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金玉萍
Yu-Ping Chin
論文名稱: 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ase Management Competence
指導教授: 田秀蘭
Tien, Hsiu-L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2
中文關鍵詞: 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case management competen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62下載:6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建立國中教師應具備之個案處理能力項目,瞭解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在個案處理能力之差異,以及不同背景變項對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之預測力。
      本研究使用自編之「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評量表」,隨機抽取臺灣地區22縣市64所公立國中教師為正式施測對象,回收有效問卷378份,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有:
      一、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之內涵,計有8個向度72項能力。目前能力表現,依平均數高低順序排列,分別為輔導專業特質、專業倫理、與學生的互動、晤談前的準備、與學校相關輔導人員的互動、助人技巧、與家長的互動、蒐集資料。
      二、國中教師個案處理整體能力及各分項能力不因性別、服務縣市、學校型態等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差異。
      三、國中教師個案處理整體能力及各分項能力因目前職稱、教育程度、最近一年是否有個案處理經驗、是否接受過諮商督導經驗等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四、除了「教學年資」背景變項無顯著之預測力外,其餘四個背景變項,亦即個案處理年資、最近一年每週個案處理平均時數、接受諮商督導平均年資、實足年齡,對部分個案處理能力分量表都具有預測力。其中,「最近一年每週個案處理平均時數」背景變項對每一個分量表均具有顯著性之預測力。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各項建議,供國中教師、學校行政單位、師資培育機構、教育行政機關、與未來研究方向之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1) to establish the categories of case management competenc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ossess; (2) to find out their current competence level; (3)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competence level; (4) to examine the prediction power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Case Management Competence Scale”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this study. The Scale was mailed to sixty-four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from twenty-two different cities in Taiwan. The participants were 378 teachers.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results indicated:
      (1) The case management competence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an be defined into eight categories. They are counseling traits, professional ethics,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preparation before interviews, interaction with other school counselors, helping skills, interaction with parents, and stud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2) The teachers’ competence level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gender, school locations, and types of school system.
      (3) The teachers’ competence level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position, educational level, case management experience within one year, and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supervised.
      (4) The number of years of teachings did not mak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competence level. However, the other four variables did. They are number of years of case management, weekly counseling hours in the past year, and number of years under supervision. Among the four variables, weekly counseling hours in the past year has the greatest prediction pow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auther provided implication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chool administrators, teacher training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officers. Suggestions for futuer studies were also provided.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目錄…………………………………………………………………Ⅴ  附表目次……………………………………………………………Ⅷ  附圖目次……………………………………………………………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中輔導工作內涵與相關研究…………………………13  第二節 國中個案處理工作內涵與相關研究……………………42  第三節 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培育現況與相關研究…………5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70  第三節 研究工具…………………………………………………71  第四節 實施程序…………………………………………………82  第五節 資料處理…………………………………………………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樣本特質描述分析………………………………………87  第二節 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之整體分析……………………91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在個案處理能力之差異分析98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之預測力分析106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之討論…………………………115  第二節 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背景變項差異與預測力之討論129  第三節 綜合討論…………………………………………………13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建議………………………………………………………14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155  二、英文部分………………………………………………………168 附錄  附錄一 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評量表(預試問卷)……………173  附錄二 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評量表預試階段之項目分析      摘要表……………………………………………………180  附錄三 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評量表預試階段之因素分析      摘要表……………………………………………………184  附錄四 國中教師個案處理能力評量表(正式問卷)……………188

    一、中文部分
    大學設立師資培育中心辦法(民92年08月01日修正發布名稱與全文,原名稱:大學校院教育學程師資及設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中國輔導學會(民90)。中國輔導學會諮商專業倫理守則。臺北市:中國輔導學會。民國93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guidance.org.tw
    中等以上學校導師制實施辦法(民70年5月20日修正發布名稱與全文;民92年10月16日廢止)。臺北市:教育部。
    心理師法(民90年11月21日公布)。臺北市:總統府。
    方炳坤、鄭淑嬌、林素雲和劉才儀(民86)。青少年情緒特徵及其輔導。載於高強華(主編),關懷新新人類(1-18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毛高文(民80)。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牛格正(民85)。諮商專業倫理。臺北市:五南。
    王仁宏(民92)。從教訓輔三合一,談學校輔導體系的建立。學生輔導通訊,85,96-105。
    王天臺(民80)。國中輔導工作的檢討與展望。輔導月刊,27(1/2),9-12。
    王文中、陳雪珠(民88)。新進國中教師主要工作內容之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22(上),87-111。
    王文秀(民86)。兒童輔導工作者與專業倫理。載於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著,兒童輔導原理(77-110頁)。臺北市:心理。
    王文秀(民88)。國小輔導相關人員對學校輔導工作者角色知覺與角色衝突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7,1-30。
    王朝茂(民77)。教師角色的社會心理探討。高市文教,33,51-57。
    王麗斐(民90)。國小輔導師資培育模式之研究:個案處理能力之內涵與訓練模式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89-2418-H-026-001-F19),未出版。
    王麗斐(民91)。國小個案處理工作內涵之研究:實務經驗與未來方向。臺北市:學富。
    田秀蘭、王麗斐、王文秀、林美珠、林幸台(民89)。國小輔導師資培育模式之研究:輔導工作成效與教師諮商自我效能。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抽印本。臺北市:教育部中等教育司。
    何金針(民83)。學校輔導組織與行政。載於吳武典(主編),學校輔導工作(173-184頁)。臺北市:張老師。
    何進財(民87)。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學生輔導通訊,58,4-17。
    吳秀碧(民83a)。美國當前諮商訓練督導的主要模式和類別。學生輔導通訊,18,11-16。
    吳秀碧(民83b)。學士級諮商師諮商實習教學目標之探討。輔導季刊,30(3),13-16。
    吳秀碧、梁翠梅(民84)。學士級準諮商員諮商實習經驗之探討。中華輔導學報,3,41-56。
    吳武典(民72)。學校輔導人員的養成。載於中國輔導學會(主編),輔導學的回顧與展望(197-226頁)。臺北市:幼獅。
    吳武典(民83)。學校輔導工作的基本概念。載於吳武典(主編),學校輔導工作(1-19頁)。臺北市:張老師。
    吳武典(民86)。教育改革後學校輔導工作。學生輔導通訊,50,2-6。
    吳芝儀(民90)。中輟學生的危機與轉機(初版二刷)。臺北市:濤石。
    吳錫鑫(民92)。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方案試辦學校輔導文化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謝麗紅(民89)。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務(增訂版)。彰化市:品高。
    李孟文(民91)。國中教師實施教訓輔合一課堂管教的策略與改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武雄(民77)。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在輔導工作上發揮輔導功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玟青(民85)。國中生對輔導教師角色知覺、印象形成及其求助意願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李華璋(民90)。諮商人員專業認同歷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李德高(民73)。諮商員的特徵。社會福利,7,40-43。
    李慧賢(民92)。國中輔導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教訓輔三合一與心理師法實施後的角色與定位。學生輔導通訊,85,52-63。
    杜仲傑、沈永正、楊大和、饒怡君、吳幸宜譯(民91)。變態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周愫嫻(民90)。愛上學的孩子,不會變壞嗎?論學校因素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關係。應用心理研究,11,93-115。
    周麗玉(民86)。國中個案輔導模式初探。諮商與輔導,137,2-8。
    林杏足(民92)。青少年諮商的破冰之行-建立關係的方法與策略。輔導季刊,39(2),1-9。
    林思妙(民81)。從認知評估、因應方式看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美珠(民89)。國小輔導工作實施需要、現況與困境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8,51-75。
    林美珠(民90)。國小輔導師資培育模式之研究:諮詢能力之內涵與訓練模式之探討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89-2418-H-026-001-F19),未出版。
    林美珠、田秀蘭合譯(民90)。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初版二刷)。臺北市:學富。
    林家興(民86)。學校輔導工作的四個困境與突破。學生輔導通訊,50,112-115。
    林家興(民91)。中學輔導教師與專業輔導人員工作內容的時間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3(2),23-39。
    林素玉(民89)。大四實習諮商員在個別諮商實習期間的諮商發展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清文(民88)。學校輔導工作的統合與改革-呼應教育改革運動的呼籲。載於中國輔導學會(主編),輔導學大趨勢(493-517頁)。臺北市:心理。
    林清江(民76)。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際。師友,241,6-7。
    邱小萍(民87)。國小級任教師輔導能力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邱珍琬(民89)。做個諮商人。臺北市:心理。
    邱竟翔(民88)。國中輔導工作的探討。教育文粹,28,86-91。
    邱麒忠(民74)。加強高中輔導工作的推廣。輔導月刊,22(1),93-97。
    施柏生(民7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輔導專業知能滿意度與角色認知及人格特質之研究 (摘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7,105-119。
    洪有義(民81)。國民中學輔導單位組織及員額編制現況調查。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未出版。
    洪淑媚(民86)。貫徹學校輔導工作分層負責之探討。建國學報,16,89-105。
    洪莉竹(民86)。以系統觀看學校輔導工作的運作與推展。諮商與輔導,140,頁2-6。
    洪莉竹(民89)。從回歸教育本質的觀點探討教師在學校輔導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高職教師為例。學生輔導通訊,71,30-39。
    胡海國編譯(民74)。青少年心理學(修訂七版)。臺北市:桂冠。
    夏金波(民73)。「教師也是輔導工作者」的反省。輔導月刊,20(6),27。
    夏敏(民89)。大學生對諮商服務的知覺暨影響求助意願因素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師資培育法(民83年02月07日修正公布名稱與全文;民 93 年 05 月 05 日修正公布)。臺北市:總統府。
    師資培育法施行細則(民92年08月11日修正發布全文)。臺北市:教育部。
    翁開誠(民75)。。載於劉焜輝、汪慧瑜(主編),輔導論文精選(下)(622-628頁)。臺北市:天馬。
    袁志晃(民84)。輔導人的角色、工作內容及能力需求之探討。輔導季刊,31(4),43-48。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民85年10月2日發布;民92年8月29日廢止)。臺北市:教育部。
    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工員額編制標準(民71年1月28日發布;民88年12月10日修正發布)。臺北市:教育部。
    國民教育法(民68年5月23日公布;民88年2月3日增修公布)。臺北市:總統府。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民71年7月7日發布;民88年7月29日修正發布)。臺北市:教育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部(民9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部教育學分班導師暨班代表座談會議。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部。民國93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icon.ntnu.edu.tw/最新公告。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心理師考試規則(民91年08月13日訂定發布;民92年04月29日修正發布)。臺北市:考試院。
    張玉茹(民86)。社會變遷中國中教師角色的扮演。教育資料文摘,39(2),34-53。
    張春興等(民71)。國中輔導問題之評析:基層工作者的心聲。中國論壇,13(12),63-72。
    張浣芸(民73)。預防重於治療的學校輔導工作。師友,209,49-50。
    張添洲(民80)。社會變遷中教師角色的調適。師友,294,55-57。
    張廣運(民92)。臺灣臨床心理師專業發展的比較分析。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德聰(民83)。青少年偏差行為之探討。社會科學學報(空大),2,25-59。
    張德聰、鄭玉英、林香君、陳清泉(民86)。諮商技巧訓練手冊(四版)。臺北市:天馬。
    張靜怡(民87)。專業實習課程對準諮商員諮商能力發展之分析研究-以彰化師大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教育部(民87)。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成果總輯。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0)。國中教師輔導工作手冊。臺北市:教育部。民國93年04月10日,取自:http://www.guide.edu.tw/data
    教育部(民92)。各級學校學校通訊錄與各類統計:九十一學年度資料庫。民國92年12月29日,取自:http://140.111.1.22/school/index_al.htm
    教育部訓委會第一組(民93年2月24日公告)。依法由各校校務會議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及教師擔任導師辦法。臺北市:教育部。民國93年04月10日,取自:http://
    www.edu.tw/edu_web/web/publicfun/dynamic_default.php
    教師法(民84年8月9日公布;民92年1月15日修正公布)。臺北市:總統府。
    教師法施行細則(民85年8月31日發布;民93年1月20日修正發布)。臺北市:教育部。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民86年7月16日發布;民92年10月16日廢止)。臺北市:教育部。
    曹中瑋(民92)。心理師法對於國中小學生輔導工作的影響。學生輔導通訊,85,46-51。
    許天威和宋明君(民87)。專業團隊合作是學校輔導工作的坦途。輔導通訊,55,53-59。
    許春金(民85)。校園內之青少年犯罪事件。載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教師諮詢服務巡迴專題講座第十輯:輔導的饗宴(98-104頁)。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許維素(民86)。學校組織、人員與輔導方案。載於劉焜輝(主編),輔導原理與實務(57-87頁)。臺北市:三民。
    許維素(民87)。輔導教師專業角色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慶恭(民92)。新竹市國小級任教師輔導能力、輔導困擾、因應方式與改善措施期望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清榮(民91)。國民中學導師時間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文玲(民80)。學校輔導教師諮商倫理信念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李綢(民84)。一般專任教師的輔導知能訓練。學生輔導通訊,41,30-33。
    陳秉華(民80)。諮商技巧訓練的成效暨諮商技巧與諮商效果的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4,117-143。
    陳秉華(民82)。我國各級學校輔導諮商員教育課程之分析及規畫。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未出版。
    陳秉華(民84)。臺灣學校輔導人員的養成教育及未來趨勢。載於教育部訓育委員會(主編),1995輔導工作國際比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7-169頁)。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陳秉華、許維素(民88)。輔導活動科實習教師的壓力調適與小團體輔導歷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7,69-96。
    陳秉華、程玲玲(民81):學校輔導人員工作綱領之分析研究。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未出版。
    陳若璋(民83)。我國各級學校輔導諮商員證照制度架構之分析與規畫。載於教育部訓育委員會(主編),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八十三年度專案研究論文摘要集(92-139頁)。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陳英豪(民67)。國中輔導工作現狀之檢討及今後努力方向。教育文粹,7,4-9。
    陳英豪、陳秉華、廖鳳池(民82)。「三人式諮商員訓練」與「精微諮商訓練」之訓練效果比較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1,99-118。
    陳綠蓉(民85)。輔導實務與教育行政的交集-國中輔導工作的整合與推展。諮商與輔導,124,36-38。
    陳錫銘(民86)。從輔導倫理談學校輔導工作的結與解。學生輔導通訊,53,30-35。
    陳騰祥(民60)。學校輔導工作的新趨勢。輔導月刊,8(4),12-14。
    彭天福(民88)。國民中學輔導工作系統現況分析。諮商與輔導,161,36-39。
    彭天福(民91)。回歸問題與專業的學校輔導工作。諮商與輔導,200,51-55。
    曾端真(民83)。我國各級學校理想之輔導單位組織及員額編制。載於教育部訓育委員會(主編),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八十三年度專案研究論文摘要集(33-44頁)。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湯瑞雪(民90)。國中教師角色轉變之研究-國家權力與教師專業自主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維玲(民78)。我國中學師資培育專業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程小蘋、林杏足(民92)。國中輔導教師對青少年個案身心特徵、晤談問題及諮商作法之知覺分析。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5,133-174。
    賀孝銘(民88)。在學準諮商員之「個案概念化」與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馮莉雅(民86a)。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 (上)。教育資料文摘,40(1),132-147。
    馮莉雅(民86b)。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 (下)。教育資料文摘,40(2),160-175。
    馮觀富(民82)。國中、小學輔導與諮商理論、實務。臺北市:心理。
    黃宏建(民91)。臺中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政昌(民90)。學校三級預防策略之探討。諮商與輔導,184,19-23。
    黃惠惠(民81)。助人歷程與技巧(增訂版初版四刷)。臺北市:張老師。
    黃德祥(民81)。國民小學輔導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未出版。
    楊如晶(民85)。學校輔導教育的功能與現況--國中輔導工作的展望。臺灣教育,544,34-36。
    楊志能(民93)。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輔導學生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昌裕(民74)。由全體教師的參與談落實國小輔導工作。輔導月刊,22(1), 81-86。
    楊逸源(民92)。臺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認知與實施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素珠(民84)。教師口語行為、國中學生自尊與學校適應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鳳池(民84)。諮商員專業自我理論的建構-「諮商員自我認知評量表」的編製。臺南師院學報,28,153-182。
    劉淑慧(民84)。準諮商員諮商實習表現評量表編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84-2413-H018-009),未出版。
    劉焜輝(民75)。推行學校諮商工作的基本認識。載於劉焜輝、汪慧瑜(主編),輔導論文精選(下)(662-668頁)。臺北市:天馬。
    劉焜輝(民83)。輔導工作實務手冊(六版)。臺北市:天馬。
    蔡先口(民73)。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錦宜、王美蘭、廖瑗美(民93)。國中輔導工作訪視後記。諮商與輔導,217,49-51。
    鄭安伶(民91)。國小教師對學校輔導工作及學生輔導觀點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秀姿(民77)。學校應如何提昇全體教職員之輔導知能以期共同參與輔導工作。蘭女學報, 1,101-139。
    鄭崇趁(民83)。當前輔導工作的檢討與展望。學生輔導通訊,30,4-11。
    鄭崇趁(民86)。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青少年輔導計畫的時代任務。學生輔導通訊,51,20-23。
    鄭崇趁(民88)。整合導向評估模式之運用-以「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崇趁(民89)。教訓輔三合一的主要精神與實施策略。學生輔導通訊,66,14-25。
    鄭照順(民69)。高雄市國中問題學生與教師之關係。臺灣教育,351,22-28。
    鄭照順(民88)。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臺北市:心理。
    鄭熙彥、林義男(民81)。我國學校輔導人員專業教育內容及其效果分析研究。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未出版。
    蕭文(民66)。從專任教師留校看「教師與諮商員在輔導工作中之角色與功能」。輔導月刊,13(5/6),,3-5。
    蕭文(民78)。美國諮商專業的發展趨勢。輔導月刊,25(11/12),3-11+(下轉15頁)。
    蕭文(民79)。我國學校輔導工作。輔導月刊,26(1/2),3-9。
    蕭文(民84a)。從輔導分工責任化談輔導教師應具之專業訓練。學生輔導通訊,41,34-41。
    蕭文(民84b)。從市場學角度談學校輔導工作的形成與發展:消費者導向的輔導工作策略。輔導季刊,31(2),2-6。
    蕭文(民88)。學校輔導工作的發展趨勢。載於中國輔導學會(主編),輔導學大趨勢(103-122頁)。臺北市:心理。
    蕭文(民89)。幽默與諮商。學生輔導通訊,68,8-17。
    韓玉芬(民93)。初任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歷程之質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ASCA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2004a, April 25). About ASCA : National standards.〔Announcement〕. VA : ASCA. Retrieved April 25, 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
    http://www.schoolcou-nselor.org/content.cfm?L1=1&L2=9
    ASCA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2004b, April 25). Career/Roles : Student-to-Counselor Ratios.〔Announcement〕. VA : ASCA. Retrieved April 25, 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 http://www.schoolcounselor.org/content.cfm?L1=9
    ASCA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2004c, April 25). Career/Roles : Why Middle School Counselors? 〔Announcement〕. VA : ASCA. Retrieved April 25, 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 http://www.schoolcounselor.org/content.cfm?L1=1000&L2=78
    ASCA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2004d, April 25). ASCA Ethical Standards 〔Announcement〕. VA : ASCA. Retrieved April 25, 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 http://www.schoolcounselor.org/content.cfm?L1=12&L2=2
    Baker, S. B. (1992). School counseling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Y : 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CACREP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Counseling and Related Educational Programs) (2001, April 13). The 2001 Standards. VA : CACREP. Retrieved June 16, 2003 ,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 http://www.counseling.org/cacrep/2001standards700.htm
    Carkhuff, R. R. (1969). Helping and human relations : a primer for lay and professional helpers. NY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Corey, G., (2001).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6th ed.). CT : Thomson Learning.
    Cormier, B., & Cormier, S. (1998). Interviewing strategies for helpers : fundamental skills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4th ed.). CA : Brooks/Cole.
    Egan, G. (1998). The skilled helper : a problem-management approach to helping (6th ed.). Pacific Grove, CA : Brooks/Cole.
    Eriksen, K., & McAuliffe, G. (2003). A measure of counselor competency.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43(2), 120-133.
    Fairchild, T. N. (1994). Evaluating of counseling services : Accountability in a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29, 28-37.
    Ghorpade, J., & Atchison, T. J. (1980). The concept of job analysis : A review and some suggestion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9, 134-144.
    Hanna, F. J., Hanna, C. A. & Keys, S. G. (1999). Fifty strategies for counseling defiant, aggressive adolescents : Reaching, accepting, and relat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7(4), 395-404.
    Hart, G. M., & Nance, D. (2003). Styles of counselor supervision as percevied by supervisors and supervisees .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43(2), 146-158.
    Heck, S. F., & Williams, C. R. (1984). The complex roles of the teacher :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NY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ill, G. E. (1974).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guidance (2nd ed.). N. J. : Prentice-Hall.
    Hutchinson, R. L., Barrick, A. L., & Grove, M. (1986). Functions of secondary school counselors in the public schools : Ideal and acyual. The School Counselor, 34, 87-91.
    Ivey, A. E., & Ivey, M. B. (2003). Intentional interview and counseling : Facilitating Client Development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5th ed.). Pacific Grove, CA : Brooks/Cole.
    Jeffery, A. K., & Ellen, K. (2000). Counseling skills for teachers. CA : Corwin Press.
    Keys, S. G., Bemak, F., & Lockhart, E. J. (1998). Transforming school counseling to serve th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at-risk Youth.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6, 381-388。
    Lockhart, E., & Keys, S. (1998). The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role of the school counselor.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1, 3-6.
    McWhirter, J. J., McWhirter, B. T., McWhirter, A. M., & McWhirter, E. H. (1998). At-risk youth : a comprehensive response : for counselors, teachers, psychologists, and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als (2nd ed.). CA : Brooks/Cole Pub. Co.
    Mortensen, D. G., & Schmuller, A. M. (1976). Guidance in today's schools (3rd ed.). New York : Wiley.
    Newman, B. M., & Newman, P. R. (1995). Development through life : a psychosocial approach (6th ed.). CA : Brooks/Cole Pub. Co.
    Okun, B. F. (1987). Effective helping : interviewing and counseling techniques (3rd ed.). Monterey, CA : Brooks/Cole.
    Patterson, C. H. (1962).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in schools. NY : Harper and Brothers.
    Prout, H. T. (1999).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An overview. In Prout, H. T., & Brown, D. T. (Eds.).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school and clinical settings (3rd ed.). NY : John Wiley.
    Raths, L. (1971). What is a good teacher. In Raths, J., Pancella, J. R., Van Ness, J. S. (Eds), Studying teaching (2nd ed.) (pp.3-9).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Shaw, M. C. (1973). School guidance systems : objectives, functions, evaluation, and change. 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Shertzer, B., & Stone, S. C. (1981). Fundamentals of guidance (4th ed.). 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Truax, C. B., & Carkhuff, R. R. (1967). Toward effective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 training and practice. Chicago : Aldine.
    Tyler, L. E. (1969). The work of the counselor (3rd ed.). NY : Appleton- Century-Crofts.
    Veenman S. (1984).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4(2), 143-17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