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孟谷
Tsai, Meng-Ku
論文名稱: 雙北地區國中補校經營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Current and Future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Supplementary Compulsory affiliated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area.
指導教授: 王麗雲
Wang, Li-Y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國中補校經營現況未來發展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operation situation, future development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198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1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國91年《終身學習法》的制定代表著終身教育的時代已經來臨,社區大學、與樂齡學習中心等學習機構相繼開設,再加上國民九年義務教育開辦迄今,教育普及率高。使得國中補校招生人數大幅衰退。扮演提供失學民眾國中學歷的國中補校,現今經營現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即是本研究之主要目的。
    本研究將以質性研究為主,透過招生、經費資源、組織編制、課程規劃、法令政策、學籍管理、教師聘任、教師教學、教材教法、補校功能、學習評量、學生管理、升學輔導等13個現況類別探討補校現況。再加上轉型與存廢做為未來發展的兩大主軸擬定訪談大綱,以雙北地區國民中學補校校務主任、組長與教師做為訪談對象,訪談結果獲有效樣本15份。
    經過資料的分析與處理後,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壹、招生就學人數不足、成為補校共同現況困境。
    貳、補校經費缺乏彈性,無法真正挹注補校經營。
    參、法規政策不完備,過時不符需求,補校發展受限。
    肆、高齡化趨勢下,補習教育名不符實。
    伍、補校人員與教師對成人教育的瞭解、影響補校經營與教學成效。
    陸、課程教材發展進度慢,教師學生受惠程度低。
    柒、維持補校方面:推動整合,進行補校合併
    捌、維持補校方面:增修現有法規,以利發展樂齡學習,吸引新移民就學
    玖、廢除補校方面: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供資源,輔導補校退場
    壹拾、廢除補校方面:整合終身學習資源,推動終身學習型補校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中央行政機關、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補校主任組長、補校教師與未來研究發展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國中補校、經營現況、未來發展

    The Age of lifelong learning is here since the “lifelong learning Act” law passed in 2002.With booming community colleges and senior citizen learning centers and the execution of twelve- 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licy, the high popularity of education has effected the enrollment in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and future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s which are meant to provide high school education for people who were deprived of gaining high school diploma.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through enrollment, funds resourc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urriculum mapping, policy, administration of student enrollment status, teacher recruitment, teaching performanc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effectiveness of supplement school, learning assessment, student management, college counseling and career services. The interview guidelines for this study are centered on school transforming and abolish debate. Target interviewees are directors, supervisors and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area, There are 15 interviews completed.
    After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data from this study, I have come up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 Low enrollment is a current common problem for supplementary schools.
    II. Inflexible funds cannot effectively help school operation.
    III. Incomplete and out of date policies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supplementary school
    Supplementary school system is no longer suit for this society with aging population.
    IV.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do not have sufficient knowledge on adult
    education and that effect the school operation and affections on teaching.
    V. Slow development on teaching materials poorly benefit teachers and students.
    VI. Future development: promote school integration and execute schools mergers.
    VII. Future development: Upgrading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elder education and attract new immigrants to enroll.
    VIII. Future development: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provides resources to guide
    supplementary school to abolish.
    IX. Abolish debate of supplementary school: Integrate resources for lifelong education.
    Promote lifelong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school.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s suggestions on future research for central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s, regional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supplementary school directors, teachers, for future references.
    Keywords: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operation situation, future development.

    誌謝詞.................................................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次.................................................vii 表次..................................................ix 圖次..................................................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我國補習教育發展..............................11 第二節 我國國民補習教育現況..........................21 第三節 雙北地區國中補校現況..........................32 第四節 國中補校之相關研究............................39 第三章 研究實施.....................................45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45 第二節 研究工具.....................................49 第三節 資料分析.....................................52 第四節 研究品質.....................................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3 第一節 雙北地區國中補校經營現況之分析..................63 第二節 雙北地區國中補校未來發展方向之分析..............98 第三節 研究討論....................................110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7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4 參考文獻............................................131 中文部分............................................131 英文部分............................................137 附錄................................................139 附錄一 分析文件列表...................................139 附錄二 雙北地區國中補校經營現況與未來發展訪談大綱主任版...141 附錄三 雙北地區國中補校經營現況與未來發展訪談大綱組長版...143 附錄四 雙北地區國中補校經營現況與未來發展訪談大綱教師版...145 附錄五 訪談同意書.....................................147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憲法(1947年1月1日)
    中國教育學會(1973)。社會教育研究。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內政部(2015a)。臺閩地區十五歲以上人口戶籍註記教育程度人口資料【原始數
    據】。取自http://www.ris.gov.tw/zh_TW/346
    內政統(2015b)。內政部統計通報【原始資料】。
    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week.aspx
    尤哲政(2004)。臺東縣國民補習教育實施現況問題研究與解決方案(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世璋 (1999)。國中補校成人學生中途輟學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王瑞宏 (1995)。成人基本教育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民權國中(2016)。105年度民權國中法定預算書【原始數據】。取自
    http://www.mqjh.tp.edu.tw/fdownload/fdlist.asp?id={3B01E3E3-691D-4EF5-B1CF-F8282259F4AF}
    朱若柔(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原作者:W. Lawrence
    Neuman)。臺北市:揚智文化。
    江綺雯 (1994)。高雄市成人學生中途輟學理由調查研究。 臺北市:教育部社會
    教育司。
    行政院(2012)。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
    委員會。
    地方制度法(2016年6月22日)
    何青蓉(1995)。我國成人識字教育的迷思與省思。臺灣教育,535,23-26。
    何青蓉(1996)。省思困境、邁向未來:談我國成人識字教育的根本問題。成人之
    美,12,17-22。
    何青蓉(1997)。國民補習教育、成人基本教育與成人識字教育的異同。成人教
    育雙月刊,40,32-36。
    何青蓉(1999)。學習社會中的識字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50,2-9。
    何嘉儷(2013)。甘願做,歡喜受~:家庭教育志工長期參與志願服務之生命歷
    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高雄市。
    吳芝儀、李奉儒(譯) (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上)(原作者:M. Q. Patton)。
    臺北市:濤石。(原著出版年:1996)
    吳美玲(1996)。國中補校學生自我觀念、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知覺與數學學習態
    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吳致毅(2012)。學校公共關係對國小校長所產生的學校行政倫理困境-以訪談四
    位高雄市國小校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高雄市。
    李建興(1986)。中國社會教育發展史。臺北市:臺灣書店。
    林君玫(2013)。亞斯伯格症家庭父子互動之硏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林美如(2006)。中部地區國中補校經營、學生學習需求及改進定位之調查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林朝鳳、伍振鷟(1993)。我國國民補習教育實施狀況調查研究。教育研究資訊,
    1(6),12-27。
    邱秋美(2003)。臺北縣國中補校社區化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柯正峰(1993)。我國主要教育法規釋論-補習教育法。臺北市:五南圖書。
    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研究。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胡夢鯨(1998)。成人教育學理論與模型-國中補校文科教學的一項質性研究。
    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級中等教育法(105年6月1日)
    高級中等教育法施行細則(102年12月27日)
    國民教育法(2016年6月1日)
    國籍法(95年1月27日)
    國民中學補習學校課程標準(1996年10月19日)
    國民中小學附設國民中小學補習學校兼職人員工作補助費支給表
    (2008年8月1日)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2015年1月7日)
    補習及進修教育法(1999年6月16日)
    補習及進修教育法實行細則(2002年10月24日)
    許忠和(2004)。1985~2003年我國教育部推展成人教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教所,嘉義縣。
    孫正邦(主編)(1971)。60年來的中國教育。臺北市:正中書局。。
    徐意淳(2005)。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政策執行評估-以臺北市國小補校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臺北市。
    張永德(1995)。中華民國成人教育辭典。臺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協會。
    張芳全(2009)。臺灣新移民女性的教育需求。臺灣教育,655,38。
    張芳全(2010)。新移民的教育問題。師友月刊,522,10-11。
    張國強(2013)。國中補校生學習需求與未來發展之研究-以宜蘭縣國中補校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佛光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宜蘭縣。
    張輝宏(2002)。學習型組織在國中補校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教育部(1948)。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臺北市:宗青圖書公司。
    教育部(1963)。中華民國社會教育概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74)。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1985)。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198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第七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 。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a)。國中小補校概況【原始數據】。取自: http://depart。moe。
    edu。tw/ED4500/cp。aspx?n=1B58E0B736635285&s=D04C74553DB60CAD
    教育部(2015b)。偏遠地區學校名單【原始數據】。取自:
    http://stats.moe.gov.tw/remotegis/
    教育部(2015c)。國中小補校校別資料【原始數據】。取自: http://depart。moe。
    edu。tw/ED4500/cp。aspx?n=1B58E0B736635285&s=D04C74553DB60CAD
    教育部(2015d)。教育統計簡訊-我國新移民就讀國中小補校概況【原始數據】取
    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brief/我國新移民就讀國中小補校概
    況.pdf
    教育部(2015e)。各級學校年齡別學生人數【原始數據】。取自:http://depart。
    moe。edu。tw/ED4500/cp。aspx?n=1B58E0B736635285&s=D04C74553DB60CAD
    莫慧如(1990)。我國國民補習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陳怡華 (1999)。我國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學生學習參與障礙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
    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嘉義市。
    陳啟天(1969)。近代中國教育史。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店。
    舒新城(主編)(1926)。中國近代教育史料。上海:中華書局。
    黃富順(1981)。近30年來我國的補習教育。教育資料集刊,6,76。
    黃富順(1988)。比較成人教育。臺北市:五南。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臺灣省教育廳(1989)。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臺北市國民中學附設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實施要點(1999年9月17日)
    臺北市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要點(2005年8月10日)
    臺北市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學生成績考查要點(1999年5月13日)
    臺北市國民中學附設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員額編制表(1999年9月17日)
    臺北市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國中部)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基準(2011年8月2日)
    臺北市教育局(2015)。臺北市地方教育發展基金-臺北市立民權國民中學附屬單
    位預算之分預算【原始數據】。取自:http://www.mqjh.tw/mediafile/1901
    /fdownload/269/94/2016-2-3-12-22-35-94-nf1.pdf
    臺北縣各級補習學校彈性授課科目與節數實施原則(2006年7月21日)
    新北市立國民中學附設國民補習學校實施要點(2012年4月12日)
    新北市國民中學附設國民補習學校編組員額及工作補助費支給標準表
    (2012年4月12日)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實施要點(2011年12月30日)
    新北市立國民中學附設國民補習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要點(2012年4月25日)
    楊淑君(1995)。臺北地區國中補校學生教育價值觀及相關態度與行為。社會教育
    學刊,25,273-294。
    熊光義(1977)。我國社會教育的演進。臺北市:開明書店。
    潘淑滿(2003)。質的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5-143。
    蔡岳璋(2004)。陜甘寧邊區的農村教育(1937-1947)(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臺北市。
    蕭昭瑾(2005)。高高屏地區國中補校教師知覺補校困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韓春屏(2000)。國中補校教學取向、學生批判思考與學習滿意相關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蘇璽臻(1998)。國中補校教師教學活動設計之影響因素-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西文部分
    Beder, H. W., & Darkenwald, G. G. (1982).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ing adults and
    pre-adults: Some propositions and findings. Adult Education, 32(3), 142-155.
    Bogdan, R. C., & Biklen, S. K. (2007).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5th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Darkenwald, G. G., & Valentine, T. (1985). Factor structure of deterrents to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5, 177-193.
    Erlandson, D. A., Harris, E. L., Skipper, B. L., & Allen, S. D. (1993). Doing naturalistic
    inquiry: A guide to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Gadsden, V. L. (2002), Current areas of interest in family literacy, In J.Comings, B.
    Garner & C. Smith (Eds.), The annual review of adult and literacy, Vol. 3. : John Wiley & Sons, Inc.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Jones, A., & Charnley, A. (1983). The adult literacy initiative 1974-79 United
    Kingdom. In A. Kaye & K. Harry (Eds.), Using the Media for Adult Basic Education. Croom Helmm Publishing.
    Perind, D. (1999). Professionalizing adult literacy:Would a credential help? Journal of
    Adolescent and Adult Literacy, 42, 610-619.
    Reddick, L. T., & Peach, E. L. (1990). A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profiling at-risk
    student and influences impacting their rural environ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ennesse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ookeville,Tennessee.
    Strauss, A., & Corbin, J. (1998).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UNESCO. (2015). Education:Literacy rate. Retrieved from :
    UIS.Stat: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queryid=166
    Leininger, M. (1994).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critiqu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ies.
    In J. M. Morse (Ed.), Critical issu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pp. 95-115).
    Newbury Park, CA: Sage.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