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桃園神社到桃園縣忠烈祠的歷史發展,可看出日治時期到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國家透過神聖空間的建立,凝聚國民的精神力。但是神社與忠烈祠,卻承載敵對的兩個國家的戰時精神,共同匯集於桃園縣忠烈祠中,便形成難解的結。桃園神社過度到桃園縣忠烈祠,乃於中華民國面對抗日戰爭險峻,要求忠烈祠的設立以表彰烈士精神,在戰爭時期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日本神社成為中華民國忠烈祠,對地方政府而言,政策執行最為方便。直至中華民國政府發現以日本神社做為中華民國忠烈祠,在歷史意涵上,實為不妥,要求地方政府改善。但桃園縣忠烈祠卻僥倖於1985年才通過改建之案。在解嚴的前一年,臺灣政治環境開始鬆動,桃園縣忠烈祠神社建築改建案,號令一出,吸引了藝文界對此建築的關懷,使得桃園縣忠烈祠神社建築改建案,終在輿論喧嘩之下,讓桃園縣議會做出不拆除的決議。桃園縣忠烈祠的神社建物也成為,戰前日本的海外神社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海外神社之一。但是桃園神社與桃園縣忠烈祠的名稱爭議,直至今日,仍是未解的習題。
本論文嘗試從神聖空間出發,透過報紙、檔案佐以口述歷史,建構桃園神社到桃園縣忠烈祠的歷史圖像,以釐清從日治時期到戰後,桃園神社及桃園縣忠烈祠的神聖空間的意義。另一方面,本論文將討論1985年的桃園縣忠烈祠神社建築存拆爭議,透過保存桃園神社建築的聲音,洞悉在未解嚴時代,此事件是否能代表國家歷史記憶開始鬆動,以理解台灣古蹟保存史與台灣政治環境的互動關係。
太田肥洲,《新臺灣を支配する人物と產業史》(臺灣評論社 發行,1940年)
大澤貞吉,《臺灣關係人名簿》(愛光新聞社發行,1959年)
大園市藏,《臺灣人事態勢と事業界》(新時代社臺灣支社發行,1942年)
小笠原省三,《海外神社史上卷》(東京:海外神社史編纂會,1943年)
中島三千男,《海外神社遺跡の景観変容》(御茶の水書房,2013年)
林進發,《台北官紳年鑑》(台北:民眾公論社,1933年)
青山社編集部編,《[実用]建築儀式集成~地鎮祭から落慶法要まで》(大阪:青山社,1998)
青井哲人,《植民地神社と帝国日本》(東京:吉川弘文館,2005年)
唐澤興夫,《臺灣紳士名鑑》(台北新高新報社,1937年)
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臺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 》(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
菅浩二,《日本統治下の海外神社-朝鮮神宮、台湾神社と祭神》(東京:弘文堂,2004年)
新高新報社,《臺灣紳士名鑑》(同成,1937年)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台北:該社,1937年)
蔡錦堂,《日本帝国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1994年)
興南新聞社編,《臺灣人士鑑》(台北:該社,1943年)
辻子実,《侵略神社-靖国思想を考えゐために》(東京:新幹社,2003年)
王鎮華,《空間母語-中國建築的體驗與人文內涵》(臺 北:漢藝色研發行,1995年)
李重耀,《建築隨筆》(李重耀自行出版,1985年10月)
《從日本神社談桃園神社修建》(李重耀自行出版,1992年)
李乾朗,《桃園縣三級古蹟 桃園縣忠烈祠調查研究》(桃園:桃園縣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2000年7月)
林敏哲、李學忠作 (李重耀口述),《桁間巧師—李重耀的建築人生》(台北:李重耀建築師事務所,2003年)
林曉薇、黃士娟主持,《桃園縣忠烈祠文化館文化景觀調查及研究資源應用計畫成果報告書》(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
許雪姬策劃,《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郭俊沛建築師事務所,《九二一地震災區歷史建築 苗栗縣通霄鎮 通霄神社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3)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年)
黃俊銘主持,《新竹神社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新竹:新竹市政府文化局,2003)
《桃園縣忠烈祠文化館修繕工程施工記錄暨工作報告書》,(桃園:桃園縣文化局,2007年11月)
黃惠禎,《左翼批判精神的鍛接-四零年代楊逵文學與思想的歷史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09年7月)
傅朝卿,《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二十世紀中國新建築官制化的歷史研究》(南天書局出版,1993)
楊仁江,《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調查研究》(嘉義市文化局,2004)
蔡錦堂,《褒揚及忠烈祠祀榮典制度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2008年3月)
蕭阿勤,《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研院社研所,2008年)
徐正武,《日治時期臺南州神社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馬宛蓁,《桃園縣忠烈祠文化觀光之研究-以遊客對文化資產之認知、體驗滿意度與經營展望為中心》(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洪芷如,《臺灣地方文化館輔導機制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學位班藝術行政暨管理碩士論文,2008年)
陳建仲,《圖繪臺灣古蹟保存史─一九九○年代以後古蹟與歷史建築保存之狀況》(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玲蓉《日據時期臺灣宗教政策研究-以神道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陳鸞鳳,《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神社的空間特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黃士娟《日治時期臺灣宗教政策下之神社建築》(中原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葉乃齊,《古蹟保存論述形成-光復後臺灣古蹟保存運動》(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989年)
蔡榮任 《一種傅科權力技術的歷史性建築:從臺灣日治時期神社到戰後忠烈祠》(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賴麗蓮《日治時代臺灣的神社政策-以其在國民統合中扮演之角色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蘇姵菁,《日據時期古蹟保存與再利用研究─以桃園神社處理的方式為例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歷史組專題研究論文,2006年) (未出版)
蔡欣雁,《日治後期台中州國家神道之傳播及影響-1931-1945》(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
黃贏生,《文化資產保存與地域性之關聯研究—以苗栗縣通霄神社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中島三千男,〈海外神社研究序說〉,《歴史評論》:602(2005年)
橫森久美,<台湾におけゐ神社-皇民化政策との関連において>,《台湾的近現代史研究》第4號(東京:綠蔭書房,1982年)
何鳳嬌,〈戰後神社土地的接收與處理〉,《臺灣風物》54:2(2004年),頁105-137。
吳介民,〈鄉土文學論戰中的社會想像-文化界公共領域之集體認同的型塑與衝突〉,《公共領域在臺灣:困境與契機》(台北:桂冠,2004年)
吳永華,〈臺灣高山神社:南湖大山神祠的建立〉,《宜蘭文獻雜誌》51(2001年),頁123-136。
吳瑋倫,(1942年竹東神社設立背景及其意義),《新竹文獻》(2004年),頁43-53。
吳榮發,(國家神域的建構:以高雄的神社與忠烈祠為例),《高市文獻》17:1(2004年),頁45-84。
東年,(中國古典建築工法、自然信仰和農業文化:桃園縣忠烈祠的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歷史月刊》256(2009年),頁76-91。
林正芳,(宜蘭神社近百年來的演變),《宜蘭文獻雜誌》51(2001年),頁61-104。
張世瑛,〈國民政府對抗戰忠烈事蹟的調查與紀念〉,《國史館館刊》26(臺北:國史館,2010年12月),頁1-46。
郭俊沛,(歷史建築通霄神社修復再利用),《苗栗文獻》28=42(2007年),頁70-75。
陳水木,(通霄明珠待展風華--通霄神社的修復),《苗栗文獻》13=27(2004年),頁23-27。
陳進傳,(神社與宜蘭人的生活),《宜蘭文獻雜誌》51(2001年),頁3-60。
陳凱雯,〈日治時期基隆神社的興建與昇格之研究〉,《臺灣學研究》:10(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10年12月),頁75-96。
陳鸞鳳,〈日據時期在臺神社社域特徵之研究〉,《社會科教育學報》05(新竹:新竹師院社會科教育學系,2001年)
黃士娟,(日治時期臺灣宗教政策下之神社建築),《史聯雜誌》33(1998年),頁1-22。
(日治時期臺灣之神社建築風土化的特例--建功神社)《臺灣歷史學會通訊》8(1999年),頁42-53。
楊玉姿譯,(高雄神社營造誌),《高市文獻》17:1(2004年),頁27-44。
葉乃齊,〈古蹟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定位〉,《建築師》19:3(1993年3月)
〈臺灣古蹟保存運動的過去與未來〉,《臺灣史料研究》6(1995年)
葉照賢整理 ; 黃聲遠資料提供(從宜蘭神社、新舊忠烈祠到未來的環境博物館--揭櫫「保衛蘭陽環境」新主題),《宜蘭文獻雜誌》51(2001年),頁105-122。
蔡錦堂,〈日據末期臺灣人宗教信仰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思與言》29:04(1991年)
(臺灣忠烈祠和日本的護國神社.靖國神社之比較),《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25(2003年),頁2-8。
(忠烈祠「英靈」探析),《淡江史學》14(2003年),頁139-152。
(「國殤聖域」忠烈祠建立的歷史沿革),《國史館館刊》36(2004年),頁42-49。
〈日本治台時期的神道教與神社建造〉,《宜蘭文獻雜誌》:50(2001年),頁3-32。
〈日治時期日本神道在臺灣的傳播與侷限〉,《淡江史學》:12(2001年),頁141-153。
〈日本據台末期神社的建造-以「一街庄一社」政策為中心〉,《淡江史學》:04(1992年),頁211-224。
〈從神社到忠烈祠-戰前與戰後臺灣”國家宗祀”的轉換〉,《第一屆日本研究•臺日關係•日語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系,2000年)
賴志彰,(臺灣殖民地神社的研究--從大環境、配置、建築談起),《宜蘭文獻雜誌》50(2001年),頁3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