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靜宜
論文名稱: 新竹地區居民體感溫度的識覺與衣著調適行為之研究
指導教授: 丘逸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9
中文關鍵詞: 體感溫度識覺調適行為時平均等溫線圖
英文關鍵詞: sensible temperature, perception, adjust behavior, thermoisopleth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1下載:6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行為地理的觀點,強調人地關係,研究人與天氣環境的互動關係。鑒於以往以日平均溫作為體感溫度的缺點,本研究採以不爽指數(Discomfort index)做為體感溫度,呈現新竹測站近30年來的時平均等溫線圖,可以清楚看出新竹平地四季晝夜的體感溫度的分布情形。並經由固定樣本的調查,分析新竹居民四季各體感受的體感溫度分布,界定出四季「舒適」的體感溫度分布:春季:約為20.7℃,夏季:25.6℃,秋季:24.6℃,冬季:17.8℃。再以隨機樣本調查居民對天氣的不同體感受的語彙反應,發現相同語言,四季代表的體感受並不同。並進一步以衣著絕緣值來分析居民衣著調適行為的差異;發現各體感受的衣著絕緣值的分布:冬季的衣著絕緣值在不同年齡層的差異變化最大,夏季最小,春、秋季的差異性中等。

    This research in terms of behavior geography puts focus on 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will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man and climate environmen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formerly took th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as sensible temperature shortcoming,this research takes the Discomfort index as sensible temperature to present the thermoisopleths of Hsin-Chu for the last 30 years,so that we can clearly to see the Hsin-Chu four seasons the sensibl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every hour.Second,by way of the fixed sample investigation,analyzes the Hsin-Chu inhabitant four seasons various sensibl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searches the sensible temperature of comfort in four seasons.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in spring the comfortable sensible temperature approximately is 20.7℃,summer is 25.6℃,autumn is 24.6℃,winter is 17.8℃. Third,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inhabitant by the random sample to understand how the inhabitant use various vocabulary to respond to the different sensible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climate situation.Last,uses the clothing ensemble to analyze the inhabitant difference in clothing adjust behavior in different climate situation.This research discovers the difference in clothing ensemble .Winter the difference in clothing ensemble in different age level is biggest,summer is smallest ,spring and autumn is medium.

    目 次 第一章:緒論 一:前言……………………………………………………………………1 二:相關研究回顧…………………………………………………………2 三:研究區域…………………………………………………………… 10 四:研究目的與研究流程……………………………………………… 11 第二章:資料的蒐集、採樣與分析方法 一:乾球溫度與體感溫度逐日逐時等溫線圖………………………… 13 二:固定受訪者各季不同體感受的體感溫度………………………… 13 三.隨機受訪者四季不同體感溫度的語言反應……………………… 15 四.分析四季不同舒適度下的衣著結構……………………………… 16 第三章:逐時逐日體感溫度分布與居民四季各種體感受 的體感溫度分布的探討 一:逐時逐日體感溫度的分布四季各體感溫度分布 …………………18 二:四季各類體感受的體感溫度的分布……………………………… 24 三:四季各體感受的體感溫度機率分布……………………………… 25 四:分析四季「舒適」體感受的體感溫度分布……………………… 28 第四章: 居民對「天氣」的不同體感受的反應語彙 一:體感語彙的重要…………………………………………………… 30 二:體感語彙的分析…………………………………………………… 30 第五章:分析不同舒適度下居民的衣著結構 一.四季各年齡層各體感受的衣著絕緣值分布……………………… 34 二.四季衣著絕緣值的差異與年齡關係探討………………………… 34 第六章:結論與檢討 第一節:結論…………………………………………………………… 36第二節:檢討…………………………………………………………… 38 參考文獻……………………………………………………………… 39 附錄一 ………………………………………………………………… 42 附錄二 ………………………………………………………………… 44 附錄三 ………………………………………………………………… 68 圖 次 圖1-1有效溫度指數圖……………………………………………3 圖1-2環境識覺研究概念圖………………………………………7 圖1-3人體表面熱85%所需要衣服厚度………………………10 圖1-4新竹縣市圖……………………………………………… 11 圖1-5研究流程圖……………………………………………… 12 圖2-1盒形圖的圖示…………………………………………… 15 圖3-1新竹測站(467571)1971-2000年相對溼度月平均值…… 18 圖3-2新竹測站(467571)1971-2000年風速月平均值………… 18 圖3-3新竹測站1971-2000年平均溫變化趨勢………………… 20 圖3-4新竹測站1971-2000 體感溫度四季分布趨勢……………21 圖3-5新竹測站1971-2000 乾球溫度四季分布趨勢……………21 圖3-6新竹測站1971-2000年體感溫度時平均等溫線圖……… 23 圖3-7新竹測站1971-2000年乾球溫度時平均等溫線圖……… 23 圖3-8四季各類體感受的體感溫度分布盒形圖…………………24 圖3-9近30年四季各類體感受的體感溫度機率分布圖…………25 圖3-10四季各類體感受的體感溫度機率分布………………… 27 圖3-11四季「舒適」體感受的點散布包絡線圖……………… 28 圖5-1 四季各年齡層各體感受衣著絕緣值…………………… 34 表 次 表1-1 不適指數分級表…………………………………………5 表1-2各種極端氣候區服裝設計的特性……………………… 9 表2-1固定樣本受訪者基本資料………………………………14 表2-2固定樣本問卷……………………………………………14 表2-3隨機樣本受訪者基本資料………………………………15 表2-4隨機樣本問卷……………………………………………16 表2-5衣服絕緣值表……………………………………………17 表3-1新竹測站1971-2000年體感溫度統計表……………… 19 表3-2新竹測站1971-2000年乾球溫度統計表……………… 19 表3-3四季體感受的最高溫類別與最低溫類別分布…………26 表3-4四季各體感受的體感溫度出現機率高峰值……………26 表4-1居民四季各體感受反應語彙……………………………32 表4-2常用體感受反應語彙……………………………………3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世榮(2001),統計學導論,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744頁。
    王立主、宋嗣樞(1992),服裝舒適性與氣候關聯。紡織中心期刊(2)
    4,12-16。
    丘逸民(2005),清代台灣詩歌的氣候識覺,地理研究叢書第三十四
    號,249頁。
    丘逸民(2001),地理學初級統計地理研究,地理叢書第二十七號,
    228頁。
    田家駒(2001),生態旅遊地區遊客環境識覺與行為之研究-以福山植
    物園為例,台大地理資源研究所碩論,107頁。
    吳宜澄、盧姵綺(2004),論文寫作格式手冊,台北:桂冠圖書,305
    頁。
    林志冠(2001),氣象為什麼總是不準,台北麥田出版社,381頁。
    林秀英(1992),雲林縣莿桐鄉民生活與調適,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
    論,103頁。
    施添福(1980),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及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6:203-242。
    胡金印(2001),恆春地區農業活動對落山風的調適,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地理系博士論文,302頁。
    倪進誠(2000),外在作用力形塑下觀光空間的遊客行為研究-以澎湖
    離島為例,台大地理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493頁。
    徐森雄(1995),台灣之溫溼度環境與不適指數,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
    刊9, 1-7頁。
    徐筱琪(2001),國人空調舒適度調查研究。冷凍與空調,10:168-
    172。
    張長義(1975),環境視覺與自然災害之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
    5:57-58。
    戚啟勳(1977),新氣候學。台北:開明書局,277-303頁。
    梁國常(2002),遊客對風景遊憩區認知意象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
    園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8頁。
    莊振賢(2001),國人舒適感受調查研究,台北科技大學冷凍與低溫科
    技研究碩論,64頁。
    許心寶(1985),濁水溪下游南岸農民對風災意識與調適的空間差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論,74頁。
    陳思文(2002),Excel實作教材,台北:全華科技圖書有限公司,
    1-184頁。
    陳國彥(1974),體感溫度之研究-以台灣為例,地學彙刊,2:49-54。
    陳正改(2000),台灣氣候變化的百年觀察,台灣文獻第51(1):45-
    68。
    勞美明(2003),〈淺談天氣與人體舒適度的關係〉《澳門特別行政
    區-環境委員會,www.ambiente.gov.mo/tchinese (2003/8/30瀏
    覽)
    黃提源(1988),機率論,台北:協進圖書有限公司,第四章:137-
    210。
    黃裕煒(2003),空調主機用電卸載之節能與舒適度控制之研究,彰師
    大電機工程研究所行政院國科會計畫,
    編號:nsc-90-2213-E-018-005,1-7頁。
    劉睦雄譯 Lym an ott著(1988),統計方法與數據分析,台北:五南圖
    書出版公司,49-100頁。
    歐陽鍾玲(1986),識覺與認知,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12:100-102。
    歐陽鍾玲(1987),行為地理的內涵與發展,師大地理研究報告,
    13:151-166
    顏月珠(1997),現代統計學,台北:三民書局,第1-6章,1-232。
    羅國彰(2003),居民的洪患識覺與調適行為研究-台北縣汐止市個岸
    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論,104頁。
    英文部分
    Alison,G.Kwork(2003),“Thermal comfort in Japanese
    schools”,Solar Energy74:245-252。
    Downs ,Roger M.(1970),“Geographic space perception”
    progress in Geography2 :67~103。
    Ellis,F.P.(1972),“Mortality from Heat Illness and Heat-
    aggravated Ill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Envir.Res,vol.5,no.1,pp1~58。
    Fergus Nicol ,J.(1999),“ Climate variations in
    comfortable temperature:the Pakistan projects”,
    Energy and Buildings 30:261-279。
    HANNA, R.(199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comfort and user satisfaction in hot dry climates ”
    Renewable Energy Vol.10 No.4:559-568。
    Lowenthal,D.(1961),“ Geography,Experience,and
    Imagination:Toward a Geographyical Epistemology,”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51
    (3):241-260。
    Marialena Nikolopoulou(2001),“Thermal comfort in outdoor
    uban spaces: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paramter”,
    Solar Energy Vol.70 No.3:227-235。
    KirK,W.,(1952)“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the Concept of
    the Behavioral Environment,” Indian Geographical
    Joural,Silver Jubille,P:99。
    Sommenfeld,J(1972)“Geography,Perception,and the
    Behavioral Environment,”Man,Space,and Environment,
    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241-251。
    Steadman,R.G.(1971),“Indices of Windchill of Clothed
    Persons”, J.Appl. Meteorol. ,vol.10,no.4,pp.674-
    683。
    Terjung,W.H.(1966),“Physiologic Climates of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A Bi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an”Ann.Assoc.Am.Geography.,
    vol.56,no.1,pp.141-179。
    Thom ,E.C.(1959),“Thom Discomfort Index ”, Weather
    Wise,12:57-61。
    日文部分
    岡本雅典、小島芳夫(1960),等感溫度不快示數 研究時
    報11:884-886。
    神山惠三(1961),体感溫度,氣象研究-(12):214-248。
    久保次郎(1962),日本不快指數冷房度日,研究時報
    (17):500~507。
    日下部正雄(1962),札幌不快指數,天氣9:273~275。
    河村武(1962),本邦夏季不快指數分布,研究時報
    (17)7:460~466。
    網站:
    http://libai.math.ncu.edu.tw/~shann//mountain/windchill.htmlhttp://www.msc-smc.ec.gc.ca/windchill
    http://www.weather.com.hk 香港天氣資訊中心
    http://www.cwb.gov.tw 中央氣象局
    http://www.hccg.gov.tw 新竹市政府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