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代翔
論文名稱: 日本近代大亞細亞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以玄洋社為中心(1881—1911)
指導教授: 林明德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玄洋社大陸浪人大亞細亞主義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30下載:1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玄洋社孕育於明治初年福岡士族對於薩長藩閥的不滿,以及征韓論掀起的士族叛亂風潮。西南戰爭失敗後轉而投入自由民權運動,於1879年成立向陽社,並於1881年改稱玄洋社。玄洋社成立初期,致力於國會開設請願運動,以及九州政治社團的結合等國內的政治議題。然而玄洋社本身的民權與國權路線之爭,伴隨著日本國內自由民權運動的退潮,以及壬午事變後中日兩國在朝鮮半島的競爭日益激化,國權論遂壓倒民權論,玄洋社的方針因而從自由民權運動轉向主張「對外硬」的大陸擴張路線。
    玄洋社的大亞細亞主義是對於日本近代對外危機的回應,因此也自然受到東亞國際情勢的牽動。從壬午、甲申事變,以至於甲午戰爭,日本大陸政策最大的課題,即是與中國在朝鮮半島上的競爭。玄洋社做為狂熱的國粹主義,一方面反對明治政府的歐化政策,另一方面則強調亞洲連帶提攜。此時的中國,一方面其與朝鮮的宗藩關係是日本大陸政策的障礙,另一方面又是日本從西方勢力手中解放亞洲國家的伙伴,因此在甲午戰爭前,玄洋社及荒尾精等國家主義者一方面強調甲午戰爭的必要性,以阻止中國與日本角逐朝鮮半島,但另一方面則強調在此前提下指導中國,使其與日本提攜,共同對抗西方勢力。而對於朝鮮,則強調日韓同文同祖,幫助朝鮮脫離清韓宗藩關係的羈絆,與日本聯合。這種強調日本以東洋盟主的地位阻止中國干涉朝鮮,進而聯合朝鮮、指導中國的「東洋盟主論」可以說是甲午戰爭前玄洋社的大亞細亞主義思想的核心。
    而甲午戰爭後,中國勢力退出朝鮮,加上本身面臨的瓜分危機,已不足以為日本在大陸政策上的競爭對手,相反的俄國卻取而代之,成為日本大陸政策上的勁敵。日俄兩國在滿州、朝鮮的競爭,以及中國的瓜分危機,使得「東洋盟主論」進一步擴充為強調亞洲事務由亞洲民族自決的「東洋門羅主義」。但此一維護東洋和平的使命卻是建立在日本做為東洋盟主的天職、天命上,因此日俄戰爭是為了阻止俄國併吞滿州、朝鮮,日韓合邦是為了剪除朝鮮半島—東洋巴爾幹半島—這一亂源,支援中國革命是為了達成「支那保全」,使中國與日本合作,維持東洋和平。無一不是為了善盡日本做為東洋盟主,排除歐美勢力,維護東洋和平的勢力。然而在「東洋盟主論」擴充為「東洋門羅主義」的過程中,日本由於歷經了甲午、日俄戰爭的勝利,連帶產生了對國力抱持高度自信的大國意識,其結果是強調日本做為東洋盟主的天職、天命,一方面是代表亞洲連帶理念的膨脹,另一方面卻也象徵了亞洲連帶意識的消亡,這也是玄洋社及大亞細亞主義經常被指責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尖兵的重要因素。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2 第三節 問題意識與章節安排 21 第二章 玄洋社的成立及其「轉向」 24 第一節 福岡士族與征韓論 24 第二節 向陽社與自由民權運動 31 第三節 玄洋社的成立—從自由民權運動到國權擴張 35 結語 39 第三章 東洋盟主論—— 甲午戰前玄洋社大亞細亞主義的成形 46 第一節 玄洋社與荒尾精—漢口樂善堂與日清貿易研究所 48 第二節 日韓同祖論—從金玉均到天佑俠 62 結語 73 第四章 東洋門羅主義—— 甲午戰後玄洋社大亞細亞主義的轉變 76 第一節 對俄強硬論—國民同盟會與對露同志會 79 第二節 日俄戰爭—黑龍會與滿州義軍 86 第三節 日韓合邦與內田良平 100 第四節 中國革命與滿蒙問題 119 結語 130 第五章 結論 132 徵引書目 140

    徵引書目
    一、 史料
    1、 玄洋社社史編纂會,《玄洋社社史》,東京:玄洋社社史編纂會,1917年。
    2、 黑龍會,《西南記傳》,上中下3卷6冊,東京:黑龍會出版部,1908、09、11年。
    3、 黑龍會,《日韓合邦秘史》,上下2卷,東京:黑龍會出版部,1930年。
    4、 黑龍會,《黑龍會三十年事歷》,《日韓合邦秘史》上卷附錄,東京:黑龍會出版部,1930年。
    5、 黑龍會,《東亞先覺志士記傳》,上中下3卷,東京:黑龍會出版部,1933、35、36年。
    6、 《硬石五拾年譜 內田良平自伝》,西尾陽太郎解說,福岡:葦書房,1978年。
    7、 內田良平文書研究会編,《內田良平関係文書》,11卷,東京:芙蓉書房,1994年。
    8、 內田良平文書研究会編,《黑龍会関係資料集》,日本國家主義運動資料集成1,10卷,東京:柏書房株式會社,1992年。
    9、 吉倉汪聖,《天佑俠》,伊藤隆、滝沢誠監修,《明治人による近代朝鮮論影印叢書第4卷,東学乱‧日清戰爭1》,長谷川雄一解說,東京:ぺりかん社,1998年。
    10、 〈黑龍會創立趣意〉,《會報》,第1集,明治34年3月10日,
    《黑龍会関係資料集》,第1卷。
    11、內田良平、吉倉汪聖,《露西亞論》,《內田良平関係文書》,第
    2卷。
    12、內田良平,〈支那改造論〉,《內外時事月函》,明治44年12月
    號,《黑龍会関係資料集》,第3卷。
    13、內田良平,〈支那革命調停案〉,《內外時事月函》,明治44年12月號,《黑龍会関係資料集》,第3卷。
    14、內田良平,《支那觀》,《內田良平関係文書》,第3卷。
    15、內田良平,〈日韓合邦回想錄〉,《日韓合邦秘史》下卷。
    16、小川平吉文書研究会編,《小川平吉關係文書》,2卷,東京:
    みすず書房,1973年。
    17、善鄰同志會代表委員,〈宣言‧決議〉,小川平吉文書研究会編,
    《小川平吉關係文書》,卷2。
    18、河野廣中等,〈日韓併合建議〉,小川平吉文書研究会編,《小川平吉關係文書》,卷2。
    19、森本(樽井)藤吉,《大東合邦論》,大和:森本藤吉,1893年。
    20、板垣退助監修,和田三郎、宇田友豬編纂,《自由黨史》,上下2卷,東京:五車樓,1910年。
    二、 專書
    (一)中文部分
    1、陳豐祥,《近代日本的大陸政策》,台北:金禾,1992年。
    (二)日文部分
    1、 木下半治,《日本國家主義運動史》,東京:慶應書房,1939年。
    2、 大津淳一郎,《大日本憲政史》,10卷,東京:原書房,1980 年。
    3、 井上雅二,《巨人荒尾精》,東京:大空社,1997年。
    4、 頭山満翁正伝編纂委員会,《頭山満翁正伝》(未定稿),西尾陽
    太郎解說,福岡:葦書房,1981年。
    5、 頭山統一,《筑前玄洋社》,福岡:葦書房,1977年。
    6、 石瀧豊美,《玄洋社發掘:もうひとつの自由民権》(增補版),福岡:西日本新聞社,1997年。
    7、 黑龍俱楽部,《國士內田良平傳》,東京:原書房,1967年。
    8、 滝沢誠,《評伝內田良平》,東京:大和書房,1976年。
    9、 初瀨龍平,《伝統的右翼內田良平の研究》,福岡:九州大学出版会,1980年。
    10、韓相一著,李健‧滝沢誠共譯,衛藤瀋吉‧滝沢誠解說,《明治ナショナリズムの理念と現実-日韓近代史の空間》,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1984年。
    (二)西文部分
    1、 Marius B. Jansen, The Japanese and Sun Yat Sen,Cambridge, 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54.
    三、 論文
    (一)中文部分
    1、 李永熾,〈明治初期日人荒尾精的思想及其在華活動〉,《大陸雜誌》,39卷3期,1969年8月。
    2、 黃福慶,〈甲午戰前日本在華的諜報機構—論漢口樂善堂與上海日清貿易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3期,1984年6月。
    3、 陳豐祥,〈亞細亞主義與荒尾精—甲午戰前日本大陸浪人的一個典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22期,1994年6月
    4、 藤井志津枝,〈甲午戰爭前與日本大陸浪人的思想與行動〉,《甲午戰爭一百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94年6月。
    5、 王家儉,〈中日長崎事件之交涉(1886—188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5期,1977年4月。
    (二)日文部分
    1、 E.ハアバアト.ノオマン著,大窪愿二譯,〈日本帝國主義の
    一源流—玄洋社の研究〉,《世界評論》,1卷2號,1946年3
    月。
    2、 馬原鉄男,〈自由民権運動於おける玄洋社の歷史的評價〉,《日
    本史研究》,28號,1956年5月。
    3、 原田勝正,〈『玄洋社社史』解說〉,玄洋社社史編纂會,《玄洋
    社社史》,復刻版,東京:近代史料出版会,1977年。
    4、 西尾陽太郎,〈玄洋社の成立について〉,《九州文化史研究所紀
    要》,14號,1969年3月。
    5、 西尾陽太郎,〈玄洋社の大陸政策〉,《歷史教育》,18卷4號,
    1970年4月。
    6、 木村時夫,〈玄洋社の成立に関する一研究—日本におけるナ
    ショナリズムの研究序說〉,《社会科学討究》,9卷2期,1964年3月。
    7、 木村時夫,〈玄洋社の成立とその意義〉,《日本ナショナリズム
    史論》,東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73年。
    8、 上村希美雄,〈初期玄洋社と頭山満〉,《民権と国権のはざま 明
    治草莽思想史覚書》,福岡:葦書房,1976年。
    9、 野間清,〈日清貿易研究所の性格と業績—わが国の組織的中国問題研究の第一步〉,《歷史評論》,167号,1964年7月
    10、竹內実,〈日本人の中国観—內田良平の場合〉,尾藤正英,《日本文化と中国》,東京:大修館書店,1968年。
    11、曾村保信,〈內田良平の中国観—辛亥革命より大正初期まで
    《近代史研究:日本と中国》,東京:小峰書店,1962年。
    12、西尾陽太郎,〈明治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の一考察—內田良平と
    日韓併合問題〉,黑龍俱楽部,《國士內田良平傳》,附錄4。
    13、西尾陽太郎,〈日韓併合後の內田良平〉,《史淵》,100號,1968
    年3月。
    14、姜在彥,〈朝鮮問題における內田良平の思想と行動—大陸浪人における「アジア主義」の一典型として—〉,《歷史学研究》,307號,1965年1月。
    15、楠原利治、北村秀人、梶村秀樹、宮田節子、姜德相,〈『アジア主義』と朝鮮-判沢弘「東亞共榮圈の思想」について—〉,《歷史学研究》,289號,1964年6月。
    16、山邊健太郎,〈東学乱と日本人〉,《日本の韓国併合》,東京:太平出版社,1970年。
    17、姜昌一,〈天佑俠と朝鮮問題—「朝鮮浪人」の東学農民戰争への対応と関連して—〉,《史学雑誌》,97編8號,1988年8月。
    18、旗田巍,〈大東合邦論と樽井藤吉〉,《日本人の朝鮮観》,東京:勁草書房,1969年。
    19、旗田巍,〈樽井藤吉の朝鮮観-日韓併合の前夜-〉,《日本人の朝鮮観》,東京:勁草書房,1969年。
    (三)西文部分
    1、 E. Herbert Norman,“THE GENYOSHA:A STUDY IN THE ORIGINS OF JAPANESE IMPERIALISM”,PACIFIC AFFAIRS,Vol.XVII,No.3,September,194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