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進豐 |
---|---|
論文名稱: |
晚唐社會詩、風人體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邱燮友
Qiu, Xie-You 楊昌年 Yang, Chang-Nian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4 |
中文關鍵詞: | 社會詩 、風人體 、晚唐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1 下載:4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題目:晚唐社會詩、風人體之研究
指導教授:邱燮友先生 楊昌年先生
口考委員:金榮華 陳滿銘 陳弘治 沈謙
姓名:曾進豐
籍貫:臺灣‧臺南
出生年月日:1962.03.03
畢業年月:2001.05
本論文係針對晚唐〈827─907A.D〉時代的詩人所寫的詩篇加以研究。論題偏重於正樂府作家所寫的社會詩〈或稱諷諭詩〉,以及吳歌格的風人體。晚唐正樂府之詩人,秉承新樂府的精神,繼續發揚關懷民間疾苦所作的詩篇,蔚為主流;而在六朝唯美文風復熾下而產生的風人體,則給晚唐詩歌帶來綺靡的一面。本文除探析其形成之時代背景、義界與淵源外,又論及代表作家、詩作與主題思想、藝術手法,進而確定其價值及影響。全文共分九章如下: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晚唐社會詩、風人體形成之時代背景
第三章 社會詩、風人體之義界及其淵源
第四章 晚唐社會詩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探究
第五章 晚唐風人體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探究
第六章 晚唐社會詩、風人體之主題分析
第七章 晚唐社會詩、風人體之表現手法
第八章 晚唐社會詩、風人體之價值及其影響
第九章 結 論
參考書目舉要
一、 專 書
(一)
《全唐詩》(共二十五冊)清聖祖御定,中華書局1960
《李義山詩集》唐‧李義山,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溫庭筠詩集》唐‧溫庭筠,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李群玉詩集》唐‧李群玉,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皮子文藪》唐‧皮日休,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元次山文集》唐‧元結,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樊川文集》唐‧杜牧,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甫里先生文集》唐‧陸龜蒙,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黃御史公集》唐‧黃滔,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甲乙集》唐‧羅隱,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松陵集》唐‧皮日休等,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白氏長慶集》唐‧白居易,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元氏長慶集》唐‧元稹,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誠齋集》宋‧楊萬里,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樂府詩集》(一、二)宋‧郭茂倩,里仁書局1984
《全唐詩補編》(全三冊)陳尚君輯校,中華書局出版1992
《鄭谷詩集編年校注》傅義,華東師範大學1993
(二)
《粵風》清‧李調元輯,《函海》第二十三函,宏業書局1968
《文心雕龍》梁‧劉勰,四部叢刊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詩經》,十三經注疏本,藝文印書館1981
《論語》,十三經注疏本,藝文印書館1981
《爾雅》,十三經注疏本,藝文印書館1981
《禮記》,十三經注疏本,藝文印書館1981
《古謠諺》清‧杜文瀾編,世界書局1983四版
《毛詩傳箋通釋》清‧馬瑞辰,中華書局1989
《詩經研究反思》趙沛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山歌》明‧馮夢龍,見《馮夢龍全集》(18),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三)
《鑒誡錄》五代‧何光遠,知不足齋叢書,上海古書流通處1921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臺彎商務印書館1966
《漢書》漢‧班固,中華書局1966
《舊唐書》宋‧薛居正,中華書局1966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祈,中華書局1966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中華書局1966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中華書局1966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世界書局1967再版
《唐語林》宋‧王讜,世界書局1967再版
《國語》周‧左丘明撰,吳‧韋昭注,世界書局1968三版
《唐國史補》唐‧李肇,世界書局1968再版
《讀通鑑論》明‧王夫之,世界書局1970再版
《史記會注考證》瀧川龜太郎,宏業書局1980再版
《唐會要》宋‧王溥,世界書局1989五版
(四)
《詩論》朱光潛,正中書局1962臺初版
《唐詩別裁集》清‧沈德潛,廣文書局1970
《五代詩話》清‧王士禛編,廣文書局1970
《詩體明辨》明‧徐師曾,廣文書局1972
《詩藪》明‧胡應麟,正生書局1973
《圍爐夜話》清‧吳喬,廣文書局1973
《陔餘叢考》(全四冊)清‧趙翼,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
《清詩話》丁仲祜編,藝文印書館1977再版
《唐詩紀事》(全二冊)宋‧計有功,鼎文書局1978再版
《苕溪漁隱叢話》宋‧胡仔,長安出版社1978
《歷代詩話》(全二冊)清‧何文煥輯,中華書局1981
《唐詩品彙》明‧高,學海出版社1983
《學林》宋‧王觀國,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唐才子傳》元‧辛文房,世界書局1985五版
《唐音癸籤》明‧胡震亨,世界書局1985五版
《容齋隨筆》宋‧洪邁,大立出版社
《東坡詩話錄》元‧陳秀明,廣文書局1971
《升庵詩話》明‧楊慎,見李調元《函海叢書》(十九),宏業書局1972
《通俗編》清‧翟灝,國泰文化事業出版1980
《清詩話續編》郭紹虞,木鐸出版社1983
《續歷代詩話》丁福保輯,藝文印書館1983
《歷代詩話續編》丁福保輯,木鐸出版社1983
《瀛奎律髓》元‧方回,《四庫全書‧集部三0五》,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聖歎選批唐才子詩》清‧金聖歎,正中書局1987
《唐詩紀事校箋》王仲鏞,巴蜀書社1989
《類說》宋‧曾慥,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中書集》朱湘,上海生活書店1937再版
《唐代詩學》楊啟高,正中書局1973臺二版
《元白詩箋證稿》陳寅恪,世界書局1975再版
《唐詩說》夏敬觀,河洛出版1975
《字句鍛鍊法》黃永武,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七版
《唐代的戰爭文學》胡雲翼,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臺一版
《唐詩集解》(全三冊)許文雨,正中書局1977臺四版
《中國歌謠》朱自清,世界書局1978再版
《唐代詩人叢考》傅璇琮,中華書局1980
《詩境淺說》(附續編)俞陛雲,上海書店影印出版1984
《詩言志辯》朱自清,漢京文化事業1983
《談藝錄》錢鍾書,中華書局1984
《唐詩論文選集》呂正惠編,長安出版社1985
《管錐編》(全五冊)錢鍾書,中華書局1986
《雜體詩釋例》何文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6
《中國文學批評史》羅根澤,學海出版社1978
《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羅聯添編,學生書局1978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華正書局1980
《中國文學理論》劉若愚著,杜國清譯,聯經出版1981
《樂府文學史》羅根澤,文史哲1981三版
《滄浪詩話校釋》郭紹虞,里仁書局1983
《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傅錫壬,東大圖書公司1984
《中唐樂府詩研究》張修蓉,文津出版社1985
《樂府詩史》楊生枝,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羅宗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唐詩小史》羅宗強,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
《元白新樂府研究》廖美雲,學生書局1989
《晚唐的社會與文化》淡江大學中文系,學生書局1990
《唐詩史》許總,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中國詩史》陸侃如、馮沅君,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袁行霈,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民間文藝叢話》鍾敬文,東方文化供應社1970
《六朝平民文學》徐嘉瑞,見《中古文學概論等五書》,鼎文書局1977
《漢魏六朝詩論叢》余冠英,見《中古文學概論等五書》,鼎文書局1977
《樂府相和歌與清商曲研究》胡紅波,天才出版社1979
《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蕭滌非,長安出版社1981
《樂府詩詞論籔》蕭滌非,齊魯書社1985
《晚唐社會詩研究》蔡石麟,復文圖書出版1986
《中國美學史》李澤厚、劉綱紀主編,里仁書局1986
《美的歷程》李澤厚,元山書局1986
《中國美學史大綱》葉朗,滄浪出版社1986
《修辭學》黃師慶萱,三民書局1994增訂七版
《樂府詩述論》王運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唐詩通論》劉開陽,木鐸1983
《唐詩百話》施蟄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唐詩研究》胡雲翼,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
《唐詩概論》蘇雪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臺五版
《唐代新樂府詩人及其代表作品》黃浴沂,學海出版社1988
《唐詩學引論》陳伯海,東方出版中心1988
《品詩吟詩》邱師燮友,東大圖書公司1989
《意象的流變》蔡英俊主編,聯經1989
《唐代詩歌》張步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唐詩》詹瑛,群玉堂出版公司1990
《唐人絕句精華》劉永濟,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中國古代詩歌歷程》王洪,朝華出版社1993
《唐詩論考》柳晟俊,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
《唐代科舉與文學》傅璇琮,文史哲出版社1994
《唐代文學史》(上、下)吳庚舜、董乃斌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唐詩評三種》清‧黃生等撰,黃山書社1995
《隋唐五代詩歌史論》霍然,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唐詩學引論》陳伯海,東方出版中心1996
《唐人選唐詩新編》傅璇琮,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唐詩廣角鏡》劉逸生,台北丹青圖書1983
《晚唐詩譯釋》尚作恩等,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7
《唐樂府詩譯析》胡漢生,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唐宋詩風流別史》阮忠,武漢出版社1997
《唐詩風貌》余恕誠,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
《唐詩比較論》房日晰,三秦出版社1998
《唐詩雜論》聞一多撰,傅璇琮導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二、國科會報告及學位論文
《唐詩中吳歌格與和送聲之研究》邱師燮友,國科會報告1971(編號0155)
《唐代樂府詩之研究》張相國,東海大學碩士1980
《皮日休陸龜蒙唱和詩研究》姚堯,臺灣大學碩士1980
《杜甫寫實諷諭詩歌研究》金龍雲,臺灣師範大學碩士1981
《南北朝民間樂府之研究》金銀雅,政治大學碩士1984
《李商隱及其詩研究》朴仁成,臺灣師範大學碩士1985
《唐詩演變之研究》高大鵬,政治大學博士1985
《羅隱諷世文學研究》張慧梅,東海大學碩士1985
《唐人論唐詩研究》陳坤祥,文化大學博士1986
《唐代詠史詩之發展特質》廖振富,臺灣師範大學碩士1989
《唐代文學批評研究》蔡芳定,臺灣師範大學博士1990
《唐代詠安史之亂詩歌研究》劉黎卿,輔仁大學碩士1990
《唐詩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李孟君,輔仁大學碩士1992
《晚唐三家詠史詩研究》潘志宏,清華大學碩士1993
《皮日休詩歌研究》王盈芬,中正大學碩士1993
《皮日休在晚唐文學中的地位》王心怡,政治大學碩士1995
《晚唐諷刺詩研究》劉幸怡,成功大學碩士1998
《晚唐詩歌中黃昏意象研究》黃大松,政大碩士1999
三、期刊論文
(一)
〈晚唐詩的主流〉許文雨,文史哲1954:9
〈晚唐詩歌試論〉金啟華,光明日報1959.3.22
〈晚唐的諷刺詩——古詩今談〉丁力,文匯報1959.5.13
〈晚唐淺俗派詩之現實性與大眾化〉李曰剛,國文學報第三期1974.6
〈晚唐詩心〉費海璣,人與社會3:6,1976.2
〈晚唐社會的一面鏡子〉買鴻德,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79:1
〈秋花的晚香——晚唐的詩歌美〉吳調公,文藝理論研究1981:4
〈唐末詩壇鳥瞰〉胡國瑞,社會科學戰線1982:3
〈晚唐詩風略論〉陳銘,浙江學刊1986:3
〈論晚唐邊塞詩的蕭颯風格〉葛培嶙,中州學刊1986:6
〈晚唐詩壇上的一束鮮花——簡評于濆、劉駕、邵謁、蘇拯及其詩作〉
王曉祥,棗莊師專學報1987:1、2
〈中晚唐憫農詩述評〉張浩遜,商丘師專學報1987:4
〈論晚唐感傷詩產生的文化背景〉田耕宇,陝西師大學報1988:3
〈深沈的反思意識——晚唐詩歌特色之一略論〉田耕宇,
社會科學輯刊1988:4
〈試論晚唐詠史詩的悲劇審美特徵〉王紅,陝西師大學報1989:3
〈試論晚唐詩歌的自我意識〉葉樹發,江西社會科學1990:1
〈由雅入俗:中晚唐文壇大勢〉林繼中,人文雜誌1990:3
〈唐末詩歌中的淡泊情思及其原因〉康萍,復旦學報1991:4
〈關於晚唐文學發展規律的系統探討〉方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2:5
〈談晚唐詩〉成果,佳木斯師專學報1993:3
〈苦悶‧沈思‧求索——中國封建文藝在晚唐五代的新走向〉田耕宇,
社會科學研究(成都)1993:4
〈秋花搖曳晚香來——對晚唐詩歌的幾點審美觀照〉韓澤春,
寧夏教育學院‧銀川師專學報1994:5
〈晚唐詩:感傷情調的全方位滲透〉沈檢江,求是學刊1994:5
〈試論晚唐詩歌的人情味〉葉樹發,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95:4
〈晚唐燕樂文化生活概述〉徐安琪,湖北師範學院學報1996:2
〈晚唐兩大詩人群落及其風貌特徵〉余恕誠,安徽師大學報1996:2
〈晚唐詠史詩繁盛原因初探〉梁祖苹,
寧夏教育學院‧銀川師專學報1996:2
〈晚唐詩壇的現實主義流派〉王曉祥、劉霞,棗莊師專學報1996:2
〈晚唐豔詩概述〉文航生,四川師範學院學報1996:7
〈論唐末社會心理與詩風走向〉許總,社會科學戰線1997:1
〈晚唐文化背景與晚唐文學的抒情走向〉方然,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7:2
〈晚唐詩人內向心理探因〉袁文麗,山西大學學報1997:4
〈論唐末詩派的形成及其特徵——以咸通十哲為例〉臧清,
文學評論1997:5
〈冷眼觀世態,直筆書感懷——唐末格言詩試論〉文航生,
四川師範學院學報1998:2
〈論晚唐詩歌的沖淡玄遠〉袁文麗,山西師大學報1999:4
(二)
〈吳歌小史〉顧頡剛,歌謠2:23,1936.11
〈南北朝樂府中的民歌〉王運熙,語文教學1957:9
〈詩與諧隱〉陳雙鯉,台灣師大國文系詩學集刊1969.5
〈論歌謠之雙關義〉胡洪波,成功大學學報第十二卷,1977.5
〈吳歌藝術初探〉李寧,蘇州大學學報1983:4
〈談雙關的類別及其作用〉關瀅,瀋陽師範學院社會科學學報1984:3
〈詩與諧隱〉朱光潛,夏聲249期,1985.8
〈唱自古代城市婦女的心聲——淺論《吳歌》《西曲》的思想性〉韓晶,
瀋陽教育學院學刊1985:3
〈樂府民歌表現手法對唐詩影響論〉朱炯遠,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87:1
〈歇後語嬗變,吳歌格形成〉顏新騰,民間文學研究1991:5
〈雙關隱喻,誘人尋味〉陶文鵬,古典文學知識1997:3
〈先秦文學中雙關溯源〉于廣元,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2
(三)
〈諷刺詩簡論〉徐元,浙江學刊1963:4
〈論唐代社會詩〉鍾吉雄,中國詩季刊4:2,1973.6
〈樂府〉李曰剛,中國詩季刊10:1,1979.3
〈關於樂府〉蕭滌非,文學遺產選輯3
〈談詩歌中的議論〉劉慶福,北京師大學報1979:5
〈新樂府運動三題〉周明,南京大學學報1981:2
〈詩歌的議論〉李振起,天津師院學報1981:2
〈古代詩論中現實主義理論的發展〉張連第,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2:4
〈唐代樂府的繼承和發展〉振甫,文學評論1982:6
〈試論直言極諫與唐詩繁榮的關係〉雷樹田,蘭州社會科學1984:1
〈元白諷諭詩的理論與創作態度〉楊石隱,東方雜誌22:6,1988.12
〈論唐代詠史詩〉楊恩成,陝西師大學報1990:1
〈諷諭詩和新樂府的關係和區別〉王運熙,復旦學報1991:6
〈論新樂府創作〉高玉昆,國際關係學院學報1992:1
〈論唐詩的理思〉李暉,北方論叢1992:2
〈鬱激相融的憂憤性審美情感基調——中國古代政治諷刺詩的審美特色〉
陳華,淮陰師專學報1993:2
〈唐代的詠史詩〉周小龍,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3:6
〈二雅刺詩再探〉周東暉,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94:1
〈簡論唐代詠物詩發展軌跡〉蘭甲雲,中國文學研究1995:2
〈新樂府的緣起和界定〉葛曉音,中國社會科學1995:3
〈論中國古代的美刺詩〉白振奎,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8:5
(四)
〈關於晚唐于濆的詩〉疇人,光明日報1961.1.8
〈晚唐詩人于濆及其詩歌〉蕭月賢,鄭州大學學報1981:4
〈晚唐詩人于濆〉梁超然,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3:1
〈晚唐詩人于濆及其詩歌〉買鴻德,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84:4
〈于濆邊塞詩的特色與晚唐邊塞詩的衰微〉梁超然,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5:2
〈晚唐詩人劉駕和他的作品〉卞岐,文學遺產1982:1
〈劉駕的交游、行蹤及其他〉梁超然,文學遺產1984:3
〈韓偓詩旨表微〉邵祖平,東方雜誌41:8
〈韓偓詩及其生平〉孫克寬,新時代3:6,1963.6
〈晚唐詩人韓偓〉康正果,陝西師大學報1983:1
〈淺說鄭谷〉蘅果,唐代文學論叢1982:2
〈從鄭谷及其周圍詩人看唐末至宋初詩風動向〉趙昌平,文學遺產1987:3
〈鄭谷詩歌美學觀初探〉霍有明,湖南師大社會科學學報1988:5
〈鄭谷詩淺論〉傅義,宜春師專學報1989:4
〈論晚唐詩壇巨擘鄭谷的詩歌創作〉霍有明,人文雜誌1992:2
〈試論鄭谷的詩歌〉王定璋,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2:3
〈末代風騷——論晚唐詩人鄭谷的詩〉鍾祥,河南大學學報1996:2
〈論晚唐詩人曹鄴〉梁超然,文學評論叢刊第七輯1980:10
〈淺析晚唐曹鄴的悲憤諷刺詩〉蕭鴻江,丹東師專學報1981:1
〈論曹鄴的詩〉余博賀,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85:1
〈文學史應給曹鄴一席之地〉王曉祥,棗莊師專學報1985:2
〈皮日休的事蹟思想及其作品〉繆鉞,四川大學學報1955:2
〈皮日休簡論〉唐玲玲,華中師院學報1978:4
〈論皮日休〉鄭慶篤,山東大學文科論文集刊1981:1
〈論皮日休的文學思想〉黃保真,學術月刊1982:
〈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論皮日休的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許蘇民,江漢論壇1987:6
〈剝遠非、補近失,觀乎功、戒乎政——皮日休文學思想館窺〉申寶昆,
《中國古典文學論叢》(七),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10
〈試論皮日休在唐宋詩轉變中的作用〉申寶昆,齊魯學刊1989:3
〈「正樂府」仿「系樂府」淺說〉單書安,江海學刊1989:6
〈由唐詩至宋詩跑道上的傳棒人——皮陸〉申寶昆,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6:4
〈唐詩與宋詩的橋樑——陸龜蒙詩歌藝術初探〉李鋒,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7:1
〈此花端合在瑤池——評晚唐詩人陸龜蒙〉陳漢英,蘇州大學學報1988:4
〈陸龜蒙生卒年考〉李鋒,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9:3
〈論陸龜蒙的文藝思想〉李鋒,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0:1
〈陸龜蒙的隱逸心態對文學創作的影響〉韓雲波,棗莊師專學報1995:1
〈唐末文人陸龜蒙及其作品〉鍾德恆,貴州民族學院學報1996:4
〈讀津陽門詩及其他〉王定璋,文史雜誌1990:3
〈李群玉詩歌的美學價值〉章繼光、祁光祿,長沙水電師院學報1991:3
〈被遺忘的晚唐詩人聶夷中〉公盾,人物雜誌3:3、4,1948.4
〈聶夷中和他的詩〉丁力,收錄於《唐詩研究論文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試談聶夷中的“田家”和杜荀鶴的“山中寡婦”〉徐鵬,
語文教學1959:5
〈聶夷中五題〉單壽年,光明日報1959.7.19
〈針砭時痼,同情人民——晚唐詩人聶夷中及其詩歌〉買鴻德,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87:2
〈聶夷中詩歌淺論〉宋爾康,河南大學學報1996:1
〈晚唐文學批評三題〉王運熙,文學遺產1992:5
〈晚唐詩人杜荀鶴〉徐曉星,文學遺產增刊(二)1956:1
〈杜荀鶴的生活道路及其創作〉蕭文苑,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79:3
〈論苦吟詩人杜荀鶴〉羊春秋,湘潭大學學報1982:4
〈杜荀鶴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劉晴嵐,南充師院學報1988:3
〈簡論杜荀鶴的詩歌及其特點〉宋爾康,河南大學學報1991:5
〈杜荀鶴和他的詩歌鋒芒〉楊維中,北方論叢1992:2
〈詩旨未能忘救物——淺論杜荀鶴的詩歌創作〉謝曉峰,
阜陽師院學報1997:3
〈杜牧與張祜〉繆鉞,四川文學1962:7
〈中晚唐間著名詩人張祜〉陳廣宏,文史知識1984:6
〈論張祜的詩歌〉吳在慶,寧夏教育學院學報1987:2
〈淺談張祜和他的詩〉李景祥,東疆學刊1987:4
〈張祜繫年考〉尹占華,唐代文學研究1990:10
〈晚唐詩人張祜詩簡論〉吳在慶,雲南教育學院學報10:1,1994.2
〈論張祜的詩〉尹占華,文學遺產1994:3
〈張祜詩歌簡論〉趙榮蔚,阜陽師院學報1997:4
〈千首詩輕萬戶侯——評張祜的詩〉朱碧蓮,文學遺產增刊十六輯
〈羅隱的諷刺小詩〉郭君曼,文學研究1958:2
〈論羅隱的詩〉吳長庚,上饒師專學報1983:4
〈羅隱諷刺詩藝術美小議〉吳長庚,上饒師專學報1984:1
〈淺談羅隱詩歌的諷刺藝術〉彭劍青,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7:3
〈傑出的諷刺文學家羅隱〉余美雲,海南大學學報1988:1
〈談羅隱詩文的諷刺藝術〉雍文華,古典文學知識1988:4
〈諷刺辛辣,平中見奇——羅隱諷刺詩漫談〉樓元華、謝國平,
閱讀與寫作1990:8
〈羅隱的十舉不第與晚唐科舉〉林啟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2
〈論羅隱及其詩文〉潘慧惠,文史哲1995:1
〈羅隱詩歌的現實主義〉雍文華,唐代文學論叢第五輯
〈論羅隱詩的諷刺藝術〉王文龍,唐代文學論叢第六輯
〈羅隱詩的哲理化傾向〉劉則鳴,內蒙古大學學報32:1,2000.1
〈論溫庭筠和他的詩〉林邦鈞,文學遺產1981:4
〈試論溫庭筠詩歌的積極意義〉王翊群、朱嘉耀,
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2:1
〈溫庭筠詩歌的藝術特色〉黃震雲,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4:1
〈試論憤世刺時的溫庭筠〉孫安邦,山西師院學報1984:4
〈風雨季世,惆悵彩筆——簡析溫庭筠詩的思想內容〉張晶,
松遼學刊1987:1
〈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交融——溫庭筠樂府詩簡論〉張晶,
文學評論1987:5
〈論溫庭筠樂府詩的思想內容〉王希斌,北方論叢1989:3
〈繪陰柔之色,寫陽剛之美——論溫庭筠樂府詩歌的藝術特色〉王希斌,
學習與探索1989:4、5
〈論晚唐詩人杜牧〉繆鉞,四川大學學報1956:1
〈論杜牧的政治詩〉張翥,錦州師範學院學報1980:3
〈試談杜牧的政治詩〉王清士、李子和,貴州社會科學1981:3
〈杜牧和他的詩歌〉葛曉音,學術月刊1981:6
〈論杜牧的政治詩〉金岳春,上海社會科學1984:4
〈論杜牧詩歌的藝術表現特色〉王西平、張田,唐代文學論叢(七)
〈杜牧、李商隱的詠史絕句〉張國偉,河北學刊1989:5
〈論李商隱詩對晚唐政局的反映〉周建國,唐代文學論叢(七)
〈論李商隱的政治諷刺詩〉楊柳,古典文學論叢(一)
〈李商隱和晚唐詠史刺政詩〉陳伯海,社會科學1981:2
〈堪與長恨歌媲美的史詩——秦婦吟〉秦方瑜,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85:3
〈論秦婦吟的藝術真實〉牖人,文學評論1987:2
〈萬端鎔鑄一詩收——談秦婦吟的寫作特色〉張天健,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