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誼潔
論文名稱: 臺北縣服務學習績優學校課程設計與推動問題之研究
指導教授: 高新建
Gau, Shin-Jian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2
中文關鍵詞: 服務學習社區服務課程設計績優學校
英文關鍵詞: Service Learning, Community Service, Curriculum Design, Performance School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5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服務學習績優學校課程設計現況、推動困境、及其遭遇困境時所採取因應方式情形。以提出適當之因應策略提供教育單位、推動人員、學校參考。
    採問卷調查及質性訪談方法,以服務學習績優學校的推動教師為研究對象。調查資料經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訪談法後,獲得下列結論:
    一、 達百分百的推動比例
    二、以社團活動、學習領域方式推動服務學習比例最高
    三、課程設計狀況
    (一)規劃階段:在課程設計時考量服務項目、達到生活教育的目標、落實學生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主要的設計人員為校內的行政人員,以教師的意見為主要考量,服務項目為社區環境清潔,在進行服務前做的定向訓練為加強對服務的認知。
    (二)服務階段:以八年級學生為主,每次1-2小時的服務。
    (三)反思階段:透過書寫學習單進行反思活動,反思項目為服務活動是否與生活經驗連結;教師需要了解學生能力,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增進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四)成果分享慶賀階段:透過成果發表會展現服務成果;課程的評鑑著重課程是否符合學生能力;在服務機構的部分考量服務機構是否安全。
    四、推動問題,在「不同社區資源」、「不同研習次數」、「是否接受補助」上達到顯著差異。
    五、因應策略部分:個人專業能力上,以尋求有經驗教師協助為主;時間困境上,改採社團活動方式進行;學校支援上為請校長協助推動;社區資源上,請家長協助提供資訊。
    依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一、 對臺北縣國民中學服務學習推動教師方面
    (一)積極參與進修,充實服務學習專業知能
    (二)重視服務經驗之輔導與傳承
    (三)鼓勵教師行動研究,解決困境問題
    (四)設計不同的服務類型課程,提升學生服務機會
    二、對服務學習績優學校方面
    (一)重視推動教師的需求,提供課程設計上協助
    (二)建立完善輔導制度,便於經驗傳承與分享
    (三)與鄰近學校合作,建立資源共享的機制
    三、對服務學習非績優學校方面
    (一)向服務學習績優學校看齊
    (二)成立服務學習相關社團
    (三)多元化方式推動服務學習
    (四)與績優學校建立並強化服務學習伙伴關係,可使服務學習推動更順利
    肆、對師資培育機構方面
    (一)開設服務學習課程設計及實施課程
    (二)配合推動教師需求,多提供進修或研習活動
    (三)理論研究和學校實務結合
    四、對教育行政機關方面
    (一)規劃辦理專業進修與績優學校經驗研習分享機會
    (二)建立鼓勵性質的辦法,激勵教師推動
    (三)協助偏遠地區學校找尋可服務的資源
    五、進一步研究方面
    (一)增加其他縣市或學校層級之研究對象
    (二)研究內容增加課程設計差異之探討
    (三)統計運算增加交叉分析項目之討論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ifficulties of promoting curriculum designs of the service learning performance schools in Taipei and the coping ways carried out when confronting such difficulties, so as to provide the right coping strategies as references for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romotion personnel and schools.
    Applying questionnaire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the study has elected the promotion teachers of those schools with eminent performance on service study as its study objects. Through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data,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and interview method, the followings conclusions have been made.
    1. The promotion proportion reaches 100%.
    2. The method of community activity to promote service learning accounts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among all the means.
    3. Status of Curriculum Design:
    A. Planning stage: In order to gain the goals of life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tudents’
    abilities to respect, care for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s, service items have been considered when designing the curriculums. The major designers ar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the schools. The designs will be mainly checked and measured with the suggestions from the teachers. The service item is to clean communities’ environment. The orientation trainings before the services are applied to enhance service awareness.
    B. Service stage: The students in Grade Eight are the major ones to provide such
    service, with 1-2 hours each time.
    C. Reflection stage: The reflection activities are conducted by writing a learning
    sheet, reflecting if the service activities are connected with life experience. The teachers need to know the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m to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in helping and cooperating with each other.
    D. Sharing and celebrating stage: The service results are demonstrated through
    achievement presentation meetings. The reviews of the curriculums focus on if these curriculums are right for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The schools shall consider if service institutions are safe for the students.
    4. Difficulty in promo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community
    resources,” “different study times” and “whether accepting subsidy or not.”
    5. Coping strategies: Seeking for help from the experienced teachers is the major way
    in individual professional ability; adopting community activities is the way to improve time difficulty; asking the principals to help promotion is the way to search for school support; asking the families of the student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is the way to obtain community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he specific suggestions below are given.
    A. As for the service learning promotion teacher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1). Participating into further education positively and learning more knowledge and skills about service learning;
    (2). Putting emphasis on tutoring and handing over service experience;
    (3). Encouraging the teachers to do an action research and settling problems when confronting promotion difficulties;
    (4).Designing curriculums for different services and getting more service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ents.
    B. As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1). Emphasizing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motion teachers and providing help in curriculum design;
    (2).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tutorship systems to make the handover and sharing of service experience easy;
    (3). Establishing a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by cooperating with neighbor schools.
    C. As for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1). Offering the curriculums of designing and carrying out service learning curriculum;
    (2). Sponsoring more further education and study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the promotion teachers;
    (3). Combining theory study with school affairs.
    D. A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s,
    (1). Planning and approving professional further education and performance schools’ experience study and sharing activities;
    (2). Encouraging the teachers to promote service learning by establishing an encouraging system;
    (3). Assisting the schools located in remote areas in looking for available resources.
    E. As for further education,
    (1). Adding other towns and cities or schools levels as the study objects;
    (2). Adding discussions about the curriculum design differences into the study contents;
    (3). Adding the discussions about the cross analysis items into the statistics abilit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0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0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0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0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服務學習意涵………………………………………… 11 第二節 服務學習模式及課程設計…………………………… 16 第三節 服務學習課程類型…………………………………… 29 第四節 服務學習相關研究……………………………………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7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服務學習課程設計分析與討論……………………… 69 第二節 績優學校服務學習推動困境狀況之分析與討論…… 92 第三節 服務學習因應方式之分析與討論…………………… 111 第四節 研究的主要發現……………………………………… 1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37 第二節 建議…………………………………………………… 13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145 英文部分 ………………………………………………………… 14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3)。課程與教學導論。臺北:五南。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2)。中等學校服務學習實用手冊。臺北:作者。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5)。九十四年度推動青年志工計畫-鼓勵中等學校及民間團體推動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補助要點。臺北:作者。
    吳芝儀(2003)。服務學習融入中小學課程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研究成果報告。嘉義市:嘉義大學
    吳芝儀(2004)。服務學習融入國民中小學課程之研究。收錄於《九十三學年度師範校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臺北市:濤石。
    吳香質(2005)。服務學習對低自我概念學生復原力建構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燕美(2003)。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沈六(1999)。美國的服務學習。訓育研究,38(4),91-103。
    林秀英(2003)。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祥和計畫志工為例,未出版,臺北。
    林振春(2000)。服務學習座談會實錄(林勝義策劃)。社教雙月刊,103,7-18。
    林勝義(2001)。服務學習指導手冊。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萬怡(2005)。臺北縣正德國民中學服務學習課程探討。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在職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華慧、李宜賢(2000)。社會服務學習與青少年道德及社會發展之相關研究。弘光學報,36,131-146。
    施教裕(2001)。各縣市志願服務業務評鑑觀感。社區發展季刊,93,221-227頁。
    高淑玲(2005)。臺北縣立國民中學社區服務學習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高新建(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二),18-44。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
    高新建(2001,10月)。彈性學習節數的規畫與應用。收錄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合辦:課程教材改革檢討與展望系列座談會,臺北市。
    高新建(出版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領導與評鑑(地方教育輔導叢書46)。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高慶賢(2003)。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現況與學習成效評估—以北市高中、職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民杰(2004)。服務學習應用於培育職前教師成效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3-2413-H-031-002-)。臺北:東吳大學。
    張民杰(2005)。師資生從事國小數學科服務學習之行動研究—課後輔導的成效建議。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4,135-157。
    張民杰(2006)。服務學習在師資培育應用之研究。臺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雪梅(2002)。學校為什麼需要推動服務學習。學生輔導,81,8-17。
    張菁芬(2004)。92 年國內青年從事志願服務暨服務學習現況調查研究期末報告。行政院青輔會委託研究(92NYC-4-01)。臺北:東吳大學。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郭芳妙(1996)。美國中小學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金貴(2000,1月)。我國大學院校推動服務學習方案的探討。收錄於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與輔仁大學合辦:大學院校服務與學習(Service-Learning)學術研討會。臺北縣,輔仁大學。
    陳青慧(2006,10月)。從服務學習理念探討大學服務性社團之實施。發表於花蓮慈濟大學2006年「東三再起」教育論壇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花蓮,慈濟大學。
    陳靜怡(2005)。大學生人格類型、服務學習課程參與效能及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靜宜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曾慧媚(2002)。臺北縣中小學服務學習方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玉 (2000)。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之一,論文發表於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台灣師範大學:公訓系。
    黃玉(2001)。服務學習與高等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0,臺北市。
    黃玉(2002)。從服務中學習-服務學習的理論與實施。發表於東吳大學主辦:學校與社區活動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黃姿滿(2006)。應用服務學習方案協助國中學生自我與社會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政大學犯罪防制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楊百川(2000,1月)。服務學習課堂實踐之行動研究-以企業倫理教學為例。論文發表於輔仁大學主辦之大學院校服務與學習學術研討會。臺北縣:輔仁大學。
    楊惠婷(2003)影響高中職在學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相關因素之探討─以臺北市立明倫高中與大安高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溫健蠶(1998)。大學生的服務學習及學生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溫貴琳(2002)。漫談服務學習—從美國看臺灣。學生輔導,81,40-47。
    甄曉蘭、鍾靜(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問題及其相應措施之研究。師大學報,47(1),1-16。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2)。臺北市各級學校推展服務學習實施要點。臺北:作者。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5)。臺北縣94學年度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服務學習實施計畫。臺北:作者。
    歐鎮寬(2003)。臺北市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生服務學習的參與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清田(2005)。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五南。
    鄭博真(2001)。課程與教學革新。高雄:復文。
    嚴秋蓮(2005)。中等學校實施服務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兩所中學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蘇雅君(2002)。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總統府(2002)志工臺灣。96年02月01日,取自 http://www.president.gov.tw/2_special/volunteer/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96年02月0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5147002/9CC/9CC.html?UNITID=271&CATEGORYID=845&FILEID=147654&open
    行政院(1998)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95年11月13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

    二、英文部分
    Delve, C. I., Mintz, S. D., & Stewart, G. M. (1990). Promoting values development through community service: A design. In C. I. Delve, S. D. Minty, & G. M. Stewart (Eds.), Community service as value education (pp. 7-29).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Eyler, J., &D. Giles, (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Fertman, C. I., White. G. P. & White. L. J., Hatcher, (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Building a culture of serv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Jacoby, B. & others. (1996).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endall, J. E., C. & Associates, (1990). Principle of Good Practice in Combining Service and Learning. In Kendall,Jane C. and Association(Eds.),Combining service and learning V.I:A resource book for community and public service (pp.37-53). Raleigh, NC: 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rships and Experiential Education.
    Limpert, L. W. (1997).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a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into a grades K-12 curriculum at Elizabethtown area school district: a case study.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mple Universit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