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高爾欣 Kao, Erh-Hsin |
---|---|
論文名稱: |
無邊界境域–高爾欣繪畫創作論述 Field without Borders – Artist Statement by Kao, Erh-Hsin |
指導教授: |
蔡芷芬
Tsai, Chih-Fen |
口試委員: |
郭博州
Kuo, Bor-Jou 林偉民 Lin, Wei-Min 蔡芷芬 Tsai, Chih-Fen |
口試日期: | 2023/12/18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istic Cre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6 |
中文關鍵詞: | 抽象 、場域 、無邊界 、動勢 、物質性 |
英文關鍵詞: | abstract, field, boundless, dynamics, materiality |
研究方法: | 文獻探討法 、 創作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14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6 下載: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在探討繪畫在無邊界場域間的游移流動,藉由空間的擴張性,把內在體驗轉化為可辨識的視覺形態,以自由的創作方式喚起深層的精神觸動,意欲表達潛在內心對生命的體悟,傳達人與空間、空間與環境的無邊界擴延。
本研究以「無邊界境域」作為主題,以色彩動勢形成的繪畫空間,進入生命內在的意識探索。透過筆觸肌理的質感,色彩線條的律動,游移於寧靜與躍動之間,在形與形、色與色互相滲透,轉化構成的視覺語彙、時間思維,提供觀者一個可以悠遊其間的精神境域。
跨越印象中的形態,模糊虛與實之間的界線,以演釋大自然形態,來呈現出的寫意情境,轉達在大自然中放下與觀照自我內在的生命境域,面對天地間根源生命力的感動,透過與自然的對話,找回人與大自然的密切關聯。
本論文內容包含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首先闡述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的內容與方法。第二章探討抽象繪畫的源起與演變,舉例探討藝術家的表現及精神性。第三章闡述個人的創作理念,論述個人的表現形式,媒材及技法。第四章則針對個人的創作作品分析探討。第五章結論,藉由作品的實踐與分析,釐清個人創作的深廣度,經過創作研究的剖析,探究未來的創作方向。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ynamic flow of painting in boundless realms, using spatial expansiveness to translate inner experiences into visible forms. Through a creative process that emphasizes freedom, it aims to evoke profound spiritual resonance and express insights into life's essence, highlighting the limitless connections between humans, space, and the environment.
Centered on the theme of "boundless realms", this research delves into inner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painting space shaped by color dynamics. Brushstroke textures and rhythmic colors and lines create a visual language and temporal perspective, allowing for a serene yet dynamic interplay of forms and colors. This provides viewers with a spiritual realm for leisurely exploration.
Additionally,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al forms blur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 presenting a lyrical scenario. It conveys the domain where one can introspect within the natural world, encountering the profound vitality of life at its roots. Through dialogue with nature, it seeks to rediscover the intimat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ity and the natural world.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an introduction detailing research motivation, objectives, content, and methodology; an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abstract painting with examples of artists' expressions and spirituality; an elaboration on the individual's creative philosophy, including personal modes of expression, media, and techniques; an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s creative works; and a conclusion that clarifies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individual's creative work, exploring future creative directions through creative research.
一、中文書目
王嘉驥,《江賢二回顧展》,臺北市:北市美術館,2020年。
丘成桐、史蒂夫.納迪斯,《丘成桐談空間的內在形狀》,臺北市:遠流,2012年。
朱德群、戈思明、連于萱,《朱德群88回顧展》,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8年。
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臺北市:雄獅圖書,1979年。
徐芬蘭、何政廣,《達比埃斯:西班牙非定形繪畫大師》,臺北市:藝術家,2004年。
郭藤輝,《伊弗.克萊恩與其非物質繪畫敏感性的研究》,臺北市:北市美術館,1993年。
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臺北市:藝術家,1990年。
趙無極、梵思娃.馬凱,《趙無極自畫像》,臺北市:藝術家,1993年。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臺北市:藝術家,2012年。
劉振源,《抽象派繪畫》,臺北市:藝術圖書,1998年。
二、中譯書目
加斯東.巴舍拉,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市:張老師文化,2003年。
布瑞格茲,匹特,姜靜繪譯,《亂中求序》,臺北市:先覺,2000年。
皮耶.布赫迪厄,石武耕、李沅洳、陳羚芝譯,《藝術的法則》,臺北市:典藏,2016年。
西門.莫雷,田立心譯,《簡單的真相》,臺北市:典藏,2022年。
亨利.柏格森,張君譯,《物質與記憶》,臺北縣:先知,1967年。
亨利.柏格森,陳聖生譯,《創造的進化論》,臺北市:五南,2020年。
克萊夫.貝爾,周金環譯,《藝術》,臺北市:商鼎,1991年。
柯萊恩,陳素幸譯,《生命的時間學》,臺北市:大塊文化,2008年。
康丁斯基,余敏玲譯,《藝術中的精神》,臺北市:信實文化行銷,2013年。
梅洛龐蒂,龔卓軍譯,《眼與心》,臺北市:典藏,2007年。
莫斯欽卡,黃麗絹譯,《抽象藝術》,臺北市:遠流,1999年。
奧品吉,黃麗娟譯,《抽象表現主義》,臺北市:遠流,1991年。
德勒茲,楊凱麟譯,《德勒茲論傅柯》,臺北市:麥田,2000年。
羅伯特.艾得金,黃麗絹譯,《藝術開講》,臺北市:藝術家,1996年。
三、英文書目
Karmel, Pepe, Abstract Art : A Global History, Thames & Hudson Ltd., 2020
Leeman, Richard, CY TWOMBLY, Thames & Hudson, 2005
Livingston, Jane, The Paintings of Joan Mitchell,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2002
Rehkopf, Kurt, Wols Petrospective, Hirmer Verlag,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