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盈宏 |
---|---|
論文名稱: |
解嚴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國族概念之轉變 Shifting Concepts of Nation in Taiwan’s Primary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
指導教授: |
張建成
Chang, Chien-Ch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9 |
中文關鍵詞: | 國小社會科 、教科書 、國族 、內容分析 、對應分析 |
英文關鍵詞: | primary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nation, content analysis,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04 下載:8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解嚴後臺灣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之國族論述的轉變趨勢及其意義,提出教育研究上進一步發展的建議。為達成此目的,本研究將先採取內容分析法,針對舊課程、新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科教科書內容,進行國族相關概念的劃記,再藉由對應分析法來呈現解嚴後臺灣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所國族概念的轉變趨勢及其意義。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舊課程呈現大中國國族論述的國族概念。
二、新課程為大中國與大臺灣國族概念交雜,呈現出「政治臺灣,文化中國」的教科書內容。
三、九年一貫課程呈現大臺灣國族論述的國族概念。
四、各時期之國族概念均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情境。
五、在教科書中,不同的國族概念的搭配會產生不同的國族建構結果。
六、國家政府的國族論述仍是宰制國內教科書內容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國族、內容分析、對應分析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trace the changes of the concept of nation in Taiwan’s primary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and their connection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s following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Primary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in the 1975 curriculum, the 1993 curriculum, and the 2000 curriculum are coded by means of content analysis into categories of Sinoism, Taiwanism and one that mixed with both. An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s then taken to illustrate the changes.
The major findings go as follows:
1.The concept of nation in the 1975 curriculum centered on Sinoism.
2.The concept of nation in the 1993 curriculum turned into one that mixed Sinoism and Taiwanism.
3.The concept of nation in the 2000 curriculum reversed the focus on Taiwanism.
4.The concept of nation in the three curriculums reflected their respective political contexts, and the government’s discourse of nation has always had an overwhelming say in the contents of textbooks.
5.The concept of nation was constructed diversely in different versions of textbooks ever since 1993.
Keywords: primary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nation, content analysis,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尤玉文(2003)。臺灣國小教科書中國家認同概念之演變─以1949年後之社會與音樂教科書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 : 理論與實證。臺北市:幼獅。
方建中(2004)。臺灣國家認同爭議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前龍(2000)。國小道德實驗課程 "愛國" 德目教材中國家認同內涵之分 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振寰、錢永祥(1995)。邁向新國家?民粹威權主義的形成與民主問題。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0,24。
王曾才(1994)。中國的國家認同與現代化。載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臺北市:中研院。
史明(1998)。臺灣人四百年史。臺北市:草根。
石計生等(1996)。意識型態與臺灣教科書。臺北市:前衛。
卯靜儒、張建成(2005)。在地化與全球化之間:解嚴後臺灣課程改革論述的擺盪。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39-76。
行政院新聞局編(1995)。奉獻與奮鬥。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市,揚智。
朱諶(1995)。近代西洋民族主義思想。臺北市:幼獅文化。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臺灣經驗。臺北市:桂冠。
吳乃德(1996)。「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臺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基礎」。臺灣政治學刊,1(1),5-38。
李台京(1995)。民族國家。載於邵宗海、楊逢泰、洪泉湖編撰,族群問題與族 群關係(頁34-36)。臺北市:幼獅文化。
李金梅譯(1997)。Eric . J. Hobsbawm著。民族與民族主義(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 programme, myth, reality)。臺北:麥田。
李金梅譯(2001)。Ernest Gellner著。國族主義(Nationalism)。臺北:聯經。
李永謀(1998)。國小教科書歷史教材內涵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歷史知識與歷史意識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余剛式(2005)。臺灣與大陸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國家認同教育模式之分析比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喬(1993)。臺灣(國家)的認同結構。載於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主編),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01-222)。臺北市: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李筱峰、林呈蓉(2004)。臺灣史。臺北市:華立。
李筱峰(1999)。臺灣史100件大事(下)。臺北市:玉山。
吳錦發(1992)。為「原住民文學專輯」說幾句話,文學臺灣,4:9-10。
吳叡人譯(1999)。B.R.O‘G. Anderson著。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臺北市:時報文化。
李麗卿(1989)。國中國文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大森(2002)。臺灣技職教育轉型的社會學分析。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文斌、劉兆隆譯(1997)。政治學(A. Heywood著)。臺北市:韋伯文化。
林玉體(2003)。臺灣教育史。臺北市:文景。
林余真(2005)。我國現今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政治學概念之內容分析。臺中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佳龍、邱澤奇主編(1999)。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臺北市:月旦。
邵宗海(1998)。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臺北市:五南。
邵宗海(2003)。當代大陸政策。臺北市:生智。
孟樊(2001)。後現代的認同政治。臺北市:揚智。
林義男、陳淳文譯(1989)。Robert P.Weber著。內容分析法導論(Basic Content Analysis)。臺北市:巨流。
紀金山(2002)。師資培育制度變革的社會學分析。嘉義縣: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洪金珠、許佩賢譯(1994)。若林正丈著。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 市:月旦。
胡育仁(2000)。國小社會科教科書本土化之分析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育銘(2004)。戰後臺灣政經發展中的國族認同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紀俊臣(1999)。精省與新地方制度:始末、設計、發展系論。臺北市:中國地方自治學會。
洪鎌德(2004)。當代主義。臺北:揚智。
徐火炎(1996)。臺灣選民的國家認同與黨派投票行為: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年間的實證研究結果。臺灣政治學刊,創刊號,85-128。
施正鋒(1998)。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臺北:前衛。
施正鋒(2000)。臺灣人的民族認同。臺北:前衛。
徐南號(1993)。臺灣教育史。臺北市:師苑。
姚源明(1999)。解嚴後臺灣國族認同論述的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正亮(1998)。民進黨轉型之痛。臺北市:天下遠見。
陳正茂(1999)。臺灣史綱。臺北市:文京。
張亞中(1999)。兩岸未來之認同與統合──歐盟模式的思考。問題與研究,38(10),1-25。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臺北市:教育部。
陳伯璋(1993)。國民國小社會學科課程統整架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陳坤森、廖揆祥譯(2000)。政治意識型態與近代思潮(L.P. Baradat著)。臺北市:韋伯。
張明貴譯(1985)。意識型態與現代政治(A. Engel等著)。臺北市:桂冠。
張茂桂、瞿海源、洪鎌德著(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市:業強。
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市:學富。
陳昭瑛(1998)。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市:正中。
許信良(1995)。新興民族。臺北市:遠流。
陳奎憙(2004)。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師苑。
張祐盛(2004)。國小社會教科書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家倫(2001)。臺灣宗教行動圖像的初步建構。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舉辦「宗教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莊梅枝主編(2003)。歐用生教授教科書之旅。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瑞萍(2000)。師範院校招生行銷策略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維真(2004)。國民國小中低年級國語教科書鄉土意識之內容分析研究-以康軒 南一、仁林及翰林版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毓峰(2005)。解嚴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的臺灣圖像。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鏗任(2004)。香港中國小教科書公民教育內涵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華(1995)。臺灣社會的意義性結構及其在國小社會科教育的體現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6,163-198。
陳麗華、周愫嫻、張益仁(1996)。健檢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標準。初等教育學刊,85(5)。
陳麗華主編(2003)。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本土化之研究總報告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連戰(2000)。新藍圖.新動力:連戰的主張。臺北市:天下遠見。
單文經(2000)。臺灣中國小公民教育與「臺灣人」意識的型塑。教育資料集刊,25,47-63。
黃有志(1995)。民族。載於邵宗海、楊逢泰、洪泉湖編撰,族群問題與族群關係(頁1-3)。臺北市:幼獅文化。
黃昭堂(2003)。臺灣新生國家理論:脫出繼承國家理論、分裂國家理論來 促成新生國家的誕生。臺北市:現代文化基金會。
黃炳煌(1987)。中國小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目標研究總報告。臺北市:三民。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師苑出版。
趙剛(1996)。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1,1-72。
黃啟瑞(2005)。國小課程中鄉土教育內涵之研究以社會科教科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嘉光主編(1991)。臺灣獨立運動三十年。臺北市:前衛。
蔡芬芳(2003)。現階段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主體性發展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英文(1997)。認同與政治─一種理論性之反省。政治科學論叢,8,51-84。
楊孝榮(1989)。內容分析法。載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臺北市:東華。
楊賜香(1991)。我國中國小教科書政治文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逢泰(1995)。民族與國家。載邵宗海、楊逢泰、洪泉湖編撰,族群問題與族群關係(頁36-39)。臺北市:幼獅文化。
楊國樞等(編)(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臺北市:東華。
鄧志松(2000)。認同與認同衝突:一個自由主義的解決途徑。論文發表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主辦之第四屆教育社會學論壇「多元文化、身分認同與教育」學術研討會。
劉信成(2000)。臺灣政治民主化對國小社會科課程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憲峻(1993)。二次世界戰後初期臺灣之中國化教育:以初等教育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歐用生(1990)。我國國民國小社會科潛在課程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2)。國民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五版)。臺北市,師苑。
歐用生(1995)。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臺北市:漢文書店。
歐用生(2006)。台灣教科書政策的批判論述分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4(2),1-26。
盧建榮(1999)。分裂的國族認同, 1975-1997。臺北:麥田。
蕭高彥(1998)。國家認同、民族主義與憲政民主:當代政治哲學的發展與省思。 載於殷海光基金會(主編),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頁160-195)。臺北市:桂冠。
戴旭璋(1980)。民族之本質與歐洲早期民族主義之發展。三民主義學報, 14,231-247。
顏慶祥(1995)。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比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譚光鼎(2000)。國家霸權與政治社會化之探討-以「認識臺灣」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13-135。
※英文部分
Ahonen, S(2001). Politics of identity through history curriculum: Narratives of the past for social exclusion--or inclus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3(2), 179-194.
Anderson, B. (1992).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New York: Verso.
Apple, M.W.(1983). Education and power. Bost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Baradat, L.P. (1991). Political ideologies :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Bloom, W.(1990).Personal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lausen, Sten-Erick(1998).Appli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Thousand Oaks , CA: Sage Publications.
Gellner E. (1988).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Giroux, H.A.(1983). Theory and resistance in education:a pedagogy for opposition.south hadley. Mass:Bergin and Garvey.
Greenstein, F.I.(1968).Socialization: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Vol. 14, 551-555.
Grosvenor, I. (1999).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education and the making of national identity. History of Education, 28(3), 235-250.
Hall, J. A. & Ikenberry, G. J(1989). The stat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Hobsbawm,E. J. (1990).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 programme, myth, realit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dourie, E. (1985). Nationalism. London: Hutchinson. London:Hutchinson.
Kellas,J.G.(1991).The Politics of Nationism and Ethnicity.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 Macmillan.
Smith A. D.(1991). The Nation: Invented, Imagined, Reconstruced?. In M. Ringrose & A. J. Lerner (Eds.), Reimaging the natio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Susser,B(1995). Political ideology in the modern world.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Vincent, A. (1992). Modern political ideologies. Cambridge, MA: Black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