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之榕
Chang, Chih-jung
論文名稱: 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
A Study of Promoting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for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指導教授: 黃光男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寺廟台北保安宮社區成人教育社區文化社區學習
英文關鍵詞: Temple,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community cultural,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8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廟宇是臺灣傳統社會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環,也是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而為
    適應時代與社會的變遷,寺廟除具有傳統信仰功能外,更應走入社區,關心民眾之生活及教育需求,以期發揮寺廟社會教化功能。因此想瞭解寺廟在歷史中的教育文化功能定位,並藉由台北市保安宮在推展社區成人教育與文化活動的經驗,以及運作過程中的深層結構與意涵,研擬出寺廟辨理社區教育活動的可行途徑與未來發展策略。研究目的為:1.瞭解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過程要素及實施策略。2.評估分析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的模式及歷程。3.分析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的角色、功能與特色。4.研擬寺廟辨理社區成人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做為其他寺廟或宗教團體辨理社區成人教育活動之參考。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個案研究法、文獻資料分析、深度訪談法、參與觀察法。
      分析台北保安宮推動社區成人教育文化活動的面向為:.設立社區教育的空間場域、開辨藝文研習班、講座及成長課程、出版刊物及書籍、表演團隊與義工組織、舉辨各項民間文化藝術競賽與展演活動、創辨「保生民間宗教學院」、「保生文化祭」系列中的社區學習等。其實施策略為:1. 重視社區文化特色的學習。2. 結合社區內外各種公私部門以強化競爭力。3. 引進社區外教學資源以強化社區學習機構的吸引力。4. 推動社區生活美學,符合時代潮流與政府文化政策。
    綜合研究發現,台北保安宮在推展社區成人教育過程中扮演中介者、資源發展者、文化銜接者、社區參與促進者等角色。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育活動之特色為:1.以宗教信仰的傳承為己任。2.融入服務學習的社區學習。3.社交網絡形成的社區學習。而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的影響包括:1.改善社區及寺廟文化風氣,促進居民身心健康。2.弘揚歷史文化,增進社區認同。3.引起其他民間信仰的宗教團體重視宗教信仰與文化承傳。4.提供文化上的刺激,激發民眾學習動機。5.促進地方發展,致力於社區文化園區的再現。其推展社區成人教育的努力與成果獲得社會各界肯定,並獲致以下結論:
    一、 就寺廟推展社區成人教育的整體層面而言:1.寺廟推展社區成人教育是回復到過去傳統寺廟的社會功能2.寺廟推展社區成人教育要能傳承本身的宗教信仰與地方文化3.台北保安宮在寺廟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中具有帶領的作用。
    二、 就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活動的個案分析而言:1.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面向,符合西方的社區成人教育模式。2.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具有多重角色。3.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對社區民眾的功能包括:(1)服務的功能(2)文化再生的功能(3)引導與發展的功能(4)凝聚社區意識與情感的功能;對整體社會的功能為:(1)建立寺廟推展社區成人教育與文化活動雛型的功能(2)推展寺廟與國際文化交流的功能。4.實施社區成人教育中的師資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5.社區文化建構應以學習者為主體。

    Abstract
    Templ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links to Taiwan’s traditional social culture, which is also the center to belief of community residents. To adapt into changes in time and society, and in addition to possessing traditional functions in belief, temples should step into community and to care for the public’s life and educational needs, in order to bring the social function of education for temples into full play. Therefore a feasible wa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emples organizing community educational events have been drafted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function of education positioning for temples in history through the experiences, deep structure and meanings for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in promo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vents.
    The study objectives include: 1. Understand the el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promotion in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process for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2.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model and process of the promotion in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for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3. Analyze the role,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in promo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4. Draf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function for temples in organiza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which will be put forward as reference for other temples of religious groups in organizing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al events. The study methods adopted include: case study, literature and data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 and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The dimensions for analyzing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in long-term promo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vents include: establish field space for community education, launch arts workshop, seminars and growth classes, publications and books, performance bands and volunteer organization, organizing various folk culture and arts competition and exhibition events, founding community studies such as “Baoshen folk Religious College,” “Baoshen Cultural Festival.” Wherea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consist of the followings: 1.Place importance on learning on communit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2. Combine the various public or private secto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mmunity to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3. Introduce the teaching resource outside the community to strengthen the attractiveness of community learning institutions. 4. Promote community life aesthetics in line modern trends with and governmental cultural policies.
    In sum of the study results,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resource developer, cultural connection, and facilitator for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in promo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al events include: 1. Taking responsibilities in passing down religious belief. 2. A community learning integrated with service-learning. 3. A community study formed by social networks. While the impacts of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in promo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including: 1. Improve cultural climate for community and temples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of health for the residents. 2. Promot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o improve community identity. 3. Attract religious groups of folk belief to place importance on the passing down of religious belief and culture. 4. Provide cultural stimulation to inspire learning motivations from the public. 5. Promote local development and commit in the reemergence of community cultural park. The efforts and results from promoting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have attained approval from the society and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With respect to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for temples promoting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A.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is to resume the past traditional social functions of temples. B. Temples promoting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are required to pass down its own religious believe and local culture. c.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promoting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2. With respect to the case study analysis on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in promo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al events: a. the dimension of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in promo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is in line with the western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model. B.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in promo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plays multiple roles. C. The functions for the Baoan Temple of Taipei in promotion of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on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include: a. services function; b. culture regeneration function; c. guidance and development function; d. gathering community awareness and emotion function; whereas it the functions on the overall society consist of: a. function in forming a prototype of temple promoting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vent; b. function in promoting temple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D. The faculty for implementing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accounts for one major factor. E.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should rely on learners as the main body.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5 第四節 名詞定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臺灣寺廟的歷史探源 11 第二節 保安宮發展概述 29 第三節 社區教育之相關文獻探討 46 第四節 由社區教育、社區參與到社區學習 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6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7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3 第四節 研究資料整理 74 第四章 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的分析評述 第一節 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的過程及策略 77 第二節 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的模式 88 第三節 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角色、功能及特色 94 第四節 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影響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8 參考文獻 121 附錄 128 表目次 表2.1 台灣民間神祇信仰發展歷程表 13 表2.2國內外學者對社區看法彙整表 47 圖目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5 圖2.1台灣神祇信仰和民間廟宇發展歷程圖 16 圖2.2 廟會結構圖 22 圖2.3 大龍峒、大稻程及艋舺位置示意圖 31 圖2.4 清治時期大龍峒保安宮中元節祭祀圈 33 圖3.1訪談名單架構圖 70 圖3.2 研究架構圖 72 圖3.3 台北保安宮社區文化活動人員組織圖 73

    一、 中文部份
    大道季刊(1995-2009)。1-55期。台北:保安宮。
    王見川(2004)。從龍華教到佛教-台南德化堂的成立與其在近代的發展。臺灣的寺廟與齋堂。台北:博揚文化。
    王佳煌(2005)。都市社會學。台北:三民。
    王政彥(2002)。終生學習社區合作網絡的發展。台北:五南。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Danny L.Jorgensen(198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
    王世慶(1994)。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灣研究叢刊論文集。台北:聯經。
    元庚鮮(1999)。非營利民間團體推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內政部(2008)。內政部97年度施政計畫。台北:內政部。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文化資產保存法。臺北市:編者印行。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0)。社區總體營造行動手冊。臺北市:編者印行。
    李世偉(2004a)。台北大龍峒保安宮的創建與近代變遷-兼談林拱辰的貢獻。臺灣的寺廟與齋堂。台北:博揚文化。
    李世偉(2004b)。大龍峒保安宮的創建與保生大帝的信仰。2003大龍峒保安宮保生文化祭癸未年三朝慶成醮民俗藝術節專輯。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
    李世偉、王見川、范純武等(2005)。新修大龍峒保安宮志。台北市: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
    李素卿譯(1997)。成人學習者、成人教育與社區。台北:五南。
    李瑛、鍾瀙鋌(2007)。建立社區學習體系人才培育基礎研習課程之探討。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宋英明(2006)。非營利組織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以嘉義民雄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幸蓉(1996)。民間團體實施社區成人教育之模式探討-以橋仔頭文史協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碧芬等(2002)。台北市社區文化生活圈運作模式之研究。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淨土景觀工作室。
    邱淑芬(1996)。基督教會辨理社區成人教育活動之現況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淑芬(1998)。臺灣地區基督教機構提供終身學習資源之相關研究。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國際終身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
    林本炫(2005)。民間信仰與台灣的宗教變遷。寺廟宗教文化與社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內政部、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林妙香(2000)。社區義工參與社區問題解決的學習及其影響之探討一以嘉義市王田里社區義工為例。台灣: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泰(1996)。社教行銷的逆向思考。社教雙月刊。17期,6-8。
    林美容(1989)。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41-104
    林美容(1993)。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林振春(1993)。社會工作。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7)。社區學習的意涵與作法-從空間概念來解析學習。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8)。社區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林勝俊(1986)。台灣寺廟的職權與功能。台北:文史哲。
    林劍秋(1994)。台灣地方神廟管理與社會功能之探討-以台南縣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林勝義(1997)。志願服務的教育訓練。社區發展季刊,78,14-18。
    林勝義(2002)。服務學習概論。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保安宮(2007)。保生文化季2004-2006成果專輯。台北:編者印行。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
    北:巨流。
    施沛琳(2005)。寺廟文化藝術功能之探討-以台北保安宮為個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迪明(2004)。台灣寺廟公益角色探討-以台北市行天宮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明士(2005)。東亞傳統教育與學禮學規。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高明士(2007)。東亞傳統教育與法文化。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
    徐慶齡(2005)。從非營利組織看艋舺龍山寺的宗教精神。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教育部(2007)。公民美學動起來-專訪文建會主委陳其南。載於2007全國社區教育研討會大會手冊。台北市:編者印行。
    張珣(2002)。儀式與社會:大甲媽祖轄區之擴展與變遷。信仰、儀式與社會/林美容主編。台北市,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張珣(2003)。打破圈圈-從「祭祀圈」到「後祭祀圈」。台灣本土宗教的新視野與新思維。台北:南天書局。
    張苑珍(1998)。民間非營利組織辨理成人教育活動現況與省思。成人教育。第46期。24-32
    張德永(2003)。成人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的觀察與省思。台北:師大書苑。
    陳思妃(2006)。社區推展祭祀文化活動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社子地區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其南(1999)。從社區營造談永續台灣。文化視窗。第八卷,14-21。
    陳振甫(2005)。寺廟宗教活動與社區文化。寺廟宗教文化與社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內政部、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梁玫玲(1996)。新港文教基金會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渠東譯(2002)。Emile Durkheim原著。社會分工論。臺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明月(1999)。服務性學習與婦女教育。成人教育。52期,31-38。
    黃明月(2000)。成人經驗學習理論之探討。社會教育學刊,29,35-56
    黃美賢(2002)。社區推展藝術教育之策略規劃研究。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5)。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1)。成人的經驗學習。成人教育,59,2-11。
    黃錦綿(2003)。台南縣民間寺廟推展社區教育活動現況與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慶生(2000)。寺廟經營與管理。台北:永然。
    曾銘傑(1998)。從社區發展的歷程探究社區成人教育推動的內涵:以大溪老街社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惟曾(1995)。臺灣地區成人教育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惠君譯(2004)。Sharan & Rosemary著。終身學習全書:成人教育總論。台北:商周出版。
    詹棟樑(2003)。後現代成人教育的特色。後現代的成人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莊芳榮(1986)。臺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莊佩珊(2004)。從舊廟改建到認同轉化-宜蘭縣大二結地區社區營造之研究。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溫振華(1989。清代臺北盆地漢人社會祭祀圈之演變。台北文獻。88期,1-42。
    董芳苑(1984)。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台北:長青文化。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趙曉薇(1999)。台灣佛教組織與社區終身學習-以國際佛光會為例。社區終身學習。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台北:師大書苑。
    鄧欣怡(2000)。義工在組織中的學習滿意度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一以義務張老師為例。台灣: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秀美(2006)。建立在地特色與自主運作的社區教育學習體系之策略。社教雙月刋,第132期。15-21
    蔡美玉(2002)。高齡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志明(1994)。臺灣民間信仰濟世觀的現代意義。宗教論述專輯(一)社會服務篇。內政部。
    鄭志明(2005)。戰後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趨勢。寺廟宗教文化與社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內政部、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鄭熙彥(1994)。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市:復文。
    劉子瑜(2006)。高雄市成人志願服務工作者之工作投入與終身學習素養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明菁(2008)。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毓玲譯(1993)。Osborne and Gaebler, T著。新政府運動。台北:天下文化。
    謝宗榮(2003)。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台北:晨星出版。
    謝宗榮(2006)。臺灣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台北:博揚文化。
    謝紹寬(2005)。建構學習型政府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學習模式個案為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清全(2008)。寺廟治理網路的變遷:以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蔣玉嬋(2008)。社區劇場與社區學習。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學習方法。台北:師大書苑。
    顏尚文(1997)。法華思想與佛教社區共同體──以東魏〈李氏合邑造像碑〉為例。中華佛學學報第010期,233-247。
    瞿海源(1997)。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
    羅問(2005)。神明百科通鑑。台北:禾馬文化。
    蕭文高(2007)。臺灣社區工作的政策典範與治理-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省思。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藍志玟(2001)。台北大龍峒聚落之研究(1802-1945)。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Eyler, J., & Giles, D. E. (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SanFrancisco:Jossey-Bass Inc.
    Keller, S.(2003).Community: Pursuing the Dream, Living the Real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Marsick, V.J. & Watkins, K.E.(1990). Informal and incidental learning in the work place. London: Routledge.
    Sandra, K.(1998). Volunteering and adult learning. ERIC Clearinghouse on Adult Career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umbus OH.(ERIC Identifier: 423428).Retrieved December 11, 2001, from the World WideWeb: http//www.ed.gov/databases/ERICDigest/ed423428.html
    Thomas, A.M.(1991). Beyond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Wenger, E.(2006).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 (14th print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網站
    中華民國97年內政部概要http://www.moi.gov.tw/outline/2.htm
    艋舺龍山寺網站http://www.lungshan.org.tw/home.htm
    慈濟教育志業網站http://www2.tzuchi.org.tw/education/index.htm
    鹿耳門天后宮網站
    http://www.luerhmen.org.tw/
    台北市文化局藝文補助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art_index.jsp
    四、報紙
    中國時報(2009.05.29)。國際魅力5景點 風光出線。A8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