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維貞 Lin, Wei-Chen |
---|---|
論文名稱: |
樂齡族參與志願服務之歷程研究 A study of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on the senior citizen voluntary service |
指導教授: |
林伯修
Lin, Po-Hsi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6 |
中文關鍵詞: | 樂齡族 、成功老化 、認真休閒 |
英文關鍵詞: | senior citizen, successful ageing, serious leisure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38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3 下載: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樂齡者藉由參與志願服務的歷程及休閒利益。研究方法:採用參與觀察法及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蒐集資料共9位受訪者。研究結果中發現:(一)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為回饋社會者居多。(二)持續投入服務的原因:認同服務單位、維繫社交、肯定自我、服務對象的回饋及服務區域便利與自由度高。(三)面對挫折與困境態度,多會以樂觀積極來肯定自我服務的價值,並找尋解決的方法(四)阻礙志願服務為自身因素,包含著家庭需要照顧與考量身體健康等。結論與建議:本次研究對象皆從工作與家庭間,利用閒暇之餘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服務,透過與生命的接觸而影響生死觀,對於生命感到更加豁達。將自已與家庭先照顧好,才能走入並照顧與服務其他人群,在服務過程中適應老年的到來,是成功老化的關鍵性,並且可以提升生活與服務的品質,達到對自已與社會雙贏的結果。對於未來要投入志願服務工作者的建議是,越年輕投入志願服務工作,可達認真休閒的特質,使得成功老化效果更好。
Aim: Explore and research the patterns of senior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 works, and its inherited benefit for participants’ well-being. Method: Gather and analyze data from a group of nine (9) participants employing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dividual interview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Results: 1. Most participants volunteer as a way to give back to society. 2. Reasons for continuing volunteer works are: identifying with their works, maintaining social contacts, self-affirmation, positive feedbacks, convenient service locations, and flexibility. 3. When facing adversity and setback, participants tend to exhibit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 their own values and actively seek solutions. 4. Reasons keeping them from volunteer works are usually personal, such as family needs and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s.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all find time between jobs and families to volunteer at their spare time. Through active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ervice, they develop much more positive and open-minded views toward lives in general. However, 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self-reliance and well-care of family are vital prerequisites to succeed in any volunteering works. The key to age gracefully is to understand and adjust to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volunteer services. In addition, participation provides a conducive environment for self-improvement. That in turn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ves and works, and achieves a win-win situation for participants and society.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for those who are considering joining to be volunteers, the earlier you are involved, the greater probability you would develop the character of conscientious leisure, and enable you to make a much smoother and graceful transition to be a senior citizen.
內政部 (2019)。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處。取自https://gis.ris.gov.tw/index.html
內政部 (2019)。人口年齡分配統計年報。取自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stuff/321/2/year/year.html
日野原重明 (2018)。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北京,中國:人民郵電出版社。
王昭正 (2001)。休閒導論。臺北:品度圖書。
王素蘭 (2006)。退休人員擔任志工者之社會支持,生活適應對參與志願服務動機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王琮惠、胡哲生 (2007)。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臺北:五南。
王維旎、朱芬郁、李孟芬、李雅慧、胡夢鯨、凌展輝…嚴嘉明等 (2011)。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王靜怡、梁忠詔、謝清麟、陳拓榮 (2005)。醫院老年志工與對照組於身體功能表現及憂鬱程度之差異。台灣醫學,9(6),733-739。
古永嘉 (2003)。企業研究方法。臺北:華泰文化。
余月嬌 (2004)。退休老人的社會支持網絡與生活調適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和桃園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吳易謙、韓良誠、林錫璋 (2008)。成功大學醫學院內科部內科學誌,2008,394-400。
吳芳儀 (2005)。認真休閒者之動機、承諾與休閒結果關係之研究-以非營利組織志工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呂寶靜 (2000)。老人朋友網絡支持功能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2),43-90。
李柏燁 (2014)。外丹功高齡志願指導員之認真休閒經驗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臺北市。
李瑞金 (1995)。台北市銀髮族社會參與需求研究。臺北:財團法人台北市行天宮。
李漢庭 (譯)(2015)。超思考。臺北市:時報出版。(北野武,1995)。
林美玲、翁註重、李昀儒、邱文科 (2009)。以健康成功老化為願景-探討高齡者參與產出型志願服務活動之實證研究。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5(1),27-40。
林婉婷 (2011)。銀髮族志願服務工作志願服務經驗─以松柏廬志願服務工作團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大學,臺北市。
林勝義 (2006)。志願服務與志願服務工作管理:做快樂的志願服務工作及管理者。臺北市:五南圖書。
林語如 (2008)。影響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參與學校志工行為意向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曉齡 (2008)。高齡志工社會支持與服務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林麗味、許瓈勻、蕭欣宜、黃國城、王香蘋及葉淑惠 (2018)。社區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動機,社會支持及生活滿意度。長庚護理,29(4),517-532。
林麗惠 (2006)。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與成功老化之研究。生死學研究,(4),1-36。
林麗惠 (2006)。臺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33,133-170。
林麗惠 (2007)。成功老化條件及策略之探討。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38,2-7。
邱天助 (1993)。教育老年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思謐嘉 (譯)(2019)。獻給擁抱生命的你:百歲名醫分享生命、愛與寬恕的人生智慧。臺北市:大好書屋。(日野原重明,2017)
洪惠美 (2015)。從高齡志工教師的教學故事敘說中探究高齡者的教與學的圖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徐立忠(1996)。老人福利政策之探討與建構。社區發展季刊,74,68-78。
徐慧娟、張明正 (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3(2),1-36。
高俊雄 (1995)。休閒利益的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67-78。
張卉中 (2012)。人格特質對志願服務參與之影響-以高雄市所轄客家文物館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張素嫺、王素琴、林秀慧、趙佳惠及余慶仁 (2019)。樂活銀髮生活: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之歷程。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18(2),63-73。
張淑琴 (2009)。認真休閒與成功老化:高齡志願服務工作者的經驗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張嘉窈 (2010)。從志願服務經驗探討高齡者獲得生命意義之歷程-以公家機關志願服務工作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梅陳玉嬋、楊培珊 (2011),臺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第三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梅陳玉嬋、齊銥、徐玲 (2006)。老人學。臺北市:五南圖書。
許坋妃 (1997)。高齡者社會參與動機、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陳向明 (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伶珠 (2008)。中高齡長期障礙者老化經驗與老年生活期待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陳秋燕 (1999)。社區老人參與「社會服務」對其心理社會影響之前驅性研究-以臺北市北投區「大同之家」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陳麗光、鄭鈺靜、周昀臻、林沛瑾、陳麗幸及陳洳軒 (2011)。成功老化的多元樣貌。臺灣老年學論壇,9,1-12
曾華源、曾騰光 (2003)。志願服務概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游鴻智 (1999)。公務人員退休再就業之探討—以臺北市政府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黃富順(1995)。成人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及教學原則。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黃鈺雯 (2011)。從銀髮族靈性健康探究志願服務參與意願---以成功老化為中介效果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葉宏明、吳重慶、顏裕庭 (2001)。成功的老化。臺灣醫界,45(5),10-12。
葉俊郎 (1994)。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探究。老人教育,5,26-33。
蒲秀瑾、劉茂森 (2013)。老化和成功老化。中華民國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會刊,20(7&8),21-22。
趙冉譯 (2000)。走向自由:休閒社會學新論。中國雲南:人民出版社。
劉宏裕、葉怡矜、楊宗文、洪毓美、石明宗(譯)(2007)。運動研究方法。南投:華都文化。(Gratton, C. & Jones, J., 2003)
劉盈蘭 (2010)。讓玩具再次總動員—高齡者參與[玩具工坊]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與家人關係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庭宇、蔡明昌 (2011)。從休閒次文化中發現自我認同―以認真休閒初探。大專體育, 117,1-7。
歐用生 (1989)。質的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明昌 (1995)。老人對死亡及死亡教育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美玉 (2002)。高齡志願服務工作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惠芬 (2014)。高齡者參與服務學習及其生命意義之研究-以某樂齡學習示範中心高齡志願服務工作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衛生福利部 (2013)。衛生福利統計專區2.6志願服務專區。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lp-2979-113.html
鄭淑芬 (2010)。高齡者喪偶後回顧人生歷程之敘說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蕭高文 (2010)。活躍老化與照顧服務:理論、政策與實務。社區發展季刊,132,41-58。
賴永和 (2001)。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生活適應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素燕 (2008)。高齡志願服務工作之幸福感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伸峰 (1996)。老人的生活壓力因應之道—積極社會參與。老人教育,6(9),50-57。
顏伽如、謝智謀 (2004)。認真休閒:概念之緣起及其內涵。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4(2),63-77。
魏惠娟、胡夢鯨、李藹慈 (2012)。臺灣樂齡學習。臺北市:五南圖書。
羅彥傑 (2016)。失智,汙名與健康促進:評析我國對老人的健康宣導策略。中國廣告學刊,21,34-64。
嚴祥鸞 (1996)。參與觀察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嚴慧珣 (2007)。高齡婦女參與志願服務歷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麗瓊 (2012)。獨居未婚女性老人生命歷程與老年準備之探索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Costa Jr, P. T., & McCrae, R. R. (1987). Neuroticism, somatic complaints, and disease: is the bark worse than the bit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5(2), 299-316.
Rowe, J., & Kahn, R. (1998). Successful aging.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
Stebbins, R. A. (1982). Serious leisure: A conceptual statement.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 25(1), 251-272.
Stebbins, R. A. (1992). Amateurs, professionals, and serious leisure. Montreal, Canada: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Stebbins, R. A. (1996). Volunteering: A serious leisure perspective.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5(2), 211-224.
Stebbins, R. A. (2001). Serious leisure. Society, 38(4), 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