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藍朝金 |
---|---|
論文名稱: |
金夏關係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廖隆盛
Liao, Lung-Sh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5 |
中文關鍵詞: | 陜西 、金遼戰爭 、宋金戰爭 、前期金夏戰爭 、榷場 、貢使貿易 、後期金夏戰爭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41 下載:10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在探討十二世紀初期,女真民族崛起後,滅遼以及北宋政權以來,其與夏國政權之間的互動關係。時間上主要起自金太祖收國元年(西元1115年)女真建國開始,而終於金哀宗正大四年(西元1227年)夏國政權為蒙古所滅為止。
金夏關係的探討,有助於補充說明影響當時中國境內各政權間的互動,尤其金宋兩國互動的背後可能因素。
本文試圖透過對金夏關係的研究,將有關金夏互動的相關文獻資料加以重新爬梳整理,對於造成金夏關係演變的各種相關因素與影響嘗試加以分析,並歸納雙方關係的特徵,俾讀者對於十二世紀初以迄十三世紀前期的中國歷史發展,甚至東亞地區的國際關係,能有更周全與深入的瞭解。
一、文獻與史料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鍽 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一」,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鍽 新校本新五代史附十國春秋」,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 國史彙編第一期書」,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收入「宋史資料萃編第二輯 趙鐵寒教授主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收入「宋史資料萃編第一輯 趙鐵寒教授主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金)宇文懋昭《大金國志》,收入「史料續編」,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
(金)不著撰人《大金弔伐錄》,收入「史料三編」,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宋)熊克《中興小紀》,收入「宋史資料萃編第二輯 趙鐵寒教授主編」 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宋)辛棄疾《南燼紀聞錄》,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四川大學圖書館編《中國野史集成》第五冊,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宋)辛棄疾《南渡錄》,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四川大學圖書館編《中國野史集成》第六冊,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宋)王偁《張邦昌事略》,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四川大學圖書館編《中國野史集成》第五冊,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宋)李綱《建炎時政記》,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四川大學圖書館編《中國野史集成》第六冊,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宋)石介《徂徠集》,收錄於「景印 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1090冊 集部二九 別集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尹洙《河南先生文集》,收入「四部叢刊集部 範文正公集、河南先生集、蘇學士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元)脫脫《宋史》,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鍽 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元)脫脫《遼史》,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鍽 新校本遼史附遼史源流考」,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元)脫脫《金史》,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鍽 新校本金史並附編七種」,台北:鼎文書局,1995年。
(明)宋濂《元史》,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鍽 新校本元史並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95年。
(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收入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歷代紀事本末 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陳邦瞻《元史紀事本末》,收入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歷代紀事本末 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曹溶《劉豫事跡》,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四川大學圖書館編《中國野史集成》第五冊,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清)李有棠《遼史紀事本末》,收入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歷代紀事本末 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李有棠《金史紀事本末》,收入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歷代紀事本末 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吳廣成《西夏書事》,收入「史料續編」,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清)張鑑《西夏紀事本末》,收入「宋史資料萃編第三輯 王民信主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附考證、補編及附錄),民國杜維運考證,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
(民國)屠寄撰並注《蒙兀兒史記》,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 蒙兀兒史記並附編三種」,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民國)策.達木丁蘇隆編譯《蒙古祕史》,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鍽 蒙兀兒史記並附編三種」第三冊,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二、專書
王靜如《西夏研究》(一)、(二)、(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單刊甲種。
王天順主編《西夏戰史》,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
白濱《党項史研究》,收入「中國少數民族文庫」,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
白濱主編《西夏史論文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
史金波、黃艾榕《西夏用兵史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杜建錄《西夏經濟史研究》,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
杜建錄《西夏與周邊民族關係史》,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
何俊哲、張達昌、于國石著《金朝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吳天墀《西夏史稿》(增訂本),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李蔚《西夏史研究》,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
李蔚《西夏史若干問題探索》,收入「西夏研究叢書 第三輯」,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年。
李桂芝《遼金簡史》,收入周一良主編「大學歷史叢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範文《西夏研究論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李華瑞《宋史論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
金毓黻《宋遼金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林旅芝《西夏史》,收入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林天蔚《宋代史事質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胡昭曦主編《宋蒙(元)關係史》,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年
陶晉生《女真史論》,台北:食貨出版社,1985年。
陶晉生《宋遼關係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年。
陶晉生《中國中古史》,台北:台灣東華書局,1991年。
陶晉生《邊疆史研究集---宋金時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張峻榮《南宋高宗偏安江左原因之探討》,收入「文史哲學集成」第141,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曾瑞隆《拓邊西北:北宋中後期對夏戰爭研究》,香港:中華書局,2006年。
華世出版社編定《中國歷史紀年表》,台北:華世出版社,1978年。
廖隆盛《國策、貿易、戰爭:北宋與遼夏關係研究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紅螞蟻圖書公司經銷代理,2002年。
劉鳳翥、李錫厚、白濱等撰《遼史、金史、西夏史》,收入「二十五史新編 李國章 趙昌平主編」第11冊,香港:中華書局,1998年。
戴錫章《西夏記》,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
蕭啟慶《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
蕭啟慶《蒙元史新研》,收入「允晨叢刊56」,台北:允晨文化公司,黎銘圖書公司總經銷,1994年。
蕭啟慶《西域人與元初政治》,收入「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19」,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66年。
蕭啟慶《元朝史新論》,收入「允晨叢刊78」,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9年。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六冊〈宋遼金時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上海: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年。
三上次男《金代女真の研究》,東京、新京:滿日文化協會,1937年。又列為《金史研究一:金代女真社會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1972年。
三上次男《金史研究二:金代政治制度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1970年。
三上次男《金史研究三:金代政治.社會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1973年。
田村實造《中國征服王朝の研究》(上)、(中),京都:京都大學東洋史研究會,1964、1971年。
三、期刊論文
王國維〈金界壕考〉,收入燕京大學《燕京學報》第1期,1927年,頁1-14。
王明蓀〈金代漢臣之政見--以君臣對話為中心 〉,收入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興大歷史學報》第16 期,2005年6月, 頁199-238。
王曾瑜〈金熙宗「頒行官制」考辨 〉,收入《宋史研究論叢》第六冊,2005年,頁286-295。
史金波、黃艾榕〈略述西夏前期的用兵特點〉,收入寧夏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寧夏文物廳文物處編《西夏文史論叢》(一),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頁33-46。
江天健《北宋陝西路商業活動》,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1985年碩士論文。
朱偰〈宋金議和之新分析〉,收入《東方雜誌》第33卷第10期,1936年,頁65-74。
谷霽光〈遼金糺軍史料試釋〉,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1970年,頁387-402。
李華瑞〈論宋夏戰爭〉,收入《宋史研究論叢》第四冊,2001年,頁74-86。
李華瑞〈試論遼朝對北宋制夏政策的影響〉,收入《宋史研究論叢》第四冊,2001年,頁128-141。
克恰諾夫著、耿昇譯〈北宋與西夏的戰爭〉,收入《漢學研究》第五冊,2000年,頁367-377。
孟楠〈關於蒙古攻滅西夏河西諸州的幾個問題〉,收入《甘肅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總號第65期,1998年,頁65-70。
周良霄〈關於西遼史的幾個問題〉,收入《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3期,總號第19期,1981年,頁243-257。
周良霄〈蒙古選汗儀制與元朝皇位繼承問題〉,收入《元史論叢》第三冊,1986年,頁31-46。
周峰〈論金章宗的北疆經略〉,收入《北方民族》2003年第1期,總號第52期,2003年3月,頁84-88。
姜錫東、趙喜英〈宋代榷貨務的經濟職能及其演變〉,收入漆俠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二輯,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頁207-217。
祝啟源〈唃廝囉與西夏關係述略〉,收入寧夏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寧夏文物廳文物處編《西夏文史論叢》(一),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頁73-96。
祝啟源〈宋代西北地區吐蕃與西夏關係略述〉,收入《甘肅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總號第27、28期,1988年,頁1-10。
徐秉愉〈金代女真進士科制度的建立及其對女真政權的影響〉,收入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台大歷史學報》第33期,2004年6月,頁97-132 。
徐秉愉〈金世宗時期女真民族的危機---金世宗女真政策的背景〉,收入《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總號第39期 ,2001年12月,頁249-279。
高樹林〈金朝戶口問題初探〉,收入《宋史研究論叢》第一冊,1990年,頁338-353。
高聰明〈北宋西北地區的銅鐵錢制度〉,收入漆俠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二輯,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頁284-298。
區靜飛〈西夏李德明時代〉,收入《新亞論叢》第4期, 2002年8月, 頁137-142。
陶希聖〈金代猛安謀克的土地問題〉,收入《食貨》第1卷第8期,1935年,頁345-352。
陶晉生〈金代初期女真的漢化〉,收入《文史哲學報》第17期,1968年,頁31-68。
陶晉生〈金代的政治結構〉,收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1本第4分,1969年,頁567-593。
陶晉生〈金代的政治衝突〉,收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3本第1分,1971年,頁135-161。
陶晉生〈金代的用人政策〉,收入《食貨月刊》復刊第8卷第11期,1979年,頁521-531。
陶晉生〈邊疆民族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收入查時傑編《中國通史集論》,臺北:華世出版社,1980年,頁220-231。
陳樂素〈宋徽宗謀復燕雲之失敗〉,收入北平輔仁大學《輔仁學誌》第4卷第1期,1933年,頁1-48。
曾瑞龍〈從妥協退讓到領土擴張:論宋哲宗朝對夏政策的轉變及其相容的軍事戰略〉,收入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台大歷史學報》第28期,2001年12月,頁93-126。
彭向前〈西夏與青唐吐蕃政權的和親〉,收入《甘肅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總號第89期,2004年, 頁30-33。
彭向前〈試論王安石對《平戎策》的修正 〉,收入《宋史研究論叢》第五冊,2003年,頁150-159。
馮承鈞〈遼金北邊部族考〉,收入北平輔仁大學《輔仁學誌》第8卷第1期,1939年,頁15-26。
湯開建〈元代西夏人的政治地位 〉,收入《甘肅民族研究》,1987年第1、2期,總號第22、23期,1987年,頁10-26。
黃時鑑〈木華黎國王麾下諸軍考〉,收入《元史論叢》第一冊,1982年,頁57-71。
張雲〈吐蕃與党項政治關係初探〉,收入《甘肅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總號第27、28期,1988年,頁11-24。
楊富學〈論回鶻文化對西夏的影響〉,收入《宋史研究論叢》第五冊,2003年,頁279-294。
廖隆盛〈德明時期(1004~1032)宋夏關係析論〉,收入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台灣師大歷史學報》第28期,2000年6月,頁69-84。
趙鐵寒〈宋金海上之盟始末記〉(一)、(二)、(三),收入《大陸雜誌》第25卷第5、6、7期,1962年,頁139-144;176-181;222-230。
蔡金仁〈北宋對外關係之研究---以遼、夏為例的比較分析〉,收入《樹人學報》第3期,2005年7月,頁43-62。
蔡金仁《北宋與遼西夏戰略關係研究---從權力平衡觀點的解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1996年度碩士論文。
蔡哲修〈張浚與川陝的經略(1129-1133)---「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研究之二〉,收入《大陸雜誌》第99卷第1期, 1999年7月 ,頁13-30。
蔡哲修〈從「攘夷」到「尊王」(1127~1142)---「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研究(3)〉,收入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中興史學》第11期, 2005年6月,頁25-46。
劉學銚〈女真之興起與遼之滅亡〉,收入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第23期,1998年12月,頁55-78。
劉浦江〈關於契丹、党項與女真遺裔問題〉,收入《大陸雜誌》96卷第6期,1998年6月, 頁19-34。
劉浦江〈女真的漢化道路與大金帝國的覆亡〉,收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第7卷,2000年7月, 頁171-208。
劉建麗〈夏金使臣交聘述論〉,收入《國家圖書館學刊》2002年增刊,2002年,頁55-60。
蕭啟慶〈北亞遊牧民族南侵各種原因的檢討〉,收入查時傑編《中國通史集論》,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年,頁351-364。
隴夫〈略論北宋政府對熙河地區的經營〉,收入《甘肅民族研究》1992年第4期,總號第44期,1992年,頁102-105。
隴夫〈試論十一至十二世紀宋、夏與吐蕃關係的幾個問題〉,收入《甘肅民族研究》1991年第3期,1991年,頁48-57。
顧吉辰〈《宋史.夏國傳》宋西夏交聘史料補正〉,收入《中國歷史文獻研究》第二冊,1988年,頁22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