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莊閔琄 Chuang, Min-Chuan |
---|---|
論文名稱: |
尤求人物畫研究 The Study of You Chiu's Figure Paintings |
指導教授: |
林麗江
Lin, Li-Chi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藝術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4 |
中文關鍵詞: | 尤求 、王世貞 、白描畫 、明中晚期 |
英文關鍵詞: | You Chiu, Figure painting, Late Ming, Wang Shizhe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2 下載:10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從尤求的人物畫作品出發,首先從目前歸於尤求名下的作品歸納出其標準品範圍,再分別從其人物形象、構圖、筆描特色與藝術手法切入,進行風格分析,逐步釐清屬於尤求個人的風格特色,並具體呈現出尤求藝術特色及師承淵源與轉折,深入分析尤求與仇英之間具體存在的聯繫。經本文研究,尤求主要奠基於吳門畫家沈周、文徵明以及仇英,之後轉而關注南京白描人物畫家杜堇吳偉等人,而這與其贊助人王世貞的藝術傾向有密切的關係。
本文透過贊助人王世貞所留下的文集的紀錄,探索尤求的畫家生涯。從王世貞對待尤求的態度發現兩人間存在多層次的關係。尤求從長洲移居至太倉後,王世貞不僅作為其主要贊助者,同時也提拔尤求,將他介紹給太倉文藝圈中的文人與畫家,拓寬了尤求的太倉交遊圈,尤求與王世貞亦維持著長期書畫合作的關係,而通過多次的委託與合作,王世貞在尤求的創作生涯中產生很大的影響,尤求繪製的作品呈現出符合王世貞的藝術傾向與審美標準的傾向。王世貞的畫論中經常述及以古代畫家為典範的相關內容,而針對以白描畫創作為主的尤求,王世貞則希望他能以顧愷之、李公麟與趙孟頫為學習對象。因此,本文亦爬梳明中晚期人們對於白描畫的認知與各種看法,尤其聚焦於王世貞文藝圈眾人的說法來看尤求白描藝術在當時可能佔有的地位及其追隨的傳統。
王世貞曾委託尤求繪製不少作品,而其中收入家藏的多為白描長卷敘事畫,且內容以描繪女子艷情故事為主,〈漢宮春曉圖〉就是其中之一。經王世貞提供豐富的文學典故知識,尤求將東漢伶玄《趙飛燕外傳》故事中的高潮起伏一一具體呈現,並且加以宋代秦醇《趙飛燕別傳》中對於飛燕合德宮廷物質生活豐富的描述,繪製成精彩的敘事長卷。尤求的白描長卷敘事畫在此後蘇州職業畫壇亦佔有重要的地位,16世紀晚期至17世紀出現不少仿尤求風格的白描畫,呈現出其白描藝術的影響力。
Focusing on You Chiu’s figure painting in existence, this thesis tries to shed light on You Chiu’s artistic style and life in late 16th century Suzhou by analyzing the figure’s image, brushwork, construction and technique. Based on this study, You Chiu not only had inherited Qiu Ying’s figure image, construction and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 but also had succeeded from Wu School artists Shen Zhou and Wen Zhengming. Most importantly, influenced by his sponsor Wang Shizhen, You Chiu started to pay attention to Nanjing figure painting artists Du Jing and Wu Wei.
This study explores You Chiu’s painting life through the corpus of Wang Shizhen. In fact, Wang Shizhe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 life. After You Chiu moved from Cheung Chau to Taicang, Wang not only promoted You but also introduced him to literati and artists in Taicang. Through the long-term partnership between them, Wang’s artistic tendenci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You’s works.
Therefore, this study also organizes the ideas of Bai Miao painting of Wang Shizhen and his friends in late Ming.The works of You Chiu commissioned and collected by Wang Shizhen are ink scroll narrative paintings, most of which depicted ancient famous women’s story. Wang Shizhen also provided knowledge of literary allusions to You Chiu to create splendid narrative painting, which led You Chiu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uzhou from late 16th century to 17th century.
(一)古籍文獻
1. (東漢)伶玄,《趙飛燕外傳》,收錄《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1985),冊83,
2. (晉)皇甫謐,《高士傳》,北京:中華,1980。
3. (唐)杜光庭,〈虯髯客傳〉,收錄(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1981),卷193。
4.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稿》,收錄臺灣商務印書館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冊1282-1284。
5.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錄臺灣商務印書館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冊1279-1281。
6.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收錄崔爾平,《明清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店,1994)。
7. (明)王世懋,《王奉常集》,台南:莊嚴文化,1997。
8. (明)朱謀垔,《畫史會要》卷四,收錄盧輔聖編,《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9.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收入續修四庫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冊1125。
10. (明)李日華 《六研齋筆記》(一),收錄《四庫全書珍本七集》(臺北市:臺灣商務,1977),冊156-158。
11. (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收錄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四庫全書珍本七集》冊156-158,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12. (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北京市:文物,1982。
13. (明)李培,《水西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4. (明)汪砢玉,《珊瑚網》,上海:上海古籍,1991。
15. (明)汪道昆,《太函集》,收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輯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集部冊117-118。
16. (明)汪道昆,《太函集》,收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輯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集部冊117-118。
17. (明)林俊,《見素集》,收錄(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冊1257。
18. (明)姜紹書,《無聲詩史》,收錄盧輔聖編,《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第4冊。
19. (明)倪謙,《倪文僖集》,收錄《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集部,別集類第1249冊。
20. (明)孫鑛,《書畫跋跋》,收錄盧輔聖編,《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冊3。
21. (明)婁堅,《學古緒言》,收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95),冊1297。
22. (明)張丑,《真蹟日錄》,知不足齋刊本,收錄《古代書畫著作選刊 清河書畫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卷三。
23.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收錄盧輔聖編,《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1992),冊5。
24. (明)張鳳翼,《處實堂集》,收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後集卷五。
25. (明)楊爾曾《新鐫仙媛紀事》,收錄《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台灣:學生書局,1989),冊9,卷八。
26. (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收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冊827-829。
27. (清)王昶,《直隸太倉州志》,收錄續修四庫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冊697-698。
28. (清)王昶,《春融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9. (清)王傑,《秘殿珠林續編》,收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95),冊1069。
30. (清)李佐賢,《書畫鑒影》,收錄《藝術賞鑑選珍續輯》(臺北市:漢華,1971),冊1。
31. (清)李銘皖、譚鈞培修,馮桂芬等纂《同治蘇州府志》(三),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32. (清)姜紹書《無聲詩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33. (清)孫岳頒,《佩文齋書畫譜》,收錄《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冊819-823。
34. (清)徐沁,《明畫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35. (清)張廷玉修,《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36. (清)陸心源,《穰梨館過眼錄》,台北:學海,1975。
37. (清)彭蘊璨,《歷代畫史彙傳》,收錄續修四庫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冊1083。
38. (清)萬斯同等,《明史》,卷三八八,收錄《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冊331。
39. (清)顧復,《平生壯觀》,收錄《藝術賞鑑選珍續輯》(臺北市:漢華,1971),冊8。
(二)專書
1. Clunas, Craig,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7.
2. Fong, Wen C. and Watt, James C.Y., Possessing the Past: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NY: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6.
3. Ho, Wai-kam and Sherman E. Lee etc., Eight Dynasties of Chinese Painting: The Collections of the Nelson Gallery-Atkins Museum, Kansas City, and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leveland: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in cooperation with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
4. Ledderose, Lothar, Ten Thousand Things: Module and Mass Production in Chinese Ar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5. Li, Chu-tsing eds, Artists and Patrons: Some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Chinese Painting, Kansas: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1989.
6. Na, Chih liang, The Emperor’s Procession: Two Scroll of the Ming Dynasty, Taipei: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1970.
7. Shane McCausland, Ling Lizhong eds., Telling Images of China: Narrative and Figure Paintings, 15th-20th Century from the Shanghai Museum, London: Scala, 2010.
8. Smith, Judith G. and Wen C. Fong, Issues of Authenticity in Chinese Painting, N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9. Vinograd, Richard, Boundaries of the Self: Chinese Portraits, 1600-19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0. 上海博物館編,《世貌風情:中國古代人物畫精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1.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中國繪畫全集 14》,浙江:浙江人民美術,2000。
12.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13.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 繪畫編 第八卷》,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88。
14. 北京聖彩虹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編,《天津博物館藏書畫精品集》,北京:紫禁城,2009。
15.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臺北:允晨文化,1996。
16. 江兆申,《關於唐寅的研究》,台北:故宮,1987。
17. 西岡康宏、宮崎法子編,《世界美術大全集 東洋編8明》,東京:小學館,1999。
18.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書局,1989。
19. 李仲元編,《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繪畫選輯》,瀋陽市:遼寧美術,1989。
20. 李維琨,《明代吳門畫派研究》,大陸:東方出版中心,2008。
21. 李鑄晉編,石莉譯,《中國畫家與贊助人:中國繪畫中的社會及經濟因素》,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
22. 板倉聖哲編,《講座日本美術史2─型態の传承》,東京:東京大学,1993。
23. 林利娜、陳建志等編,《明四大家特展:唐寅》,台北:故宮,2014。
24. 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春景山水畫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25. 故宮博物院藏畫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歷代繪畫‧故宮博物院藏畫集》,北京:人民美術,1982。
26. 柯律格著,黃曉鵑譯,《明代的圖像與視覺性》,北京:北京大學,2011。
27. 洪文慶編,《海外中國名畫精選》,台北:錦繡,2001。
28. 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台北:石頭,1997。
29. 高居翰,《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臺北:石頭,1997。
30. 高居翰,《氣勢撼人:十七世紀中國繪畫中的自然與風格》,台北:石頭,1994。
31. 高居翰,《畫家生涯:傳統中國畫家的生活與工作》,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32. 高美慶編,《承訓堂藏扇面書畫》,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6。
33.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書畫圖錄》,台北:故宮,2011。
34.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書畫錄》(八),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
35. 張曉凌主編,《明代人物畫風》,四川:重慶,1997。
36. 許郭璜編,《仇英作品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
37. 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臺北:藝文,1975。
38. 廈門市博物館編,《廈門市博物館藏品集粹》,北京:文物,2007。
39. 楊仁愷,《中國古今書畫真偽圖鑑》,遼寧:遼寧畫報,1996。
40. 楊仁愷,《中國書畫鑑定學稿》,臺北:蘭陽出版社,2002。
41. 楊新編,《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繪畫》,北京:紫禁城,1994。
42. 葉子,《中國歷代收藏家圖表》,上海:中西書局,2013。
43. 雷德侯著,張總等譯,《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北京:三聯書店,2005。
44. 趙炳文主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北京:紫禁城,2011),繪畫編8-10,。
45. 劉芳如,《明中葉人物畫四家─杜堇、周臣、唐寅、仇英》,臺北:故宮,2000。
46. 劉芳如、張華芝編,《群芳譜—女性的形象與才藝》,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
47. 劉金庫,《南畫北渡:清代書畫鑒藏中心研究》,臺北:石頭,2007。
48. 鄭利華,《王世貞年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
49. 穆益勤,《明代院體浙派史料》,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85。
50. 瀋陽故宮博物院編,《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瀋陽市:萬卷,2006。
51. 蘇州博物館編,《蘇州博物館藏明清書畫》,北京:文物,2006。
論文期刊
1. Barnhart, Richard, “Survivals, Revivals,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Proceedings of the Profess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Painting (Taipei: National Palace Museum, 1970), pp. 143-210.
2. Dubosc, Jean-Pierre, “A Letter and Fan Painting by Ch'iu Ying,” Archives of Asiae Art, Vol. XXVIII, pp. 108-110.
3. Hironobu, Kohara, “Narrative Illustration in the Hand scroll Format,” Words and Images: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N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1), pp. 247-266.
4. Jungmann, Burglind, “Two Screens of the "Elegant Gathering in the Western Garden” in Western Collections,” Orientation, vol.39, no.4 (May, 2008), pp.58-67.
5. Laing, Ellen Johnston, “Notes on Qiu Ying’s Figure Paintings,” Papers from the Symposium on Painting of the Ming Dynasty, Hong Kong (1988.11.30-12.2).
6. Laing, Ellen Johnston, “Problems in Reconstructing the Life of Qiu Ying,” Ars Oriantalis, 29 (1999), pp. 69-90.
7. Laing, Ellen Johnston, “Qiu Ying’s Delicate Style,” Ars Orientalis, vol. 28 (1998), p.46-54.
8. Laing, Ellen Johnston, “Qiu Ying's Other Patr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 117, no.4 (Oct. - Dec., 1997), pp. 686-692.
9. Laing, Ellen Johnston, “Suzhou Pian and Other Dubious Painting in the Received Oeuvre of QiuYing,” Artibus Asiae, volume 59, no.3/4(2000), pp. 265-295
10. Laing, Ellen Johnston, “Suzhou Pian and Other Dubious Paintings in the Received Oeuvre of Qiu Ying,"Artibus Asiae, vol. 59, no: 3/4(2000), pp. 265-295.
11. Laing, Ellen Johnston, “The State of Ming Painting Studies,” Ming Studies, volume 1-50, no.3 (Fall 1976), pp. 9-26.
12. Little, Stephen, “Du Jin, Tao Cheng, and Shi Zhong: Three Scholar-professional Painters of the Early Ming Dynasty,” (Ph.D.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Yale, New Haven, 1987), pp. 46-59.
13. Rusk, Bruce, “Not Written in Stone: Ming Readers of the "Great Learning" and the Impact of Forgery.”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66, No. 1 (Jun., 2006), pp. 189-231.
14. Yuhas, Louise, “Wang Shih-Chen As Patron,” in Chu-tsing Li eds., Artists and Patrons: Some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Chinese Painting (Kansas: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1989), pp. 145.
15. 大木康,〈選美競賽與花案名次〉,收錄於氏著,《風月秦淮:中國遊里空間》(臺北:聯經,2007),頁7-15。
16. 王以坤,〈古書畫的摹仿和偽造簡述〉,《文物》,1962年10期,頁30-33。
17. 王正華,〈過眼繁華—晚明城市圖、城市觀與文化消費的研究〉,收錄於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2005),頁1-57
18. 王政強,〈王世貞及其弇山園書寫研究〉,台北:台大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19. 王赫赫,《中國古代人物畫“十八描”概念的歷史演進與畫史意義》(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論文,2010)。
20. 石守謙,〈洛神賦圖—一個傳統的形塑與發展〉,《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台北:石頭,2010),頁67-88
21. 石守謙,〈浪蕩之風—明代中期南京地區的白描人物畫〉,《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1994.03),頁39-61。
22. 石守謙,〈盛唐白畫之成立與筆描能力之擴展〉,《故宮學術季刊》,2卷3期(1985年11月),頁19-43。
23. 江兆申,〈從唐寅的際遇來看他的詩書畫〉,《故宮學術季刊》,第三卷第一期(1985年8月),頁6。
24. 衣若芬,〈一樁歷史的公案—「西園雅集」〉,收入《赤壁漫遊與西園雅集》(北京:線裝書局,2001),頁72-73
25. 衣若芬,〈蘇軾題畫文學的分期研究(三)〉,收入《蘇軾題畫文學研究》(台北:文津,1999),頁60-66
26. 余佩瑾,〈從《獨樂園圖》看文徵明與仇英風格的異同〉,《故宮學術季刊》,第八卷第四期(1991年夏季號),頁85-127。
27. 余佩瑾,〈仇英有關園林繪畫的幾張作品〉,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28. 呂松穎,〈傳統的新詮釋—仇英《漢宮春曉》〉,收於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學生會編印,《議論紛紛:台灣2005年藝術史領域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臺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學生會,2005),頁2.20-2.21。
29. 宋后玲,〈篆書與白描:書法與繪畫的探討〉,《故宮文物月刊》,33(1985年12月),頁112-115。
30. 李仲凱,〈話說蘇州片〉,收錄於李仲凱著,《贗品述往》(西安:泰北文藝,2004),頁99-110
31. 李淑美,〈畫家吳偉的藝術與其贊助者〉,《歷史月刊》,第13期(1989),頁31-40。
32. 東方曉,〈中國畫白描人物經典之作—北宋《朝元仙仗圖》賞析〉,《東方收藏》,2012年11期。
33. 板倉聖哲,〈睢陽五老圖像的成立與開展—北宋知識份子的繪畫表象〉,收入王耀庭編,《開創與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故宮,2007),頁325-345。
34. 林亭宇,〈「西園雅集」文獻與圖像的形塑—兼論馬遠《西園雅集圖》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35. 林麗江,〈由傷感而至風月-白居易「琵琶行」詩之圖文轉繹〉,《故宮學術季刊》20:3(2003.03),頁1-50。
36. 林麗江,〈明代琵琶行敘事畫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37. 武佩聖,杜娟,〈吳偉的個性特徵及其藝術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5期(2004),頁132-146。
38. 河野元昭,〈粉本と模写〉,收錄於板倉聖哲編,《講座日本美術史2─型態の传承》(東京:東京大学,1993),頁45-105。
39. 邵曼珣,〈明代中期蘇州文人生活研究〉(私立東吳大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
40. 金炫廷,〈明代中後期文人的繪畫收藏活動〉,《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7期》(2008),頁1-43。
41. 故宮文物月刊編輯小組,〈蘇州片〉,《故宮文物月刊》,第2卷第5期(1984),頁138。
42. 洪麗君,〈《飲中八仙歌》詩意圖初探〉,《史物論壇》,2009年第8期,頁75-121。
43. 洪麗君,〈明清《飲中八仙圖》之研究〉,臺北:師大美術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2010。
44. 約翰斯頓.萊恩著,李倍雷譯,〈蘇州片中仇英作品的考證〉,《南京藝術學院學報》4期(2002.04),頁29-47。
45. 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商業活動及其文藝現象〉,《中國學術年刊》,22期(2001),頁417-452。
46. 唐鼎華,〈明代宮廷人物畫對人物畫發展的影響〉,《新美術》2005:4(2005),頁63-64。
47. 孫丹妍,〈尤求的白描故事畫〉,《上海文博論叢》22(2007.12),頁68。
48. 徐兆安,〈十六世紀文壇中的宗教修養—屠隆與王世貞的來往(1577-1590)〉,《漢學研究》,第30卷第1期(2012年3月),頁205-220。
49. 徐兆安,〈英雄與神仙:十六世紀中國士人的經世偉業、文辭習氣與道教經驗〉,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50. 徐兆安,〈證驗與傳聞:萬曆朝文人王世貞、屠隆與胡應麟的神仙書寫與道教文獻評論〉,頁214。
51. 徐建融,〈西園雅集與美術史學-對一種個案研究方法的批判〉,《朵雲》1993年4期(1993.4),頁5-21。
52. 徐建融,〈從造假行規看蘇州片〉,《中國收藏》,(2002.11)
53. 高木森,〈翰墨乾坤問真偽 秋毫明鑒費工夫-明人「巨幅西園雅集圖」之鑒賞(上)〉,《故宮文物月刊》,16:3(民87.6),頁90-110。
54. 高木森,〈翰墨乾坤問真偽 秋毫明鑒費工夫-明人「巨幅西園雅集圖」之鑒賞(下)〉,《故宮文物月刊》,16:4(民87.7),頁54-73。
55. 高居翰著,林英、崔亞男譯,洪再新、李清泉審校,〈明清時期為女性而作的繪畫?〉,《藝術研究》7(2005),頁25-26。
56. 張孟珠,〈「十八學士圖」源流暨圖像研究〉,台北: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57. 張長虹,〈明末清初江南藝術市場與藝術交易人〉,《故宮博物院院刊》2(2006) ,頁20-50。
58. 張珩,〈怎樣鑑定書畫〉,《藝文叢輯》第十八輯(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頁103-104。
59. 張雅萍,〈晚明真贗雜陳的藝術市場〉(研討會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第六次臺灣社會理論研討會:社會理論中的藝術—社會中的藝術與藝術中的社會(2009年10月2日)。
60. 張雅萍,〈「畫眼」之「正眼」—明代繪畫收藏品在藝術場域與藝術市場的流動性與社會性〉,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6。
61. 梁莊艾倫著,包偉民譯,〈西園雅集和《西園雅集圖考》〉,《朵雲》,28期(1991.1),頁63-72
62. 許文美,〈仇英繪畫藝術的發展—以展品選件為例〉,收錄於許文美、劉芳如編輯,《明四大家特展:仇英》(臺北:故宮,2014),頁280-293。
63. 許郭璜,〈仇英和他的繪畫藝術(一)仇英的生平與師友〉,《故宮文物月刊》,1989年第73期,頁56-65。
64. 許郭璜,〈仇英和他的繪畫藝術(四)仇英的副本畫及其畫藝品評〉,《故宮文物月刊》,第76期(1989.06),頁110-117。
65. 陳姍,〈仇英之女仇珠繪畫分析及女承父業現象解讀〉,《書畫藝術》,2011年第03期,頁22-24。
66. 陳怡勛,〈從文徵明風格為主之代筆畫家與作偽畫家看十六世紀蘇州市場之概況〉,南京: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論文,2007。
67. 陳香吟,〈明清〈若蘭璇璣圖〉研究〉,台北:師大美術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2010。
68. 傅希齡,〈桃源圖研究〉,台北:北藝大美術史所碩士論文,2005。
69. 傅東光,〈“中國古代書畫贗品展”綜述〉,《文物》,1995年第6期,頁90-91。
70. 單國強,〈明代宮廷繪畫概述〉,《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4期,頁3-17。
71. 單國強,〈明四家作品的鑑與賞〉,收錄於單國強,《古書畫史論集》(北京:紫禁城,2002),頁197-199。
72. 單國霖,〈仇英繪畫風格之分期與演進〉,《美術報》,2004年12月,頁9-29。
73. 單國霖,〈明《十八學士圖屏》考〉,《上海博物館集刊》9(2002年12月),頁315-327。
74. 湯德良,〈《西園雅集》-文人畫家的理想家園〉,《東南文化》,2001年8期,頁34-39。
75. 童文娥,〈稿本乎!摹本乎!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的孿生兄弟〉,《故宮文物月刊》,2010年326期,頁102-113。
76. 童芃,〈焦秉貞仕女圖繪研究〉,台北:師大藝史所碩士論文,2013。
77. 馮幼衡,〈唐寅仕女畫的類型與意涵—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曠古沉哀〉,《故宮學術季刊》,22:3(2005年春),頁55-90、133。
78. 黃明,〈明代中期蘇州地區書畫鑑藏家群體研究〉,南京:南京藝術學院博士論文,2002。
79. 楊臣彬,〈談明代書畫作偽〉,《文物》1990:8,頁83-86。
80. 楊莉萍,〈蘇州古舊假畫價亦高——另眼相看「蘇州片」〉,《藝術市場》,2008年第7期,頁8-20。
81. 楊新,〈杜堇《古賢詩意圖》〉,收錄於楊新,《楊新美術論文集》,北京:紫禁城,1994,頁251-261。
82. 楊新,〈明人圖繪的好古之風與古物市場〉,《文物》,1997年第4期,頁53-61。
83. 楊新,〈明代絵画と贋作〉,收錄於西岡康宏、宮崎法子,《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8明》(東京:小學館,1999),頁330-334。
84. 楊新,〈商品經濟、世風與書畫作偽〉,《文物》,1989年10期,頁87-94。
85. 熊明,〈皇甫謐考〉,《文獻季刊》,2001年10月第4期,頁64。
86. 福本雅一,〈西園雅集図をめつて(上)〉,《學叢》,12(1990),頁74-76
87. 蒲秋征,〈皇甫謐《高士傳》述略〉,《西北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頁1-7。
88. 趙啟斌,〈中國繪畫史上的《文會圖》(上)、(中)、(下)〉,《榮寶齋》,2005:4-6(2005.04-06),頁74-85、84-95、82-93。
89. 劉心如,〈書畫鑑藏與晚明江南文人文化:以詹景鳳(1528-1602)為中心的考察〉,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12。
90. 劉巧楣,〈晚明蘇州繪畫〉,臺北:台大歷史學所中國藝術史組碩士論文,1989。
91. 劉芳如,〈仇英筆下的華麗一族—帝王道統萬年圖冊鑑讀〉,《故宮文物月刊》,第316期(2009年7月),頁96-111。
92. 劉芳如,〈古今衣紋十八描〉,《文物光華》,第3期(1989年6月),頁250-259。
93. 劉芳如,〈明中葉人物畫四家(四)仇英〉,《故宮文物月刊》,18:8,1990年11月,頁1-10。
94. 劉芳如,〈明中葉人物畫四家—杜堇、周臣、唐寅、仇英〉,《明中葉人物畫四家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
95. 劉建龍,〈試談「蘇州片」的來龍去脈〉,收錄於遼寧省博物館編,《遼寧省博物館學術論文集》,遼陽:遼寧省博物館,1985),頁571-574。
96. 劉英貝,〈吳偉人物畫風格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97. 鄭淑方,〈唐寅筆下人物的風格類型—畫風衍變的軌跡、作品分期和時代意涵〉,收錄於林利娜、陳建志等編,《明四大家特展:唐寅》(台北:故宮,2014),頁256-273。
98. 蕭燕翼,〈仇英和他的摹作《中興瑞應圖》〉,《故宮博物院院刊》,1982年第2期,頁45-48。
99. 賴毓芝,〈蘇州晚期商業繪畫與作坊〉,《故宮文物月刊》,第330期(2010年9月),頁114-128。
100. 蘇玟瑄,〈從明代官員雅集圖看明代雅集圖及群體肖像的發展〉,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