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梁雅晴
論文名稱: 創意讓文學更有魅力~「創意文學營」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研究
Creativity Makes Literature More Fascinating — A Study of the Course
指導教授: 張景媛
Chang, Ching-Y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8
中文關鍵詞: 創意教學寫作教學創意寫作
英文關鍵詞: Creative teaching, writing instruction, Creative wri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5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目前國中生寫作表現的情形及國文老師進行寫作教學時的困擾問題。2、比較前後「創意文學營」課程設計之差異,檢討與評估前後課程的成效。3、探討本研究「創意文學營」之教學歷程,並建立寫作教學的步驟。4、探討本研究之「創意文學營」教學歷程中,學生創意寫作的情形。5、分析「創意文學營」實施後,學生寫作表現改變的情形。6、省思個人在「創意文學營」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專業成長的情形。
    根據上述目的,本研究以北台灣一所濱海國中的國二16位學生(男3人,女13人)為對象。研究方法是以行動研究的方法入手,輔以量化資料,藉由觀察、文件蒐集、訪談、量表與問卷、錄音錄影等等方式,蒐集豐富的資料,進行資料的分析、描述,架構出研究對象在研究現場的種種思考、行動等等。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教師對寫作教學在實施上的意見
    (一)配合基測作文進行「引導式題型」的寫作指導
    (二)教師希望參與寫作研習,充實寫作教學知能
    (三)大部分學生缺乏對寫作的興趣,並欠缺文章組織能力
    (四)寫作教學的可運用「電影、流行歌詞、廣告」等多媒體引導寫作。
    二、歷屆「創意文學營」的實施成效
    (一)歷屆「創意文學營」從創意題材發展成主題式營隊課程
    (二)利用創意教學與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寫作教學成效
    (三)歷屆「創意文學營」實施短暫,缺乏提供寫作相關知識,仍有改進空間。
    三、本研究「創意文學營」的教學歷程有助寫作思考的歷程
    (一)「創意文學營」的教學歷程有助於學生的創意思考
    (二)幫助學生在寫作前確立思考方向,寫作中縮短思考時間,豐富的寫作內容。
    (三)「創意文學營」的分段引導的活動設計有助於學生的寫作思考。
    四、創意文學營」課程提升寫作成效與寫作情意
    (一)提升學生寫作成效,在「文思流暢能力」、「內容新穎能力」、「題材變通能力」、「思慮精進能力」、「感知敏覺能力」及總分皆有明顯進步,皆達到顯著差異(P<.001)。
    (二)提升學生寫作情意方面,「寫作動機」、「寫作情感」、「寫作價值感」、「寫作信念」及「寫作堅持力」達到明顯成效,皆達到顯著差異(
    P<.001)。
    五、 透過「創意文學營」建立創新寫作教學模式
    (一)本研究「創意文學營」的課程融合多元寫作教學型態的寫作教學課程
    (二)建立創新的寫作教學模式:「暖身活動」、「思考訓練」、「作品範例分析」、「寫作重點訓練」、「牛刀小試」與「大刀闊斧」共六大寫作教學步驟。

    This study aims at the following goals: (a) to observe and examine the students’ conditions in their performances in writ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teachers concerned in teaching writing, (b)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course design in between the previous and the last, also the object Creative Writing Camp and to review their respective effects, (c) to study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object Creative Writing Camp and to establish the teaching steps for writing teaching, (d) to study the condition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creative writing in the object Creative Writing Camp, (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r improvements shown in the students’ writing after they have joined the said Camp, and (f) to review my personal growth in the writing-teaching profession during my presiding over and teaching in the previous Creative Writing Camp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goals,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research object of 16 students (including 3 boys and 13 girls) studying in Grade 8 from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northern Taiwan. And, this study employs the way of action-research, making use of the related quantitative date through observations, documentary reference, interviews, tape-recording, video-tape filming, quantitative chart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etc. The study conclusions comes from synthesiz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obtained so as to depict and study the thinking activities and writing practice of the object students on the scene in the Creative Writing Camp.
    The conclusions so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a) The teachers effecting writing teaching suggest many opinions:
    1. They give students guided composition as their teaching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d ability of writing composition in the Joint Basic Ability Test for going to senior high school.
    2.Teachers expect to take part in the advanced extension cours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in writing teaching.
    3. Most students lack interest in writing and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in structural composition.
    4. Writing teaching is supposed to be guided by and involved in such media as movies, hitsongs and ads.
    (b) The executive effects gained in the all of the past Creative Writing Camps include:
    1. the focus of the past Creative Writing Camps has been moved from creative subject matters to courses in topic writing through team-work thinking in camp teaching.
    2. The teaching effect in writing teaching can be improved by executing Creative Teach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3. The previous Creative Writing Camps were hel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so that they failed to offer students any other related knowledge in writing.
    (c )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object Creative Writing Camp contributes to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in writing:
    1. The teaching process helps the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
    2. It helps the students to set up and ensure their thinking direction, to shorten their thinking
    time and to enrich their contents.
    3. The paragraphic-writing-guidance activities designed in the said Camp contributes to the students’ thinking in writing.
    (d) The courses in the Camp enhance the writing effects and the emotional willingness in writing.
    1. The effects so enhanced can be significantly shown in their improved abilities in thinking, in writing smoothly, in writing about fresh contents, in digest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subject matters,in deliberation, in sensitivity, as well as in grading. The obvious effects make big difference(p< .001)
    2. In the field of enhancing the students’ emotional willingness in writing, the effects can be significantly shown in their writing motives, writing emotions, writing values, writing beliefs and writing persistence. The obvious effects also make big difference ( p < .001)
    (e) We can establish the innovational writing-teaching pattern through the object Camp:
    1. The courses designed in the object Camp fuse those pertaining to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Multi-writing.
    2. The innovational writing-teaching pattern so established consists of such six steps as Warm-up activities, Thinking training, Analyzing model writings, Key-point writing training, Having a try and Bold revis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緣起------------------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寫作理論與寫作教學--------------11 第二節 創意教學相關理論----------------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62 第二節 研究場域和參與人員--------------65 第三節 課程架構與研究工具--------------68 第四節 研究步驟-----------------------7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7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寫作教學現況調查之分析與討論------81 第二節 創意文學營」課程設計分析與討論-----89 第三節 本研究「創意文學營」教學歷程的分析與討論----111 第四節 本研究之「創意文學營」學習成果分析與討論----129 第五節 本研究「創意文學營」教學成效之分析與討論----161 第六節 教學專業成長與省思-----------------------1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91 第二節 建議------------------------------------197 參考文獻---------------------------------------20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仇小屏(2003)。論小學階段「限制式寫作」。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卷,3期,121-145。
    仇小屏(2006)。寫作教學的新天地--談何謂「限制式寫作」?國文天地,22卷,1期,4-10。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建華(2005)。談作文教學。中國語文,97卷,41-44。
    王淑貞(2001)。感官觀察活動與過程導向寫作教學對學童寫作表現與態度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王溢嘉編(1988)。IQ 與創造力。台北:自立晚報。
    王萬清(1991)。寫作教學初學者之教學內容知識結構及其改變歷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專案成果報告:《提昇台北市94年度國民小學國語文領域基本學學測計畫成果報告書》頁102,2006年6月
    向天屏(2005)。國小五年級兒童自我調整寫作歷程的教與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惜美(1997)。<國小作文教學方法探討>。 國教月刊,44 (1),40-45
    考選部(2002)。國家考試國文科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考選部。
    何琦瑜(2007)。 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台北,2007年9月6日。146頁。
    余光雄(民74)。英語寫作教學漫談。英語教學通訊,4卷,1-6。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台灣教育,614卷,2-8。
    吳錦釵(1997)。《兒童寫作修改歷程與教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李麗香(2004)。 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自我概念、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麗霞(1999)。師院語文科教材教法中國小低年級寫作方案研究。新竹師院民國以來國民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論文
    杜淑貞(1996)。國民小學作文教學探究。台北:學生書局。
    卓惠美(2004)。談「全語文」在作文教學上的應用及策略。南投文教,20卷,75-77。
    林建平(1991)。創意的寫作教室(四版)。台北:心理。
    林秋惠(2006)。不同寫作歷程之探討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菁莪季刊,18卷,1期,44-51。
    林重岑(2001)。寫作教學的理論與其在教學上的建議。甲工學報,18期,111-132。
    林素卿(2001)。學校行動研究在九年一貫課程統整與實施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揚智。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進材(1999)。教學方法與理論。台北:五南。
    林雅玲(2002)。國中小創意教師教學策略與成效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工業教育學系碩土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侯玉芳(2006)。國民中學實施「看圖作文」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紀淑琴(1997)。思考性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寫作能力、後設認知、批判思考及創造思考影響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易新譯(1996),Vanda North,Tony Buzan 著。成功之路—心智繪圖讓你領先群倫(Mind Map Your Way to Success.)。台北:一智。
    常雅珍(2003)。初學作文新妙方:「觀察學習+心智繪圖」。高雄市:復文。
    張玉成(1988)。開發腦中金礦的教學策略。台北市:心理。
    張玉成(2001)。關、管、灌教育與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國民教育,42(1), 2-6。
    張芬芬(2001)。研究者必須中立客觀嗎:行動研究的知識論與幾個關鍵問題。主編自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台北:揚智。
    張春榮(2002)。作文新饗宴。台北市:萬卷樓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高雄市:復文圖書。
    教育部(2002)。創造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涵 潔(1999)。淺談國小國語科作文教學。南投文教,12期, 47-49。
    郭生玉、陳鳳如(1995)。整合性過程導向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兒童寫作品質及寫作歷程的影響。師大學報,40卷,1-36。
    陳宇詮(2000)。引導兒童作文教學之探究-自修辭的角度切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志哲(2003)。小學「限制式寫作」情境式命題教學探究--以第二階段兒童為實施對象 -上-。國文天地,18卷,11期,85-88。
    陳宜貞(2003)。「創造思考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六年級作文課程的教學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秋瑤(2004)。作文新題型之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鳳如(1992)。活動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兒童寫作表現與寫作歷程之實驗效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鳳如(2006)。國中國文教師及學生對寫作測驗之意見調查分析--以九十五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加考寫作測驗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期,143-162。
    陳靜(2003)。多元智慧童詩教學及寫作歷程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龍安(1987)。基爾福特的智力結構模式。載於毛連塭等編譯:資優教育教學模式,83-135。台北:心理。
    陳龍安(1993)。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陳龍安、朱湘吉(1993)。創造與生活。台北:空大。
    陳龍安編著(1994)。創造思考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曾慧禎(2001)。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寫作歷程中後設認知行為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童丹萍(2004)。從寫作過程談寫作教學策略。國教之友,55卷,4期,85-89。
    黃尤君(1996)。台灣地區國小作文教學觀念演變之研究。台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莉(2004)。國民小學限制式寫作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政傑(2005)。課程改革新論:教育現場虛實探究。臺北:冠學文化。
    黃秋芳(2005)。作文教學的堅持與可能。文訊,239 卷,81-84。
    黃郁婷(2003)。寫作教學的理論。國教輔導,42卷,5期,30-35。
    趙金婷(1992)。國小學童寫作過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劉佳玟(2007)。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寫作動機及寫作表現上的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劉明松(2002)。結構性過程取向寫作教學對國小作文低成就學生寫作學習效果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劉寶珠(2002)。作文運材教學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清波(1985)。作文小博士。高雄:愛智圖書出版公司。
    蔡雅泰(1995)。國小三年級創造性作文教學實施歷程與結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蔡雅泰(2006)。從創作本質談作文教學策略。師友,467期,96-99。
    蔡榮昌(1979)。作文教學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銘津(1990)。寫作過程教學法對國小學兒童寫作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銘津(1991)。寫作過程教學法對國小學童寫作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蔡銘津(2002)。寫作構思歷程的認知及其在寫作教學上的涵意。國教之友,54卷,1期,15-26。
    鄭博真(1995)。台南市國民小學國語科作文教學現況調查。國語文教育通訊。10,42-60。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學位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金漳(2002)。創造性童詩寫作教學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台北市。
    賴銳霞(2001)。寫作過程及「過程導向」寫作教學之探討。教師之友,42卷,1期,37-47。
    賴麗雯(2006)。寓言寫作創思教學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福南(2005)。國小三年級學童實施限制式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靜雯(2003)。心智繪圖與摘要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英文部分

    Cheng, M. Y. V. (2001). Creativity in teaching: Conceptualization, assessment and resourc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creative teacher. Education,120(4),675-680.
    Flower, L.,& Hayes, J. R. (1981a). A cognitive process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 365-387.
    Flower, L.,& Hayes, J. R. (1981b). The pregnant pause: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planning.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5,229-244.
    Guilford, J.P.(1975)Varieties of creative giftedness: Their measurement and development. Gifted Child Quarterly, 19,107-121..
    Hillocks, G. (1984). What works in teaching composition: A meta-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treatment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93, 133-170.
    Hillocks, G. (1987).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writ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71-82.
    Petrowski, M.J. (2000). Creativity research: Implication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28(4), 304-312.
    Scardamalia, M., & Bereiter, C. (1982). Assimilative processes in composition plan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7, 165-171.
    Swartz, R.J. (2003). Infusing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to instruction in
    high school classrooms: In D. Fasko, Jr. (Ed).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asoning. Cresskill, NJ: Hampton press, 207-252.
    Vista, C.(2000).Teaching classroom educators how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creative teacher. Education,120(4),675-68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