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炯兒 Jung, Joan H. |
---|---|
論文名稱: |
從‘掃蕩’到‘和平’:《掃蕩報》研究(1931-1950) from 'sweeping' to 'peace' |
指導教授: |
呂芳上
Lu, Fang-Sh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0 |
畢業學年度: | 8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6頁 |
中文關鍵詞: | 《掃蕩報》、《和平日報》 、軍辦報紙 、宣傳戰 |
英文關鍵詞: | military newspaper, saotangbao, a propaganda war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8 下載:5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研究的主題,是中國代表性軍辦報紙《掃蕩報》的角色。時代背景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前後時期,研究對象是重慶版的《掃蕩報》與南京版的《和平日報》。
《掃蕩報》則是二十世紀初期在中國出現的一種代表性的軍報。
民國二十年(1931),稱為《掃蕩三日刊》的形式創刊,專門提供國軍官兵閱讀。到民國三十九年(1950)停刊為止,二十年間的發展過程中,《掃蕩日報》、《掃蕩報》、《和平日報》以及再《掃蕩報》等等,共計改了四次刊名。每次改名的時候,都受到政治與社會的影響。
《掃蕩報》在江西南昌「剿匪總司令部」內的「剿匪宣傳處」創刊,該報一直受到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指導。因此,《掃蕩報》的言論及更名,都反映了國民政府和軍隊在政策與立場上的轉變。
從民國二十年創刊到民國三十九年結束,《掃蕩報》經過剿共時期、對日抗戰時期和國共內戰時期的二十年的戰爭時期。身為軍辦報紙,以國家安全為報紙的最優先目標,支持政府與軍隊組織,努力團結軍人與軍人及軍人與國民,全國輿論的統一,也是軍辦報紙的主要任務。創刊時軍人為主要讀者,隨著戰爭的展開,戰爭消息又快又豐富,因此受到全民的歡迎,這是軍辦報紙的優點之一。在戰爭時期,報紙是宣傳戰中最有效率的一種武器。所以戰爭時期政府和軍隊好好兒的運用媒體,這是為了戰爭勝利必要的。本文即著重這種角度來看軍辦報紙。
本論文一共分五章。第一章簡述研究動機與相關資料、抗戰前後時期中國報界情況。並且大體要討論軍報之角色和優點,在簡述中國其他抗戰時期軍報。第二章說明掃蕩報的歷史記略。第三章檢視抗戰時期掃蕩報所作的宣傳。第四章從掃蕩報和新華日報的宣傳戰來,檢討國共關係之演變。從本研究可以知道:言論和政治有密切的關係。二十世紀政府和國民之間,溝通管道還沒發展的時候,政府開發自己的傳播媒體運用,是很有意義的。特別像戰爭,國家危機的時候,成功的運用媒體,政府維護國家安全和生存,很重要。掃蕩報是抗戰前後,中國不斷進行戰爭的時候,以宣傳戰的優好的武器,擔任軍辦報紙的角色。
一、 中文資料
1. 主要資料
1. 漢口《掃蕩報》,民國二十七年六月到十月
2. 重慶《掃蕩報》,民國二十七年十月到民國二十八年四月,
民國二十八年八月到民國三十一年一月,
民國三十二年四月到民國三十四年一月,
四月到一月,九月到十一月
3. 重慶《和平日報》,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月
4. 南京《和平日報》,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到十二月
5. 《重慶各報聯合版》,民國二十八年五月到八月
6. 《重慶中央日報、掃蕩報聯合版》,民國三十一年六月到民國三十二年三月
7. 台灣《掃蕩報》,民國三十八年十到十二月,
民國三十九年一月到六月
8. 《掃蕩通訊》,民國三十年一月,二月
2. 一般原始檔案
1. 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抗戰時期宣傳方略〉,民國二十七年
2. 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抗戰宣傳準則〉,民國二十七年
3. 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抗戰建國綱領宣傳指導大綱〉,民國二十七年五月、六月
4. 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抗戰建國綱領宣傳指導大綱〉,民國
三十年
5. 〈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二十九年度工作計劃〉,民國二十九年
6. 〈重慶市黨部宣傳通報〉第十八號到二十二號,民國三十一年
7. 〈重慶市黨部宣傳通報〉第三十號,民國三十二年
8. 軍委會政治部,〈政工典範草案〉,民國三十一年
3. 報章雜誌
1. 《新聞學季刊》民國二十八年到民國三十一年
2. 《新聞戰線》民國三十年
3. 《戰時記者》,民國二十七年到民國三十年
4. 《新聞雜誌》,民國二十七年八月到三十年八月
5. 《新聞記者》,民國二十七年四月到三十年三月
6. 《新華日報》,民國二十七年十月及十一月,
民國二十九年一月到民國三十年六月,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到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
7. 《兵役月刊》第二卷十、十一、十二期合刊,民國三十年
8. 《戰地》第一期到第六期,民國二十七年四月到六月
9. 《戰地》第三十八期到第五十七期,民國三十年十月到
民國三十一年八月
3.專書
1. 上海市檔案館 編,《南京解放》,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2.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 編,《抗戰六年來之宣傳戰》,重慶,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民國三十二年七月初版
3.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影印,《戰時中國報業》,民國六十五年
4. 中國文化基金會 主編《掃湯二十年》,台北,中國文化基金會,民國六十七年
5. 中央通訊社 編,《七十年來中華民國新聞通訊事業》,台北,中央通訊社,民國七十年
6. 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徵集研究室 編,《中共黨史資料專題研究集:抗日戰爭時期(二)》,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
7. 王思誠主編,《中共禍國史實年表一》,台北,中國大陸問題資料研究中心,民國六十五年
8. 王石番,《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民國八十一年
9. 戈公振,《中國報業史》,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三年
10. 方漢奇,《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二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11. 古屋奎二著:蔣總統祕錄,台北中央日報社譯印發行。民國六十五年初版
12. 李龍牧,《中國新聞事業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3. 李聸 主編,《中國新聞史》,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14. 林君長,《國民革命軍之奮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七十年
15. 周美華 編,《國民政府軍政組織史料──第一冊 軍事委員會(一)》,台北縣,國史館,1996
16. 吳相湘,《第二次中日戰爭史》,台北,綜合月刊社,民國六十二年
17. 高郁雅《北方報紙輿論對北伐之反應》,台北,學生書局,1999
18. 都柏(Leonard W. Dobb)著,辛繼霖譯,《輿論與宣傳》,台北,黎明文化,民國六十二年
19. 曾虛白,《中國新聞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三年
20. 梅良眉,《對日抗戰期間中共統戰策略之研究》,台北,中正書局,民國六十五年
21.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冊,台北,聯經,1998
22. 復旦大學新聞系新聞史教研室 編,《中國新聞史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3.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民國七十一年
24.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1998
25. 國軍政工史編篡委員會 編,《國軍政工史稿》上冊,國防部總政治部,民國四十九年
26. 國軍政工史編篡委員會 編,《國軍政工史稿》下冊,國防部總政治部,民國四十九年
27.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譯印,《日本大東亞戰爭史──中國之部節譯本》,台北,民國七十四年
28. 趙怡,《美國新聞界對中國戡亂戰爭報導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民國七十四年
29. 劉鳳翰,《抗戰史論集》,台北,東大,民國七十六年
30. 鄭貞銘,《新聞傳播總論》,台北,允晨文化,民國七十三年
31. 賴光臨,《中國新聞傳播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
32. 賴光臨,《中國近代報人與報業》,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二版
33. 薜啟亮 主編,《中國共產黨七十年紀實》,河北,河北人民出
版社,1991
34. 藤原彰著,陳鵬仁譯,《解讀中日全面戰爭》,台北,水牛出版
社,民國八十五年
4.論文
1. 王凌霄,《中國國民黨新聞政策之研究(1928-1945)》台北,國
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2. 伊原澤周,(林景煌 譯),〈抗戰時期在華日人的反戰運動〉,收
於《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國史館,1997
3. 李雲漢,〈國民政府戰前對日政策之演變(一九三一-一九三
七)〉,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編輯組編,《抗戰勝
利五十週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國史館,1997
4. 唐樹祥,〈軍事新聞之研究〉,《報學論集》,台北,中國文化學
院,民國五十四年
5. 徐乃力,〈好男應當兵──對日抗戰時期中國的軍事人力動員〉,
《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
6. 倪心正,〈政治控制與新聞媒體之關係──上海《申報》社論研
究(1931-1949)〉,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7. 張志雄,〈軍事新聞消息來源與採訪者互動模式初探〉,《復
興崗學報》第六十一期,民國八十六年九月
8. 劉鳳翰,〈論太原大戰及其初期戰鬥──平型關作戰〉,《中央研
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5期下,民國七十五年
9. 劉鳳翰,〈論「百團大戰」〉,《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十六期,
民國 七十六年
10. 鄭士榮,〈抗戰前後中央文化宣傳方略之研究(1928-1945)
──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功能之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二、外文部門
1. 英文
1.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Chicago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 inc. , 1985
2. Webster’s third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 Boston , MA : Riverside Pub.Co.,1986
3. Harold D. Lasswell, Propagada Technique in the World War , New York, Peter Smith, 1927
4. Julian Adams and Kenneth Stratton,Press time,2n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9.
5. David Wainwright, JOURNALISM, London;W.H.A.ellen, 1971
6. Lin,Yu-tang , Government Control of the Press in Modern
China,1900- 1949,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
7. Harold D. Lasswell and Daniel Lerner, ed., The Symbolic
Instrument in Early Times, Honolulu,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1979
8. HSU.C.Y.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Hong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2.韓文
1. 車培根,《COMMNUCATION學概論(下)》,漢城,世英社,1976
2. 李道亨,〈國家發展與軍民關係〉,《軍民關係發展課題》,漢城陸軍本部,1989
3. 秋光榮,〈韓國軍對民弘報活動發展方案〉,漢城,國防部政訓局,1989
4. 安瓚熙,〈有關軍新聞發展方向的研究──以《國防日報》為
中心〉,漢城,漢陽大學校 行政大學院碩士學位論文,1990
5. 金程台,〈有關軍關聯報導的言論自由與控制〉,漢城,國防大
學院碩士論文,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