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簡秀玫 JIAN, Xiu-Mei |
---|---|
論文名稱: |
寫人型文言短文教學策略研究─以〈五柳先生傳〉、〈張釋之執法〉為例 The Study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Classical Chinese Essays of Writing-Characters Type: Based on "The Biography of Gentleman Five Willows" and "Judictor Chang Shizhi Enforced the Laws" |
指導教授: |
鄭圓鈴
Cheng, Yuan-Lin |
口試委員: |
游適宏
YOU, Shih-Hung 陳炫瑋 CHEN, Hsuan-Wei 鄭圓鈴 CHENG, Yuan-Lin |
口試日期: | 2022/07/19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Chinese Instruc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77 |
中文關鍵詞: | 寫人 、文言題組 、教育會考 、閱讀理解 |
英文關鍵詞: | writing-characters type, examination question groups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article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
研究方法: | 行動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846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4 下載:4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根據筆者以往的教學經驗,發現國中生在文言文本的學習表現與學習遷移效果差,且學生的學習動機薄弱。以往傳統文言文教學的窠臼,在於照著課本的編排教學,重視太多瑣碎的知識,忽略文章整體的架構與脈絡,偏向單篇文本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語文知識和閱讀能力上無法有進階性的成長。因此,欲以「寫人型文言短文」作為提升文言閱讀能力的媒材,具體的操作方式則將「詮釋、摘要、推論、分析」的閱讀能力融入於教學活動,歸納學生在上述教學活動過程所遇到的困難,並提出解決的策略與修正,以期建立語文學習的系統性及提升文言閱讀能力。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以〈五柳先生傳〉、〈張釋之執法〉為教學文本,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依據文本特性重新聚焦,並編製學習單做為上課教材與評量依據。教學實施為新北市某公立國中七年級學生,共24人,時間自107年4月初起至4月中止,計16節課。筆者結合教學方案、教學歷程省思、課後回饋與學習單表現,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 教學方案設計有助於提升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二、 師生對話有助於發現學習的困難,加以解決
三、 建立學習模組,有助於提升動機與學習遷移
最後,梳理本研究歷程。第一章為「緒論」:概述國中生在文言閱讀上的困境,作為研究起點。第二章為「文獻探討」:探討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會考文言題組試題評量重點、梳理寫人型文言短文學習重點。第三章到第四章為「寫人型文言短文教學策略」,分別為〈五柳先生傳〉、〈張釋之執法〉,紀錄教材分析、教學設計、實施過程與省思修正。第五章為「結論」,綜合學生各項能力的學習表現,提出建議,跳脫傳統教學的框架,作為寫人型文言短文教學研究策略的參考。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experience, wh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learning Classical Chinese articles, their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transfer is poor and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is very weak. The shortcomings for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articles are as follows: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ext, Too much trivial knowledge, Ignore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context of the article, and Teaching mode is biased towards a single article. Therefore students cannot develop progressively in language knowledge and reading ability. So the author wants to use "Classical Chinese essays of writing-characters type" as a teaching material to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The specific operation method is to integrate reading ability such as “Interpretation, Abstract, Inference, and Analysis” into teaching activities. Summariz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students in the abov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ropose solutions and corrections. Looking forward to establishing the systematicn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improving reading ability for Classical Chinese articles.
This study adopts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aking "The biography of Gentleman Five Willows" and "Judictor Chang Shizhi Enforced the laws" as teaching articles. Break through the previous teaching mode. Refocu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icle, and prepare study sheets a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valuation basis. The teaching was implemented for the seventh grade students of a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with a total of 24 students. Time from April to May 2018, and there are 16 lesson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lan,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feedback after class and the content of the study sheet, the author has draw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plan helps to improve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2. Teacher-student dialogue helps to identify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solve them.
3. Build learning modules to help improve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transfer.
Finally, the chapter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he chapter 1 is "Introduction". It outlines the predica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lassical Chinese articles reading, which serv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 The chapter 2 is "Research on the Literature": discuss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predecessors, analyzing the evaluation points of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 groups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articles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sorting out the learning points of Classical Chinese essays of writing-characters type. Chapters 3 and 4 ar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Classical Chinese essays of writing-characters type ", respectively "The biography of Gentleman Five Willows" and "Judictor Chang Shizhi Enforced the laws". They record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reflection and revision. The chapter 5 is "Conclusion", which integrates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various abilities,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escapes the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search strategy of Classical Chinese essays of writing-characters type.
一、古籍
1. 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研室編:《陶淵明研究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
2. 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卷十,收於《四部叢刊》初編縮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舘,1965年8月台1版)
3. 李延壽:《南史.隱逸‧陶潛傳》(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6月7版)
4. 沈約:《宋書.隱逸‧陶潛傳》(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6月7版)
5. 房玄齡等:《晉書.隱逸‧陶潛傳》(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6月7版)
6. 張翠蘭註譯、吳姍姍校訂:《論語讀本》,(臺南:漢風出版社,2011年)
7. 蕭統:《文選》李善本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8. 鍾嶸:《詩品》卷中,見《詩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二、近人著作
1. Jay McTighe & Grant Wiggins著,賴麗珍譯:《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 專業發展實用手册》(臺北:心理,2008年)
2. 王中林等八人:《中國文學史初稿》(福記文化出版,民67出版)
3. 王丕震:《陶淵明一生的癡與怨》(新北:大步文化出版,2003年2月)
4. 王更生:《國文教學新論》(臺北:明文,1982年)
5. 王政忠:《我的草根翻轉:MAPS教學法》(臺北:親子天下,2016年)
6. 王國維等著:《司馬遷其人及其書》(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3月)
7.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臺北長安出版社,1975年)
8. 左松超:《漢語語法(文言篇)》(臺北:五南,2008年)
9. 安德森等編著:《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簡縮本)》(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8年)
10.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11. 朴宰雨:《史記漢書比較研究》(北京:中國文學,1944年8月)
12. 李崇建:《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臺北:親子天下出版社,2017年,11月)
13. 周先民:《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臺北:文津,1995年)
14. 周先民:《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臺北:文津,1995年)
15. 幸曼玲、陸怡琮、辜玉旻著:《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教育部,2010年)
16. 胡珮韋:《司馬遷和史記》(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2年)
17. 范文芳:《司馬遷的創作意識與寫作技巧》(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18. 九思叢書編輯部編:《陶淵明研究》第一卷 (臺北:九思出版社,民66年)
19. 張大可輯釋:《史記論贊輯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
20. 張晉藩:《中國法制史》(上海:上海古籍,2011年)
21.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國語文》(臺北:教育部,2018年)
22.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臺北:教育部,2011年修訂)
23. 許育健:《屋頂上的貓:素養導向國語文評量設計實務》(臺北:幼獅文化,2018年)
24. 許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摩篇》,(中華書局,2010年)
25. 陳怡良:《陶淵明之人品與詩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
26. 陳嘉英:《打造閱讀的鷹架:閱讀力就是未來的競爭力》(臺北:五南,2017年)
27. 陳嘉英:《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臺北:五南,2017年)
28. 黃春木:《高層次閱讀與思考》(臺北:天下雜誌出版社,2021年)
29. 黃國珍:《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從訊息到意義,帶你讀出深度思考力》( 臺北:親子天下,2019年)
30. 楊勇:《陶淵明集校箋》(臺北:正文出版社,民88年)
31. 楊照:《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
32. 楊曉菁:《中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臺北:萬卷樓,2016年)
33. 楊鴻烈:《中國法律發達史(上)》(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34. 洛克(Locke)著,葉啟芳、瞿菊農譯:《政府論》下篇(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35.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1996)
36. 潘麗珠:《非讀不可: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臺北:五南,2015年)
37. 潘麗珠:《閱讀的策略》(臺北:商周,2008年)
38. 鄭圓鈴:《閱讀素養一本通》(臺北:天下雜誌,2013年)
39. 鄭圓鈴:《閱讀教學HOW上手:課綱閱讀能力轉化與核心教材備課藍圖》(臺北:萬卷樓,2012年)
40. 鄭圓鈴著,許芳蘭採訪撰文:《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臺北:天下雜誌,2013年)
41. 鄭鶴聲:《司馬遷年譜》(臺北:漢聲,1973)
42. 盧羨文編著:《閱讀理解》(臺北:書林,1998年)
43. 閻應清:《漢文帝.削藩和親,維護統一》(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44. 韓兆琦:《史記選注》(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45. 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教學理論與閱讀教學》(南京:上海出版社,1996年)
46.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唐山,2007年)
三、學位論文
1. 王清平:《心智圖法之教學運用—以高中文言文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3年)
2. 王勝瑞:《國中教育會考國文試題研究(103年~107年)》(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9年)
3. 江婉瑜〈陶淵明儒道人格的美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4. 李依庭:《學思達教學法於國中國文科教學之應用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6年)
5. 李怡佩:《建構式提問學習單在國中國文教學之應用—以文言文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14年)
6. 李逸文:《心智圖法促進國中文言文閱讀理解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14年)
7. 林貞鳳:《以心智圖法提升八年級學生國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13年)
8. 金利湜:《史紀》及其傳記文學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4)
9. 紀承佑:《應用合作學習和閱讀策略於國中國文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2019年)
10. 胡妤婕:《國中生閱讀文言文試題難點分析與改善方法—以高雄市中山國中106級九年五班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8年)
11. 唐郁涵:《國中基測國文科文言文試題分析(90~99年)》(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1年)
12. 徐儷玲:《國中基測試題(2001~2008年)國文科閱讀題組試題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11年)
13. 張馨文:《協助國中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學習文言文之行動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16年)
14. 曹美惠:《國中國文科實施合作學習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08年)
15. 梁芳瑜:《MAPS教學法在國中國文教學之實踐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7年)
16. 陳臻儀:《高中雜記類古文教學設計研究—以〈醉翁亭記〉、〈項脊軒志〉、〈岳陽樓記〉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17. 黃思涵:《應用合作學習於國中文言文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15年)
18. 塗絲佳:《國中國文「閱讀」教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04年)
19. 楊奇峰:《摘要策略在高中議論文的教學實踐—以〈師說〉與〈廉恥〉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20. 蔣佳珈:《圖像化思考教學對低成就學生文言文理解影響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16年)
21. 賴香伶:《國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設計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10年)
22. 顏惠君:《提升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能力之差異化教學實踐歷程與實施成效探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
四、期刊論文
1. 洪榮昭:〈探究式模組化教學設計策略〉,《教育研究資訊》,第5卷第3期,1997年
2. 張玉茹:〈如何看得更清楚—談閱讀教學〉,《教育研究月刊》,第9卷第3期,2001年6月
3. 林惠君:〈閱讀能力、說明文解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理解及閱讀策略使用之影響〉,《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第一集,1995年
4. 鄭圓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試題之評量指標與試題分析〉,《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27期,2015年6月
5. 鄭圓鈴:〈Bloom2001年版認知歷程理論在閱讀能力評量上的應用〉,《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會前論文及教學示例彙編》(2009年4月24日)
6. 袁行霈:〈陶詩主題的創新〉(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春之卷第15期)
7. 劉奕〈五柳與孤松─陶淵明的文化偶像與魏晉風度〉,《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與哲》(第二十七期,2015年12月)
8. 程章燦:〈「樹」立的六朝──柳與一個經典文學意象的形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9. 朱孟庭:〈從《史記.張釋之》論史遷理想的君臣之道〉(臺中:興大中文學報第四十七期,2020年6月出版)
10. 阮芝生:〈司馬遷之心―〈報任安書〉析論〉(臺北:《臺大歷史學報》,2000年12月)
11. 黃慶萱:〈管晏列傳新探〉,《中國文學艦上舉隅》(臺北:東大圖書,1988年9月)
五、網路教學資源
1. 108課綱資訊網:https://12basic.edu.tw
2. 12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發展手冊:https://ws.moe.edu.tw/001/Upload/23/relfile/8006/51358/9df0910c-56e0-433a-8f80-05a50efeca72.pdf
3. 小學堂: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
4. 財團法人江雲教育基金會網站:https://www.jyreading.com/
5. 財團法人江雲教育基金會網站:https://www.jyreading.com/
6. 國中教育會考網站:https://cap.rcpet.edu.tw/
7. 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www.naer.edu.tw/bin/home.php
8. 臺北酷課雲:https://cooc.tp.edu.tw/
六、教科書
1. 李癸雲、王敏鋒等編:〈張釋之執法〉《國中國文課本》第四冊(新北:康軒,2015年)
2. 黃志民等編:〈五柳先生傳〉《國中國文課本》第二冊(臺南:南一,民101)
3. 黃志民等編:〈張釋之執法〉《國中國文課本》第四冊(臺南:南一,民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