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曹以樂 |
---|---|
論文名稱: |
大台北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參與行為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王宗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6 |
中文關鍵詞: | 青少年 、休閒認知 、參與行為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4 下載:2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參與行為之差異情形及相關性,研究目的在於瞭解不同背景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休閒認知及休閒參與概況及休閒認知與休閒參與之相關性如何,以提供未來休閒單位或專業人士參考。
研究對象為大台北地區國、高中職學生,編製休閒認知及休閒參與問卷調查表,共發出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8份,有效回收率99.3%,並將所得之有效問卷進行編碼、登錄,分別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t-test)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積差相關考驗之進行問卷調查與文獻資料分析,茲將各研究結果發現整理如下:
一、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具有高度的休閒認知。
二、性別對於休閒認知沒有差異。
三、低年級(年齡)的休閒認知程度優於高年級。
四、國中生的休閒認知程度優於高中職生。
五、青少年家庭社經對於休閒認知沒有差異。
六、青少年的休閒活動參與不足
七、女生對於休閒活動參與較男生積極。
八、年級(年齡)愈小對於休閒活動參與愈積極。
九、國中生參與休閒活動情形優於高中職生。
十、消費型休閒仍以高社經家庭青少年為主要對象
十一、休閒認知與休閒參與相關性顯著。
建議:
一、父母應主動引導並帶領青少年參與休閒活動。
二、學校應積極提倡及多辦理休閒活動,設計休閒活動護照,以累積點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任何休閒活動。
三、社區應計畫性定期或不定期辦理社區休閒教育講座,結合青少年流行文化舉辦社區休閒活動季,吸引青少年主動參與。
四、除了性別、年級、學校屬性及家庭社經地位之外,實際上,還有更多內外在無法觀察到的因素影響著青少年的休閒認知與參與行為發展,因此,後續研究者可以更多變項來探討此一議題。
The study of leisure recognition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in Taipei teenagers
Name of Student:Yii-le Cho
Advisor:Gzong-ji W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teenagers whose difference and relationship in leisure recognition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It could further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and specialists.
The research tool was a questionnair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the total of 300students of government and private high school of Taipei city, and there were 298valid simples, effective retrieval rate was 99.3%. The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data contained frequencies, percentages, t-test, one-way ANOVA, correlation, and the results was as follows:
1.Teenagers in Taipei had highly leisure recognition.
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exes in leisure recognition.
3.The younger students were more excellent the elder students in leisure recognition.
4.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more excellent tha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leisure recognition.
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leisure recognition.
6.Teenagers were not enough to take part in leisure activities.
7.Girls were highly involved than boys in leisure participation.
8.The younger students were more highly involved leisure activities than elder students.
9.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d better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a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0.Teenagers with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still the main consumers in Consumption-oriented leisure.
11.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isure recognition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 suggestions were as follows:
1.Parent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isure activities with teenagers.
2.Schools should positively advocate and conduct leisure activities. They could design “leisure activity passport” to encourage students take part in leisure activities both on and outside the campus.
3.Communities should plan regular and irregular leisure education course, combine fashionable culture together, and attract teenagers’ participation.
4.In addition to sex, grade, school and par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there were many another factors affected teenagers about leisure recognition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For the reason, the future researcher could look into the other different factors and bring up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teenager, leisure recognition, participation
一、中文部份
王福生(2003):出版事業從業人員休閒態度與休閒活動參與關係之研
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建畯(2003):臺灣北區大專院校學生運動意識之調查研究。臺北:
輔仁大學出版社。
王昭正譯(2001):休閒導論。臺北:品度出版社。
王水文(1994):台南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
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煥琛(1994):休閒教育從理論與實踐的研討。台灣教育523期,P9-17。
王建堯(1998):影響國中生休閒活動的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主計處(1992):台灣地區國民休閒生活調查報告。台北:行
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9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青少年狀況調查報告。台
北:行政院主計處。
江書良(2000):台北縣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傾向與場地設施及休閒參
與機會之關聯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晶譯(2000):休閒遊憩事業概論。台北:桂魯出版社。
李長貴(1988):組織行為學。台北:中華書局。
李世文(2003):台中市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休閒活動調查研究。台中
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題(2001):「國中教師的代間流動及影響其休閒參與之因素研
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呂建政(1994):開展休閒教育的幾個課題。訓育研究第33期,
P21-28。
林東泰(2001):休閒覺知自由與工作滿足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21
期),P59-114。
林東泰(1992):休閒覺知自由與工作滿足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第
21期,P59-114。
林東泰(1993):台北都會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態度之研究。社會教
育學刊,第22期,P17-46。
林東泰等(1997):青少年休閒價值觀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
導委員會。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計劃,第
十卷,P33-49。
林生傳(1999):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法務部(2002):少年兒童犯罪概況及其分析。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
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在職碩士班論文。
洪昭坤(2001):南投縣高中職學生休閒運動設施需求暨休閒運動態度
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慧秋(1994):樂在工作之外-上班族的休閒生活。台北:張老師出
版社。
黃立賢(1999):中小學教師實施休閒教育實務篇-觀念與策略之探
討。學生輔導(40)。
曹天瑞(2001):原住民國中學生休閒活動現況之研究-以宜蘭縣泰
雅族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1991):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精華出版社。
陳南琦(2003):青少年休閒滿意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
(34輯),P201-210。
陳南琦(2000):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
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婉容(2002):青少年休閒行為對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體育學
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彰儀(1984):休閒活動之選擇與休閒教育。幼獅月刊,第384期,
P50-53。
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台北:淑馨出版社。
陳略蘭(1992):台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義雄(1989):休閒與倫理建設--「為青年開拓更廣闊的休閒天地」。
青年輔導研習會專輯。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許義雄(1993):「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行政院
青年輔導委員會,台北。
連婷治(1998):台北縣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家球(2002):新竹縣尖石鄉國小原住民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態
度與休閒需求之探討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舒坤雲(2003):台灣地區老年人休閒活動之研究-以1996年台灣老
年人休閒活動調查結果作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程紹同(1997):優質休閒、超值人生。師友月刊,366,15-19。
游正芬(1999):閒暇時間從事的活動與健康之關係-以台北市某國中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5): 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少熙譯(1999):國際休閒教育憲章。中華民國休閒協會會刊,第二
期,P30-34。
張少熙(1998):經濟發展與休閒意識。台北:師大書苑。
張少熙(2003):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芳梅(2003):台東高中職生對地方特產之認知-一個台東鄉土的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禎(2002):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屏東縣為
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善如(1995):我不要黯淡無光的青春期-談青少年休閒輔導。
學生輔導雙月刊(39期),P92-97。
蔡佳容(1991):國中生刺激尋求動機與休閒取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教(1976):認知結構與教學的關係。教育研究所集刊第十八輯,
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
鄧建中(2002):綜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鮑敦珮(2002):中部地區青少年選擇休閒場所之相關因素實證研
究---以國立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謝文真(2001):公務人員休閒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地區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文化出版社。
謝靜敏(1995):加強休閒教育的途徑。諮商與輔導月刊(116期)P6-8。
鍾聖校(1998):認知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顏明仁(2001):高雄市國中學生科技認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科技教育所碩士論文。
羅子濬(1995):建構正確的青少年休閒教育--從國中學生的校外
生活談起。師友,第332期,P21-25。
羅明訓(1999):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Brightbill﹐C.K. (1986). The Challenge of Leisure.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Bialeschki, M. D., & Henderson, K. A. (1986). Recreation and the returning female student. U.S., North: ERIC, ED273585.
Fishbein, M., & Rademacher,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a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7(1), 61-84.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Henderson, K. A., & Bialeschki, M. D. (1983). An analysis of selected
characterisitics, leisure attitudes, and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 of
women employed in leisure services. ED233968.
Hirschman, E. C. (1985).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ontent preference for leisure-time media.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7(1):28-39.
Iso-Ahola, S.E. (1980).The Sos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 Iowa:Williamm C. Brown. Publishers.
Kelly, J. R. (1996). Leisure(3rd ed).Boston:Allyn & Bacon.
Kelly, J. R. (1982).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Vol.27,No.4,pp.379-400 (1995).
Neulinger, J. (1981).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2 nd ed. ).
Springfield.IL: Charles C. Thomas.
Parker, S. (1976). The sociology of leisure.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Pellegrini, A. D.(1992). Preference for Outdoor Play during Adolescenc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V15, n3 , P241-54 .
Ragherb, M. G., & Beard, J. G. (1982). Measuring Leisure
Attitude. Journal of LeisureResearch. 14(2):128-140.
Shaw, S. W. (1985). The meaning of leisure in everyday life. Leisure
Sciences, 7:1-24.
Witt﹐P.A.& G.D.Ellis(1985). Development of a short form to assess
perceived freedom in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7﹐225—233.
Young, R. A., & Kent , A.T.(1985). Using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Recreation Behabior.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 V17,n2 , P9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