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文
Yi-Wen Chen
論文名稱: 彰化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睡眠品質之相關因素研究
A study on the sleeping quality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fifth &sixth-grade students in Changhua city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 黃松元
Huang, Song-Yuan
陳政友
Chen, Cheng-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7
中文關鍵詞: 國小高年級生活壓力睡眠品質睡眠衛生
英文關鍵詞: fifth- and sixth-grade students, life stress, sleeping quality, sleeping healt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4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彰化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睡眠品質的現況,並探討背景因素學習壓力及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的關係
    以自編結構式問卷,採分層集束抽樣彰化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共503份。本研究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稍差,睡眠品質良好的只佔四成。
    二、主觀睡眠感受方面大致上還好,睡眠潛伏期也不長,平日的睡眠時數有 8.19小時,假日有9.17小時,睡眠效率也不錯。而平日上床睡覺以父母親規定的睡覺時間與累了想睡為多數,但假日時以累了想睡占絕大多數。
    三、研究對象在睡眠困擾方面,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童每週至少一次以上,睡眠時會覺得太冷或太熱而醒來、會在半夜或凌晨醒來、會在半夜起來上廁所、會想事情而睡不著、會好像怎麼睡都睡不飽。在日間功能障礙方面,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童每週至少一次以上,早上會賴床不想起來或白天覺得疲倦想睡覺。
    四、研究對象的「生活壓力」、「飲食習慣」、「睡眠環境」可解釋睡眠品質總變量的23.1%。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建議學童應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與電腦網路使用習慣,能適時的因應與管理課業的學習壓力,學習時間的管理與安排適當的作息。而學校與家庭應了解學童的睡眠品質是否良好,與重視學童的睡眠教育與健康的生活型態。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sleeping qua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background factors, life stress, sleeping health, and sleeping quality for the fifth- and sixth-grade students in Changhua City. The samples were selected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from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anghua city for collecting data by the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he number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was 503.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sleeping quality of subjects was a little worse. Only the 40% of subjects had good sleep quality.
    2. Most of subjects evaluated themselves as moderate toward subjective sleeping feeling, and their sleeping latency was less than 30 minutes. The sleeping hours for one day during weekdays were 8.19, while the ones at weekends were 9.17 hours. Their sleeping efficiency was good at both weekdays and weekends. The main reasons of everyday sleeping at weekdays were parents’ request or of fatigue but the subjects went to bed because of fatigue at weekends.
    3.In sleeping problems, over 50% of the subjects were waked by feeling cold or warm, going to bathroom, and much thinking. Also, the subjects always felt that they did not sleep enough at least once a week. In daytime sleeping problems, more than 50% of the subjects were reluctant to wake up, or felt too tired at least once a week.
    4.Life stress, dietary habits, and sleeping surroundings of subjects could explain 23.1% variance of the sleeping qualit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children should have good habits of diet and computer network usage, learn how to face and deal with life stress, learn time management, and arrange appropriate work and rest. Besides, the teachers and parents should understand if children’s sleeping quality is good, and emphasize children’s sleeping education and healthy lifestyl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睡眠的定義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7 第二節 睡眠品質及其影響之相關因素 15 第三節 兒童與青少年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3 第四節 研究步驟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的分布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學習壓力、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的現況 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的學習壓力、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之關係 55 第四節 睡眠品質相關變相隊睡眠品質預測情形 58 第五節 討論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結論 67 第二節 建議 68 參考文獻 71 中文部分 71 英文部分 76 附錄 附錄一 專家效度考驗名單 80 附錄二 彰化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睡眠品質之相關因素調查問卷 81 附錄三 學童睡眠品質量表之信度分析 86

    中文部份
    王啟柱(2006)。奧妙的睡眠:增進延年益壽的法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王金娥(2008)。睡出競爭力。台北:大千。
    方日旭、李德誠(2007)。解讀失眠。香港:星島。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2007)。兒童及青少年過重處理原則。2007年7月18 日,取自http://food.doh.gov.tw/chinese/health/health_5.htm
    李宇宙(2000)。睡眠醫學。台北:健康文化。
    李舜偉(2003)。你可以睡的更好。台北:楷博。
    李宇宙 ( 2006 )。睡眠與生活。2006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tssm.org.tw/sleepforum/index.php?showtopic=459
    李宇宙(2007)。李宇宙好眠自助寶典。台北:天下雜誌。
    李筱萱(2007)。身體活動量與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以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蘭(2007)。2007年兒童身心大調查。康健雜誌101期,(2007年4月)。
    吳家碩(2007)。好眠筆記-不破壞睡眠的飲食5原則。康健雜誌2009
    年7月,取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5667
    吳幸娟(2008)兒童晚期轉換為青少年早期之睡眠品質:縱貫性研究。中國醫藥大學護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敏華(2008)。台灣兒童睡眠障礙與期行為及學習成績之研究。國立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論文。
    武文月 ( 2004 )。影響某大學學生睡眠品質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嘉玲(2000)。自費安養機構老人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台北。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
    林育靖、黃麗卿 (2005)。肥胖機轉的最新研究發展。基層醫學,20(8),187-193。
    林怡杉(2008)。北部地區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沉迷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姜逸群、黃雅文(主編)(1992)。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台北:文景。
    涉井佳代、遠藤拓郎(2009)。影響你一生的睡眠圖解事典(郭玉梅)。台北:瑞昇。
    郭清輝 (2000)。肥胖症。臨床醫學,46 (3),200-204。
    莊惠雯 ( 2004 )。大學生時間分配、社會支持來源、心理狀態、健康行為與自覺安適狀態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祈維(2004)。運動介入對更年期婦女生理症狀及睡眠品質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康健雜誌(2007)。2007年兒童身心大調查。康健雜誌101期,(2007年4月)。
    陳秀貞 ( 2007 )。影響大學生睡眠品質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某技術學院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娟、楊志良(2008)。大學生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部某私立大學為例。學校衛生,53,35-54。
    陳濘宏、吳家碩(2008)。讓你睡好眠。台北:文經。
    許秀彩(2008)。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壓力、生活習慣與睡眠品質之關係探討。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博(2009)。睡出你的好身體-長命百歲睡眠術。台北:菁品文化。
    張熙(2010)。不生病的關鍵-睡飽飽身體自然好。台北:捷徑文化。
    曾齡慧(2001)。社區老人睡眠品質、失眠類型與求助方式之探討-以台北市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傅健泰(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之休閒活動對睡眠剝奪及負向行為的影響研究—以玩電玩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青霏(2006)。睡眠與情緒、學校是硬漢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席珍(2003)。睡一個好覺:黃席珍的睡眠忠告。台北:商周。
    黃玉書(2005)。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睡眠論壇。2005年3月21日,取自http://www.tssm.org.tw/sleepforum/index.php?showtopic=141
    黃德誠(2006)。健康與體適能:睡眠與健康。香港體育教學文庫。2006年9月,取自http://www.hksports.net/hkpe/pe_library/sleep_health.swf
    游森期(2002)。青少年網路成癮之成因探討。學生輔導,83,109-118。
    資策會(2003)。2003年我國家庭資訊通信技術應用概況。2003年12月25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howmany/howmany__disp.asp?id=65
    楊惠美(2003)。高科技產業員工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尚儒(2005)。夜夜睡好覺-失眠之非藥物治療。取自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405/16.htm
    楊惠真(2006)。彰化縣某國中學生執行充足睡眠行為意圖研究計劃行為理論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心怡(2008)。垃圾睡眠 睡出健康三大危機。康健雜誌113期。2008年4月,取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6&id=4415
    楊建銘(2010)。失眠可以自療。台北:時報文化。
    葉曉萍(2006)。氣喘學齡兒童睡眠品質及其相關性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世彬(2007)。睡眠疾患手冊。台北:合記。
    董逸華(2009)。發現大腦的奧秘。台北: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齊藤恒博(2009)。陳美瑛譯。睡得好讓你更健康-9種不能輕忽的睡眠障礙(陳美瑛)。台北:商周。
    廖月霞(2006)。異位性皮膚炎學齡兒童的睡眠品質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探討。國立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幸儀(2007)。 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影響高中生睡眠行為之認知因素。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政楒(2001)。認識睡眠障礙。台北:宏欣文化。
    潘新祥(2008)。達賴喇嘛也失眠 中醫與VENAT失眠新療法。台北:天佑智訊
    劉家鴻、吳岱穎、郭冠良、陳建志、林光洋、黃惠娟 ( 2005 )。過重與肥胖。基層醫學,20 (9),219-231。
    羅孝穗 ( 2005 )。從此天天睡好覺。台北:如何出版社。
    藤本憲幸(2007)。睡不好,當然會生病(孫玉珍)。台北:天佑智訊。

    英文部分
    Brenner, V.(1997).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XLVII.
    Parameters of Internet use,about and addition:The first 90 days of the internet usage survey. Psychological Report, 80,879-882
    Buysse, D. J., Reynolds III, C. F., Monk, T. H., Berman, S. R., & Kupfer, D. J.(1989) .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Psychiatry Research, 28, 193-213.
    Carskadon, M., Wolfson, A. R., Acebo, C., Tzischinsky, O., & Seifer, R. (1998). Adolescent sleep patterns, circadian timing, and sleepiness at a transition to early school days. Sleep, 21(8), 871-881.
    Dahl,R.E.(1999)The consequence of insufficient sleep for adolescent.Phi Dalta Kappan,80(5),354-359
    Dinges,D.F.,Orne,M.T.,Whitehouse,W.G.&Prne,E.C(1987).Temporal placement of a nap for alterness :contributions of circadian phase and prior wakefulness. Sleep,10,313-329
    Epstein,Mardon(2007).Th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guide to a good night’sleep
    Gau, S. F., & Soong, W. T. (2003). The transition of sleep-wake patternsin early adolescence. Sleep, 26(4), 449-454.
    Huebner(2009)˙What to Do When You Dread You Bed
    Harris, D., & Guten, S. (1979). Health protective behavior: anexplanatory study.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Science, 20, 17-29.
    Idzikowski(2005)˙Beating Insomnia:How to get a good night’s sleep
    Kushner,R.F.&Foster,G.D.(2000).Obesity and quality of life. Nutrition,16(10),947-952
    Morin,&Espie(2008)˙Insomnia:A Clinical Guide to Assessment Treatment
    Mednick S.C.&, Ehrman M.(2008)˙Take a Nap Chang You Life
    Naitoh,P.(1981).Circadian cycles and restorative power of naps. Spectrum,553-580
    Shigekazu,H.,Yutaka,M.,Liu,Y.,&Akira,M(2005).Effect of playing a Computer game using a bright display on presleep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sleep latency, slow wave sleep and REM sleep.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14(3),267-273
    Smith, C.,&Lapp,L.(1991).Increases in number of REMS and REM density In human sfollowing an intensive learning period.Sleep, 14,325-330
    Taheri, S.,Lin, Astin, D., Young, T.,&Mignot,E.(2004).Short sleep du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leptin, elevated ghrelin, and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PLos Medicine, 1(3),210-217
    Yang, C. K., Kim, J. K., Patel, S. R., & Lee, J. H. (2005). Age-related changes in sleep/wake patterns among Korean teenagers. Pediatrics, 115 (1), 250-256.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2005).”Woman and Sleep” 2006 from http://www.sleepfoundation.org/hottopics/index.php?secid=1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6)”What are overweight and obesity?”2007From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1/en/index.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