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有政
論文名稱: 鏡花緣修辭藝術探微
指導教授: 蔡宗陽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5
中文關鍵詞: 鏡花緣修辭藝術篇章修辭字句修辭才學小說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16下載:7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鏡花緣修辭藝術探微》論文提要
    《鏡花緣》在中國古典小說史上是一部十分獨特的書,它包羅萬象,內容兼有各類小說的形式。魯迅稱它為「以小說見才學者」,內容駁雜如「萬寶全書」,王瓊玲則從《鏡花緣》的內容及創作目的及表現手法上將它定義成「才學小說」,比較清楚地標舉出這類小說的特點。
    歷來對《鏡花緣》的評價不一,一般多以其標榜才學,大掉書袋為最大缺點;也尚未見到對它作過有系統的修辭探析。因此本論文採用修辭學家對辭格所作定義與分類,以及小說作法上常用的幾個特徵,從心理學及美學的角度來配合分析。試圖尋繹出一般人視為駁雜的《鏡花緣》,其中蘊含的修辭藝術。
    本論文共六章,約十八萬字。第貳至伍章是重心所在,分別是篇章及字句修辭藝術;字句修辭中又分成情意、文字、聲律三部份來分析。說明如下:
    第壹章是〈緒論〉: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說明《鏡花緣》研究現況。第三節介紹研究方法及論文架構。第四節則是對《鏡花緣》作者李汝珍及其創作背景作一說明,以便進一步理解《鏡花緣》創作上的修辭用意。
    第貳章是〈《鏡花緣》章節布局及結構設計之篇章修辭〉。本章重點在探討將《鏡花緣》建構成百回巨製的幾個重要修辭手法。第一節是文學中最具曖昧色彩的「象徵」,《鏡花緣》的主題思想駁雜,應與大量的象徵有關;第二節是「諷喻」,檢察李汝珍如何用委婉曉喻來託寓人情事理。第三節是「伏筆」,在「綴段」的譏評下,本節擬檢視《鏡花緣》所埋設的伏筆。
    第參章是〈《鏡花緣》鋪文摛錦及表情達意之字句修辭〉。著重在語言文字流露出來的情意性與感染力。第一節「夸飾」,本文試圖從《鏡花緣》中的海外國度描寫及神話色彩來檢視書中的超常想像和語言;第二節「譬喻」探討《鏡花緣》書中如何用類比、轉義來表現逼肖鮮明的形象美;第三節「引用」,看李汝珍如何將豐富的學識化用出新;第四節是「仿擬」,彷如「舊瓶裝新酒」,看看李汝珍如何對文字變化翻奇。
    第肆章是〈《鏡花緣》文字遊戲及幽默諧謔之字句修辭〉。重點在藉由幾個與文字的形音義變化有關的辭格,來探析《鏡花緣》所呈現出來的幽默諧趣。四個小節分別是「析字」、「飛白」、「雙關」、「借代」,試圖從「心理距離」、「聯想」、「注意」等心理機制上,去發掘李汝珍掌握文字所生發的幽默與機趣。
    第伍章是〈《鏡花緣》聲韻節律及音樂語言之字句修辭〉。李汝珍著有《音鑑》一書,因此本章想探究李汝珍如何將聲韻知識與小說結合在一起。本章包括排比對偶、類疊,以檢視《鏡花緣》字句修辭的整齊美、平衡美與回環美;另外還將書中出現的詩詞韻語及方言俗語整理出來,看看李汝珍是如何有效利用這些特殊形式來調節長達百回篇幅的文字密度。
    第陸章是〈結論〉:《鏡花緣》之修辭藝術特色。本章是將前面各章節的研究心得的總結説明,以期更能清楚地提點出《鏡花緣》的修辭藝術特色所在。
    關鍵字:《鏡花緣》 修辭藝術 篇章修辭 字句修辭 才學小說

    《鏡花緣》修辭藝術探微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圍 --------------1 第二節 研究現況之分析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10 第四節 作者及創作背景 --------------13 第貳章 《鏡花緣》章節布局及結構設計之篇章修辭 第一節 影射暗示的象徵 --------------19 一 神話–隱喻的結構象徵----------- 21 二 借名發揮的人物象徵------------ 24 三 烘雲托月的事物象徵------------ 34 四 仙凡相應的環境象徵------------ 37 第二節 光鑑人性的諷喻 --------------40 一 奇幻國度裡人生百態的諷喻--------- 41 二 「酒色財氣」人性弱點的諷喻---------51 第三節 聚散自如的伏筆 --------------56 一 百花才女大聚的宿緣牽綰-----------57 二 女主武后出現的先聲預告-----------58 三 唐敖超凡入聖的仙緣觸媒-----------59 四 域外探訪名花的情牽夢引-----------60 五 海外國度歷程的預告提點-----------61 六 伸張女權思想的先露消息-----------62 七 落難女兒國度的預感讖言-----------63 八 酒色財氣四關的喻義鋪墊-----------64 第參章 《鏡花緣》鋪文摛錦及表情達意之字句修辭 第一節 驚異奇幻的夸飾---------------67 一 以大顯勝的人情夸飾------------- 69 二 驚怪奇幻的空間夸飾------------- 72 三 神異有趣的時間夸飾------------- 74 第二節 靈動逼肖的譬喻---------------76 一 鮮明曉暢的明喻--------------- 79 二 強烈直接的隱喻--------------- 83 三 精簡傳神的略喻--------------- 84 四 轉義巧妙的借喻--------------- 84 第三節 鎔成出新的引用 --------------86 一 直接明引正用---------------- 90 二 直接明引反用---------------- 93 三 直接明引化用---------------- 93 四 直接暗引正用---------------- 95 五 間接明引正用---------------- 97 六 間接暗引正用-----------------97 七 間接暗引反用----------------100 八 間接暗引化用----------------101 第四節 巧移善鑄的仿擬-------------- 103 一 仿效:舊瓶新酒仿調翻造的新意--------105 二 仿諷:巧構變體形式的幽默嘲弄--------106 第肆章 《鏡花緣》文字遊戲及幽默諧謔之字句修辭 第一節 幽默諧趣的析字 ------------ 112 一 化形析字:離合增損的字趣--------- 113 二 諧音析字:反切借音的字趣--------- 118 三 衍義析字:演化牽附的字趣--------- 120 第二節 悖謬增趣的飛白 -------------126 一 字形飛白:錯字連篇的謬趣--------- 128 二 語音飛白:滿口白話的謬趣----------131 三 詞義飛白:誤解橫生的謬趣--------- 133 四 句義飛白:不合邏輯的謬趣--------- 135 第三節 曲徑通幽的雙關 ------------ 137 一 字音雙關:諧音借意的幽默--------- 140 二 詞義雙關:歧出多義的幽默--------- 142 三 句義雙關:會意生趣的幽默----------145 第四節 巧挪妙換的借代 -------------148 一 借事物的特徵或標誌代替事物-------- 151 二 借事物的材料或工具代替事物-------- 154 三 借事物的所在所屬代替事物--------- 157 四 特定與普通互相借代 ----------- 157 五 原因與結果互相借代------------ 158 六 具體與抽象互相借代 ------------159 第伍章 《鏡花緣》聲韻節律及音樂語言之字句修辭 第一節 酣暢流動的排比對偶 ----------160 一 鋪衍酣暢的排比--------------164 二 流麗和諧的對偶 -------------167 第二節 宛轉鏗鏘的聲韻疊詞 ---------- 171 一 宛轉鏗鏘的詞語類疊------------172 二 字母圖及雙聲疊韻酒令 ----------181 第三節 皴情點意的詩詞韻語 ----------185 一 絕句-------------------187 二 律詩-------------------188 三 詞--------------------191 四 賦--------------------192 五 聯語-------------------195 六 謎語-------------------195 第四節 洗鍊生動的方言俗語 ----------198 一 方言土語:海州灌雲的鄉音---------199 二 俗諺俚語:平易自然的口語---------202 第陸章 結論:《鏡花緣》之修辭藝術特色---- 206–212 附錄:〈千言百韻題花詩〉-----------213 〈天女散花賦〉-------------215 參考書目-------------------217-225

    參考書目
    壹、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鏡花緣》
    李汝珍《鏡花緣》(《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小說類》,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1年第一版)。
    李汝珍《鏡花緣》尤信雄校注、繆天華校閱(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1 月)。
    李汝珍《鏡花緣》(台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李汝珍《鏡花緣》(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7月)。
    李汝珍《鏡花緣》(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
    二、《鏡花緣》研究相關書籍
    朱眉叔《李汝珍與鏡花緣》(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一版二 刷)。
    沈伯俊〈《儒林外史》和《鏡花緣》〉《中國古典小說新論集》(重 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刷)。
    李漢秋、胡益民〈李汝珍的《鏡花緣》〉一文,收錄於《古典小說十 講》(中華書局,1992年4月,湖北第一次印刷)。
    何滿子〈古代小說退潮期的別格---雜家小說---《鏡花緣》肤說〉《古 小說經典叢談》上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2年 )。
    孫佳訓《鏡花緣公案辨疑》(山東:齊魯書社,1984年5月一版)。
    夏志清著、黃維樑譯〈文人小說家和中國文化----《鏡花緣》研究〉 《文人小說與中國文化》(台北:勁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5 年2月)。
    郭玉雯〈《鏡花緣》的結構與意義〉《中國古典小說賞析與研究》(上 編)(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文藝研究促進委員會)
    樂蘅軍〈蓬萊詭戲---論《鏡花緣》的世界觀〉,《古典小說散論》(台 北:純文學出版社1976年10月初版)。
    歐陽健〈海的探險和海外世界的發現---《鏡花緣》歷史價值芻論〉《明 清小說采正》(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1月)。
    蘇淑芬〈李汝珍用寓言表示諷刺的創作精神〉《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 集》5(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11月初版)
    三、修辭學
    白春仁《文學修辭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1刷)。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修辭通鑑》(台北:建宏出版社, 1996年1 月初版1刷)。
    沈 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11月修訂版二刷)。
    沈 謙《修辭方法析論》(台北:宏翰文化,1992年3月)。
    何淑貞《古漢語語法與修辭研究》(台北:華正書局,1997年6月初 版)。
    杜高印〈命名與語言美〉《修辭學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1987年 10月1刷)。
    汪麗炎《漢語修辭》(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1年2月3刷)。
    徐炳昌〈辭格心理初探〉《修辭學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1987年 10月1版)。
    徐炳昌〈辭格心理基礎初探〉《修辭學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1987年10月初版一刷)。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月再版)。
    陳師滿銘主編、張春榮著《修辭新思維》(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 司,2001年9月初版)。
    陳光磊《修辭論稿》(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 炯《中國文化修辭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1版1 刷)。
    張春榮《修辭散步》(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9月初版)。
    張春榮《修辭行旅》(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初版)。
    張乃立〈比喻辭格的心理透視〉《修辭學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唐松波、黃建霖《漢語修辭格大辭典》(台北:建宏出版社,1994年初 版)。
    彭華生、王才禹《語言藝術分析》(台北:智慧大學出版公司,1999 年)。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增訂2版10刷)。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2000年四月初版)。
    鄭子瑜《人名修辭學》(台北:書林出版社,1993年2月)。
    鄭頤壽《文藝修辭學》(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初版一 刷)。
    鄭遠漢〈言語的美〉張壽康、黃宏煦主編《修辭的理論與實踐》(北 京:語文出版社,1990年2月1刷)。
    楊春霖、劉帆《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8月)。
    劉煥輝《修辭學綱要》(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年5月二版一 刷)。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2年6月增訂初版)。
    蔡謀芳《修辭二十五講---表達的藝術》(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蔡師宗陽《修辭學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蔡師宗陽《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5月初 版)。
    蔡師宗陽《高級中學文法與修辭下》教師手冊(台北:三民書局)。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出版社,2001年10月4 刷)。
    駱小所《實用修辭》(雲南教育出版社)。
    關紹箕《實用修辭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年)。
    顏藹珠、張春榮《英語修辭學》(台北:文鶴出版公司,1997年6月增修 訂一版)。
    譚永祥〈「雙關」及其瓜葛辨〉《修辭學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刷)。
    四、美學、心理學
    毛宣國《美學新探》(長沙:嶽鹿書社 ,2002年12月2刷)。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一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2 月)。
    李澤厚《美學論集》(台北:駱駝,1987年)。
    金開誠《文藝心理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3 刷)。
    吳禮權《修辭心理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1版)。
    周安華《幽默與語言藝術》(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年)。
    陶東風《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10 月2刷)。
    浦安迪《中國敘事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
    陳雪帆《美學概論》(台北:文鏡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12月重排初 版)。
    鄭榮馨《語言表現風格論---語言美的探索》(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1999年5月1版)。
    駱小所《語言美學論稿》(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薛寶琨《中國人的軟幽默》(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4月)。
    蕭 颯《幽默心理學》(台北:智慧大學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
    譚永祥《漢語修辭美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1992年)。
    五、小說學
    于天池《明清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1 版)。
    王 蒙《關於短篇小說的創作》《王蒙談創作》(北京:中國文藝聯合 出版公司, 1983年)。
    王瓊玲《古典小說縱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3月初版)。
    王瓊玲《清代四大才學小說》(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年月初版第一 次印刷)。
    何滿子、李時人主編《明清小說鑑賞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年9月1版)。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
    林興仁《紅樓夢的修辭藝術》(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12月第 一版)。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 月)。
    侯 健〈《野叟曝言》的變態心理〉《中國小說比較研究》(台北:東 大圖書,1983年)。
    俞捷汝《小說二十四美》(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3月)。
    陳 洪《中國古代小說藝術論發微》(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7年 7月第一版)。
    時 萌《晚清小說》(台北:萬卷樓,1993年)。
    張俊、沈治鈞《清代小說簡史》(下)(瀋陽:遼寧教育,1993年)。
    葉 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初版)。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武昌:華中師範大 學出版社,1992年6月一刷)。
    齊裕昆、陳惠琴《劍與鏡----中國諷刺小說史略》(台北:文津出版 社,1995年9月初一版)。
    傅騰霄《小說技巧》(台北:洪葉文化,1996年)。
    賈文仁《古典小說大觀園》(台北:天宇,1988年初版)。
    鄭明娳〈古典小說中的婦女群像〉《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 北:谷風出版社,1998年)。
    臧思鈺、梁平、王才路《中外文學人物形象辭典》(太原:山西人民出 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谷風出版社,1971年)。
    樂蘅軍《古典小說散論》(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6年10月初版)。
    六、其他
    (一)古籍(依時代先後排列)
    1經
    《孟子注疏》(漢)趙歧(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初版,2001年)。
    《詩經集傳》(宋)朱熹(台北:世界書局,1986年)。
    《論語集注》(宋)朱熹(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易程傳》(宋)程頤(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10月二刷)。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 1990年8月增訂七版)。
    2史
    《史記》(漢)司馬遷(台北:新文豐出版社台一版,1989年)。
    《漢書》(漢)班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台五版,1981年)。
    《後漢書》(漢)范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台一版,2000年)。
    《新唐書》(宋)歐陽脩、宋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六版,1988年)。
    3子
    《續齊諧記》(梁)吳均(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博物志》(晉)張華(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年)。
    《抱朴子》(晉)葛洪(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8年)。
    《山海經校注》(清)袁珂(四川:巴蜀書社,1996年)。
    《老子》(晉)王弼注(台北:中華書局,1987年11版)。
    《淮南子》(漢)劉安(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元月再版)。
    4集
    《文心雕龍》(梁)劉勰、范文瀾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0 年)。
    《全唐詩話》(宋)尤袤(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楚辭集注》(宋)朱熹(台北:華正書局,1974年)。
    《廣群芳譜》(清)(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0年)。
    (二)近代著作(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孝廉〈不死與再生---月亮神話之二〉《花與花神》(台北:洪範, 1980年10月初版)。
    王方俊〈紅樓夢詩詞曲賦介紹〉收錄於《紅樓夢詩詞新賞》(台北:地 球出版社,2000年2月再版)。
    朱光潛《詩論》(第二章詩與諧讔)(台北:萬卷樓,1994年)
    李達三著,蔡源煌譯〈文學與神話〉《比較文學研究的新方向》(台 北:聯經出版公司,1978年)。
    何冠驥〈中國文學中的烏托邦主題〉《借鏡與類比----中國文學研究的 現代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年)。
    何滿子《醉話酒文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9月台灣初 版)。
    吳延環《論語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1年5月1版1刷)。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年11月第7次印行)。
    南懷瑾、徐芹庭《周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年)。
    孟昭瑀〈小議鏡花謎〉《中國謎語大辭典》(太原:書海出版社,1990 年11月第一版)。
    查爾斯.查特微克著、張漢良譯《象徵主義》(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1981年10月再版)。
    秦 牧《藝海拾貝》(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年)。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 版)。
    曹淑娟《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8月)。
    康來新主編《王文興的心靈世界》(台北:雅歌出版社,1990年5月初 版)。
    賈祖璋《花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一刷)。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台北:國文天地,1990年初版)。
    傅錫壬《楚辭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1月初版)。
    潘富俊《成語植物圖鑑》(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
    賴永海釋譯《維摩詰經》(高雄:佛光經典叢書,1997年)。
    楊師如雪《文法ABC》(台北:萬卷樓,2002年)。
    魯 迅《門外文談》《魯迅雜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魯 迅《魯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雜文二集》(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1989年出版四刷)。
    劉俊文、秦畢嘯《中國民間俗語》(台北:漢欣文化事頁有限公司, 1995年11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1年7月)。
    蔡師宗陽、余崇生主編:《中國文學與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2000年)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1987年)。
    鮑家麟〈李汝珍男女平等思想〉《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 社,1998年4月)。
    蕭 蕭《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4月初版)。
    龔鵬程《文學與美學》(台北:業強出版社,1995年)。
    龔鵬程〈幻想與神話的世界—人文創設與自然秩序〉《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抒情的境界)(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6年)。
    貳、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丁豫龍《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本質》(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 文,1997年6月)。
    王瓊玲《清代才學小說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1996年6月)。
    王安琪《格列佛遊記與鏡花緣再探---曼氏諷刺理論詮釋》(台北:國立 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英文)
    王忠林《中國文學之聲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博士論文,1963年)。
    王季文《鏡花緣神話國度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1978年)。
    呂覲芬《鏡花緣的主題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7年6月)。
    呂靜雯《樂章集修辭藝術之探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1年7月)。
    宋孟貞《紅樓夢與鏡花緣的才女意義析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金正起《水滸傳修辭藝術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2000年)。
    林佳樺《楚辭修辭藝術探微》(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1年)。
    周娟娟《韓非子連珠體修辭探微》(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 論文,2003年)。
    黃淑偵《鏡花緣神話原型與敘事技巧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 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7月1日)。
    賴玫怡《修辭心理與美感之探析---以誇飾、譬喻為例》(台北: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駱水玉《四部具有烏托邦視境的清代小說:《水滸後傳》《希夷夢》 《紅樓夢》《鏡花緣》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6月)。
    韓佩錦《李汝珍的女性認同----析論鏡花緣之解構性別角色定規》(彰 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1年8月)。
    蘇淑芬 《鏡花緣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8年5月)。
    參、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鏡花緣》相關研究
    尤信雄〈《鏡花緣》的主旨及其成就〉《鵝湖》第五卷十期(1980年4 月)。
    王同書〈首屆《鏡花緣》學術討論會綜述〉《明清小說研究》第6輯(北 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7年12月1版)。
    王瓊玲〈李汝珍在《鏡花緣》中所展現之技藝〉《東吳中文學報》 (1996年5月)。
    王瓊玲〈《鏡花緣》中的醫藥〉《古典文學》第十四期望(1997年5 月)。
    毛忠賢〈《鏡花緣》對《紅樓夢》的繼承與突破兼論明清小說中女性形 象的演變〉《人文雜誌》第2期(1990年)。
    李辰冬〈《鏡花緣》的價值〉《學粹》十五卷五期(1962年2月)。
    李玉馨〈反傳統與擁傳統:論《鏡花緣》中的女權思想〉《中外文學》 22卷8期(1993年11月)。
    李奇林〈論《鏡花緣》的武則天形象〉《明清小說研究》第3-4期(1994 年4月)。
    李豐楙〈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 刊》第七期(1995年9月)。
    余克超、張傳藻〈鄭振鐸與《鏡花緣》研究〉《明清小說研究》第6輯 (1987年12月 第1版)。
    林連祥〈《鏡花緣》結構探索〉《中外文學》9卷8期(1981年1月)。
    邵士權〈《鏡花緣》對中國古典小說美學標準的新拓展〉《人文雜誌》 (1991年第3期)。
    侍守愚、姚夢芹〈《紅樓夢》與《鏡花緣》對「纏足」問題的態度〉 《明清小說研究》第四期(南京:明清小說編輯部,1994年)。
    夏興仁〈《鏡花緣》的時代精神和地方特色〉《明清小說研究》(南 京:明清小說編輯部,1994年)。
    許金枝〈《鏡花緣》字母圖探微〉《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第九期 (1980年6月)。
    黃克武〈《鏡花緣》之幽默----清中葉中國幽默文學之分析〉《漢學研 究》第9卷第1期(1991年6月)。
    聞 起〈借鏡花水月,寫世道人心----《鏡花緣》的筆法和讀法〉《文 史知識》第6期(1986年4月)。
    陳光政〈述評《鏡花緣》中的聲韻學〉《聲韻論叢》第三輯 (1996 年)。
    張 訓〈《鏡花緣》海灌方言淺釋〉《明清小說研究》第四期(1994 年)。
    彭增玉〈論《鏡花緣》思想傾向的複雜性〉《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2 期總第54期)。
    黎活仁〈烏托邦與女性主義----近四十年有關《鏡花緣》研究回顧〉 《古典文學》第十三集 (1995年9月)。
    賴素玫〈《鏡花緣》前結構的神話敘述〉《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生論 文集》第5輯(2000年9月)。
    駱水玉〈淪降暨遐昇---論《鏡花緣》所望終虛的天路歷程〉《中國文哲 研究集刊》第十八期(2001年3月)。
    鍾明奇〈脈承與超越---論《鏡花緣》〉《明清小說研究》第22期(1991 年12月)。
    二、修辭學
    王 苹〈「移植」幽默藝術談〉《修辭學習》(1999年第2期)。
    江結寶〈「借『名』發揮」當議〉《修辭學習》(1999年第2期)。
    甘漢銓〈從鐵達尼到金達尼----譯音仿詞例〉《第一屆中國修辭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1999年6月)。
    李 華〈應該設立諧音格〉《修辭學習》(1999年第4期)。
    吳禮權〈論誇張〉《第一屆中國修辭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1999年6月)。
    周春林〈談象徵及其美學功能〉《修辭學習》(2000年第3期)。
    宗廷虎〈修辭學與心理學〉《修辭學論文集第二集》(中國修辭學會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初版一刷)。
    協 軍〈論色彩詞在語用中的兩種主要功能〉《修辭學習》(2001年第2 期)。
    高經林〈一種幽默的「雜混」〉《修辭學習》(1999年第1期)。
    高勝林〈一種幽默的「巧代」〉《修辭學習》(1999年第4期)。
    馬春玲〈比喻美質談〉《修辭學習》(1999年第1期)。
    馬春玲〈物量詞的修辭作用〉《修辭學習》(1999年第3期)。
    陸石誠〈辭格與美學〉《中國語文》第75卷第3期(1994年9月)。
    陳志強〈引用五病〉《修辭學習》(2000年第3期)。
    疏志強、陸生:〈淺析誇張的心理機制〉《修辭學習》(1999年第2 期)。
    黃慶萱〈辭格的區分與交集〉《第一屆中國修辭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1999年6月)。
    彭嘉強〈論俚俗詞語的修辭功能及其語言風格〉《第三屆中國修辭學 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01年)。
    舒兆民〈台華諺語譬喻修辭的語用學分析初探〉《第五屆中國修辭學國 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紅葉文化事業,2003年)。
    劉超班〈也談回文的起源〉《修辭學習》(1995年第5期)。
    楊金鑫〈「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試析和民族審美心理對俗語內容美 的塑造〉《修辭學習》(1999年第1期)。
    韓慶玲〈隱喻漫談研究〉《修辭學習》(1999年第2期)。
    潘柏年〈論修辭與聲韻的關係〉《第一届中國修辭學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1999年6月)。
    蔣冰冰〈吳語動植物名稱中的修辭現象分析〉《修辭學習》(2001年第1 期)。
    蔡師宗陽〈海峽兩岸對偶的名稱與分類之比較〉《第三屆中國修辭學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01 年)。
    鍾玖英〈從語法角度論析雙關〉《修辭學習》(2001年第2期)。
    三、其他
    王永健〈婦女觀不同,女性形象迥異----明清戲曲、小說比較研究〉 《明清小說研究》3-4期(1990年)。
    王熙元〈令人著迷的隱語----說謎語的趣味及其教學應用〉《國文天 地》9卷3期(1993年8月)。
    王朝聞〈諺語、歇後語的藝術效果〉《國文天地》9卷3期(1993年8 月)。
    王瓊玲〈我國文獻所載女子國、女王國和古典小說中的女兒國〉《東吳 中文研究所集刊》創刊號(1994年5月)。
    李豐楙〈六朝仙鏡傳說與道教關係〉《中外文學》八卷八期(1980年1 月)。
    李忠明〈試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結構模式〉《明清小說研究》(1991年2 期)。
    徐傳武〈關於鳳凰的傳說和用典〉《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6年第4 期)。
    浦安迪〈《西遊記》、《紅樓夢》的寓意探討〉《中外文學》八卷二期 (1979年7月),孫康宜譯。
    康來新〈古典小説的命名〉《國文天地》6卷3期(1990年8月。)
    黃沛榮〈有趣的文字遊戲〉《國文天地》9卷3期(1993年8月)。
    謎 徒〈啞謎早已人猜破-----略說「古詩文的斷章式歇後法」〉《國文 天地》9卷3期(1993年8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