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千涵
Hung, Chien-Han
論文名稱: 解構主義應用於社會議題海報之創作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Deconstruction Theory in Social Issues Posters
指導教授: 蘇文清
Su, Wen-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解構主義社會議題海報設計
英文關鍵詞: Deconstruction, Social Issues, Poster Desig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D.013.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5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以及當代社會的快速變遷,環境與社會議題越趨複雜;各文化階層間的不同價值觀不斷浮現。解構主義自1960年代發展以來,其所強調的「去中心化」思維一直深刻的影響至當代。在面對近年來從台灣到國際上不斷發生的社會運動、事件與議題,本研究認為其背後的內涵與解構主義所具有的強烈批判性有著一定程度的連結;並且,由解構主義所主張的多元、自由、反權威等觀念,更是人們在面對各種社會事件時應具有的態度:不將思維侷限於狹隘的二元對抗,而是以更加多元的態度去容納。本研究旨在連結此二具有一定關聯性的社會議題與解構主義進行創作。透過對解構主義理論的分析,以及其於視覺藝術、建築、平面設計領域應用手法的比對彙整,將之轉化為視覺語彙,建構出此哲學理論運用於平面設計之方法;並以當代重要的「環境保護」、「國際衝突」、「社會政治」、「個人身心衛生」四大議題作為創作內容;透過平面設計中具有優秀表現與傳達能力的「海報」載體呈現。解構主義比起作為一種特定的風格,更像是一種開放的提問方式;本研究最終共獲得十項解構主義應用於平面設計之表現方法,分別為:「分割」、「拆解」、「重疊」、「集合」、「變形」、「殘缺」、「動態」、「多義」、「多元複合」、「自由隨機」;並透過創作實證,印證「解構主義」應用於「社會議題」時,在平面設計傳達上之聯結性與貼切性。希冀藉由此次創作,提供設計領域人員在圖像設計與應用上的新思維與新方向,亦透過海報此項媒體的視覺表現力與傳達力,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所身處的時代、文化與社會;進一步深入關懷與思考,展現設計的藝術性與教育性。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ssu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Different values among various cultures and social strata gradually emerge. Deconstruction has developed since the 1960s, its emphasis on de-centralization has alway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n the face of continuous social movements, events and issues from Taiwan to all over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consider that the connotation behind these things have relation with the criticalness part of deconstruction. Moreover, the pluralism, freedom and anti-authority which are advocated by deconstruction also should be an important attitude for people to deal with social issues. People should not confine themselves to a narrow binary opposition but a more pluralistic perspective to tolerat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bine this two related things (social issues and deconstruction) into a cre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econstruc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s in visual Arts, architecture and graphic design, then transform this philosophical theory and concept into a visual vocabulary and methods in graphic design. In the light of contemporary important issu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 Conflict", "Society and Politics", and"Persona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s the contents of this creation; and use "Poster" as a carrier science it has an excellent expressiveness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graphic design. As deconstruction is more similar to an open way of questioning than a style. The final results of this study adopt ten methods of deconstruction theory in graphic design, which are “slice”, ”dismantle”, ”incomplete”, ”dynamic”, ”polysemy”, ”assemble”, ”overlap”, ”deform”, ”multiple compound”, and ”free and random”. And through the empirical creations, proof the connection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social issues and deconstruction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graphic design. Hop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in graphic design; and through the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poster, let more people to care and think about our times, culture and society in depth, also showing the artistic and educational meaning of design.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方向與目的 2 1.3 研究文獻回顧與限制 3 1.3.1 研究文獻回顧 3 1.3.2 研究限制 6 1.4 研究方法與架構 6 1.5 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2.1 解構主義之思想發展與理論基礎 10 2.1.1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到解構主義 (Deconstruction) 10 2.1.2 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 14 2.2 解構主義相關發展與應用 23 2.2.1 解構主義於藝術、設計領域之關係與發展概述 23 2.2.2 解構主義於視覺藝術領域藝術家作品解析:馬塞爾˙杜象 36 2.2.3 解構主義於建築領域建築師作品解析:法蘭克˙蓋瑞 46 2.2.4 解構主義於平面設計領域設計師作品解析:大衛˙卡森 58 2.3 解構主義應用方法解析 69 2.3.1 解構主義運用各代表人物之特色彙整 69 2.3.2 解構主義應用於平面設計之方法解析 73 2.4 社會議題 76 2.4.1 社會議題概述 76 2.4.2 社會議題之內容與分類 76 2.4.3 當代社會議題探討 78 2.5 海報相關論述 83 2.5.1 海報之意義與發展 83 2.5.2 海報之分類與特性 85 2.5.3 海報之構成要素 88     第三章 解構主義平面設計應用分析 91 3.1 文獻分析法-解構主義運用於設計之方法彙整 92 3.1.1 文獻分析法 92 3.1.2 解構主義運用於平面設計之方法彙整與說明 93 3.2 德菲法-解構主義運用於平面設計之方法歸納 99 3.2.1 德菲法與修正式德菲法 99 3.2.2 德菲法之實施與結果分析 101 3.3 小結 105 第四章 創作實證 108 4.1 創作理念與內容 108 4.1.1 創作理念 108 4.1.2 創作內容 109 4.2 創作方法與步驟 110 4.3 創作成果檢視 111 4.3.1 作品實證成果整體檢視 111 4.3.2 作品圖版與說明 11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0 5.1 研究結論 130 5.2 後續研究建議 132 參考文獻 133 中文專書 133 英文專書 134 期刊雜誌 135 論文 136 網路資料 136 附錄 139 附錄一:徳菲法第一次專家問卷 139 附錄二:徳菲法第二次專家問卷 146 附錄三:創作實證展出紀錄 152

    中文專書  
    大師系列編輯部(2005)。法蘭克˙蓋瑞的作品與思想。大陸:中國電力出版。
    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台北:藝術家。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
    林宏濤、王華君(譯)(2000)。美學理論(原作者: Theodor W. Adorno)。台北:美學書房。
    林俊良(2004)。視覺傳達設計概說。台北:藝風堂。
    林珮淳(1993)。海報設計概論:海報設計技法。台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林磐聳主編(2007)。臺灣設計。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孫本文(1973)。社會學原理。台北:台灣商務印刷。
    徐崇溫(1994)。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台北:結構群文化。
    袁曼麗(1993)。海報設計概論:淺說海報設計。台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崔生國(2005)。創意小百科:招貼設計速查手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張心龍(1986)。杜象訪談錄。台北:雄獅美術。
    張心龍(1990)。都是杜象惹的禍。台北:雄獅美術。
    陸蓉之(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
    曾枝盛(2002)。後馬克思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黃光男(1986)。海報設計概論。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黃鉦堤(2005)。詮釋學與行政的意義理解。台北:翰蘆圖書。
    楊大春(1994)。解構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楊大春(1995)。德希達。台北:生智文化。
    楊大春(1996)。後結構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楊國樞、葉啓政(1984)。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
    楊清田(2006)。圖像色彩之量化描述與傳達:海報設計群集作品之色彩量化表現與應用。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葉至誠(2003)。當代社會問題。台北:揚智文化。
    葉啟政(1991)。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
    靳埭強(1987)。商業設計藝術。台北:雄獅圖書。
    劉北成(1995)。福柯思想肖像。上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趙惠玲(2011)。美術鑑賞。台北:遠流。
    顏義勇(1990)。平面海報設計專集:世界海報設計大展。新北:新形象出版。

    英文專書  
    David Carson, Philip B. Meggs.(1999), Fotografiks, California:Gingko Pr Inc.
    Delbecq, A. L., Van de Ven, A. H. and Gustafson, D. H. (1975). Group Techniques for Program Planning: A 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es.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 Company.
    Josef and Shizuko Muller- Brockmann,(2004), History of the Poster, London:Phaidon Press reprinted (first published by ABC Verlag 1971). P.12。
    Leslie Hill(2007),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Jacques Derrida,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ter Eisenman(1999), Diagram Diaries, UK:Thames & Hudson.
    Philip Rice & Patricia Waugh(1989), Modern Literary Theory: A Reader, London:Edward Arnold.
    Ragheb, J. F., Gehry, F. O., Cohen, J.-L., Friedman, M. S.,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 Museo Guggenheim Bilbao.(2001). Frank Gehry, architect. New York: Guggenheim Museum Publications.
    Renfro, W. L.,(1993), Issue Management in Strategic Planning., London:Praeger .
    Thomas Deane Tucker(2008), Derridada:Duchamp as Readymade Deconstruction, Washington :Lexington Books.
    Xtine Burrough., & Michael Mandiberg.(2008), Digital Foundations: Intro to Media Design with the Adobe Creative Suite, USA:Peachpit Press.

    期刊雜誌
    Carl Benedikt Frey and Michael A. Osborne.(2017). 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 114, issue C, 254-280
    Chase, W. H.(1977). Public Issue Management: The New Science., Public Relations Journal, 33(10), 25-26.
    Crable, R. E. & Vibert, S. L.(1985). Managing Issues and Influencing Public Policy.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11(2), 3-16.
    David Mike Moore(1994), Visual Literacy: A Spectrum of Visual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rrida, J(1978), Writing and Difference. (A. Bass, Tran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Lewis Blackwell.(1997). A Hero of Deconstruction. Independent Saturday Magazine. 6 December 1997. P.57.
    McKenna, H.P.(1994). The Delphi technique: a worthwhile approach for nursing,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 1221-1225.
    Mead, D. M.(1992) Innovations in Nursing Care,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Nursing in Wales Unpublished Report. London, England: Department of Health.
    Murry, J.W. and J.O. Hommons.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8(4), 423-436.
    Thompson, P.R., Hamlington, B.D. & et al.(2016).“Are long tide gauge records in the wrong place to measure global mean sea level ris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ume 43, Issue 19, pp. 10,403-10,411
    吳振韓、顧媛媛(2014):《一戰徵兵海報的文化特徵與視覺傳播研究—以“我需要你加入美國軍隊”海報為中心》,裝飾,11。
    宋文娟(2001)。〈一種質量並重的研究法-德菲法在醫務管理學研究領域之應用〉,醫務管理期刊,2(2),13。
    李新富(2001)。從勝岡重夫「啟程」系列海報探討藝術對設計創作的影響與啟示。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學報,5,71-99。
    林俊良(2013)。臺灣藝文海報發展與國際設計趨勢。臺灣文學館通訊,39,32。
    林素慧(2014),〈杜象單身機器躍上現(當)代藝術舞台初探〉,藝術評論,27,87-137。
    蔡佳甫(1999),〈從文本到文字書寫-德希達對書寫的解構理論研究(二)〉,文明探索,19。
    蔡進興(2001)。平面設計的表現技法探討,基礎造型展暨視覺設計研討會論文集。基礎造型協會,P179-186。
    謝潮儀(1983)。德爾斐(Delphi)專家學者問卷法之應用-以臺北都會區為例,法商學報,18,109-132。

    論文
    張致維(2012)。都市生活意象之視覺設計創作。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張愷勻(2015)。錯視表現應用於社會議題海報之創作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有廷(2007)。解構主義精神應用於產品設計之研究─以家具為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依蓉(2006)。德希達之解構哲學及其教育意涵。國立東華大學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網路資料
    David Carson. (2003, February). David Carson: Design and Discovery
    [Video fil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ed.com/talks/david_carson_on_design.
    Designboom (2014). Interview with graphic designer david carson. Abstract retrieved December 18, 2017, from https://www.designboom.com/.
    Linstone, H.A., Turoff, M. (2002).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Newark, NJ: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trieved May 18, 2013, from http:// is.njit.edu/pubs/delphibook.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2016),Investing Our Way Out of the Global Water Crisis,2017年11月12日,取自https://global.nature.org/content/water-share。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6),2017年11月12日,取自
    http://www.oecd.org/。
    世界經濟論壇(2016).2016全球風險報告,2017年11月10日,取自https://www.weforum.org/。
    世界經濟論壇(2017).2017全球風險報告,2017年11月10日,取自https://www.weforum.org/。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7),《2017世界衛生統計報告》,2017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who.int/en/。
    全球新聞數據庫(GDELT)(2017),2017年11月15日,取自https://www.gdeltproject.org/。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2017),《2016氣候狀況》年度報告,2017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noaa.gov/。
    國家衛生研究院(2011),電子報391期,2017年11月12日,取自http://enews.nhri.org.tw/。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5),2015年年報,2017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imf.org/external/research/index.aspx。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2015),《2015年戰略調查》,2017年11月12日,取自https://www.iiss.or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7),海報辭意,2017年11月18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EP)(2017),《2017全球恐怖主義指數》,2017年11月15日,取自http://economicsandpeace.org/。
    聯合國(2017).《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訂版,2017年11月12日,取自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en/。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2016),2016年《排放差距報告》,2017年11月12日,取自https://www.unenvironment.org/。
    聯合國難民署(UNHCR)(2016),《2015全球趨勢報告》,2017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unhcr.org/。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