANK
    https://projects.worldbank.org/en/projects-operations/project-country?(2021年11月27日點閱)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