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玉芬 |
---|---|
論文名稱: |
黃春明小說中的老人書寫 |
指導教授: | 蔡芳定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3 |
中文關鍵詞: | 黃春明 、黃春明小說 、老人書寫 、老人系列 、放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6 下載:6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受成長環境的影響,黃春明早期小說作品即常以老人為主角,到了後期,更投注心力書寫了一系列以老人為主題的作品,探討社會變遷所造成的種種老人問題。綜合前後期作品,老人書寫在黃春明小說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從年輕至年長,黃春明書寫老人的態度、風格、角度有極大的差異,但關懷老人的心,肯定老人的想法從來沒有改變過。本論文探討黃春明小說中的老人書寫,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緒論:「生命必將老化,老化是生命的課題之一」,但放眼當今文壇中,老人書寫寥寥可數。尤其在台灣邁入「老人國」的行列中,黃春明關於老人的書寫更值得關注。
第二章黃春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作家的成長環境將深刻影響其作品,本章歷述作家成長的軌跡。爲作家的作品作分期,勾勒小說作品全貌。以及探討黃春明對老人問題的看法。
第三章前期的老人書寫:探討老人的現實處境、精神面貌、德行及信仰、感情世界以及書寫特色。
第四章後期的老人書寫:探討老人的現實處境、精神面貌、豐富的鄉野經驗、感情世界以及書寫特色。
第五章結論:因為寫作態度、風格、角度的轉變,造成書寫的差異。前後期老人書寫的差異:前期是形象堅毅鮮明的老人、後期則是孤居鄉間落寞的老者。
參考書目
壹、專書
一、 黃春明作品
黃春明。《放生》。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年。
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台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黃春明。《等待一朵花的名字》。台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黃春明。《看海的日子》。台北:皇冠出版文化出版公司, 2000年。
黃春明。《莎喲娜啦 再見》。台北:皇冠出版文化出版公司, 2000年。
黃春明。《眾神的停車位》。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2002年。
黃春明。《小寡婦》。台北:遠景出版社,1975年2月。
二、 學術論著
王德崴。《從劉鶚到王禎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6年。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 85年。
古繼堂主編。《簡明台灣文學史》。台北:人間出版社,2003年。
白少帆、王文斌、張恆春、武治純主編。《現代台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
朱熹。《四書集註》。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年。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2002年。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年。
呂正惠。《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沈 謙。《文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3月。
李漢偉。《台灣小說的三種悲情》。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李瑞騰主編。《評論20家》。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李瑞騰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評論卷》。台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
花松村編。《台灣鄉土精誌下册》。台北:中一出版社 ,民國88年。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
林海音。《剪影話文壇》。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
林文義編輯、李依玲記錄。《台灣作家印象記》。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84年。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台灣開明書店,民國六十五年三月。
施淑女。《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7年。
保 真。《保真領航看小說》。台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
高天生。《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陳幸蕙。《 75年文學批評選》。台北:爾雅出版社,76年。
曾文星。《老人心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4年。
梅陳玉嬋、楊培珊。《台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書廊公司, 2006年。
張 建。《文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72年11月。
張 建、謝綉華。《中西小說理論要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6月。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國90年9月。
張春榮。《一把文學的梯子》。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82年7月。
張春榮。《國中國文修辭教學》。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4月。
張素貞。《細讀現代小說》。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
張素貞。《現代小說啟事》。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
彭端金。《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葉維廉主編。《中國現代作家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5年。
楊佳嫻撰寫,張寶琴、邵玉銘、瘂弦 編著。《四十年來中國文學1949~1993》。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
尉天驄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遠景出版社,1978年。
劉春城。《愛土地的人-黃春明前傳》。台北:圓神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劉登翰、莊明萱、黃重添、林承璜主編。《台灣文學史(下卷)》。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年。
貳、單篇論文
一、 期刊論文
王良友。<論黃春明小說《放生》的語言風格>。《東方人文學誌》2002年12月 第1卷 第4期,頁197~217。
王宗法。<黃春明小說的時代特徵>。《台灣研究集刊》1999年第1期,頁86~92。
王任君。<腳下的地理 有情的人生-黃春明先生訪談錄(上)>。《國文天地》2004年1月 第19卷 第8期,頁 65~70 。
王任君。<腳下的道理 有情的人生-黃春明先生訪談錄(下)>。《國文天地》2004年2月 第19卷 第9期,頁 107~112。
王震亞。<關切人,關心社會-試論黃春明小說的獨特價值>。《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頁6~9。
方 瑜。<面具之後-試論黃春明小說的「世界」>。《台灣文藝》1978年10月第66期,頁63~71。
古遠清。<黃春明的文學概念>。《理論與創作》2000年 第2期,頁63~64。
古遠清。<談台灣作家-黃春明>。《武漢文史資料》1999年 第7期,頁33~34。
甘鐵生。<文變染乎世情-台灣著名作家黃春明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台聲雜誌》1998年12月,頁31~33。
江 放。<失去的桃花源>。《書評書目》1974年7月 第15期,頁 110~117。
朱孟庭。<掙扎於卑微與高尚間-論黃春明六0年代鄉土小說人物的表與意>。《台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12月 第5 期,頁 65~86。
朱雙一。<黃春明與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傳統>。《台灣研究集刊》1998年第4期,頁84~93。
余 素。<又是一句好響的鑼聲 讀黃春明的《莎呦娜啦‧再見》>。《中華文藝》1974年11月 第8卷 第3期,頁128~130。
汪淑珍。<小人物的代言者-黃春明>。《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999年10月 第10期,頁19~20。
沈雯。<兩個油漆匠 撼人的魅力>。《皇冠》1989年10月 第428期,頁126~128。
何 欣。<小說中的人物(上)>。《書評書目》1973年11月 第8期 ,頁106~118。
何 欣。<論黃春明的小說中的人物(下)>。《書評書目》1974年1月 第9期,頁 35~86。
李玉芬。<魚的況味-黃春明小說「魚」試析>。《臺灣文藝》2003年4月 第187期,頁90~96。
李雪莉。<黃春明:只要很善良,就是幸福>。《天下雜誌》2004年9月 第307 期,頁 170~171。
李献文。<論黃春明小說的文化品格>。《中州大學學報》2000年3月 第1期,頁38~40。
李献文。<黃春明小說的文化品格>。《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1999年10月 第20卷 第5期,頁68~72。
李 素。<什麼是「蘋果的滋味」?-談黃春明「蘋果的滋味」>。《夏潮》1976年12月 第1卷 第9期,頁55~56。
宋雅姿。<生活就是小說-專訪黃春明先生>。《文訊》2004年8月 第226期,頁130~135。
宋雅姿。<黃春明 悠遊於文學與戲劇>。《文訊》2004年7月 第225期,頁64~65。
邱亞才。<黃春明作品中成人世界的渣滓>。《台北評論》1988年8月 第6期,頁 78~84。
邱瓊慧。<黃春明<照鏡子>一文的鏡子作用>。《中國語文》1999年第507期, 頁71~74。
林文華。<殖民與反殖民-論黃春明小說>。《臺灣文藝》2001年8月 第177期,頁 62~71。
林聆慈。<人格的尊嚴與追求-談黃春明小說中的社會意識>。《國文天地》2000年4月 第179期,頁110~111。
林瑞明。<試論黃春明與陳映真>。《文藝批評與理論》1999年4月,頁94~102。
林瑞明。<目的與手段之別-試論黃春明與陳映真>。《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25號,頁321~337。
於 曼。<激憤與無奈:面對“家園”的淪喪-賈平凹、黃春明社會轉型題材作品比較論>。《鄂州大學學報》1999年 第1期,頁31~34。
吳文輝。<向著反映現實的深度突進-台灣省作家黃春明的小說創作初探>。《學術研究》1983年第1期,頁 93~97。
吳青霞。<老者安之?-試析黃春明《放生》中的了老人>。《台灣文學評論》2002年10月 第2卷 第4期,頁68~84。
吳儀鳳。<黃春明小說藝術的言語風格-以《莎呦娜啦‧再見》為例>。《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9月 第222期,頁47~60。
周伯乃。<黃春明小說中的人性尊嚴>。《文藝月刊》1975年4月 第70期,頁 14~19。
周良沛。<在黃春明、陳映真作品研討會上之隨想隨說>。《文藝批評與理論》1999年1月,頁60~65。
周慶塘。<黃春明近期「社會意識」作品探析-以《放生》、《戰士,乾杯!》為例>。《光武國文學報》2004年6月 第1期,頁 1~17。
柯喬文。<老人顯影:黃春明小說集《放生》的老人群像>。《生死學通訊》2002年夏秋 第8期,頁 57~60。
高天生。<性情與沈思:讀黃春明小說有感>。《中興文苑》1978年6月 第9期,頁2~9。
高全之。<黃春明作品中的人的尊嚴問題>。《幼獅文藝》1976年5月 第43卷第5期,頁68~96。
翁光宇。<討論黃春明小說的藝術特色>。《新文學論叢》1992年2月 第12期,頁 168~176。
翁光宇。<試論黃春明小說思想內容的轉變>。《暨南學報》1983年第334期,頁 80~87。
翁銘鴻。<筆寄臺灣的鄉下人-評黃春明小說特質>。《傳習》1998年4月 第16期 ,頁109~115。
徐志平。<台灣鄉土文學三大家述評>。《人文藝術學報》2004年4月 第3期,頁 27~56。
許錟輝主持、鐘怡雯記錄。<期待更寬廣的文學空間-現代小說教學經驗座談會>。《國文天地》1995年8月 第11卷 3期,頁11~19。
許平和。<有人就有希望 評黃春明的「看海的日子」>。《仙人掌》1977年8月 第1卷 第6期,頁237~246。
郭清華。<也是『等待一朵花的名字』-黃春明訪問記> 。《皇冠》1989年7月,第71卷 第5期,頁70~73。
梁竣瓘。<試論黃春明及其作品在中國大陸的接受>。《島語:臺灣文化評論》2003年6月 第2卷,頁46~54。
梁竣瓘。<黃春明《放生》>。《文訊》2000年10月 第180卷,頁35~36。
梁峻瓘。<他不只是一個鄉土作家-「新世紀再讀黃春明」研討會側記>。《文訊》2001年5月 第187卷,頁61~64。
粱敏兒。<黃春明的童話世界-影子原型的拼貼空間>。《兒童文學學刊》2003年11月 第10期,頁71~95。
孫得雄。<台灣人口老化與老人福利>。《科學月刊》第三十四卷第六期, 頁488。
陳素香。<從小說到電影>。《婦女雜誌》1984年1月 第184期,頁71~81。
陳玉玲。<黃春明的小說介紹與評析>。《重中論集》2001年6月 第1卷,頁 182~186。
陳啟仁。<從「青番公的故事」和「甘庚伯的黃昏」論黃春明小說中的小人物情感>。《臺灣文藝》1999年2月 第166卷第167期,頁 58~73。
陳正樑記錄。<來自故鄉的歌手黃春明小說座談會>。《幼獅文藝》1978年月 第48期,頁124~140。
陳芳明。<黃春明論詩>。《宜蘭文獻雜誌》1994年,頁28~76。
陳芳明主持,褚錦婷、曾雨潤紀錄整理 。<文學的交響-「黃春明文學與宜蘭風土」座談會記錄>。《宜蘭文獻雜誌》1994年9月 第11期,頁28~76。
陳 遼。<國民性的探索和表現>。《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8年5月,頁66~70。
陳嬿文。<白先勇 vs.黃春明>。《聯合文學》第230期 ,頁26~33。
尉天驄。<小市鎮人物的困境與救贖-黃春明小說簡論>。《文藝批評與理論》1999年1月,頁56~59。
尉天驕。<把教育的痼疾揭出來給人看-論黃春明作品中的教育問題>。《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6年3月,頁40~43。
尉天驕。<為著共同的民族、鄉土之愛-黃春明作品研討會概述>。《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8年4月,頁27~28。
尉天驕。<黃春明筆下鄉土小人物生與死的意義>。《河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3月 第1卷 第1期,頁12~22。
張英偉。<略論黃春明小說創作特色>。《錦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3期,頁 74~79。
張 希。<家園神話-中國電影中的鄉土呈現及想像>。《電影藝術》2005年第6期,頁161~166。
張 炯。<黃春明創作的意義和歷史地位>。《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1年2月,頁8~10。
張秀民。<我看黃春明和林懷民的小說>。《台灣文藝》1970年10月 第7卷 第29期,頁66~68。
曾健民。<從台灣社會的現實中一路走來-論黃春明小說的時代開創性、啟蒙性和藝術性>。《文藝批評與理論》1999年2月,頁102~106。
閔宇經。<通識教育與課外閱讀:以黃春明的《放生》為例>。《開南管理學院通識研究集刊》2004年11月 第6期,頁1~16頁。
黃克全。<黃春明小說的人文精神>。《文訊》1988年2月 第34期,頁 193~197。
黃淑瑮。<黃春明小說-「魚」之賞析>。《雄中學報》2001年5月 第4期 ,頁1~13。
彭樹君。<童話黃春明>《皇冠》。1993年4月1日,第470期,頁99~112。
越稀方。<鄉土的姿態-關於黃春明、海辛鄉土小說的文本分析>。《小說評論》1999年第1期,頁47~52。
楊 照。<吹到台北的一陣蘭陽風-札記黃春明的作品>。《聯合文學》第10卷 第10期,頁88~92。
楊馥菱。<黃春明及其小說《莎呦娜啦‧再見》>。《台北師院語文學刊》第7期,頁241~263。
楊馥菱、徐國能、陳正芳。<黃春明及其小說《莎呦娜啦‧再見》>。《台灣小說》2003年12月,頁195~211。
筱 玉。<不要亂丟「魚」—黃春明作品不能選為國中教材嗎?>。《大學雜誌》1975年11月 第91期,頁 48~51。
鄒德莉。<品嚐「蘋果的滋味」>。《蘭女學報》2000年4月 第7期 ,頁229~240。
蒲彥光。<黃春明小說《放生》研究>。《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報》2003年12月,頁211~242。
廖咸浩主持、李文冰記載整理。<透過魚的成長方式——談黃春明〈魚〉>。《幼獅文藝》1995年5月 第81卷5期 ,頁65~69。
廖運偉。<從《魚》看黃春明的創作意識>。《文藝月刊》1975年4月 第70卷,頁24~25頁。
廖淑芳。<「黃春明作品研討會」(北京)觀察報告>。《水筆仔》第7期,頁47~50。
鄭清文。<從生命的悲憫到社會的關切>。《台灣文藝》1978年10月 第7期,頁 7~32。
鄭彩仁。<兒子的大玩偶>。《翰海觀潮》1997年5月,頁 35~37。
蔡源煌。<小人物的面具:試論黃春明小說中的表意衝突>。《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77年9月 第10卷第9期,頁34~42。
綠 風。<作品鑒賞《兩個油漆匠》>。《台港小說鑒賞辭典 》1994年,頁477~478。
劉早琴。<黃春明「溺死一隻老貓」探析>。《東吳中文研究集刊》1998年5月第 5期 ,頁 179~194。
劉世鼎。<殖民主義已經結束了嗎?>。《讀書》2005年第4期,頁151~159。
劉紅林。<試論黃春明小說中的民族魂>。《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1年2月,頁11~16。
劉登翰。<台灣經濟轉型期的鄉土眷戀和都市批判-黃春明小說創作一面觀>。《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8年4月,頁13~16。
樊洛平。<黃春明鄉土小說論>。《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8年4月,頁19~23。
樊洛平。<老人與社會:黃春明小說的關懷視點>。《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1年2月,頁17~20。
黎湘萍。<現代消費社會的另類敘事-論黃春明小說的現實主義價值>,《文學評論》1999年第3期,頁114~122。
歐宗智。<為老人做見證-談《放生》>。《為有源頭的活水來》2001年2月,頁 78~81。
戴景尼。<黃春明小說中鄉土人物的世界>。《國文天地》2002年3月 第202期 ,頁 70~76頁。
戴景尼。<黃春明小說中的象徵意義-以《放生》為例>。《國文天地》2002年10月 第209期,頁 23~29。
魏可風。<黃春明答客問>。《聯合文學》第10卷 第10期,頁82~87。
謝曉燕。<拿什麼拯救你 我的體面-關於台灣作家黃春明的《鑼》>。《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11月 第18卷第6期,頁24~26。
謝婉貞。<台灣社會中的一雙銳眼-黃春明的小說及其改編電影>。《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刊》2002年6月 第28期,頁 5~8。
韓春萌。<關注“弱勢群體”,同鑄藝術情結-台灣鄉土作家王禎和與黃春明創作比較>。《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3年2月 第24卷 第1期,頁100~104。
韓 元。<黃春明小說人物論>。《齊魯學刊》2000年第6期,頁123~125。
蕭錦綿。<家住吉祥巷13號 黃春明>。《天下雜誌》1998年第200期,頁330。
蘇鳳玲。<淺探黃春明鄉土小說創作>。《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9卷 第4期,頁126。
嚴紀華。<走入文學國度的充沛與從容-現代文學(小說篇)導讀示例:黃春明《魚》>。《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報》1996年7月 第5期,頁101~117。
二、 學位論文
朱義全。<文化、社會與心境的投射––黃春明小說《放生》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1月。
李亞南。<黃春明《放生》中之老化問題及臨終現象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6月。
吳榮鐘。<黃春明小說中的老人形象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徐秀慧。<黃春明小說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梁竣瓘。<黃春明及其作品研究——文學、社會和歷史的交互考察>。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張錦德。<鄉土之愛•人物之情-黃春明作品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6月。
劉早琴。<原鄉、北進、回溯——黃春明小說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戴景尼。<黃春明小說藝術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5月。
蘇慾娟。<黃春明小說中人物性格之分析研究>。屏東: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三、 報紙論文
王蘭芬。<新書《放生》黃春明惜老人動人心>。《民生報》1999年10月13日第5版。
江春男。<文筆清新的黃春明>。《自立晚報》1977年6月26日第3版。
何春甤。<不要被書名騙了!-讀黃春明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子字》>。《中國時報》1989年9月1日第18版。
李瑞騰。<筆尖所及正在社會的脈動上>。《中國時報》1994年1月6日第39版。
李瑞騰。<白梅生下孩子以後又怎樣?-寫在「黃春明作品研討會」之後>。《聯合報》1998年11月9日第14版。
呂俊德。<小評黃春明的「魚」>。《建國日報》1979年4月24日第3版。
呂俊德。<小評黃春明的「魚」>。《建國日報》1979年5月1日第3版。
杜 英。<能忙最好-黃春明談放生>。《中央日報》2000年1月31日第12卷。
林懷民主講、王之樵記錄整理。<永遠在說 永遠在夢>。《中國時報》1994年10月9日第39版。
吳宏一。<析論黃春明的「魚」(上)>。《中國時報》1976年7月22日第12版。
吳宏一。<析論黃春明的「魚」(下)>,《中國時報》1976年7月23日第12版。
施懿琳。<放生>。《中國時報》1999年11月11日第42版。
姜玉鳳。<既能創作又能思考批判-陳映真心目中的黃春明>。《民生報》民國76年7月29日。
馬儷菁。<細聽老人的聲音>。《中國時報》2000年2月24日第47卷。
唐文標。<兒子的玩偶 旅者手紀>。《中國時報》1983年8月21日第8版。
唐文標。<看《看海的日子》的日子 >。《中國時報》1983年10月30日第8版。
郝譽翔。<走過七O年代-黃春明的文學經談>。《中央日報》2001年11月23日第20版。
翁台生、楊士琪、楊憲宏。<從搭錯車到看海的日子-社會寫實影片再出發所象徵的文化意義>。《聯合報》1983年9月25日第3版。
康俐雯。<黃春明放生 關懷老人>。《中國時報》1999年10月13日第6版。
陳玉玲。<老人的末日-評黃春明《放生》>。《破報》2000年5月26日第64卷。
陳映真。<台灣第一部「第三世界電影」-電影「莎呦娜啦‧再見!」的隨想>。1986年1月26日《中國時報》副刊。
陳建忠。<最後的鄉土傳奇-評黃春明小說集《放生》>。《中央日報》2000年2月12日第22卷。
焦 桐。<笑聲中的淚水-黃春明《放生》>。《中央日報》2000年10月16日第21卷。
黃春明主講、史玉琪記錄整理。<憨猴搬石頭-台灣目前漁農村社區特徵>。《自由時報》1999年12月8日,第39版。
黃春明主講。<一個不良少年的成長與文學>。《中央日報》2000年5月30日第25版。
黃美惠。<把小說當故鄉‧拍電影做過客 黃春明說來說去就是想回「故鄉」>。《民生報》1985年9月1日第9版。
彭惠仙。<荒謬裡的兩種面貌-簡論哈金與黃春明的小說>。《中央日報》2001年9月24日第18版。
湯芝萱。<小李子不是大騙子-黃春明跟他的兒童劇>。《國語日報》1999年10月6日 第8版。
楊 照。<試圖與悲劇周旋的小人物們>。《中國時報》1999年8月29日第37版。
廖玉蕙。<一般心情 兩般寫法 >。《民生報》1989年8月19日第26卷。
薇薇夫人。<我看「小寡婦」>(上,下)。《聯合報》1975年2月27~28日第6版。
應鳳凰。<黃春明曾經是鄉土的、小說的,如今為一朵花立書>。《國語日報》2001年9月8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