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施凱鈞 Kai-Chun Shi |
---|---|
論文名稱: |
醫院志工休閒認知與外在報償對休閒效益相關性研究 |
指導教授: |
李晶
Li, Ch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8 |
中文關鍵詞: | 醫院志工 、休閒認知 、外在報償 、休閒效益 |
英文關鍵詞: | Hospital Volunteers, Leisure Recognition, Extrinsic Reword, Leisure Benefit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62 下載: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醫院志工對於志願服務的休閒認知和外在
報償對休閒效益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台灣北部醫學中心263位志工隊
成員,並以「醫院志工休閒認知與外在報償對休閒效益相關問卷」為
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方法、
信度分析、集群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及典型相
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醫院志工對於休閒的認知看,認為休閒是屬於感覺的活動,志願
服務則屬於制式的活動,志願服務活動具有休閒意涵但不可直接視為
休閒活動;在外在報償方面,以間接財務報償滿意度最高,其中以教
育訓練最重要;在休閒效益方面,社交效益最高。
二、不同族群醫院志工在休閒認知的「自我實現」與「行動」構面有
顯著差異;在外在報償方面有使用情形有顯著差異,在滿意度則無差
異;在休閒效益上則無顯著差異。
三、醫院志工外在報償中的「直接財務」、「間接財務」與休閒效益有
顯著相關;醫院志工的休閒認知與休閒效益具有顯著相關;在預測休
閒效益方面,「自我實現」、「行動」與「購物優待」是預測休閒效益
重要的變數。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未來可進一步探討有關為從
事志願服務的休閒阻礙等相關議題並鼓勵大眾可多從事醫院志願服
務活動。此外,建議院方妥善規劃教育活動與多安排可刺激志工彼此
互動的活動。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
Volunteer s’ Recognition of Leisure and extrinsic reward relate to leisure benefits.
The research target groups are 263 volunteer workers of northern Taiwan medical
centers. The method of research is to carry out and analyze a “Hospital Volunteer s’
Recognition of Leisure and Extrinsic Reward Effect Leisure Benefits” questionnaire.
This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study of materials and use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validity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one way ANOVA,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of the following:
Hospital volunteer s’ recognition of leisure activities is that they are expressive
acts. Their recognition of volunteer service is that they are instrumental acts.
As for extrinsic reward, attitudes toward indirect financial reward are most
satisfactory, and among these, educational training is most important. And, for
leisure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ar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t groups of hospital volunteer workers have notable variances of
“ leisure recognition ”, “self- actulization” and “action”.
For extrinsic financial reward, these have varied usage rates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satisfact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leisure benefits.
Volunteers, among the extrinsic reward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direct
payment and indirect payment. And, their recognition towards leisure and leisure
benefit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elf- actulization” , “action and “discocount for buying” are important variables
to forecast leisure benefits.
Recommendations from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of the following:
Further study topics associated with the impediment of leisure in volunteer
services an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engage in hospital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o suggest to hospitals to better arrange plans for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activities to stimulate interaction of volunteer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央健康保險局(2005)。全民健康保險區域醫院層級以上之各醫院總床數及空床數。2005年11月3日,資料引自: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menu=1&menu_id=4&webdata_id=805
文玉民(1996)。讓醫院更有人情味-談醫院志願服務工作推動。醫院,29(1), 55-61。
內政部。(2001)。志願服務獎勵辦法。
內政部統計處。(2003)。92年社會服務志工統計。2004年5月27日,資料引自: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統計處。(2005)。93年社會福利志願服務成果統計。2004年9月30日,資料引自:http://www.moi.gov.tw/stat/
王昭正(譯)(2002)。休閒導論。台北市:品度。(John R. K., 1996)。
王培志(1997)。義工參與的決策因素、工作滿足、離職傾向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容(1993))。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
立法院。(2001)。志願服務法。
台灣省政府社會處。(1988)。如何推動志願服務。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2)。志願服務志工人數續增。國情統計通報(77)。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合著(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台北: 心理出版社。
吳淑鈺(2000)。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李晶(審譯)(2000)。休閒遊憩事業概論。台北市:桂魯。(CordesK.A., & Ibrahim H. M, 1999)
林欣慧(2002)。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宜蔓(2005)。游泳者持續參與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是論文。
長庚養生文化村(2005)。多元的養生休閒。2004年3月7日,資料引自:http://www.cgmh.org.tw/cgv/school/school.htm
周學雯(2002)。大學生參與運動志工之動機與意願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美翠(2004)。志工管理-以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市:桂冠。(Bammel C., Burrus-Bammel . L. L., 1992)。
秦燕(2001)。醫院中的志願服務工作。社區發展季刊,93,p171-181。
柴松林(1996)。休閒時代,學習社會。北縣教育,14,p33-38
許世雨、張瓊玲、蔡秀娟、李長晏(合譯)(1997)。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五南。(Robbins S. P. & Cenzo D. A. 1994)。
黃俊英(1992)。多變項變異數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台北市:中正書局。
康箏(2000)。你生命中的休閒。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Godbey G., 1999)。
馬上鈞(2001)。休閒效益與生活壓力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郊山登山者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俊雄(2004)。運動休閒事業管理。台北: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p15-28。
張春居(2003)。志工的休閒活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救國團為例。 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陳中雲。(2000)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秀芸、陳育忠、高永森、朱益宏、沈淑珍(2005)。醫院志工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研究。醫院,38(1),p13-p29。
許菁容(2001)。員工福利措施對勞資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莫藜藜。醫務社會工作。台北市:桂冠。
黃國城(2003)。高雄市醫院志工幸福感、死亡態度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舜(1994 )。企業員工的績效評估制度與激勵措施,現代勞資關係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行政院勞委會出版。
楊雨亮、黃同圳(2004)。薪酬制度對組織績效影響之探討─以B 公司為例。 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2),25-45。
楊勝任(2002)。醫院志願服務對志工生命價值觀的影響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正文(2005)。休閒規劃與休閒參與時間特性對在地老化的退休者退休後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虹伶(2005)。深度休閒者之休閒效益。大專體育(78),116-121。
謝秉育(2001)。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參與動機、制控信念與工作滿足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秀芬(1992)。實驗社區婦女參與至願服務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訓練中心。
嚴幸文(1993) 。醫院志願服務人員人格特質和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瑜慧(1998)。馬偕醫院義工參與行為、工作滿意與市場區隔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伽如(2003)。認真休閒之參與歷程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林老師說故事」志工為例。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
蘇美玲(1998)。都市公園使用者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Cskiszentmahaly and Kleiber, D. A. (1991). Leisure and self-actualization in Driver. PA: Venture Publishing.
DeGrazia. (1964). Of Time, work, and Leisure. Gardan: NY:Doubleday.
Herbert G. Heneman, Ⅲ. (1985). “Pay Satisfaction”.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3, 115-139.
Kaplan, M. (1975). Leisure: Theory and Policy, New York : Wiley.
Kelly, R.J. (1990). Leisure,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Maslow. (1954). Motivation &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Mannell, R.C., & Kleiber, D.A. (1997). 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Mannel, R. C. & Stynes, D. J.(1991). A Retrospective: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In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pp. 461-473).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Neulinger. (1974).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Springfield: IL:Thomas.
Stebbins. (1996a). Volunteering : A serious leisure perspective.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5(2), 211-224.
Stebbins, R. A. (1992). Serious leisure: A conceptual statement. Pacif Sociological Review, 25, 251-272.
Stebbins, R. A. (1996b). Cultural tourism as serious leisur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3(4), 948-950.
Stebbins, R. A. (1997). Identity and cultural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45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