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葉筱蔓 Yeh, Hsiao-Man |
---|---|
論文名稱: |
運用平板即時反饋系統於國小四年級數學科分數單元教學 Teaching Fourth Grader Fraction of Mathematics with Tablet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
指導教授: |
吳正己
Wu, Cheng-Chih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資訊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7 |
中文關鍵詞: | 即時反饋系統 、國小數學 、分數 、平板電腦 |
英文關鍵詞: | IR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07 下載:2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探討運用平板電腦即時反饋系統(IRS)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學習數學分數之影響。研究方法採準實驗研究法,參與者為二個班的國小四年級兩個班及共51個學生,分為實驗組(即時反饋系統組)25人及控制組(傳統教學組)26人,實施為期一週共四節課的實驗教學。資料蒐集包括數學科學習成就測驗及數學學習態度問卷。研究結果發現:(1)兩組在學習成就測驗後測未達顯著性差異,顯示運用平板即時反饋系統學習分數,對學生學習成就未造成影響。(2)兩組女生在學習成就測驗後測達顯著性差異,顯示運用平板即時反饋系統學習分數,對女生學科成就造成影響。(3)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數學學習態度問卷的四個向度均達顯著性差異,顯示運用即時反饋系統進行分數教學有效提昇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tablet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IRS) to teach fourth grader fraction of mathematics. Th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implemented in this study. Two classes totally fifty-one 4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One class with twenty-five students serv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IRS), and the other class with twenty-six students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 The experiment was given totally 4 periods in a week. Data collection including the scores of fraction achievement test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questionnaire. This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ying tablet IRS to teach fraction of mathematics: (1)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2)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girl’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3) promoted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learn mathematics.
尤志宏、簡清華(2008)。九年一貫學童與八十二年版學童在數學課程分數概念與運算能力之比較。屏東教大科學教育,27,16-34。
王緒溢、梁仁楷、劉子鍵(2001)。當電子書包進入教室:高互動學習環境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國立中央大學學習科技研究中心教育研究月刊,99期,110-119。
王靜如(2000)。國小教師教學改變之研究。屏東師院碩士論文。
王靜如、周金燕、蔡瑞芬(2006)。國小教師科學教學基準系統報導(二)科學本質與科學探究。屏東教大科學教育,23,3-17。
王曉璿(2009)。不同電腦輔助學習策略輔助數學分數概念課程學習效益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I,326-346。
方文邦(2012)。對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在分數迷思概念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358,20-35。
呂玉琴(1991)。分數概念:文獻探討。臺北師範學報,4,573-606。
吳宏毅(2002)。台灣北部地區國小低年級分數概念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呂昀真(2011)。即時反饋機制融入同儕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李俊毅(2013)。即時反饋系統應用於國小資訊教學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李登隆(2004)。資訊融入專題導向學習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與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幸麗(2014)。IRS即時反饋系統融入國中八年級英語課程之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之探討─以台中市某全中學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育懃(2014)。即時反饋系統應用於國小三年級學生修辭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福來、黃敏晃、呂玉琴(1996)。分數啟蒙的學習與教學之發展性研究。科學教育學刊,4(2),161-196。
林姿岑(2010)。IRS即時反饋系統應用於國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銘傳大學碩士論文。
周秀玲(2014)。IRS即時反饋系統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電路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
洪素敏(2004)。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迷思概念補教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雅慧(2014)。IRS即時反饋系統融入音樂科教學在學習態度成效之研究─以某原住民國中為例。高苑科技大學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宗秀(2005)。從直觀法則分析學童的迷思概念及概念改變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麗珠(2006)。國中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研士論文。
高俊豐(2009)。以合作學習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高年級數學縮圖與比例尺單元之成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錦芳(2005) 。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資源班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與成就之影響。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陳年興(2008)。混成同步學習環境中之即時互動現象。開南大學理工研究學報,42(1),59-72。
陳佩正(2004)。數學惡夢的終結者。載於魔數小子。臺北市:遠流。
陳明宏、呂玉琴(2005)。國小四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診斷教學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1-32。
陳昭維(2009)。「互動即時反饋系統」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英語字彙教學成效之探討-以臺北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陳佳玲(2014)。應用IRS在高中課程之研究-以國文課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家慧 (2004)。數位化評量系統融入低年級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按按按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舜德(2014)。建構於移動環境下之互動式數位教學平臺。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國家圖書館館刊,(103年1月)。
陳慧佳(2007)。網路即時互動系統應用在國小數學科教學之個案研究-以等值分數單元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湯錦雲(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概念與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昭銘(2014)。行動科技融入國小「分數」學習活動之研究。 教育與科技學習月刊,2014(7),189-206。
黃尉益(2012)。IRS即時反饋系統融入數學提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智偉(2001)。使用EduClick當作遠端遙控互動評量系統。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秀文(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8(1),49-76。
楊壬孝(1989)。國中小學生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未發表。
詹婉華(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小玲(2008)。整合式即時反饋系統融入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成效實驗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文榮(2007)。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台北市:學富出版社。
蔡文榮(2015)。探討即時反饋系統運用在大學「管理數學」之教學現況。教育科學期刊,13卷-2,75-96。
蔡職鴻、劉曼麗(2012)。對國小三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在分數迷思概念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353,19-31。
鄭宇廷(2014)。平板即時反饋系統融入教學對國中教師之科技學科教學知識(TPACK)與對學生個人與情境興趣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潘新燕 (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與評量:以「按按按」互動系統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東諭(2012)。運用IRS發展課程設計歷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數學領域教學 「統計圖表」、「未知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顏全朗(2013)。以平板電腦為輔助教學工具融入等值分數單元對國小四年級等值分數的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應用數學系數學科教學碩士論文。
蘇薇蓉(2010)。IRS即時反饋系統融入五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小數概念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Algozzine, B., Ysseldyke, J. E., & Mcgue, M. (1995). Differentiating low-achieving students thoughts on 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10(3), 140-144.
Columba, H. L. (1989). Equivalent fractuon concepts: A teaching experiment. Unpu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Derting, T.L. and R. Cox. 2008. Learning gains in a tablet PC-enhanced introductory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85, 1638-1643.
Gay, G., Stefanone, M., Grace-Martin, M., & Hembrooke, H. (2001). The effects of wireless computing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13(2), 257-276.
Hatch, J., Jensen, M., & Moore, R. (2005). Manna from heaven or “Clickers” from the hell: Experiences with an electronic response system. 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 34(7), 36-39.
Hunting, R. P. (1983). Alan: A case study of knowledge of units and performance with fraction.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4(3), 182-197.
Lan, W. Y. (1996). The effects of self - monitoring on students’ course performance ,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 attitude , self -judgment ability , and knowledge epresentation.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64(2), 101-115.
Liu, T. C., Wang, H. Y., Liang, J. K., Chan, T, W, & Yang, J. C. (2002). Applying Wireless Technologies to Build a Highly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MTE 2002. 63-70.
Lundin, J., Lymer, G., Holmquist, L. E., Brown, B., & Rost, M. (2010). Integrating students’ mobile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Learning and Organisation, 4(1), 1–14.
Skaalvik, E. M., &Rankin, R. J. (1990). Math , verball , and general academic self - concept : The internal / 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 and gender difference in self - concept struc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4), 546-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