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蘇怡菁 |
---|---|
論文名稱: |
施明正及其小說研究 |
指導教授: | 許俊雅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0 |
中文關鍵詞: | 施明正 、施明正小說 、現代主義 、政治小說 、自傳性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0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施明正可說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實驗性的文體家。他的小說在台灣文學上曾經散發短暫的光芒,在〈渴死者〉、〈喝尿者〉得獎與一九八八年過世兩階段受到的矚目最多,討論最為熱烈。他的小說具有現代主義的特質,講究內心真實的寫照,常見意識流的內心獨白,文字技巧前衛而多元,無法以定型的流派歸納之。本篇論文以研究「施明正小說」為主軸,「施明正」及「小說人物心理」為旁證,以此三個元素作為本論文的基本架構。論文的各章重點論述如下: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施明正生平背景與生活態度。以歷史研究的方法對施明正人生成長背景加以探討。第三章、施明正小說的創作因素、創作歷程及其創作風格。先分析施明正文藝思想形成之背景。將施明正的創作分期劃分為「摸索期」、「成熟期」、「轉型期」三個時期。歸結其創作風格,包括現代主義文學、佛洛伊德心理分析學說、存在主義理論以及寫實主義精神。第四章、施明正小說題材內容與主題意識。其題材內容分為「政治監獄小說」與「自傳式小說」兩大類。小說主題意識,分為四大主題「政治與家國」、「浪漫與情慾」、「解脫與救贖」、「渴死與殉道」。第五章、施明正小說的自傳性與小說人物心理分析。首先探究施明正小說自傳性,以心理學角度分析。闡揚小說人物「畸零人」角色及施明正內在自我塑造的關聯性。第六章、施明正小說的語言藝術。在小說的外在語言藝術形式上作討論。第七章、結論。探討施明正小說的價值與定位,並以施明正小說乃是施明正源起自我、崩解自我、治療自我、完成自我之形象表徵來作結。
一、 專書
(一)施明正作品集
1.施明正《魔鬼的自畫像》,文華出版社, 1980年。
2.施明正《島上愛與死》,前衛出版社,1983年。
3.施明正《施明正詩畫集》,前衛出版社,1985年。
4.施明正《施明正短篇小說精選集》,前衛出版社,1987年。
5.施明正《台灣作家全集 施明正集》,前衛出版社,1993年。
6.施明正《島上愛與死 : 施明正小說集》, 麥田出版社, 2003年初版。
(二)相關論著
1.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麥田出版社,1998年初版。
2.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麥田出版社,2004年。
3.王溢嘉《精神分析與文學》,野鵝出版社,1994年3月八版。
4.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初版。
5.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6.史明《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社會發展史百年史》,前衛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
7.布斯(Wayne Clayson Booth)著, 華明、胡曉蘇、周憲譯《小說修辭學》(Rhetoric of Fiction,1961),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10月。
8.李禎祥等編撰《人權之路:臺灣民主人權回顧》,玉山社, 2002年。
9.李昂《施明德前傳》,前衛出版社,1993年2月。
10.阿德勒(Alfred Adler)著、黃光國譯《自卑與優越感》,志文出版社,1992年7月再版。
11.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王安崇譯《藝術論》,協志工業叢書,1973年初版。
12.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王嘉等譯《佛洛伊德文集》8:《超越快樂原則:自我與本我》,北京:東方,1997年。
13.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新地文學,1992年。
14.呂正惠《小說與社會》聯經出版社, 1988年5月初版。
15.宋澤萊《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前衛出版社,1986年。
16.宋澤萊主編《一九八五年台灣小說選》前衛出版社,1986年。
17.林驤華編著《現代西方文論選》,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初版。
18.林燿德《敏感地帶-探索小說的意識真象》,駱駝出版社,1996年。
19.邱貴芬著《後殖民及其外》,麥田出版社,2003年。
20.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中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月旦出版社,1994年。
21.金建人《小說結構美學》,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22.周伯乃選譯《存在主義與現代文學》,立志書局,1970年4月再版。
23.吳錫德主編《小說裏的「我」》,麥田出版社,2002年,初版。
24.封德屏主編《台灣文學中的社會-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論文集第一集》,行政院文建會,1996年初版。
25.封德屏主編《台灣文學發展現象-五O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二集》,行政院文建會,1996年6月。
26.郁達夫主編《中國新文藝大系‧散文一集》,大漢出版社,1976年。
27.郁達夫《郁達夫全集》,杭州市: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2年12月。
28.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著、段德智譯《非理性的人》,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
29.施明雄《施家三兄弟的故事》,前衞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
30.施明雄《白色恐怖黑暗時代台灣人受難史》,前衛出版社,1998年初版。
31.夏濟安《夏濟安選集》,志文出版社,1974年。
32.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著、沈志朋譯《駁聖伯夫》(Contre Sainte-Beuve),國立編譯館,1997年。
33.馬森《燦爛的星空:現當代小說的主潮》,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
34.馬•布雷德伯里( Malcolm Bradbury)、詹•麥克法蘭(John Muirhead)編,胡家巒譯,《現代主義》(Modernis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35.徐曙玉等編《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天津:百花文藝,2001年。
36.秦孝儀《中國國民黨九十年大事年表》,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84年。
37.莊萬壽等編撰《台灣的文學》,群策會李登輝學校,2004年初版。
38.許俊雅《臺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南天出版社,1997年10月。
39.(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市:黎明文化,1994年,11版。
40.彭瑞金《台灣文學探索》,前衞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41.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春暉出版社,1998年11月再版。
42.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聯合文學,2001年6月。
43.黃慶萱《修辭學》,三民書局,1994年10月七版。
44.黃富三編著、賴澤涵計畫主持《美麗島事件》,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45.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春暉出版社,1987年2月1日。
46.葉渭渠、唐月梅著《20世紀日本文學史》,青島市:青島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98年。
47.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著、陳慶浩、澄波譯《文學與惡》(Literature and Evil),國立編譯館,1997年初版。
48.楊馥菱、徐國能、陳正芳合著《台灣小說》,國立空中大學,2003年12月。
49.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 : 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Man and his symbols),立緒文化出版,1999年。
50.廖星橋《外國現代派文學導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
51.廖瑞銘主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第17冊,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
52.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雅典文庫,1987年12月。
53.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臺北市:五南圖書, 2002年。
54.魏廷朝《台灣人權報告書(一九四九~一九九五)》,文英堂,1987年初版。
55.鄭明娳《當代臺灣政治文學論》,時報文化,1994年。
56.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評論大系3,小說批評(卷)》,正中書局,1993年。
57.龔鵬程《台灣的社會與文學》,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1月初版。
二、 單篇論文
(一)期刊論文
1.王德威〈翻譯「現代性」〉,《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1998年, 頁43-76。
2.王德威〈島上愛與死-現代主義,臺灣,與施明正〉,《島上愛與死:施明正小說》 序言,麥田出版社,2003年初版。
3.王璦玲〈記憶與敘事:清初劇作家之前朝意識與其易代感懷之戲劇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第24期,2004年3月,頁39-103。
4.呂正惠〈現代主義在台灣─從文藝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戰後台灣文學經驗》,新地出版社,1995年,頁3-48。
5.呂正惠〈日據時代臺灣新文學研究的回顧-七十年代以來臺灣地區的研究概況〉,《臺灣社會研究》,第24期,1996年11月,頁143-170。
6.呂正惠、蔡源煌主講〈從西方文學的衝擊看台灣現代文學的現象〉,《問學集》1,1990年11月,頁104-118。
7.呂正惠〈七、八十年代台灣現實主義文學的道路〉,《新地文學》第1卷第2期,1980年6月,頁34-53。
8.李有成〈論自傳(上)〉,《當代》第55期,1990年11月,頁20-29。
9.李健〈強權下的「自傳」寫作-淺談中國現當代政治運動對自傳文體的影響〉,《傳記文學》第八十六卷 第五期,頁117-125。
10.李筱峰〈認清黑暗的時代迎向光明的未來〉,收錄於李禎祥等編撰《人權之路:臺灣民主人權回顧》序言,玉山社,2002年,頁12。
11.李敏勇〈苦難的歷史‧犧牲的形象〉,《台灣文藝》,114期,1988年12月,頁9-13。
12.李魁賢〈我所瞭解的施明正〉,《笠》115期,1983年6月,頁85-88。
13.李魁賢〈我所瞭解的施明正〉,《施明正詩、畫、金石集》序言,前衛出版社,1985年12月10日。
14.李篤恭〈始於賴和‧終於賴和-悼念施明正兄〉,《台灣文藝》114期,1988年12月,頁20-23。
15.沈提〈施明正的印象及其作品的閱讀〉《臺灣文藝》,(新生版),177期 ,2001年8月。
16.宋澤萊〈不只是政治牢獄的文學家-論施明正小說在戰後台灣文壇的多種意義〉,《台灣新文學》,第9期,1997年12月。
17.宋澤萊〈存在主義.鄉土主義.政治新領導 〉,《台灣新文學》,第16期, 2000年9月,頁4-17。
18.宋澤萊〈〈指揮官與我〉評介〉,《一九八五年台灣小說選》,前衛出版社,1986年,頁345-346。
19.宋澤萊〈台灣人權文學小史〉,《台灣文藝》,99期,1986年3月,頁5-14。
20.宋澤萊〈人權文學巡禮〉,《島上愛與死》序言,前衛出版社,1983年。
21.吳錦發〈被時代輾碎的面孔〉,民眾日報,1991年9月22日,第11版。
22.林瑞明〈臺灣新文學運動理論時期之檢討(1920-1923)〉,《聯合文學》,第9卷,第2期,1992年12月,頁164-173。
23.林瑞明〈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新文學運動:文學結社及其精神〉,《文訊月刊》,第29期,1987年4月,頁35-50。
24.林瑞明〈以生命撞擊藝術的「魔鬼」施明正集序〉,《台灣作家全集施明正集》,前衛出版社,1993年12月,頁9-12。
25.林耀德〈小說迷宮中的政治迴路-「八○年代台灣政治小說」的內涵與相關課題〉,《當代臺灣政治文學論》,時報文化,1994年,頁1-52。
26.莫渝〈施明正〉,《當代文學史料叢刊》,4期,1990年4月,頁200。
27.馬森〈現代主義文學在台灣—二度西潮的美學導向〉,私立東海大學中文系:「戰後台灣文學思潮-以五、六O 年代為主」國際學術研討,2003年。
28.馬森〈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灣「新戲劇」以來的美學商榷〉,《臺灣戲劇—從現代到後現代》,宜蘭:佛光出版部,2002年,頁135-158。
29.馬鳴〈哀悼施明正〉,《台灣文藝》114期,1988年12月,頁32。
30.陳芳明〈台灣現代文學與五○年代自由主義傳統的關係─以《文學雜誌》為中心〉,《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麥田出版社,2002年,頁173-196。
31.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1)-臺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 〉,《聯合文學》,第15卷,第10期,1999年8月,頁162-173。
32.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2)-初期新文學觀念的形成〉,《聯合文學》,第15卷,第11期,1999年9月,頁154-164。
33.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3)-啟蒙實驗時期的文學〉,《聯合文學》,第15卷,第12期,1999年10月,頁155-165。
34.陳芳明〈百年來的臺灣文學與臺灣風格-臺灣新文學運動史導論〉,《中外文學》第23卷,第9期,1995年2月,頁44-55。
35.陳映真〈陳芳明歷史三階段論和臺灣新文學史論可以休矣!-結束爭論的話〉,《聯合文學》,第17卷,第2期,1990年12月,頁148-172。
36.陳映真〈以意識形態代替科學知識的災難-批評陳芳明先生的「臺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聯合文學》,第16卷,第9期,1990年7月,頁138-160。
37.陳逸雄著、林莊生譯〈臺灣新文學運動導論〉,《文學臺灣》,第36期,1990年10月,頁41-54。
38.莊永清〈封閉島嶼下被扭曲的人性與未被扭曲的幽微之光-論施明正小說意識中的神性與魔性及其個體的自我完成〉,《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縣路竹鄉:高苑技術學院通識中心,2004年11月,頁245-268。
39.許俊雅〈再議三O年代台灣的鄉土文學論爭〉,《台灣文學論》,國立編譯館,1997年,頁141-162。
40.尉天驄〈一步一步走向沒有光的地方!:從「五四」想到臺灣新文學〉,《中國論壇》,第28卷,第3期,1989年5月,頁53-55。
41.張頌聖〈現代主義與台灣現代派小說〉,《文學場域的變遷》,聯合文學,2001,頁7-30。
42.張誦聖著, 應鳳凰譯〈台灣現代主義小說及本土抗爭〉,《臺灣文學評論》3:3,2003年,頁52-76。
43.張淑英〈花花公子或翩翩君子?-唐璜地審判與救贖〉,收錄於曾敏英等編《文學裡的陌生人》,台北市:麥田,2000,頁36-56。
44.張淑英〈二十世紀拉丁美洲文學〉,《拉丁美洲研究》,五南出版社,2001年,頁289-320。
45.葉石濤〈世界文學的寫實主義與臺灣新文學的寫實主義〉,《文學臺灣》,第34期,1990年4月,頁47-66。
46.彭小姘〈文學典律、種族階級與鄉土書寫-張我軍與臺灣新文學的起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8期,1996年3月,頁147-173。
47.彭小妍〈文學典律、種族階級與鄉土書寫:張我軍與台灣新文學的起源〉,《歷史很多漏洞─從張我軍到李昂》,中研院文哲所,2000年,頁1-26。
48.彭瑞金〈以血、以淚編織的文學-〈喝尿者〉簡介〉,《一九八三年台灣小說選》,前衞出版社,1984年4月。
49.黃娟〈政治與文學之間─論施明正《島上愛與死》〉,《施明正集》,前衛出版社,1993年,頁317-335。
50.楊青矗〈美麗島文學-「美麗島事件」對台灣文學界的影響〉 ,《關懷雜誌》,第28期,1984年3月5日。
51.楊默夫記述〈政治犯談台灣的監獄文學〉,《台灣文藝》,第109期 ,1988年,1-2月。
52.趙天儀、李喬、李魁賢、陳千武、李敏勇〈施明正小說作品討論會〉,《台灣文藝》,114期,1988年12月,頁25-31。
53.鄭清文、高天生、李喬、李魁賢訪問, 阿惠記錄〈施明正訪問記〉,《台灣文藝》,114期,1988年12月,頁碼14-19。
54.趙天儀〈 施明正的繪畫世界〉,《台灣文藝》,114期 ,1988年12月,頁182-187。
55.鐘肇政〈施明正與我〉,《施明正短篇小說精選集》序言,前衛出版社,1987年8月10日初版。
56.鄭以鈞〈施明正小說中的魔鬼意象分析〉為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灣文學研究所,第一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4月10日。
(二)學位論文
1.周慶塘〈八○年代台灣政治小說〉,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3年6月。
2.陳素卿〈監禁環境的人格研究-以監獄文學為例〉,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3.趙宜瑩〈美麗島事件與牢獄小說-以施明正、呂秀蓮和姚嘉文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碩士論文,2005年。
4.王建國〈百年牢騷:台灣政治監獄文學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7月。
5.黃文成〈受刑與書寫-台灣監獄文學考察(1895-2005)〉,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6.鄭千慈〈崩解的自我-現代主義、畸零人與戰後台灣鄉土小說〉,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6月。
7.趙宜瑩〈美麗島事件與牢獄小說-以施明正、呂秀蓮和姚嘉文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碩士論文,2005年。
8.藍建春〈黃凡小說研究:社會變遷與文學史的視角〉,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6月。
9.吳昆展〈試論施明正小說中的「白色恐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畢業製作論文集,2004年6月,頁21-42。
(三)報紙專文
1.王昶雄〈另一種格式的「渴死者」(上)─人間無明正,心中有明正〉,《自立晚報》9月22日,第19版。
2.王昶雄〈另一種格式的「渴死者」(下)─人間無明正,心中有明正〉,《自立晚報》9月23日,第19版。
3.施明德〈他用生命揮灑了最亮麗的畫〉,《民眾日報》,1991年4月14日,第17版。
4.郝譽翔〈我是誰?!-論八0年代台灣小說中的政治迷惘〉,《中外文學》26卷12期,1998年5月,頁161-175。
5.高天生〈詛咒與夢魘-台灣小說中的告密者〉,《自立晚報》,1987年9月1-2日,第10版。
6.陳昭如整理〈相互撕烈的魔鬼與天才-施明正的文學與繪畫〉,《自立晚報》,1991年4月18日。
7.葉石濤〈談施明正〉,《台灣新聞報》, 1991年10月5日,第13版。
8.彭瑞金〈在奮戰與放逐之間 斯人已遠-悼施明正〉,《臺灣時報》副刊,1991年9月20日。
9.彭瑞金〈「魔鬼派小說家」試探-簡評〈渴死者〉〉,《民眾日報》,1981年6月4日,第11版。
10.彭瑞金〈施明正的喝尿者〉,《自立晚報》,1983年5月21日,第19版。
11.黃娟〈讀〈渴死者〉和〈喝尿者〉-紀念施明正去世兩週年〉,《臺灣時報》,1990年9月30日,第27版。
12.鄭烱明〈純粹的藝術家〉,《民眾日報》,1991年9月22日,第11版。
13.鍾肇政〈夢想家的畫-為施明正遺作展而寫〉,《民眾日報》,1991年4月14日,第11版。
三、 網址
1.台灣文學資料庫http://dcc.ndhu.edu.tw/trans/literature/
2.郝譽翔〈島上愛與死:從施明正到施明德〉,中時部落格-幽冥物語:郝譽翔的部落格,網址:blog.chinatimes.com/haoyh1021/archive/2006/08/18/89505.html(檢索日期為2008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