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洪承鈞 |
---|---|
論文名稱: |
大湖草莓的社會資本與地方符號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張峻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6 |
中文關鍵詞: | 大湖 、草莓 、社會資本 、社會網絡 、地方符號 |
英文關鍵詞: | Dahu, Strawberries, Social Capital, Social Network, Place Symbo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9 下載:4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大湖鄉為臺灣的草莓之鄉,其草莓種植面積與總產量皆遠高於其他鄉鎮,提到大湖便會想到草莓,「大湖」二字儼然形成一種符號,指向草莓。過去多從氣候環境的角度討論大湖鄉的區位優勢,然而這樣的論述並無法解釋與其氣候環境相近的鄉鎮為何無法成為另一個草莓之鄉。本研究以鑲嵌於地方社會中的社會資本及社會網絡做為取徑,討論大湖鄉如何與草莓產業產生連結,並從其田間管理及運銷通路來討論其在產銷環節上的優勢,最後以符號論述的角度看大湖的地方社會如何將「大湖」二字符號化,並從中壟斷對「草莓」的論述權,使其成為在草莓生產及符號論述中皆無法被取代的草莓王國。
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如下:(一) 透過緊密的社會互動與交流,大湖的草莓農得以擁有穩定的生產要素供應輔助草莓產業發展;(二) 利用歷史脈絡、產量及規模脈絡、產銷網絡脈絡及休閒農業脈絡,大湖擁有了對草莓的壟斷性宣稱,再利用恆常、日常、非恆常亦非日常的符號意象強化物,使得「大湖」的所指直指「草莓」;(三) 利用社會網絡,大湖草莓農得接觸其所需要的生產要素,亦可擴散對於草莓的符號論述;利用社會資本,使大湖草莓農降低生產要素取得及擴散符號論述的困難,社會網絡及社會資本的運用,有助於大湖草莓農經營其草莓產業。
This dissertation contribute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why Dahu could become the kingdom of strawberries in Taiwan, using Social Network and Social Capital as approach. We discuss how the strawberries farming starting in Dahu, how the strawberries-farmers operate their businesses and selling of their products, and how Dahu making herself as the kingdom of strawberries in Taiwan with place-symboliz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dissertation come with 1. By intensive interac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farmers in Dahu could have sufficient productive factors to manage their business; 2. Under the context of history, business scale, produce-sale network and agricultural tourism, Dahu makes the monopoly claim of the strawberry business; 3. Using the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network embedded in Dahu, farmers could operate their businesses and share their opinion of their stories about their strawberries to the customers easily.
一、中文部份
(一)圖書
Baudrillard, J.著,林志明譯(1997)。《物體系》。臺北市:時報文化。
Baudrillard, J.著,劉成富、全志鋼譯(2008)。《消費社會》。南京市,中國:南京大學出版社。
de Saussure, F.著,高名凱譯(2009)。《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市,中國:商務印書館。
Harvey, D.著,王志弘、王玥民譯(2010)。《資本的空間》。臺北市:群學。
Lin, N.著,林祐聖、葉欣怡譯(2005)。《社會資本》。臺北市:弘智文化。
Morrill, R. L.著,薛益忠譯(1985)。《社會的空間組織》。臺北市:幼獅文化。
Putnam, R. D.著,王列、賴海榕譯(2001)。《使民主運轉起來:現代義大利的公民傳統》。南昌市,中國:江西人民出版社。
大湖鄉誌編輯委員會(1999)。《大湖鄉誌》。苗栗縣:苗栗縣大湖鄉公所。
不著撰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4)。〈乾隆二十五年〉。《清高宗實錄選輯》(一),臺灣文獻叢刊第186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126。
不著撰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72)。〈巡臺吏科給事中赫碩色、兼理學政禦史夏之芳敬陳臺地事宜摺〉。《雍正硃批奏摺選輯》(一),臺灣文獻叢刊第300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74。
吳子光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9)。〈紀諸山形勝〉。《臺灣紀事》卷一,臺灣文獻叢刊第36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2。
殷章甫(1981)。《苗栗縣大湖鄉草莓生產之經濟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
梁成柟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70),〈由大湖至罩蘭,經八分林、校栗林各處,畏述也〉。《臺灣詩鈔》卷九,臺灣文獻叢刊第280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169。
黃叔璥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7)。〈番俗雜記 番界〉。《臺灣使槎錄》卷八,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167。
楊貴三、沈淑敏(2010)。〈土地志.地形篇〉,《臺灣全志》卷二。南投市:臺灣文獻館。
楊蓮福(2001)。《戀戀蘆洲情:鄧麗君在蘆洲的歲月》。臺北縣:博揚文化。
臺灣省農林廳山地農牧局編(1983)《山坡地土壤調查報告:苗栗縣》。南投市:臺灣省農林廳山地農牧局。
劉軍(2004)。《社會網路分析導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校春(1989)。《草莓栽培技術》。臺北市:五洲出版社。
蘆洲市公所(2009)。《蘆洲市志》。臺北縣:臺北縣蘆洲市公所。
顧正秋(1997)。《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臺北市:時報文化。
(二)期刊
朱允衛、黃祖輝(2007)。〈社會資本與產業集群成長:一個文獻綜述〉。«中大管理研究》,第2卷,第3期,頁95-107。
江明亮、王俊雄、蔣憲國(2009)。〈農會經營農村酒莊經營定位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大湖地區農會、信義鄉農會為例〉。《農民組織學刊》,第113期,頁55-88。
李二玲、李小建(2007)。〈基於社會網路分析方法的產業集群研究—以河南省虞城縣南莊村鋼卷尺產業集群為例〉。《人文地理》,第22期,第6卷,頁10-15。
李窓明(1993)。〈臺灣草莓產業演進四十年〉。《農業試驗所特刊》,第36期,頁315-328。
李逢春(1982)。〈苗栗縣泰安、大湖、卓蘭和三義四鄉鎮山坡地開發的小區域地理研究〉。《臺南師專學報》,第15期,頁1-77。
施添福(1986)。〈臺灣歷史地理研究剳記(一)試釋土牛紅線〉。《臺灣風物》,第39期,第2卷,頁95-98。
梁炳琨(2008)。〈農業食物在地化:臺東縣池上鄉米食產業的探討〉。《地理學報》。第53期,頁85-117。
陳國章、陳憲明(1983)。〈臺北市書店的區位與消費者購買行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9期,頁1-19。
陳憲明(1974)。〈臺北市近郊蘆洲鄉之土地利用〉。《臺灣文獻》,第25期,第3卷,頁33-47。
彭作奎、古淑美(1994)。〈產期調整對草莓產業及農家經濟之影響〉。《臺灣經濟》,第213期,頁51-76。
黃長宏(1982)。〈大湖草莓的栽培〉。《豐年半月刊》,第23期,第32卷,頁37-39。
劉梅生(2008)。〈社會網路理論對產業集群競爭力的影響〉。《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頁63-65。
劉增城(1998)。〈草莓王國大湖鄉〉。《苗栗區農業專訊》,第4期。
劉增城(2005)。〈苗栗縣大湖鄉草莓產業沿革〉。《苗栗文獻》,第32期,頁50-57。
潘朝陽(1996)。〈大湖地方性的構成-歷史向度的地理詮釋〉。《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25期,頁1-42。
蕭崑杉、蔡必焜(2003)。〈社會資本與社會學習:永續農業知識管理之研究〉。《農業推廣學報》,第20期,頁102-130。
(三)學位論文
王伯仁(2007)。〈現代臺灣奇觀?:節慶、節慶化與節慶地景〉。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白美女(2006)。〈古坑咖啡傳奇──地方品牌化之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朱亭錚(2007)。〈臺灣草莓栽培之過去與前膽〉。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美煌(1997)。〈耕犁深度、微生物、溫度及溫水處理對草莓生長之影響〉。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偉白(1981年)。〈發展觀光農業可行性之研究--以苗栗縣大湖後觀光莓園為個案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碧卿(2007)。〈台東平原釋迦產業的產銷社會空間〉。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品臻(2013)。〈臺南虱目魚產業之地方形塑〉。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進億(2008)。〈蘆洲:一個長期環境史的探討(1731-2001)〉。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恩睦(2006)。〈清代苗栗大湖地區的土地開發(1861-1895)〉。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梁玉琪(2010)。〈苗栗縣大湖鄉草莓栽培擴散及其運銷之研究〉。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學系碩士論文。
莊雅涵(2008)。〈霧峰洋菇到金針菇的地方調適〉。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信呈(2013)。〈苗栗縣大湖鄉水田區的土地利用與農民組織的變遷〉。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獻志(1985)。〈臺灣中北部觀光草莓園經營型態之區域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傳(2000)。〈社會網絡與地方產業文化發展─白河蓮花節與官田菱角節之比較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謝富智(2004)。〈草莓種苗低溫處理、大小和植株葉片數對生長和產量的影響〉。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政府統計資料
大湖鄉公所,〈作物及青果類種植面積調查結果〉(1999~2014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自動測站觀測資料》(2011~2013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局屬逐時觀測資料》(1990~2013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年報》(2000~2011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農業年報》(1983~1999年)。
苗栗縣政府,《苗栗縣統計要覽》(1958~2012年)。
(五)新聞剪報
王惠(1980/04/21)。〈山光水色 到大湖採草莓〉。聯合報。12版。
江詩筑(2014/02/22)。〈草莓精靈季 大湖採果樂 熟果期正逢228假期 義和村莓農攜手推好康〉。中國時報。B2版。
阮日宣(1971/07/26)。〈從業經驗談 經營農產品要在同中求異〉。經濟日報。11版。
林錫霞(2002/12/19)。〈地方文化節21日起登場 大湖 草莓文化節+薑麻節 獅潭 茶桑文化節〉。聯合報。19版。
翁喆裕(2003/01/28)。〈全家新麵包 包了大湖草莓〉。聯合報。35版。
張嘉倫(2003/10/08)。〈主題觀光活動為草莓季暖身 苗栗大湖今天起到12月底 草莓、客家美食、水果酒等活動 逢周末推出〉。民生報。B7版。
曹原彰(1985/01/17)。〈「假日農場」報導 引發動態 農委會請專家研究 推動觀光農村計畫〉。民生報,1版。
莊禾(1979/02/03)。〈走!採草莓去〉。聯合報。09版。
陳靜宜(2004/01/12)。〈農會爆料 假大湖草莓一大堆〉。聯合報。E1版。
無名氏(1959/01/13)。〈市府配發 青果樹苗 今起先行登記〉。聯合報。05版。
無名氏(1960/01/06)。〈市政府配售 優良果樹苗〉。聯合報。02版。
無名氏(1961/01/08)。〈市府購果樹苗 配售市民種植〉。聯合報。02版。
無名氏(1961/08/22)。〈美人將來台 投資經營草莓農場〉。聯合報。05版。
無名氏(1963/05/03)。〈台產草莓 空運輸港〉。聯合報。02版。
無名氏(1966/05/26)。〈草莓密植栽培 產量可增百分五十 新竹農改場研究成功〉。聯合報。02版。
無名氏(1971/03/05)。〈大湖草莓 深受歡迎〉。聯合報。07版。
無名氏(1971/05/24)。〈高級食品「大眾化」了 鮮草莓 今天有試吃會〉。聯合報。09版。
無名氏(1980/02/27)。〈大湖採草莓‧十八尖健行〉。民生報。05版。
無名氏(1981/01/31)。〈彩虹之旅 歡迎未婚青年參加〉。民生報。03版。
無名氏(1982/12/25)。〈澄清湖畔草莓熟 觀光果園待客採〉。民生報。11版。
無名氏(1983/02/21)。〈草莓隨採隨吃小心中毒 台中石岡草莓園.遊客採食中毒〉。民生報。11版。
無名氏(1984/01/06)。〈觀光草莓園提前開放〉。民生報。03版。
無名氏(1984/01/08)。〈士林北投觀光柑園月底開發 卓蘭大湖觀光果園歡迎前往〉。民生報。03版。
無名氏(1999/08/04)。〈全台私釀掃描 有果園處 即聞酒香〉。民生報。2版。
無名氏(2003/10/04)。〈草莓公主選拔開始報名〉。聯合報。B2版。
劉榮春(2002/12/23)。〈苗縣大湖農村休閒酒莊 開幕兩天業績逾200萬元〉。民生報。B7版。
(六)網頁
九九九草莓園。https://www.facebook.com/forstrawberry?fref=ts(瀏覽日期:2014/03/13)。
大湖地區農會。業務介紹。http://www.dahufarm.org.tw/farm/html/introduction.asp(瀏覽日期:2013/10/30)。
大湖地區農會。農會概況。http://www.dahufarm.org.tw/farm/html/about03.asp(瀏覽日期:2013/10/30)。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候統計,月平均日照時數。http://www.cwb.gov.tw/V7/climate/monthlyMean/Taiwan_sunshine.htm(瀏覽日期:2014/01/22)。
苗栗老照片。http://lib.mlc.gov.tw/webmlh/index.htm(瀏覽日期:2014/02/24)。
草莓王國大湖鄉。http://mdares.coa.gov.tw/view.php?catid=1314(瀏覽日期:2013/05/30)。
湖丘草莓園。http://www.huchiou.8898.tw/(瀏覽日期:2014/03/13)。
農情報告資源網。各項作物規模別排序查詢(全部鄉鎮)。http://agr.afa.gov.tw/afa/afa_frame.jsp(瀏覽2014/01/18)。
滿田紅草莓園。https://www.facebook.com/pages/滿田紅草莓園/417769838292130(瀏覽日期:2014/03/13)。
臺灣歷史文化地圖。http://thcts.sinica.edu.tw(瀏覽日期:2013/10/30)。
二、外文部份
Bourdieu, P. (1985).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 G.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4), pp. S95-S120.
Craviotti, C. (2012). Producer Relationships and Local Development in Fresh Fruit Commodity Chains: An Analysis of Blueberry Production in Entre Ríos, Argentina. Regional Studies, 46(2), pp. 203-215.
Granovetter, M. S.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6), pp. 160-180.
Jarosz L.& Qazi J.(2000). The geography of Washington's world apple: global expressions in a local landscape.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6), pp.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