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柴祖賢 Tsai, Chu-Hsien |
---|---|
論文名稱: |
台北藝術博覽會經營策略研究 A Study of the Business Strategy of Taipei Art Fair |
指導教授: |
董澤平
Dong, Tse-Ping 周遵儒 Chou, Tzren-R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7 |
中文關鍵詞: | 藝術博覽會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SWOT 、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
英文關鍵詞: | Art Fair, Taipei International Art Fair, Republic of China Gallery Association, SWOT, Art Basel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GAC.014.2019.F05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九九二年,為服務會員,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創辦了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興盛一時,但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大環境快速變化,尤其近十年來,亞洲新藝術博覽會藉由國際專業會展經營者之力,以巴塞爾藝博會的模式複製國際性藝術博覽會,在極短時間內在新加坡、香港、上海各地紛紛竄起。墨守傳統經營模式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備感壓力,內部迭有轉型的聲浪傳出。
2019年1月18日Art H.K.的原始創辦人之一,英籍的Magnus-Renfrew來台舉辦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這對亞洲歷史最攸久,也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造成極大衝擊,亟思應對策略。
本研究嘗試從三方面對台北藝博的應對策略進行研究,首先透過與藝博會經營者的深度訪談,找出台北藝博的問題;再透過文獻探討,找出全球各藝博會過去在面對外來競爭者時,所採取的因應策略;再透過SWOT分析,為台北藝博把脈;三者互相比對分析,找出適合台北藝博會轉型的方向及可因應的策略,做為台北藝博面對外來危機行動策略的參考。
經過 SWOT 的分析研究結果,台北藝博會因 1.組織結構的問題,無法脫離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獨立運作,致無法委由專業會展機構經營,展出欠缺專業性的表現 2.評審採資歷制及專業制並行,形成根本上的不公,評審制度形同虛設。受主觀條件的限制,在面對外部強大的競爭時,宜採保守的防禦策略,可行的方式是轉向。
過去國際上各藝博會在面對強大競爭時,大致採取幾項策略因應 1.成為對方的衛星博覽會,分享其資源,把傷害降到最低 2.與對方做市場區隔 3.經營方式力求變革 4.與其他藝博會結盟。
兩相比對下,發現重新定位,並與競爭者做出市場區隔,甚至成為其衛星藝博,汲取其資源,都是可參考的策略。
In 1992, the Republic of China Gallery, established for servicing members, founded the Art Taipei International Art Fair, which flourished, bu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rt Fair changed in a fast way. Especially in the past decade, the Asian New Art Fair has been internationally The power of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operators, copying the international art fairs in the mode of Art Basel, and establishing regional art fairs in Singapor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in a very short time. The Taipei International Art Fair, which adheres to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is under pressure, and there are waves of internal transformation.
On January 18, 2019, one of the original founders of Art HK, the British Magnus-Renfrew came to Taiwan to host the first Taipei Contemporary Art Fair, which is the longest in Asia a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rt fair in the country, Art Taipei. Great impact, thinking and coping strategie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study the response strategies of Taipei Yibo from three aspects.Firstly,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art fair operators, we can find out the problems of Taipei Yibo. Then through literature discussion, we can find out the past of the world's major art fairs. The response strategy adopted by foreign competitors; after SWOT analysis, it is the pulse of Taipei Yibo to find out the competitive conditions of Taipei Yibo; the three compare and analyze each other to find out the direction suitabl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pei Art Fair and can respond to it. Strategy, as a reference for Taipei Yibo to face foreign crisis action strategies.
After SWOT's analysis and research results, the Taipei Art Fair was unable to leave the China Republic of China Gallery Association for independent operation due to the problem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t was impossible to appoint a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organization to display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In parallel with the professional system, a fundamental injustice is formed,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ineffective. Subject to subjective conditions, in the face of strong external competition, it is advisable to adopt a conservative defense strategy, and the feasible way is to turn.
In the past, when the international art fairs faced strong foreign competition, they took several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m: 1. Become a competitor's satellite expo, share their resources, and minimize the damage. 2. Separate the market from each other. 3. Management methods strive to change 4. Alliance with other art fairs.
Comparing the two, it is a strategy to find a re-orientation and to make a market segmentation with competitors, and even become a satellite art blog, and to draw on its resources.
丁立言、張鐸(2000)。國際物流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丁錫鏞(2006)。世界博覽會全紀錄。臺北:嵐德出版社。
大前研一著,黃宏義譯 (1988),「策略家的智慧」。台北:長河出版社。
司徒達賢 (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社。
石隆盛等(2013)。全球藝術博覽會指南。台北市: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石隆盛(2016)。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頁18)。台北: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2006)。2005 年視覺藝術市場現況調查。臺北:文建會。
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東華大學侯介澤教授撰(2012)。台灣藝術品移轉稅制與視覺藝術產業國際競爭力之關係及比較研究報告。臺北市:文建會、畫廊協會。
吳思華 (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三版)。台北:臉譜出版社。
宋軼(2016)。藝博會更看重城市的開放性(頁2-43)。台北:藝術與投資雜誌。
姚晤毅(2007)。展覽行銷聖經(頁18)。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柯人鳳、石隆盛(2013)。藝術經濟力 Art Power。臺北市:文化部、畫廊協會。
謝工曲、楊豪中、吳采薇(2008,1 5)。世博會—國際經驗與運作。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崔宁(2008)。重大城市事件下城市空間再構─以上海世博為例。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陳洸艟(2006)。運動科技與人生。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曾長生(2011)。2010 年台灣視覺藝術年鑑。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葉至誠?葉立誠 (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
鄭乃銘(2004)。2002年視覺藝術產業年表。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劉維公、劉雯婷、陳鴻嘉等撰(2006)。2005 年視覺藝術市場現調查。臺北市:文建會、畫廊協會。
郭方明(1998)。走進世博會。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
劉芳榮(2005)。一博天下─上海市博會:商機無限。臺北:聯經出版。
孫若怡(2010)。歷史上的世界博覽會。海峽評論,第234期,頁11-13。
姜智彬(2008)。城市項目品牌與特大活動管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劉煥獻(2017)。畫廊風雲四十年─橋的角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二、中文譯作
大前研一著,黃宏義譯(1988),「策略家的智慧」,長河出版社,台北。
Toby Miller、George Yudice 著。文化政策。蔣淑貞、馮建三譯(2006)。臺北市:巨流。
Dossi, P.著。藝術炒作。孫玫玲譯(2010)。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頁28。
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周旭華譯(1998)。天下遠見,頁8,59。
三、 中文期刊雜誌
唐心韻(2015)。從規範到求新_變局中的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藝術家,第二期,頁7-12。
龔雲表。「燦若星漢各擅勝場-世界各國藝術博覽會概覽」。AM雜誌,第115期,頁112-116。
上海藝術家。「從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看上海自貿區引進成熟藝博會的可能性」。LC期刊,第二期,2015,頁2-16。
于國華(2003)。文化‧創意‧產業:十年來台灣文化政策中的「產業」發展。台北:今藝術。頁46-47。
文康(1979)。台灣畫廊的滄桑史。臺北市:藝術家。頁27。
王雅玲、張晴文(2003)。畫廊產業與藝術發展。台北市:藝術家,第337期,頁 177。
丁寧(2014)。「2014年藝術巴塞爾-觀感」。LC期刊,第八期,2014,頁2-16。
石隆盛(2004)。台灣藝術市場發展的下一波。視覺藝術:從在地到全球的人文產業思考。臺北市:典藏藝術家。頁 19。
高慈敏(2013)。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台北市:藝術收藏+設計,第83期。
蔡宜容(1992)。畫廊協會正式成立。藝術貴族,第31 期。頁 68–69。
蔡秀卿(1998)。藝術產業未來的經營型態。藝術家,第 280 期。頁 276。
鄭功賢(1994)。台灣畫廊業走過一段艱辛歲月。典藏藝術,第24期。頁103。
藝術家編輯部(2001)。藝術經濟守則與交易致勝關鍵字。台北市:藝術家。
唐子來、朱弋宇( 2004)。世界博覽會的經典案例研究之四: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城市規劃匯刊,第4期,頁49-52。
劉煥獻(2017)。畫廊風雲四十年─橋的角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四、學位論文
何佳真(2009)。國際藝術博覽會趨勢初探:以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系,桃園市。
李佳霖(2010)。從文化經濟的角度論畫廊博覽會的價值性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台南市。
魏佳慧(2014)。台灣文化政策與視覺藝術產業的互動—以《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1992-2012)》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美術系藝術行政暨管理組,台北市。
林惠麗(2016)。藝術博覽會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台北新藝術博覽會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嘉義縣。
簡于庭(2016)。香港巴塞爾作為擴張型藝博會與其對當地藝術生態關聯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台北市。
張微(2016)。高雄藝術博覽會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邱宏祥(2016)。文創會展策展模式與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策展人暨參觀行為觀點探討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台北市。
楊麗薇(2017)。上海當代藝術市場營運模式影響因素研究-以層級程序分析法探討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台北市。
五、網路檢索: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1%95%E8%A6%BD%E6%9C%83
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http://www.taerc.org.tw/
專訪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總監任天晉。藝術新聞http://www.tanchinese.com/news/36726/
LifeStyle Journal優雅生活,獨家專訪ART BASEL三巨頭,http://lj.hkej.com/home/article/id/85612,造訪日期:2017年6月
香港巴塞爾-沙漠中的綠洲。CNKI知網空間,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UC201312012.htm,造訪日期:2017年12月。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調查之一:歐洲藝博會在亞洲的擴張。CNFOL.COM中金在線,http://collection.cnfol.com/130524/478,2118,15175299,00.shtml
看準亞洲肥肉 Art Basel 母公司明年新加坡插旗
https://theculturist.hk/2018/%E8%97%9D%E6%96%87%E8%B1%AA/%E7%9C%8B%E6%BA%96%E4%BA%9E%E6%B4%B2%E8%82%A5%E8%82%89-art-basel-%E6%AF%8D%E5%85%AC%E5%8F%B8%E6%98%8E%E5%B9%B4%E6%96%B0%E5%8A%A0%E5%9D%A1%E6%8F%92%E6%97%97%E3%80%90%E6%9C%80%E6%96%B0%E6%B6%88%E6%81%AF/ 造訪日期:2018年8月14日
藝術新聞中文版 http://www.tanchinese.com/news/36726/
造訪日期:2018年3月20日
新加坡藝術博覽會 https://news.artnet.com/market/art-singapore-canceled-2019-1440604
造訪日期:2019年1月16日
任天晉專訪
https://news.artnet.com/market/magnus-renfrew-taipei-dangdai-interview-1438918
造訪日期:2019年1月15日
六、英文文獻
Aaker, D. A. (1998), Strategy Market Management, 5th ed., N.Y.: John Wiley & Sons.
Ken Andrews(1971)。SWOT analysis
Michael E. Porter(1980)。Competitive Strategy
Weihrich, Heinz (1982). The SWOT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15, No.2, P.60劉立行(p.p.54-66?)
Henderson and Venkatraman, 1993;Hofer and Schendel,1978。
Sandell,R.(2006).Form+Theme+Context:Balancing considerations for meaningful art
learning.Art Education,January,33-37
Finance, Taxation and Tributary Trade Policies during the Ming Times c. 1300-1600 The Icfai Journal of History and Culture.Heilbrun, James and Gray,2001, Charles M.The Economics of Art and Cul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169-174。
Jerry C Y Liu, 2008, Does Culture Matter? The Logics and Counter-logics of Culture in Stat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Art(DCA),1994,Creative Nation ,Canberra:DCA,p7.
Ruth Rentschler, 2002, The Entrepreneurial Art Leaders: Culrural Policy, Change an Reinvention, Brisbane: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p.17.
Turner, Myra Faye(2001),How Does Your Company Measure Up?- A SWOT analysis will help you meet business objectives, Black enterprise, Volume: 32, Issue: 4.
Eurostat,(2004), Use and Practice of SWOT Analysis,Seminar on Strategic Planning and Programming of Statisticalactivities. Version: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