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美雲
MEI-YUN-CHEN
論文名稱: 台北市大稻埕地區都市景觀自明性之研究
指導教授: 丘逸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大稻埕自明性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43下載:9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北市在受到全球化浪潮的襲擊下,某些地方元素的消逝使得人與地方在都市中開始喪失其本有的具體意義,地方景觀日益的影印化,使得都市開始失去其自明性。自明性乃Kevin Lynch在「都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書中,分析都市意象的三種成分之一,都市意象和自明性的不同在於:都市意象除了探討都市自明性外,還需深入探討景觀的結構及景觀對當地人及外地人的意義。本文只針對都市景觀的自明性(identity)進行研究。
    大稻埕是台北市開發較早的老社區,但在全球化及資本主義熱潮席捲台北的同時,走在大稻埕裏依舊可以從各種建築樣式、居民生活及消費型態感受到東區所沒有的氣氛,不過讓人憂心的是在一連串的都市更新及地區環境改造計畫案後,大稻埕的都市景觀是否也如同其他地區一樣毫無特色,缺乏地方認同感。在這樣的思考脈絡下,本文以文本詮釋的方法,試圖清點哪些都市景觀可以凸顯大稻埕的自明性?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三:
    1.台北市大稻埕在不同歷史階段具有自明性的建築及地景。
    2.探討大稻埕歷史記憶自明性的形成。
    3.探討大稻埕做為台北市專業街的自明性。
    在不同的歷史軸線上,因為政治、經濟、社會、政策交互影響下,大稻埕在台北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也使得大稻埕的都市景觀呈現不同的自明性。在清領時期,因為鄰淡水河的優勢,在淡水開港後成為茶葉貿易下重要的河港,一切的都市景觀都和茶葉貿易有關。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將發展重心置於台北城內,大稻埕為差別待遇下台灣人的社經文化重鎮。光復後隨著全球化及國際化的趨勢,東區成為新開發地區,大稻埕呈現完全不同於東區的自明性,歷史記憶的保存成為大稻埕的新課題。在經濟活動方面有以既有的人際網絡運作的批發業及工業活動。
    在歷史記憶自明性的形成方面,分為三個面向:宗教活動,以霞海城隍廟為例;經濟活動以茶葉貿易、圓環及延平北路;藝文活動以建成國中、台北當代藝術館及波麗路餐廳為例去詮釋在歷史脈絡下,所形成的獨特風格及地方感。都市的發展應注入時間感,獨特的風格及地點感有賴於時間的累積成為保存大稻埕歷史記憶的最佳理念。
    大稻埕具有空間集中、強度大的各種專業街,本文中分成兩部分加以闡釋,在消費性商業活動的專業街以後車站的飾品、服飾、百貨批發及迪化街區的布行批發為主,老市街集市的人情脈絡凸顯一種與台北市投機城市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與氣氛。工業材料專業街以興城街、萬全街的電機五金行及赤峰街的中古汽車零件街為例,其崛起及繁盛說明在台北發展的歷程中,工業活動是都市化的主要動力,其存在也彰顯了大稻埕的自明性。不過產業間的連鎖效應,也因為政府政策及地價擠壓的結果,工業活動有向台北縣擴散的現象。
    台灣的都市風格從南到北皆是一致性的面目表徵,缺乏個別之鮮明意象與共同的地區記憶,面對這般情景,希望透過本文都市景觀自明性的研究,促使政府及民間單位在進行都市更新及環境改造時,能保有大稻埕的自明性。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理論與相關文獻回顧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11 第二章 大稻埕市街的發展與演進 15 第一節 清領時期大稻埕市街的演進 15 第二節 日治時期大稻埕市街的發展 26 第三節 光復後大稻埕市街的演變 39 第四節 小結 40 第三章 大稻埕歷史記憶自明性的形成42 第一節 宗教場所的自明性 42 第二節 經濟活動的自明性 53 第三節 藝文活動的自明性 66 第四節 小結 69 第四章 大稻埕專業街自明性的形成72 第一節 專業街 72 第二節 消費性商品專業街的自明性 74 第三節 工業材料專業街的自明性 94 第四節 小結 100 第五章 結論101 參考文獻106

    【中文部分】
    1.期刊
    卜鳳奎
    1994 〈大稻埕布業座談會紀錄〉,《台北文獻》108:1-16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1953 〈大稻埕耆宿座談會紀錄〉,《台北文物》2(3):2-12
    宋光宇
    1994 〈霞海城隍祭典與台北大稻埕商業發展的關係〉,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2):291-336
    李永展
    2002 〈全球化與社區產業經營-以南投水里上安社區為例-〉
    ,《建築與規劃學報》3(1):1-14
    李秀美
    2001 〈建成圓環-傳統美食天堂〉,《台北畫刊》398:6-15,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李騰嶽
    1953 〈大稻埕茶葉的今昔〉,《台北文物》2(3):26-35
    周素卿
    1999 〈再造老台北:台北市都市更新政策的分析〉,《台大地理學
    報》25:15-44
    范婷
    2000 〈從「波麗路」到星巴克-台灣咖啡文化的歷史分析〉,《傳播
    文化》8:41-76
    夏鑄九、葉庭芳
    1981 〈台北地區都市意象之研究〉,《台大城鄉學報》1:1:
    49-102
    夏鑄九
    1987 〈對一個城市形式與城市設計理論的認識論上之批判:開文.林
    區及其知識上之同道〉,《城鄉學報》3:1:119-131
    張弘毅
    1996 〈台北大稻埕的「市街風格」變遷:1853-1945〉,《輔仁學
    誌文學院之部》2:41-55
    張曉春
    1965 〈台北市延平區區位結構之分析〉,《思與言》3(4):32-38
    許雪姬
    1992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之研究〉,《台北文獻》102:1-27
    夏鑄九
    1987 (對一個城市形式與城市設計理論的認識論上之批判:開文.林
    區及其知識上之同道),《城鄉學報》3:1,p.119-131
    陳定南
    1999 〈台灣地理空間想像的變貌與後現代人文地理學-一個初步的探
    索上〉,《師大地理研究報告》30:175-204
    章英華
    1987 〈台北市的內部結構-區位與歷史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
    學研究集刊》63:1-63
    黃武達、內藤昌、小川英名
    1995 〈日治時期之台北都市計畫(一)-都市計畫的萌芽與展開〉,
    《都市與計畫》22(1):99-122
    黃得時
    1953 〈大稻埕發展史〉,《台北文物》2(3):81-94
    溫振華
    1978 〈淡水開港與大稻埕中心的形成〉,《師大歷史學報》6:
    245-270
    葉秋玲
    1998 〈台北大稻埕布業之發展:1860-1980〉,《東吳社會學報》7:
    1-38
    蕭百興
    1993 〈台灣古蹟保存論述發展過程中範型移轉之反省、以及現此時專
    業實踐應有之視野〉,《建築學報》8:85-102
    2.專書
    台大城鄉所
    1990 《台北市都市更新長程計畫:重慶北路、承德路、長安西路、
    鄭州路所圍地區研究規劃報告》,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畫處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1999 《台北市地區環境改造計畫-1999社區觀摩活動研討會成果
    展》,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
    田中一二著,李朝熙譯
    1998 《台北市史-昭和六年》,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李東明
    2000 《永遠的北淡線》,台北:玉山社
    邱坤良
    1992 《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台北市:
    自立晚報出版社
    谷蒲孝雄著、雷慧英譯
    1992 《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台北:人間出版社
    林滿紅
    1978 《茶、糖、樟腦業與晚清臺灣》,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研
    究叢刊
    唐富藏
    1981 《台北市都市經濟基礎研究》,中研院經濟研究所
    夏鑄九
    1989 《迪化街特定專用區現況調查及發展可行性研究》,台大城鄉

    1991 《空間實踐與後現代論述:台北東區之都市象徵研究》,台大
    城鄉所
    徐裕健
    1992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調查研究與修復建議》,台北市民政局
    淡水社區工作室
    1997 《台北市百年老店(街區)等歷史建築附近地區都市設計規劃
    與經營管理》,淡江大學建築系
    莊永明
    1990 《台北老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黃淑清
    1985 《台北市路街史》,台北:台北市文獻會委員會
    諾伯舒茲著、施植明譯
    1995 《場所精神》,台北:田園出版社
    開文.林區、宋伯欽譯
    1999 《都市意像》,台北:臺隆出版社
    漢寶德
    1980 《建築社會與文化關係》,台北:境與象
    潘朝陽
    2001 《出離與歸返:淨土空間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戴維森著、蔡啟恆譯
    1972 《台灣之過去與現在》,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3.博碩士論文
    王瓊足
    2000 《中小企業再結構對地方之衝擊~以和美地區紡織業為例》,師
    大地理系碩論
    吳幸玲
    1999 《一個現代都會中的老舊社區-艋舺舊市街景觀的詮釋》,師大
    地理系碩論
    林政逸
    1999 《廟宇文化空間與社群互動之關係-三峽清水祖師廟的個案
    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姚佳君
    2000 《經濟轉型過程中三重市成衣業發展與空間分佈》,台北大學都
    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連芳禎
    1991 《台北火車站後站地區商業空間結構之研究》,中原建築研究所
    碩論
    郭美芳
    1986 《地區空間結構與居民互動關係之研究》,台大土木研究所
    陳章瑞
    1989 《台北大稻埕的轉化:1851-1989》,台大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

    曾旭正
    1994 《戰後台北的都市化過程與都市意識之研究》,台大土木研究
    所碩論
    葉乃齊
    1989 《古蹟保存論述之形成—光復後古蹟保存運動》,台大土木研究
    所碩論
    葉秋玲
    1997 《大稻埕之布業經濟發展:區位與全球化觀點之分析》,東吳大
    學社會研究所碩論
    葉純榮
    1996 《服飾零售業店址區位選擇之研究-以連鎖型服飾公司GIORDANO
    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論
    楊湛萍
    2000 《從景觀分析與社會結構變遷探討板橋的空間性轉變》,師大
    地理研究所碩論
    廖春生
    1988 《台北之都市轉化-以清代三市街為例》,台大土木工程學研究
    所碩論
    廖皇傑
    1999 《傳統戲曲的展演空間演化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興大學
    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劉若雯
    1998 《大稻埕發展史:1860-1920年》,中央大學歷史所碩論
    劉偉彥
    1988 《台北東區之空間文化形式-一個初步的社會分析》,台大土木
    工程研究所
    潘瑾怡
    2001 《西門文化空間轉化.國家.社會》,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論
    蔡宗雄
    1996 《民生社區空間意象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論
    【西文部分】
    Downs,Roger M and David Stea
    1973 《Image Environmental-Cognitive Mapping and Spatial 》, Chicago, Aldine Pub.
    Kevin Lynch
    1981 《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
    Relph,E.
    1976 《Place and Placelessness》,Pio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