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淑貞 CHEN,SHU-CHEN |
---|---|
論文名稱: |
文化義工生涯規劃之研究 A Study of Cultural Volunteers' Career Planning |
指導教授: |
林勝義
Lin, Sheng-Yee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畢業學年度: | 8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6 |
中文關鍵詞: | 文化機構 、義工 、文化義工 、義工生涯 、生涯規劃 、義工生涯規劃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瞭解我國文化義工有關義工生涯規劃的實際情況,以提供文化機構及其義工進行義工生涯規劃的參考。為達此目的,本研究採質化取向,以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首先經由文獻探討,瞭解我國文化機構運用義工的現況及生涯規劃的理論;其次,根據文獻探討形成的訪談指南,徵得11位在文化機構服務滿4年至14年不等,年齡界於40歲至57歲之間的中年義工同意後,逐一訪談。然後,針對訪談所得資料寫成逐字稿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的結論:
一、文化義工具有熱心、同情心、責任感、使命感、重視生命價值等人格特質,是促其參與志願服務的重要驅力 。
二、文化義工通常擁有多重的參與動機,而且隨著義工生涯的發展,而有所調整。尤其「追求學習與成長」、「 回饋社會」、「打發空閒時間」、「拓展社交關係」、「作為退休生涯的準備」等動機,顯然與義工中年期 的生涯發展密切相關。
三、文化義工對於義工角色的認知,主要為「機構業務的配合者」、「默默付出者」、「自身責任以外的服務 工 作者」、「自願付出者」與「義工團隊的認同者」,其中將義工角色視為文化機構的配合者及義工團隊的認 同者,會影響其對「義工生涯規劃」的看法。
四、文化義工往往視擔任義工為休閒生涯的一部分,並強調義工是家庭生活之餘的服務工作,顯示在義工生涯中 ,義工的角色大致上已能與其他生活角色取得協調,並融入個人生活之中。
五、文化義工參與志願服務對其生涯歷程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影響其自我瞭解及成長,顯示參與志願服 務有助於義工達成自我實現。二是促使義工將藝文活動帶入家庭並帶動家人一起擔任義工,顯示義工角色已 逐漸與家庭生活結合。
六、文化義工所遭遇的困擾問題,主要是由於文化機構、義工團隊與義工之間的互動不良。
七、文化義工對於困擾問題的因應方式,主要為:堅定原有的服務信念、當作人生的一種成長、與同儕相互支持 。
八、文化義工對於義工生涯,一般都缺乏規劃的概念,並且認為義工生涯難以規劃。
九、文化義工生涯發展軌跡,大致上可區分為機構需求取向、個人興趣取向、順其自然取向。
十、文化義工對於未來義工生涯的規劃,大多肯定表示會繼續擔任義工,但規劃內容則視未來生涯發展的情況彈 性調整。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分別提出對文化義工、文化機構、文化行政主管機關和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對文化義工的建議
(一)積極參加義工教育訓練、蒐集生涯規劃相關資料,以充實義工生涯規劃的理念,增強義工生涯規劃的能力。
(二)文化義工在訂定義工生涯目標時,應以自己的生涯發展作為重要的考量基礎,將義工的生涯目標與整體的生 涯目標緊密結合,並且隨著生涯發展彈性調整。
(三)進行義工生涯規劃時,必須兼顧家庭角色、工作角色、義工角色及其他相關聯的角色。
(四)文化義工進行義工生涯規劃時,可參考一般生涯規劃模式包括自我評估、工作環境的評估、生涯目標的確立 等內涵。
(五)文化義工應強化服務信念、培養挫折容忍力、建立同儕情誼,以後在面對困擾問題時,可以順利調適自我, 走過快樂的義工生涯。
二、對文化機構的建議
(一)將義工生涯規劃納入義工訓練課程。
(二)工作分配時,應顧及文化義工的生涯發展需求。
(三)文化義工業務承辦人員,應針對不同動機及目標的義工,進行義工生涯輔導。
三、對文化行政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在文化義工相關政策上,應重視文化義工的生涯規劃,編列預算或寬籌經費,協助文化機構推展義工生涯輔 導。
(二)協助文化機構建立義工業務專責督導制度,並針對義工督導進行義工生涯輔導知能的培訓。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兼採量化研究方法。
(二)擴大研究對象的選取。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編譯(民83)。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舒芸(民85)。現代奶爸難為呼?雙生涯家庭父職育兒行為之初探。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王精文(民85)。義工管理流程與技巧研討。載於劉德勝主編,八十五年度文化機構義工幹部研習會成果報告, 18-24。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精文(民87)。義工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文化視窗,4期,4-8。
文建會(民81)。全國文化機構文化義工服務概況。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文建會(民86a)。服務的長河-全國文化機構義工業務參考手冊。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文建會(民86b)。八十六度全國文化機構義工業務研討會會議記錄。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文建會(民87a)。八十六年度文化統計。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文建會(民87b)。中華民國八十七年文化機構績優義工表揚大會簡介。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石淑惠(民86)。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4卷4期,420- 450。
李沁芬(民81)。輔導教師生涯發展及生涯重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良哲(民86)。國內中年人關心的生活課題之探討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0期,141-180。
李素卿譯(民86)。生涯規劃。台北:五南。
李澄如(民87)。台北地區社教機構義工教育訓練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李鍾元(民82)。建立文化機構義工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李鍾元(民88)。我國文化義工制度之評估與展望期中報告。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金樹人(民80)。大專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以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為例。學生輔導通訊,14期,25-30。
金樹人(民86)。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胡幼慧主編(民85)。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芝儀譯(民85)。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林勝義(民79)。建立社教機構義工制度之研究。台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林勝義(民86)。志工的生涯規劃。社教資料雜誌,232期,1-2。
林萬億(民82)。現行公務機關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台北:研考會。
洪鳳儀(民85)。生涯規劃自己來。台北:揚智。
袁志晃(民86)。你也抓得住!談師範生的生涯規劃與發展。教育實習輔導,3卷2期,23-26。
徐曼瑩(民86)。生涯規劃。台北:華杏。
徐善德(民86)。高職學生的生涯規劃。技術及職業教育,39期,5
-9。
許素梅(民82)。圖書館義工組織環境、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為例。書苑,16期,44-65 。
孫國華、鄭燿男(民86)。我國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高市文教,59期,38-43。
張振成(民86)。生涯規劃與生涯發展。諮商與輔導,144期,24-26。
張添洲(民82)。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
張清景(民81)。人力規劃與員工事業生涯規劃。人力資源經理雜誌, 13期,39-5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民85)。八十五年度文化機構義工幹部研習會成果報告。未出版。
郭祥益(民84)。中年期成人發展任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漢銘(民82)。建立企業員工生涯發展制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天中(民84)。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台北:桂冠。
黃立賢(民85)。教師生涯規劃的意義與方法。高市文教,56期,8-11。
彭美蓉(民85)。「生涯規劃自我導向學習」對成年女受刑人生涯規劃行為影響之研究-以臺灣臺北監獄為例。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育儀(民86)。「生涯組型」與「生涯之錨」的質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樞(民68)。自我實現與社會生活。台北:大洋。
楊國德(民87)。文化義工與社區學習文化的塑造。文化視窗,4期,9-14。
楊朝祥(民7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廖又生(民84)。館員生涯規劃問題初探。圖書與資訊學刊,13期,1-7。
趙長寧(民85)。獻身與參與的背後:美國成人義工服務動機的探討。佛教圖書館館訊,7期,19-23。
蔡漢賢主編(民79)。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鄧佩瑜(民85)。非營利機構的經營與管理-兼談志工運用與管理。載於劉德勝主編,八十五年度文化機構義工幹 部研習會成果報告,4-13。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劉德勝(民85)。義工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節流。載於劉德勝主編,八十五年度文化機構義工幹部研習會成果報告, 44-48。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劉麗雯(民78)。臺灣省政府女性主管事業生涯發展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信榮(民86)。員工生涯規劃。產業金融季刊,97期,119-131。
簡春安、鄒平儀(民87)。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魏美蓉(民78)。政府機關公、民營機構實施生涯發展系統之現況查與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
羅文基等(民80)。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空大。
譚光鼎(民84)。臺灣原住民青少年家庭文化與生涯規劃關係之研
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蘇文璽等(民81)。高雄市退休老人老年生涯規劃調查。高雄: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蘇麗敏(民83)。個人生涯規劃與衝突管理之探討-以我國稅務人
員為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Butler , R. J. & Wilson, D.C. (1990). Managing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trategy and Structure.
Brown, D., Brooks, L., & Association(eds.).(1996).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3 rd ed.) .San Francisco , Oxford : Jossey -Bass.
Clary, E. G. & Snyder, M.(1991).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ltruism and Prosocial Behavior : the Case of Volunteerism. Review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19-147.
Ferris, J. M.(1988). The Use of Volunteers in Public Service Production :Some Demand and Supply Consideration.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1-22.
Fischer, L.R.& Schaffer , K.B.(1993).Older Volunteers :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bury: Sage.
Ilsley, P.J.(1989).The Voluntary Sector and Adult Education. In Merriam S.B. & Cunningham P.M.(eds.),Handbook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99-111.
Ilsley, P.J.(1990).Enhancing the Volunteer Experie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ing ,Anthony Elvin Okpara. I.(1984).Volunteer Particip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People Give for Volunteering.(Doctoral Dissertation , Washingt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c No. AAC 841872.
Laves, Karl Stanley (1995). Prediction Benefit Form a Career - Planning Correspondence Course.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 - Columia (No AAC 970524)
More , L. F. (1985).Motivating volunteers: Unpaid Work Can Meet Peoples' s Needs. Vancouver , B. C.: The Vancouver Volunteer Center' s Publication.
Morris, R. & Caro, F.G.(1996).Productive retirement :Stimulating greater volunteer efforts to meet national needs. The Journal of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 4, 5-13.
Pearce, J.L.(1993).Volunteers: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f Unpaid Works. London: Routledge.
Pedersen , Laura(1993).Street-Smart Career Guide : A Step- by- Step Program for Your Career Development.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Inc.
Phillips, M. (1982). 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 in successful volunteerism. Journal of voluntary Action Research ,11, 118-125.
Ridge, R. D. (1993).A Motivation-Based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ng Planned Helping Behavior (Volunteerism).(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c. No .AAC 9928383.
Sewell , H. (1986).Voluntary work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Medium Long-term voluntary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