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育慈
Gao, Yu-cih
論文名稱: 「有顏色的翻譯」:論殷海光的思想譯介工作
“Colorful Translation”: On Yin Hai-kuong as A “Visible” Translator
指導教授: 李根芳
Lee, Ken-F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翻譯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2
中文關鍵詞: 殷海光啟蒙到奴役之路譯者研究
英文關鍵詞: Yin Hai-Kuong, enlightenment, the Road to Serfdom, translator stud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4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殷海光是台灣民主反對運動一位極具象徵意義的典範人物,為了追求「民主」與「科學」的啟蒙理想,半生志業投注於西方自由主義理論與實證哲學的引介之上。現有研究多半是以他作為民主鬥士、自由主義者、思想啟蒙家、哲學工作者的角度,去探究其生平事蹟、思想內涵及歷史地位,但他譯介西方學說,並有重要代表譯作傳世的事實,卻少有深入研究。本文之寫作即在填補這塊研究空白,從翻譯研究出發,檢視殷海光作為一位譯者的成就與貢獻,並分別就其翻譯思想與實踐,分析他如何透過翻譯回應時代的需求,將翻譯作為其論述體系的一環,支持啟蒙工作。殷海光翻譯特殊之處在於他作為譯者在其所處時空下的選擇,早期他也是跟隨時尚,以直譯原則來處理譯材,但在流亡來台後,因為心境和政治環境的轉變,使他看待翻譯的態度有所變化。在強烈啟蒙動機的驅使之下,他採取晚清前輩譯者的譯述手段,在五〇年代的台灣產出一篇篇充滿個人色彩與關懷,既似「讀書筆記」又似「啟蒙講義」的譯作。無論是在翻譯策略、翻譯方法或翻譯題材的選擇上、殷海光在在展現出譯者作為知識引介者的強大能動性。
    綜而言之,殷海光譯了些什麼,如何譯,以及為何而譯,構成本研究的核心問題。這樣的研究一方面在協助建構台灣翻譯史的一小片段;另一方面則是在現有研究之外,提供另一個思考殷海光遺產的角度。

    Yin Hai-kuong was a pioneer in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Taiwan. He had advocated for "democracy" and "science" by translating and introducing western liberalism and logical positivism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His achievements as a democracy fighter, a liberalist, an enlightenment thinker and a philosopher have drawn considerable attentions from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owever, most of his evaluators or researchers ignore or neglect his role as a translator and the fact that he translated over one million word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some of which were hugely influential to society.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compensate the deficienc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is paper will review Yin’s contribution and accomplishments as a translator, and reveal how he responded to the need of time in translation. Yin produced translations in a way which went against the translational norms of his time. He manipulated the originals he worked with to some extent, usually to make them fit in with his personal ideology and goal of enlightenment. His translations, as a kind of rewriting, embodied an enlightenment thinker’s intentions and expectations, making them by no means as transparent as glass. From the strategies, methods and materials Yin chose to translate, we see how a translator shows his agency dur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introducing.
    To sum up, the main concern of this paper will be what, how and why Yin translated. The aim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translation history in Taiwan and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to think about Yin’s legac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8 第二章 生平與翻譯 10 第一節 大陸時期 11 第二節 台灣時期 17 第三節 譯作初步析論 21 第三章 翻譯思想 29 第一節 邏輯先於文字的直譯觀 29 第二節 以命辭為核心的譯意觀 34 第三節 時代意義與影響 41 第四章 翻譯實踐 51 第一節 原文與譯文的落差 53 第二節 譯者即讀者 65 第三節 新文體的嘗試 70 第五章 結論 78 參考文獻 84 附錄一:殷海光譯作一覽表 89 附錄二:殷海光譯作簡介 90

    基本史料:
    《自由中國》半月刊
    殷海光:《殷海光全集》一至十八冊(台北:桂冠,1990)。
    殷海光:《殷海光全集21:英文著作與譯作》(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9)。
    殷海光譯:《到奴役之路》(台北:文星,1965)。
    殷海光、林毓生:《殷海光全集19: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録》(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9)。
    殷福生譯:《邏輯基本》(滬一版)(上海:正中書局,1937)。
    陳鼓應編:《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台北:遠景,1978)。

    殷海光研究:
    王中江:《萬山不許一溪奔──殷海光評傳》(台北:水牛,1997)。
    江宜樺:〈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的發展與困境〉(2002)。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主編:《自由主義的發展及問題: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台北:桂冠,2002),頁95-137。
    何卓恩:《殷海光與近代中國自由主義》(上海:三聯書店,2003)。
    林毓生:〈論台灣民主發展的形式、實質、與前景:紀念殷海光先生逝世三十週年〉(2002)。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主編:《自由主義的發展及問題: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台北:桂冠,2002),頁1-25。
    張忠棟:《自由主義人物》(台北:允晨,1998)。
    張斌峰:〈經驗主義與自由主義:在羅素、海耶克與殷海光之間〉(2002)。殷海光基金會主編:《自由主義與新世紀台灣》(台北:允晨,2007),頁139-169。
    章清:《殷海光》(台北:東大圖書,1996)。
    陳瑞麟:〈台灣科學哲學的首航:殷海光的科學哲學〉(2003)。《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十期,頁1-33。
    陳瑞麟:〈邏輯實證論在台灣──透過殷海光對文化、思想與學術產生的影響〉(2004)。發表於2004年9月10日舉辦之「西方思想對東亞文明的衝擊:跨文化的視野」學術研討會,未出版,原文取自網路(2012.5.13):http://goo.gl/0Y2pP。
    黃春興、干學平:〈強制的健康保險制度──是海耶克一貫的主張,還是矛盾?〉(1996-1997)。《經濟前瞻》(分三次刊於1996/9、1996/11及1997/1)。
    廖仁義:〈殷海光的歷史哲學論述之反思〉(2002)。殷海光基金會主編:《自由主義與新世紀台灣》(台北:允晨,2007),頁255-275。
    熊自建:〈戰後台灣的自由主義者與海耶克思想--以殷海光、夏道平、周德偉為例〉。熊自建:《當代中國思潮評述》(台北:文津,1992),頁1-49。
    劉季倫:〈知識與信念:論殷海光的價值依據〉(2004)。殷海光基金會主編:《自由主義與新世紀台灣》(台北:允晨,2007),頁11-54。
    黎漢基:《殷海光思想研究:由五四到戰後台灣,1919-1969》(台北:正中書局,2000)。
    顧忠華:〈殷海光與社會科學的實證主義〉(1998)。顧忠華:《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允晨,1999),頁204-219。

    其他專書或論文:
    中央圖書館編:《中譯外文圖書目錄》(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2)。
    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翻譯通訊》編輯部編:《翻譯研究論文集(1894-1948)》(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
    王志弘:《學術翻譯的症候與病理:台灣社會學翻譯研究,1950s-2000s》,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
    王明毅等譯:《通往奴役之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教研室等編:《文學運動史料選》第一冊
    布寧、余紀元編著:《西方哲學英漢對照辭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白立平:〈翻譯「可以省說許多話」一一梁實秋與魯迅論戰期間有關譯作的分析〉(2011)。《清華學報》新三十九卷第三期(民國九十八年九月),頁325-354。
    周德偉:《社會政治哲學論著》(台北:龍田,1981)。
    周德偉:《當代大思想家海耶克學說綜述》(台北:正中書局,1975)。
    周德偉譯:《自由的憲章》(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4)。
    金岳霖:《知識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洪漢鼎:《當代分析哲學導論》(台北:五南,2008)。
    胡軍:《分析哲學在中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胡適:〈從「到奴役之路」說起〉(1954)。《海耶克和他的思想》(台北:文星,1965),頁149-156。
    唐擘黃譯:《邏輯底原理》(第二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徐復觀:《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台北:學生書局,1979)。
    馬耀民:〈一九七〇年迄今台灣的翻譯批評與翻譯研究〉。張漢良編《方法:文學的路》(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2)。
    張尚德譯:《到奴役之路》(台北:桂冠,1995)。
    許寶強、袁偉編:《語言與翻譯的政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1989)。
    陳福康:《中國譯學理論史稿》(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陳德鴻、張南峰編:《西方翻譯理論精選》(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00)。
    單德興:《翻譯與脈絡》(台北:書林,2009)。
    彭鏡禧:〈「貧民窟」去來:翻譯研究組論文綜合討論〉(1983)。《中外文學》十二卷五期,第四屆國際比較文學會議專欄,頁18-22。
    黃克武:《自由的所以然》(台北:允晨,1998)。
    黃宣範:《中英翻譯:理論與實踐》(台北:文鶴,1978)。
    黃宣範:《翻譯與語意之間》(台北:聯經,1976)。
    鄒振環:《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劉宓慶:《翻譯與語言哲學》(台北:書林,2000)。
    劉靖之:《翻譯論集》(台北:書林,1995)。
    魯迅:〈文學的階級性(並愷良來信)〉(1928)。魯迅:《三閒集》(台北:風雲時代,1989)。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1996)。
    薛化元主編:《《自由中國》全23冊總目錄暨索引》(台北:遠流,2000)。
    關詩佩:〈從林紓看文學翻譯規範由晚清中國到五四的轉變:西化、現代化和以原著為中心的觀念〉(2008)。《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四八期,頁343-370。
    Carnap, Rudolf. Philosophy and Logical Syntax. (Bristol : Thoemmes Press, 1996)
    Feigl, Herbert ed; Brodbeck, May joint ed.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53)
    Feigl, Herbert; Sellars, Wilfrid selected and edited.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ical Analysis.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49)
    Hayek, Friedrich August. The Road to Serfdom. (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4)
    Hayek, Friedrich August; Caldwell, Bruce. The Rad to Srfdom: Txt and Dcuments (The definitive e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7)
    Hayek, Friedrich August著,Stephen Kresge & Leif Wenar編,李華夏、黃美齡譯:《海耶克論海耶克:對話式自傳》(台北:遠流,1999)。
    Holub, Robert C.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板橋:駱駝出版社,1994)。
    Iser, Wolfgang. The Act of Reading: 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8)
    Lefevere, André ed.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Lefevere, André.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Salvadori, Massimo. The Rise of Modern Communism: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52)
    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 “The Politics of Translation”, from Outside in the Teaching Machin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Terry Ea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2008)。
    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 J. Benjamins Pub., c1995)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1995)
    von Mises, Richard. Positivism : a study in human understanding.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68, c1951])

    網路資源: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8_cdTx/webmge?Geticket=1
    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
    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Online,http://www.anb.org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http://plato.stanford.edu/
    Wikipedia,http://zh.wikipedia.org; http://en.wikipedia.org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