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貞治
論文名稱: 桃園縣國中乙級籃球代表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關係之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ch’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of Taoyuan Country Second Level Junior High School Basketball Team
指導教授: 石明宗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
英文關鍵詞: Coach's leadership behavior, Team cohes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3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中乙級籃球運動代表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現況、差異及相關情形,研究對象是以100學年度桃園縣參加國中乙級籃球聯賽男、女選手共225名,並以「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所得資料經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如下:1.選手感受教練的領導行為以「訓練與指導行為」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關懷行為」、「獎勵行為」、「民主行為」及「專制行為」。2.不同性別、年級、最佳運動成績的選手感受教練領導行為有差異。3.選手對團隊凝聚力以「團隊合作」得分情形最高,其次依序為「團隊適應」、「人際吸引」、「人際親和」。4.不同性別、年級、最佳運動成績的選手在團隊凝聚力有差異。5.「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間呈現正相關。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difference and relevant situations between coach’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of Taoyuan County Second Level Junior High School basketball team. The objects of study are 225 male and female basketball players from the 100th junior high school second level in Taoynan Country. The study adopted the survey method to collect the research data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s of “A Scale of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Inventor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 was concluded follows: 1.That the players feel the coach’s leadership behaviors to the “training and instructional behavior” scored highest. Followed by “social behavior” and “positive behavior” and “democratic behavior” and “autocratic behavior”. 2. There were different feelings for the different gender, different grade and different optimal athletic performance of players in coach's leadership behavior. 3. That the players feel the team cohesion to the “teamwork” scored highest, Followed by “squad adapt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and “interpersonal affinity”. 4. There were different feelings for the different gender, different grade and different optimal athletic performance of players in team cohesion. 5. The relationship coach’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m cohesion presented positive relevance.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5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研究之重要性………………………………………6 第五節 研究範圍……………………………………………6 第六節 研究限制……………………………………………7 第七節 名詞解釋……………………………………………8 第貳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領導理論與相關文獻………………………………11 第二節 教練領導行為理論與相關文獻……………………27 第三節 團隊凝聚力理論與相關文獻………………………46 第四節 本章總結……………………………………………6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69 第一節 研究方法……………………………………………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70 第三節 研究架構……………………………………………73 第四節 研究流程……………………………………………74 第五節 研究工具……………………………………………77 第六節 資料處理……………………………………………84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85 第一節 桃園縣國中籃球代表隊球員背景分析………………85 第二節 桃園縣國中籃球代表隊教練領導行為現況分析與差異比較…………………………………………………87 第三節 桃園縣國中籃球代表隊團隊凝聚力現況分析與差異比較……………………………………………………100 第四節 桃園縣國中籃球代表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相關分析………………………………………………11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14 第一節 結論……………………………………………………114 第二節 建議……………………………………………………118 參考文獻…………………………………………………121 附錄一、國中籃球運動代表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關係之研究問卷(預試) ……………………133 附錄二、國中籃球運動代表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關係之研究問卷(正式) ……………………138

    一、中文部分
    方慎思(2009)。2008年亞洲杯巧固球代表隊選手知覺的教練領導行
    為與選手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
    大學,臺北市。
    王加微(1990)。行為科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王宗吉、朱文增、李晶譯,Willian F.Stier 原著(2005)。運動與休閒
    管理。臺北市:桂魯有限公司。
    王俊明(2004)。教練工作價值觀對組織承諾、工作投入及工作滿意
    度的影響。臺灣運動心理學報,5,59-86。
    王秉鈞 (譯) (1995)。管理學。臺北市:華泰書局。(Stephen, P. Robbins.
    1994)。
    王耀聰、王正松(2003)。不同項目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
    聚力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興大體育,7,143-154。
    江麗玉(2001)。臺灣地區女子體操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績
    效表現關係之實證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何俊明(2004)。臺北市國小拔河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許立一 (2006)。行政學。臺北市:空中大學。
    吳益勝(2002)。高中男子排球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佑 (1998)。轉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24,63。
    吳慧卿 (1998b)。運動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與選手滿意度之影響初探。臺灣師大體育研究,6,1-18。
    吳慧卿 (2001)。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團隊凝聚力及
    滿意度關係之實證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李成嶽(譯)(1994)。喚醒心中的巨人。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Anthony Robbins,1991)。
    李金泉 (1992)。SPSS/PC 實務應用統計分析。臺北市:松岡電腦有
    限公司。
    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七版。臺北市:大
    洋出版社。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 (1994)。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書局。(Stephen, P. Robbins. 1994)。
    李柳汶(2003)。大學院校跆拳道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關係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國維、楊燕萍(2003)。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公共關係之研究。大專
    體育,65,109-133。
    李建平(2002)。大專優秀網球選手隊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建志 (2003)。合球選手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雲翔(2010)。超級籃球聯賽(SBL)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
    聚力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林合懋 (1995)。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 (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金杉(2002)。拔河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林育宗 (2005)。國小拔河運動教練領導行為之探討。大專體育,76,
    152-159。
    林清和 (2001)。教練心理學。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林怡秀、陳成業(2008)。運動組織公共關係及從業人員之專業能力
    與工作職責。大專體育,99,120-127。
    邱金松、黃東治 (譯)(2008)。運動世界的社會學。臺北市:學富文化
    事業。(Joseph, M., & Grant, J., & Louise, M., & Joe, B., 2002)
    邱旺璋(2002)。足球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洪英櫻(2003)。高中拳擊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屏中學報,11,69-75。
    洪嘉文 (1997)。領導型態與工作滿意關係之實證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韋 磊(2009)。大專院校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
    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2,2,1-8。
    涂志賢(2000)。運動教練領導風格對選手成績表現與滿意度影響之
    研究。體育學報,28,45-58。
    馬玉濱 (2006)。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衝突及團隊凝聚力之研究-以
    臺北市高中籃球學校代表隊知覺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中體育總會 (2011)。100學年度國中籃球聯賽。臺北市:作者。
    彭建都 (2007) 。國中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張志成 (1997) 。自我效能和集體效能與團隊凝聚力的相關研究暨不
    同凝聚力組型輸贏歸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
    學,桃園縣。
    張金鑑 (1995)。行政學新論。臺北市:三民。
    張紹勳 (2004)。管理學。臺中市:滄海書局。
    張德銳 (1994)。卓越領導者評鑑規準初探。社教雙月刊,59,11-14。
    張潤書 (1995)。行政學。臺北市:文景書局。
    張慶勳 (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
    組織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市。
    莊艷慧 (1997)。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及內在動機的影響 (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許士軍 (1989)。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郭建志(譯),1997。管理學導論。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郭添財(2004)。國小桌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郭聰智(2003)。大學運動代表隊成員知覺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其組
    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
    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玉娟 (1995)。臺灣地區游泳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其昌(1993)。排球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的影響暨驗證運動情境領導理論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勁甫、徐強、許桂溶(2009)。層級分析法成對比較基礎標度系統
    之研究。管理與系統、16 (2),201-218。
    陳淑滿(2001)。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與滿意度之影響: 以職業
    棒球選手為例。臺北市。全壘打文化。
    陳鼎華(2006)。臺灣地區國中甲級籃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
    力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彰儀 (1995)。組織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陳增朋 (2010)。體育行政領導。載於鄭志富 (主編),學校行政與管
    理 (頁151-189)。臺北市:師大書苑。
    彭建都(2009)。國中橄欖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曾雙朗、李宜芳 (2002)。目標管理與體育教學。中華體育季刊,16
    (4),102-109。
    游聰吉(2007)。臺灣地區高中籃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亞洲大學,臺中市。
    程紹同、方信淵、洪嘉文、廖俊儒、謝一睿 (2002)。運動管理學導
    論。臺北市:華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程紹同、方信淵、廖俊儒、呂宏進 (2007)。運動管理學二版。臺北
    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文賢(2007)。國小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正鵠、黃有志 (2004)。青少年自主與價值觀輔導。學生輔導,(94),8-25
    黃金柱 (1986)。運動團隊凝聚力的探討。中華體育,2,57-63。
    黃佳芬 (2008)。國中足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為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昆輝 (1995)。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臺北市: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黃哲彬(2002)。從學校組織再造談學校行政革新。學校行政雙月刊,
    22,31-38。
    黃惠芝(2008)。競技體操與啦啦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
    聚力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2,43-56。
    劉雅菁 (1998)。國小校長運用轉型領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雅燕 (2007)。國中手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潘慧雯、蕭秋祺(2010)。大專院校籃球隊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
    力之相關研究。長榮大學學報,14,1,101-115。
    蔡承志(譯)(1991)。組織行為。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蔣憶德、陳淑滿、葉志仙(2001)。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
    關研究。體育學報,30,195-206。
    鄭志富(1994)。體育運動管理人員專業能力之探討。中華體育,10
    (3),8-17。
    鄭志富 (1997)。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臺北市:師大書苑。
    鄭松益 (2001)。臺灣地區高中排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鄭俊傑(2006)。大專院校棒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組織承諾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鄭敏雄、劉一民(1991)。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關係研究-以
    參加79 學年度大專男子排球國手選拔賽之球隊為例。中華民國
    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八十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報告書,235-252。
    盧俊宏 (1998)。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盧素娥 (1995)。大專籃球選手的知覺運動動機氣候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賴世堤(2000)。高中(職)田徑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體育學報,30,185-194。
    濮世緯 (199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文全 (1996)。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謝文全 (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羅振財(2004)。苗栗地區國小田徑代表隊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
    度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羅虞村 (1989)。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文景。
    蘇寶蓉(2002)。我國擊劍教練及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知覺與偏好之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二、外文部分
    Barrow, J.C. (1977).The variables of leadership: A re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231-251.
    Bass, B. M.(1985)Leadership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 New York:Academic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anual for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Brawley, L. R., (1990). Group cohesion: Status,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d Sport Psychology, 21, 355-379.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Londan: SAGE.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 Row.
    Chemers, M.M. (1997).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leadership. Mahwah,
    NJ: Erlbaum.
    Chen, P. (1998). Leadership Teaching Physical Eduction Beyond
    2000.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100-108.
    Evans, C. G. (1970).The Effects of Supervisory Behavior on the
    Path-Goal Relationship,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5th ed, 277-298.
    Fielder, F.E. (1964). A 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In L. 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1, 149-190.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Fisher,A.C., & Zwart, E. F. (1982).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athletes’
    anxiety responses. Journail of sport Psychology, 4,248.
    Gill,D.L., (1986). Psychological dymanics of sport.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Hemphill, J.K. & Coons, A.E. (1950) Development of the 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 In R.M. Stogdill & A.E. Coons (Eds.), Leader behavior : Its description and measurement pp6-38.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Jordan, M. (1994). I can’t accept not trying. New York:Harper Collins.
    Leunes, A. D. & Nation, J.R. (1989):Sport psychology. Chicago, IL: Nelson-Hall, p75.
    Likert, R. (1961).New Patterns of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Martens, R. (1987) Coaches guide to Sport Psychology.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Ogilvie, B.C. & Tutko,T.A. (1966). Problem athletes and how to handle
    them.London:Pelham Books.
    Smoll, F. L., & Smith, R. E., & Curtis, B. (1979). Coach effectiveness training: A cognitive-behavior approach to enhancing relationship skill in youth sport coache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59-75.
    Stogdill. R.M. (1948).Pers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psychology.25, pp.35-37.
    Weber, M. (1947)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Weiss. M. R. & Friedrichs, W. D. (1986). The influence of leader behaviors, coach attributes, and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on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collegiate basketball teams. Journal of sportpsy chology, 8, 332-346.
    Westre, K. R., & Weiss, M. R. (1991). The relationship beteeen
    perceived coaching behaviors and group cohesion in high school
    football teams.The Sport Psychologist,5,41-4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