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麗惠
Chang, Li- Hui
論文名稱: 以「六頂思考帽」為工具融入繪本教學之探究
A Study of Incorporating Six Thinking Hats as a Tool into the Picture Book Teaching
指導教授: 張千惠
Chang, Chien-Huey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1
中文關鍵詞: 六頂思考帽繪本繪本教學
英文關鍵詞: Six thinking hats, picture books, picture book teaching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116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9下載:6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六頂思考帽」為工具融入繪本教學之成效。研究者以某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某班五足歲共27位幼兒為研究對象,包含男14名、女13名。本論文以質性研究方式,探究幼兒以「六頂思考帽」為工具融入繪本教學,以及全班合作創作一本新繪本之教學歷程,並使用質性研究分析法歸納出以下肆大項結論。
    首先,以六頂思考帽為工具融入繪本教學有具體成效。多數的幼兒能了解六頂思考帽的思考法;多數的幼兒能獨自以畫圖的方式完成六頂思考帽親子共讀學習單;多數的幼兒對六頂思考帽親子共讀學習單有正面的評價;六頂思考帽提供幼兒問題解決的方法;多數家長對六頂思考帽為工具融入繪本教學持正面的評價;多數家長對全班共同創作的繪本持正面的評價。
    其次,幼兒繪本創作的過程曾遇到以下問題。幼兒在繪本創作前,遇到的問題為不知怎麼編故事;幼兒於繪本創作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有些幼兒對故事接龍仍有困難,不知如何與他人銜接故事。以六頂思考帽融入親子共讀學習單遇到的問題為,有些幼兒不知道六頂思考帽的思考法。
    接著,本研究發現六頂思考帽能提升幼兒問題解決能力。例如,白帽思考法說出幼兒看到什麼;紅帽思考法說出幼兒的感覺;黃帽思考法說出哪裡有很棒的地方;黑帽思考法說出哪裡有不好的地方;綠帽思考法說出問題解決的辦法。
    最後,幼兒以綠色思考帽共創繪本,共享成果的喜悅。此外,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亦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ng the “six thinking hats” as a tool into the picture book teaching.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were 27 preschool children, including 14 boys and 13 girls. The average age of these children was 5 years old. They were students in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in a public school. They were taught picture books with the tool “six thinking hats”. After reading these picture books, they worked together to create a new picture book.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cooperation were analyzed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re are four major conclusions.

    First of all,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ix thinking hats” as a tool into picture book teaching was effective. Most of the children understood the 6 thinking methods and completed the worksheets on their own. The six thinking hats provided solutions for children’s problem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Both of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 had positive feedback on the parent-child reading worksheets, the cooperative creation of picture books, and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using “six thinking hats”.

    Secondly, children encountered some challenges when they were creating the picture books. They did not know how to compose the story at the very beginning. Some children had difficulties in storytelling. They did not know how to add on sentences to continue the story. Also, several children had difficulties of understanding the method of “six thinking hat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found that “six thinking hats” could improve children’s skills of problem solving. For example, the white hat thinking method helped what the child sees. The red hat taught children how to tell their feelings. The yellow hat helped them to present what the good things were. While the black hat taught them to express the disadvantages of something. And, the green hat indicate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Lastly, the young children used the green thinking hats to create a picture book and shared the joy of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also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六頂思考帽」之相關文獻探討 7 第二節 繪本教學之相關文獻探討 24 第三節 以「六頂思考帽」為工具融於繪本教學之方法 46 第四節 六頂思考帽融於「繪本教學」之實證研究 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53 第二節 研究歷程 54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與研究倫理 6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5 第五節 資料之蒐集、管理與分析 71 第六節 研究信賴度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六頂思考帽融入繪本教學的歷程 77 第二節 教師引導全班共同創作繪本之歷程 155 第三節 綜合討論 225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研究限制 231 第一節 結論 231 第二節 建議 23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237 參考文獻 239 中文部分 239 英文部分 246 附錄 248 附錄一 給家長的知情同意書 248 附錄二 訪問教師知情同意書 249 附錄三 教學活動設計 250 附錄四 同儕教師檢核表--幼兒藝術創造作品評量標準 253 附錄五 以六頂思考帽記錄上學的情形 255 附錄六 主題的討論 256 附錄七 親子共讀學習單 257 附錄八 親子合編故事學習單 262 附錄九 親子共讀問卷回饋單 263 附錄十 師生共創繪本《漂亮貓與帥兔做美勞》問卷回饋單 264 附錄十一 同儕教師回饋單 265 附錄十二 繪本創作過程幼兒的作品 266 附錄十三 家長回饋單 273 附錄十四 師生共同創作的故事繪本 274 附錄十五 個人的繪本創作 27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初)。臺北
    市:心理出版。
    王淑娟(2003):兒童圖畫書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學童創造力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國立臺南師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
    王華懋(譯)(2012):共讀繪本,教出全人格的孩子。(Naomi Yamamoto
    著:KODOMO KOKORO TO ATAMA WO HAGUKUMU
    MAINICHI 7-FUN,EHON LESSO N)。臺北,時報文化。原著出
    版於2001)
    王雅奇(2003):六頂思考帽訓練課程對提高國小資優生問題解決能
    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臺北。
    王萬清(2007):培養幼兒創造思考能力(初版)。臺北市:五南。
    好歪(2016):文創搞什麼?(初版)。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何三本(2008):幼兒文學(2版)。臺北市:五南。
    吳巧瑜(2005):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知覺之研究(未出版)。國立政治
    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吳孟桓(2011):兒童故事屋活動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個案分析--以
    臺北奧圖美學生活館為例(未出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
    系碩士論文,臺北。
    吳靜吉(2009):為臺灣種下創造力教育的種子:可行計畫的個案。
    國際藝術教育學刊,7(1),167-177。
    谷瑞勉(譯)(2009):鷹架兒童的學習(7)(Berk,L.E., Winsler,A.著:
    Scaffolding children's learning:Vygotsk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1999)
    谷瑞勉(2010):幼兒文學與教學(初版)。臺北市:心理。
    何貞慧(2011):六頂思考帽在國小五年級寫作教學的應用(未出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臺
    北。
    何貞慧(2011):六頂思考帽在極短篇教學的應用—以王鼎鈞〈失鳥
    記〉為例。國文天地,27(3),23-29。
    杜明城(譯)(2001):創造力,(初版4刷)。(Csikszenmihalyi,M.著:
    Creativity)。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於1996)
    李玉玫(2011):創意戲劇化圖畫書教學(未出版)。國立臺東大學
    語文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東。
    李玉玲(2007):戴著帽子來寫作-「六頂思考帽」在國小作文教學
    的運用。教師之友,48(5),94-101。
    李孟芬(2008):畫說阿美族國小文化繪本創作教學研究(未出版)。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李茨婷、鄭詠灩(2015):民族誌研究等同於質性研究嗎?—語言教
    育學的視角。外語電化教學,(3),17-24。
    李堅萍(2016):創造力自我效能之成份涵義及與陶藝造形狀造力之
    相關性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31),1-21。
    李長燦(2003):「可能發展區」概念的新詮釋及其對幼兒教育的啟
    示。幼兒保育學刊,(1),1-18。
    李瑞娥(2007):幼兒創造性學習理論與實務(初版)。臺北縣:楊志
    文化。
    李慧如(2017):繪本教學提升幼兒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
    呂愛麗、范榮靖、陳建豪、彭漣漪、黃浩榮、楊瑪利、蘇晨瑜(2014):
    教出創造力。遠見雜誌,臺北市。
    宋珮(譯)(2009):觀賞圖畫中的圖畫。(Doonan, J.著:Looking at picture
    books)。臺北:雄獅美術。(原著出版於1993)
    沈書宇、黃芳玉(2009):六頂思考帽撼動你的數學思考〔2009全國
    創意教學獎數學領域組特優〕。靜心學報,7,134-147。
    林正昌(譯)(2015):研究設計質性、量化及混合設計(2)。(Creswel,
    J. W.著:RESEARCH DESIGN:Qualitative,Quantitative,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臺北:學富文化。(原著出版於2014)。
    林秀美(2007):六頂思考帽的思維方式。陸軍學術雙月刊,43(495),
    154-160。
    林美琴(2015):繪本有什麼了不起(2)。臺北市:天衛文化。
    林廷華(1999):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問題解決能
    力之影響。 正修學報,(12),175-196。
    林沂樺(2015):六頂思考帽融入表演藝術課程以提升國中生創造性
    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以桃園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國立臺
    灣藝術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表演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
    北。
    林均瑋(2018):以六頂思考帽融入國小環境教育課程之研究。臺灣
    教育評論月刊,7(6),109-113。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初)。臺北市:心理。
    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初)。臺北:
    遠流。
    林偉信(2011):故事閱讀與討論一個兒童哲學式的觀點。臺北市:
    社團法人臺灣兒童閱讀學會。
    林偉文(2011):創意教學與創造力的培育-以[設計思考]為例。 教育
    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0), 53-57。
    林慈瑋(2008):創造思考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
    士學位班,臺北。

    邱惠萱(2011):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成效之實驗
    研究研究結果(未出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音樂
    教育組碩士論文,臺北
    周淑惠(2003):淺談幼兒教學中的鷹架搭構。國教世紀,(206),
    13-18。
    周淑惠(2005):鷹架引導策略。國教世紀,(216),45-56。
    周淑惠(2011):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初版。
    臺北,心理。
    洪文東(2002):創造型兒童之思考特性與科學創造力的關聯性。屏
    東師院學報,(16),355-394。
    施美菁(2006):鷹架學習概念應用於幼稚園藝術教學情境之研究(未
    出版)。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徐庭蘭、郭靜緻(2007):創造性藝術教學活動對幼兒園大班幼兒創
    造力表現之影響。藝術學報,(80),165-184。
    徐素霞(2002):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
    育館。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初版)。臺北市:格林文化。
    許麗美(1990):六頂思考帽(初版)。臺北市:心理出版。E.de Bono
    原著。
    許馨文(2016):「繪本創作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未出
    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
    北。
    張玉成(2005):發問技巧與學生創造力之增進。 教育資料集刊, 30,
    181-200。
    張世彗(2011):創造力教學、學習與評量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
    雙月刊,(100),1-21。

    張育桂(2009):六頂思考帽在討論式教學法中的應用。青海師專學
    報,29(4),93-95。
    張素儀(2008):教師在學前融合班運用鷹架策略之探究(未出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張雅茹(2015):幼兒園教師實施創造思考教學對幼兒學習經驗及創
    造力表現之探究(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臺中。
    張銘忠(2005):網路化高層次思考訓練之研究—以六頂思考帽的教
    學為例(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臺北。
    張維舫(2017):運用六頂思考帽融入讀報教育對閱讀與寫作創造力
    的影響(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張臻萍(1997):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如何在校園裡有效實施「問
    題解決」輔導活動。學生輔導,49,78-83。
    張蕙伊(2010):幼兒創造性教學實施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張釋尹(2013):繪本教學活動提昇幼兒利社會行為成效之探討(未
    出版)。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梁良(2005):創意讓孩子脫穎而出--從遊戲中激發孩子的九大智能
    (初)。臺北縣:咖啡田文化。
    陳昇飛(2009):鷹架的搭建與幼兒創造思考之探究。教育理論與實
    踐學刊,(19),139-163。
    陳淑華(2016):線的等待、解救與魔法—幼兒學習的歷程故事(未
    出版)。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
    陳梅瑛(2014):繪本教學提升幼兒閱讀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陳瀅如(2010):「六頂思考帽」在「續寫作文」作文之應用。北縣教
    育,(73),80-81。
    陳龍安(2005):創造思考的策略與技法。 教育資料集刊,30,
    201-265。
    陳龍安(1989):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3)。臺北:心理。
    陳龍安(1995):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4)。臺北:心理。
    游淑燕(2011):如何培養幼兒問題解決的能力。幼教資訊,(242),
    9-13。
    程美芳(2017):「六頂思考帽創意思考策略」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
    學對國中生創造性潛能、創造性傾向及情緒複雜度的提升效果之
    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
    士論文,臺北。
    黃茂在、陳文典(2004):「問題解決」的能力。科學教育月刊,(273),
    21-41。
    黃淑嫆、莊麗珠(2008):幼兒教師對創意教學態度之研究。幼教研
    究彙刊,2(1),151-166。
    黃麗卿(2009):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2)。臺北:心理出版。
    黃麗惠(2014):幼兒園繪本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國立
    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花蓮。
    楊旻婕(2016):運用六頂思考帽於國小六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創新與評鑑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臺北。
    董奇(1997):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3版)。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葉玉珠、李梅齡、葉玉環、林志哲、彭月茵(2006):「幼兒創造
    力測驗」之發展。測驗學刊,53(1),129-154。
    葉嘉青(2008):幼兒文學「零歲到八歲的孩子與繪本」(初版)。台
    北:心理。
    廖鳳瑞、張靜文(2019):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幼兒學習評量手冊(初
    版)。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蔡宜蓉(譯)(2014):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3)。(Chambers,
    A.著:Tell Me:Children, Reading & Talk)。臺北市:天衛文化。
    (原著出版於1993)。
    蔡敏玲(2002):教育質性研究歷程的展現--找尋教室團體互動的節
    奏與變奏(初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鄭明進等人(1996):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初版)。臺北市:天衛文化。
    潘世尊(2002):教學上的鷹架要怎麼搭。屏東師院學報,(16),
    263-294。
    潘淑滿(2005):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5版)。臺北,心理。
    潘裕豐(2006):為何及如何做創意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
    (2),38-55。
    潘裕豐、原 來、孫易新、黃惇勝、游建弘、蕭詠今、張雨霖、邱發
    忠、陳學志、許和捷(2014):創造力關鍵思考技法(初版二刷)。
    臺北市:華騰文化。
    劉慧玉(譯)(2010):六頂思考帽(初版)。(E.de Bono著:Six Thinking
    Hats)。臺北市:臉譜。(原著出版於:1996)
    盧美貴、郭美雲(2008):幼兒生命“故事”的編織-幼稚園繪本教
    學策略的運用。臺灣教育,(654),2-9。
    謝淑婷(2013):多媒體融入六頂思考帽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
    問題解決能力及寫作態度之影響(未出版)。開南大學資訊學院
    資訊管理組碩士論文,桃園。
    蘇日娜(2005):論教育人類學的學科性質與研究方法。中央民族大
    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3),25-28。

    英文部分:
    Aithal, P. S., & Kumar, P. M. (2016). Using six thinking hats as a tool for
    lateral thinking in organizational problem solving.
    Aithal, P. S., & Kumar, P. M. (2017). Ideal Analysis for Decision Making
    in Critical Situations through Six Thinking Hats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Letters (IJAEML), 1(2), 1-9.
    Bayat, S. (2017).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reative writing instruction
    program based on speaking activities (CWIPSA).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8(4), 617-628.
    Besant, H. (2016). The journey of brainstorming. Journal of
    Transformational Innovation, 2(1), 1-7.
    Carl III, W.J.(1996). Six Thinking Hats: Argumentativeness and Response
    to Thinking Model.取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399576.pdf
    Dhir, S. (2016). Practice-oriented insights o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Public Policy, 7(2), 5-7.
    Li, C. S., Lin, Y. F., Nelson, J., & Eckstein, D. (2008). Hats off to
    problem-solving with couples. The Family Journal, 16(3), 254-257.
    Islim, O. F., & Karatas, S. (2016). Using the SCAMPER Technique in an
    ICT Course to Enhance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
    Experimental Study.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291-1296.
    Kerby, R. N. (1999). Selecting Picture Books for Your Library Media
    Center. Library Talk, 12(5), 15-19.
    Kivunja, C. (2015). Using de bono’s six thinking hats model to teach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essential for success in
    the 21st century economy. Creative Education, 6(03), 380-391.

    Martz, B., Hughes, J., & Braun, F. (2016). Developing a Creativity and
    Problem Solving Course in Support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Curriculum. Journal of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12(1), 27-36.
    Martz, B., Hughes, J., & Braun, F. (2017). Creativity and problem-
    solving:Closing the skills gap.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57(1), 39-48.
    Paterson, A. (2006). Dr. Edward de Bono's Six Thinking Hats and
    Numeracy. Australian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11(3),
    11-15.
    Sakyi, K. A. (2017).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enetrating the
    impenetrable issues. Af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5(1),
    18-3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