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翁瓊雅
Weng Chiung-ya
論文名稱: 孫愐《唐韻》韻部研究
指導教授: 陳新雄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73
中文關鍵詞: 孫愐唐韻吳彩鸞大徐說文大徐韻譜孫氏唐韻考蔣斧唐寫本唐韻殘卷敦煌唐韻殘業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清末在敦煌發現的《切韻》殘卷、唐寫本《唐韻》殘卷等材料一一問世﹐以迄蔣斧購得唐寫本《唐韻》殘卷、唐蘭發現完整的宋濂跋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之後﹐研究中古音不再侷限於《廣韻》的範圍;同時也因諸材料的出土,釐清了《切韻》與《廣韻》的音系關係﹐亦即《廣韻》的音系不完全相同於《切韻》的音系。從這些到了近代才被發現的材料看﹐其中內容作了比較大幅度修改的韻書﹐據古德夫的研究﹐有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裴務齊正字本、孫愐《唐韻》及李舟《切韻》等書﹐不過當中尤以孫愐《唐韻》修訂《切韻》的幅度最大﹐不但增加韻部﹐且調動韻紐字的排列﹐同時還大量改易了《切韻》的反切與增加訓釋。《唐韻》這樣的改變著實地影響了同處唐代的李舟《切韻》以及其後的五代韻書與宋代《廣韻》﹐都有了不同於陸法言《切韻》的新面貌,就因為它是一個音韻系統變化的重要轉折,故孫愐《唐韻》可說是一本介於《切韻》至《廣韻》之間具有承先啟後地位的韻書。依此﹐《唐韻》有必要做更細緻的研究﹐以助於瞭解《切韻》系韻書之傳承與創新﹐同時也可明瞭孫愐《唐韻》所呈現當時代語音系統的概況。本論文之研究重點主要在於根據現存與孫愐《唐韻》之相關文獻材料如《唐韻.序》、大徐《說文》、大徐改定徐鍇《說文韻譜》、清紀容舒《孫氏唐韻考》與存世的殘卷、斷片如清蔣斧所購藏的唐寫本《唐韻》殘卷以及編號為VI21015、P2018、P2016敦煌卷子之內容﹐著重在韻目次第的同異變遷與韻中收字及其音注的比較上﹐做一項對比分析研究﹐藉以瞭解彼此間音韻演變的痕跡﹐以探求孫愐《唐韻》的韻部情形。本論文的研究過程﹐乃先取《廣韻》及《切韻》系韻書殘卷如切一﹑切二﹑切三﹑王一﹑王二﹑全王諸本,以及大徐《說文》、大徐韻譜、蔣本《唐韻》殘卷,分別列出其反切,作出一「中古韻書切語對照表」﹐以圖表呈現每個本子之切語異同﹑分韻分紐的情形﹔然後再分別從韻目﹑韻數和韻次(韻部排列的次第)﹑字數的多寡﹑反切用字的異同作分析比較。最後,透過《切韻》系韻書如宋跋本王韻、大徐韻譜、蔣本《唐韻》殘卷,與紀容舒《孫氏唐韻考》之去、入聲韻部分合情形的比較結果為依據,由《唐韻》殘卷之去、入聲韻部窺測已殘缺之平、上聲韻部的情形,進而確立孫愐《唐韻》之韻部系統。本論文之研究結果是孫愐《唐韻》原書之四聲韻部為195韻;傳至增修抄本之蔣斧所藏唐寫本《唐韻》殘卷﹐則增添韻部成203韻。另外﹐從蔣本《唐韻》殘卷與大徐《說文》之又音字的整理得知孫愐《唐韻》已有陰、陽聲韻的音韻觀念﹐這也是進一步促使李舟將陸法言《切韻》舊有的韻次重新加以排序﹐使各部皆能以聲類相從、四聲相配不紊的基點。


    前 言 1第一章 緒 論第一節 孫愐與《唐韻》1-1 《唐韻》之著錄 41-2 孫愐之事略 7第二節 吳彩鸞與《唐韻》 92-1 從南宋魏鶴山〈吳彩鸞唐韻後序〉論 102-2 從清初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採搜的作品看 24第三節 從〈唐韻序〉看孫愐《唐韻》3-1 諸家所傳〈唐韻序〉之考證 273-2 〈唐韻序〉之內容要目 42第二章 與孫愐《唐韻》相關之唐宋文獻材料    -徐鉉重定《說文》﹑徐鉉改定徐鍇《說文篆韻譜》第一節 概 述1-1 徐鉉重定《說文》之進書表淺析 551-2 徐鉉《說文篆韻譜.序》之要義 58第二節 韻部之比較2-1 韻目、韻數及韻次 632-2 從切語下字之異同考證韻部分合 812-3 韻紐收字 92結 語 101第三章 與孫愐《唐韻》相關之清代文獻材料    -紀容舒《孫氏唐韻考》與蔣斧藏唐寫本《唐韻》殘卷第一節 概 述1-1 清紀容舒《孫氏唐韻考》之編錄 1051-2 清蔣斧唐寫本《唐韻》殘卷之購藏 111第二節 《廣韻》、《孫氏唐韻考》與蔣本《唐韻》殘卷去入聲之切語對照 112第三節 內容編排3-1 體例之比較 1833-2 韻部之比較 1843-3 韻紐收字及反切用字 188結 語 200第四章 敦煌發現之《唐韻》殘葉 -P2016﹑P2018及VI21015第一節 關於P2016﹑P2018及VI21015之遺跡1-1 P2016殘葉考證 2011-2 P2018殘葉考證 2061-3 VI21015殘葉考證 211第二節 P2016﹑P2018及VI21015殘葉之內容分析2-1 平聲韻目與韻數 2152-2 韻中紐次及切語用字 2162-3 註語體例 219結 語 221第五章 孫愐《唐韻》韻部之窺測第一節 《唐韻》傳抄本之詳略1-1 版本先後及其內容所記《唐韻》之韻部情形 2231-2 《唐韻》原書韻部之推測 225第二節 孫愐《唐韻》之韻部系統 2-1 韻母之等呼 2332-2 從又音或直音之例論四聲相承 2352-3 從一字互見兩部之例看分韻分鈕 243結 語 253附錄-中古韻書切語對照表壹、對照表之凡例 256貳、材料來源說明 256參考書目 471

    作者 出版年月 書名/篇名 出版社/期刊 版數/卷期 頁數丁山 1925\11 唐寫本切韻殘卷跋 廣州中山大學語言 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二) 821-823丁山 1927\12 陸法言傳略 廣州中山大學語言 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二) 765-769丁山 1928\01 唐寫本切韻殘卷續跋 廣州中山大學語言 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二) 824-825丁邦新 1974\11 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 食貨出版社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彙考 吳興蔣氏密均樓 藏本方國瑜 1931\01 敦煌唐寫本切韻殘卷跋 女師大學術季刊 二卷二期 1177-1187方國瑜 1932\03 敦煌五代刻本唐廣韻殘葉跋 師大國學叢刊 一卷二期 043-056王力 1936\09 中國音韻學 商務印書館 初版王力 1972\06 漢語音韻 中華書局 港一版王力 1987\07 中國語言學史 駱駝出版社王力 1991\06 漢語音韻學 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初版王仁昫 1964\03 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 廣文書局據故宮影印 本重印 1986\05再版王國維 1921\ 五聲說 觀堂集林 卷八 341-348王國維 1921\ 六朝人韻書分部說 觀堂集林 卷八 349-351王國維 1921\ 李舟切韻考 觀堂集林 卷八 375-379王國維 1921\ 唐時韻書部次先後表 觀堂集林 卷八 379-384王國維 1921\ 唐廣韻宋雍熙廣韻 觀堂集林 卷八 385王國維 1921\ 唐諸家切韻考 觀堂集林 卷八 373-375王國維 1921\ 書小徐說文解字篆韻譜後 觀堂集林 卷八 371-372王國維 1921\ 書內府所藏王仁昫切韻後 觀堂集林 卷八 358-361王國維 1921\ 書巴黎國民圖書館所藏唐寫本切韻後 觀堂集林 卷八 351-358王國維 1921\ 書古文四聲韻後 觀堂集林 卷八 372-373王國維 1921\ 書式古堂書畫彙考所錄唐韻後 觀堂集林 卷八 361-364王國維 1921\ 書吳縣蔣氏藏唐寫本唐韻後 觀堂集林 卷八 364-371王國維 1921\ 觀堂別集 上海書店(民國叢書 第四編) 據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影印王國維 1921\ 觀堂集林\觀堂別集 河洛圖書出版社 (夏學叢書)王國維 唐寫本唐韻殘卷校勘記 文華出版公司(王 觀堂先生全集冊八)王國維 唐韻別考 藝文印書館(叢書 集成三編)王應麟 困學紀聞 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二八)王顯 1961\04 《切韻》的命名和《切韻》的性質 中國語文 16-25古敬恆 1992\12 唐韻的音韻地位與訓詁價值 漢語研究論集 第一輯 067-081古德夫 1990\ 唐韻對切韻語音的改易 徐州師範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二期 072-075白滌洲 廣韻聲紐韻類之統計 女師大學術季刊 二卷一期周法高 1984\01 中國音韻學論文集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初版周法高 論切韻音 中國音韻學論文集周祖謨 1940\ 陳氏切韻考辨誤 輔仁學誌 九卷一期 007-061周祖謨 1994\04 唐五代韻書集存 台灣學生書局 台一版周密 雲煙過眼錄 藝文印書館(百部 叢書集成)林尹 1957\06 切韻韻類考正(上) 臺灣師大學報 第二期 137-185林尹 1963\09 影印十韻彙編後記 十韻彙編附林尹\ 林炯陽 1982\09 修訂增註中國聲韻學通論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90\08九版林尹校訂 1976\09 新校正切宋本廣韻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7\11十版林慶勳 1977\03 切韻序新校 木鐸 第五\六期合刊段玉裁 1974\09 說文解字注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0\10五版段玉裁 1986\04 經韻樓集 大化書局 再版紀容舒 孫氏唐韻考 欽定四庫全書收錄唐蘭 1947\11 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跋 全王本(廣文書局)夏竦 1978\05 古文四聲韻 學海出版社 初版徐鉉校定 1982\11 宋刊本說文解字 華世出版社徐鍇 1985\ 說文解字篆韻譜 中華書局據小學彙 函本影印 北京新一版徐鍇 說文解字篆韻譜 宏業書局 (函海叢書 3)真德秀 鶴山先生大全文集 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本)馬宗霍 1972\09 音韻學通論 鼎文書局 初版高本漢 1972\02 中國聲韻學大綱 國立編譯館 1990\07再版高明 1980\03 中國歷代韻書的韻部分合 華岡文科學報 第十二期 095-157張世祿 1963\03 中國音韻學史 泰興書局張世祿 1969\11 廣韻研究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09台三版張琨\ 張賢豹 1983\06 切韻的綜合性質張琨\ 張賢豹 論中古音與切韻之關係 書目季刊 八卷四期莊惠芬 1964\ 全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反切上字的研究 淡江學報 第三期 097-114許觀 東齋記事 藝文印書館(百部 叢書集成)陳新雄 1972\01 古音學發微 文史哲出版社 1983\02三版陳新雄 1973\08 六十年來之聲韻學 文史哲出版社 初版陳新雄 1978\09 音略證補 文史哲出版社 增訂初版陳新雄 1979\06 切韻性質的再檢討 中國學術年刊 第三期 31-57陳新雄 1979\12 廣韻四十一聲紐聲值的擬測 木鐸 第八期 61-75陳新雄 1984\08 鍥不捨齋論學集 台灣學生書局 初版陳新雄 1986\12 等韻述要 藝文印書館 四版陳新雄 1991\11 今本廣韻切語下字系聯 漢語言國際學術研討 會 001-031陳新雄 陳澧切韻考系聯廣韻切語上下字補充條例補例 師大國文學報 第十六期陳新雄 廣韻韻類分析之管見 鍥不捨齋論學集陳澧 切韻考外篇附 台灣學生書局黃典誠 1982\ 《切韻》性質的探討 廈門大學學報 總第69期 151-160黃季剛 1983\09 文字聲韻訓詁筆記 木鐸出版社葉鍵得 1988\07 十韻彙編研究(上)(下) 台灣學生書局董同龢 1948\ 全本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的反切下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研究所集刊 第十九本 549-588董同龢 1948\ 全本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的反切上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研究所集刊 第二十三本 511-522董同龢 1995\09 漢語音韻學 文史哲出版社 十三版董作賓 1928\01 切韻年表 廣州中山大學語言 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二) 757-758董作賓 1928\05 跋唐寫本切韻殘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研究所集刊 第一本第一分 011-016聞宥 1930\ 經典釋文反語與廣韻切語異同考 廣州中山大學文史 研究所輯刊 第一卷第一冊 173-213趙振鐸 1962\02 讀瀛涯敦煌韻輯 中國語文 1962年2月號 091-093趙振鐸 1962\10 從《切韻.序》論《切韻》 中國語文 467-476趙誠 1991\07 中國古代韻書 中華書局 北京第一版劉復 1984\03 十韻彙編 台灣學生書局 景印四版厲鼎煃 1934\ 讀故宮本王仁昫刊繆補闕切韻書後 北京大學國學季刊 四卷三號 411-415厲鼎煃 1934\11 敦煌唐寫本王仁煦刊繆補闕切韻考 金陵大學金陵學報 四卷二期 289-292潘重規 1974\06 瀛涯敦煌韻輯新編\別錄 文史哲出版社 台初版潘重規 瀛涯敦煌韻輯別錄 新亞學報 10-1下 001-092潘重規 瀛涯敦煌韻輯新編序 中華學苑 十二期 019-035潘重規\陳紹棠 1978\08 中國聲韻學 東大圖書公司 1981\10再版蔣一安 1973\10 蔣本唐韻刊謬補闕 廣文書局 初版蔣經邦 1934\ 敦煌本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跋 北京大學國學季刊 四卷三號 417-428錢大昕 1978\05 十駕齋養新錄 台灣商務印書館 (人人文庫) 台一版錢玄同\朱宗萊 1964\07 文字學音篇\文字學形義篇 台灣學生書局 初版錢熙祚\錢恂 1936\ 重斠唐韻考 台灣商務印書館龍宇純 1960\07 英倫藏敦煌切韻殘卷校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研究所集刊外編 第四種下冊 803-826龍宇純 1968\09 唐寫全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校箋 香港中文大學(圖鴻 製版印刷公司)龍宇純 1992\03 韻鏡校注 藝文印書館 九版戴震 1966\01 聲韻考 廣文書局(音韻學 叢書) 初版謝啟昆 1974\02 小學考 藝文印書館魏了翁 鶴山渠陽經外雜抄 中華書局魏建功 1932\03 唐宋兩系韻書體制之演變 北京大學國學季刊 三卷一號 133-162魏建功 1936\05 十韻彙編序羅常培 1928\02 切韻探賾 廣州中山大學語言 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二) 790-820羅常培 1935\10 十韻彙編序羅常培 1982\08 漢語音韻學導論 里仁書局 初版顧炎武 1982\06 音學五書 中華書局(音韻學 叢書)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