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鄧宇傑 |
---|---|
論文名稱: |
民國十一年「壬戌學制」的研究 A Study of the 1922 Renxu School System in Republican China |
指導教授: | 周愚文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3 |
中文關鍵詞: | 壬戌學制 、新學制 、全國教育會聯合會 、中國近代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Renxu School System, New School System,, 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Educational Societies, Education of Republic of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6 下載: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主要在探討「壬戌學制」的發展情形,從時代背景、產生經過、學制內
容和後續影響四大面向加以說明,主要透過對文獻、史料的整理、分析與歸納,
以瞭解民國初期學制改革推動的情勢,並指出對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啟示。所得
結論如下:
一、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對1922年學制改革的影響,包括倡導先進的教育觀念、
積極推動教育實踐,在當時的教育界有著重要的政治地位。
二、該學制並非完全盲目抄襲美制,而是中國教育界思慮後的自主抉擇,不是政
府強行干涉的結果。
三、本文分析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學校制度的發展歷程後,對於民國學制
改革與發展提出建議。
四、「壬戌學制」對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啟示是:必須處理教育與政治、經濟、
文化的關係,教育改革應保持漸進性和相對穩定性。
關鍵字:壬戌學制,新學制,全國教育會聯合會,中國近代教育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quire the emergence and establishment of
Renxu School System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was initiated by 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Educational Societies. There are several main findings of this
thesis as follows:
i. 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Educational Societies as a nationally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d on the school system reform in 1922, which
introduced the new education ideas, and promoted education practices, and then it
played an important pol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ii. Renxu School System didn’t transplant American school system blindly, but after
debating Chinese educational groups made the decision independently, and was not
intervened by the Government.
iii. After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the school system in America from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the implication of its
establishment suggested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system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v. The implication of Renxu School System to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is that we
must handle rela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 and politics, economic, and culture, and
we should keep progressive gradually & stable on education reform.
一、史料彙編
中國教育大系編纂出版委員會編輯,《中國教育大系:歷代教育制度考》。武漢,
湖北教育,1994 年。
吳相湘、劉紹唐主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臺北,傳紀文學,1971 年。
李桂林編,《中國現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教育,1987 年。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
年。
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
2007 年。
二、雜誌、報紙
《教育雜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年。
《晨報》。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年。
三、專書
J. S. Brubacher 著,林玉体譯,《西洋教育史—教育問題的歷史發展》,臺北,教育文物出版社,1980 年。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學校制度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69 年。
毛禮銳、邵鶴亭、瞿菊農,《中國教育史》,臺北,五南圖書,1989 年。
王炳照,《中國近代教育史》,臺北,五南圖書,1994 年。
王炳照、閻國華主編,《中國教育思想通史》,長沙,湖南教育,1994 年。
田正平主編,《中國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9 年。
申曉雲,《動盪轉型中的民國教育》,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年。
伍振鷟,《中國教育史論叢》,臺北,師大書苑,1996 年。
曲士培,《中國大學教育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年。
李國鈞、王炳照主編,于述勝著,《中國教育制度通史》,濟南:山東教育,2000
年。
李華興,《民國教育史》,上海,上海教育,1997 年。
李雲漢,《中國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2005 年。
周谷平,《近代西方教育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廣東:廣東教育,1994 年。
林本,《世界各國師範教育制度》,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3 年。
金以林,《近代中國大學研究》,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年。
高奇,《中國現代教育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0 年。
崔運武,《中國師範教育史》,山西,山西教育,2006 年。
曹伯言 整理,〈胡適日記全編〉第三冊,合肥,安徽教育,2001 年。
細古俊夫著,林本譯,《各國教育制度》,臺北,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61 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臺北,曉園出版,1994 年。
陳啟天,《近代中國教育史》,臺北,中華書局,1969 年。
陳學飛,《美國高等教育發展史》,重慶,四川大學,1989 年。
陳豐祥、林麗月,《中國近代史》,臺北,五南圖書,2002 年。
喻本伐、熊賢君著,《中國教育發展史》,湖北,華中師範大學,2000 年。
熊明安,《中華民國教育史》,重慶,重慶出版,1990 年。
熊賢君,《千秋基業—中國近代義務教育研究》,湖北,華中師範大學,1998 年。
蔡芹香,《中國學制史》,上海,世界書局,1933 年。
衛道治,《中外教育交流史》,長沙,湖南教育,1998 年。
鄭世興,〈中國現代教育史〉,臺北,三民書局,1981 年。
錢曼倩、金林祥,《中國近代學制比較研究》,廣東,廣東教育,1996 年。
霍益萍,《近代中國的高等教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9 年。
薛化元,《中國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1997 年。
瞿立鶴,《中等教育》,臺北,教育文物出版社,1985 年。
蘇啟明,《中國現代史》,臺北,五南書局,1996 年。
蘇雲峰,《中國新教育的萌芽與成長》,臺北,五南圖書,2005 年。
四、學位論文
王芸,《美國綜合高中制度改革探析》,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王倫信,《清末民國時期中學教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1。
沈萍霞,《清末民初的留美教育與中國教育近代化》,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5。
易正義,《從民間出發:民國初年的中等教育改革 1912~1926》,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邱秀香,《追求富國裕民:清末民初中國實業教育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
所博士論文,2005。
徐波,《中華民國前期中等教育觀念變遷》,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袁德亮,《《壬戌學制》:中國教育自主意識覺醒之標志》,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張伶俐,《中國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演變》,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6。
張雪蓉,《以美國模式為趨向:中國大學變革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2004。
張雷亮,《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對 1915-1927 年教育變革影響研究》,山東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2009。
張艷艷,《從近代學制看我國師範教育體制的確立與發展》,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
文,2008。
楊一鳴,《走入民國的書院──書院復興與近代學術傳承》,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
士論文,2005。
楊文海,《壬戌學制研究》,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11。
潘玉雯,《清末民初女子藝術教育之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藝術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盧紅玲,《民國早期中學教育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6。
簡明忠,《我國技職教育學制變革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
士論文,2002。
五、專書及期刊論文
〈三志學制運動〉,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頁 898-900。
〈全國教育聯合會第六次議決案〉,《教育雜誌》,1920 年 12 月,第十二卷第
十二號,總頁 17724-17725。
〈再志學制運動〉,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頁 896-899。
〈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聯合會紀略〉,《教育雜誌》,1922 年 1 月,第十四卷第一號,總頁 19335-19336。
〈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聯合會議決學制系統草案〉,《教育雜誌》,1921 年 12 月,
第十三卷第十二號,總頁 19151-19152。
〈湖南省教育會提議:改革學校系統案〉,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
資料彙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頁 851-852。
〈新學制運動〉,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頁 892-894。
〈學制會議之經過〉,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
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頁 1002。
元青,〈杜威的中國之行及其影響〉,《近代史研究》,2001 年第 2 期,頁 145。
王汎森,〈百年來的學術發展〉,《百年教育的回顧-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臺
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1,頁 34-37。
王獻玲,〈中國近代義務教育的艱難進程及歷史啟示〉,《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第 9 卷第 3 期(2008 年 9 月),頁 12-13。
付燕鴻,〈百年教育自此始——話說中國社會變遷中的近代學制〉,《考試與招
生》,01,2010,頁 57-58 。
申國昌,〈民國時期山西省初等教育實施效果與對外影響〉,《教育理論與實踐》,
第 28 卷第 12 期,2008 年,頁 32-34。
白錦表、陳春萍,〈浙江教育會考略〉,《浙江萬里學院學報》,第 14 卷第 3
期,2001 年 9 月,頁 89-90。
何清欽,〈民國十一年新學制釀成過程之探討〉,《教育學刊》,5,頁 62-63。
李興韻,〈20 世紀 20 年代初的廣東政局與教育改革〉,《井岡山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第 32 卷第 3 期,2011 年 5 月,頁 77。
李興韻,〈胡適與第八屆教育會聯合會〉,《歷史教學》(高校版),2009 年第 10期,頁 38-41。
杜馳,〈從哈佛學院到社區學院——美國高等教育模式演進歷程淺析〉,《教學
研究》,第 27 卷第 1 期,2004 年 1 月,頁 5。
汪懋祖,〈對於新學制草案高等教育段質疑之點〉,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
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2007 年),頁 933-936。
谷賢林,〈百年回眸:外來影響與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第 17 卷第 1 期,2001 年 3 月,頁 81-82。
周谷平、朱紹英,〈美國大學模式在近代中國的導入〉,《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第 6 卷第 4 期(2004 年 7 月),頁 22-23。
孟祿,〈論中國新學制草案〉,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
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頁 991-993。
易正義,〈民國初年學制改革的經過〉,《亞東學報》,第 28 期(2008 年 6 月),頁 152-159。
金林祥,〈中國學制近代化論略〉,《教育評論》,1996 年第 1 期,頁 50。
金林祥,〈評“六三三”學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3
年第 1 期,頁 43-44。
金曾澄,〈廣東提出學制系統草案之經過及成立〉,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
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2007 年),頁 880-881。
俞子夷,〈關於全國教育會聯合會議決學制系統草案初等教育段的問題〉,璩鑫
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2007 年),頁 987-989。
胡適,〈記第八屆全國教育會聯合會討論新學制的經過〉,收錄於李桂林,《中國
現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教育,1987 年),頁 228-234。
胡適,〈對於新學制的感想〉,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
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2007 年),頁 929-932。
孫廣勇,〈江蘇省教育會的歷史演變與作用〉,《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5
年第 4 期,頁 29。
教育界消息,《教育部召集之學制會議及其議決案》,《教育雜誌》,1922 年 10 月,第十四卷第十號,總頁 20619-20621。
梁爾鳴,〈全國教育會聯合會與壬戌學制〉,《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 12 卷第 9 期(2010 年 9 月),頁 41-42。
陳競蓉、周洪宇,〈孟祿與壬戌學制〉,《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第 7 卷第 2 期,2005 年 3 月,頁 47-48。
陶孟和,〈論學制系統〉,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
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頁 923。
廖世承,〈關於新學制一個緊急的問題〉,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
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頁 944-948。
劉正偉,〈近代義務教育學制變革述論〉,《上海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版)》,
第 28 卷第 2 期(1999 年 2 月),頁 82-83。
蔡元培,〈全國教育會聯合會所議決之學制系統草案評〉,璩鑫圭、唐良炎編,
《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
頁 915-916。
蘇永明,〈百年來的教育思潮之演變〉,《百年教育的回顧-傳承與創新學術研
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1,頁 305-306。
顧樹森,〈對於改革學制之意見〉,《教育雜誌》,1920 年 9 月,第十二卷第九號,總頁 17283-1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