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禹鋕岷
Woo, Ji-Min
論文名稱: 「是」的各種用法在韓語中對應的形式探究與教學應用
指導教授: 曾金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4
中文關鍵詞: 「是」字句「是……的」句信息結構漢韓對比分析偏誤分析教學語法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59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3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是」字在漢語中是使用頻率相當高的詞,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習者最早遇到「是」的用法。學生按學習階段學習不同的「是」,到底有哪些「是」?同一個詞彙在句法上有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之間有何關係?
    本文旨在探討「是」字句相應的韓語表達形式,根據相關理論將 「是」字句大分為三類:繫詞句、焦點句(或分裂句)和強調句(重讀的「是」字句)。「是」的性質可分為實詞(繫動詞)和虛詞(功能詞)。為了找出每個句子相應的韓語表達形式,本文先以韓劇的中文配音和中國電影為語料進行對比分析,再觀察韓國學生易犯的句型偏誤,同時試探其偏誤之間能歸類的特點。
    本文研究結果發現,當「是」為實詞,韓語裡也有相應的詞,即「IDA」,通常以「NEUN~IDA」形式來表達。 韓語的分裂句「…것은…이다」 與漢語的準分裂句結構「…的是…」對應。漢語的聚焦句法手段之一「是……的」,其固定格式在韓語裡依焦點項的不同採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例如,漢語的分裂句若焦點為行為的實施者時,韓語助詞「GA」可對應「是」,「GA」有聚焦主語的功能。焦點句的表層結構都可視為「話題-說明」,其中「是」做斷定功能。只看表層結構韓語也有「話題-說明」結構,即「NEUN~DA」,但「NEUN」與「是」有不同功能,「DA」也只是語尾之一。重讀的「是」,有時能對應韓語對比焦點「NEUN」。
    最後本文檢視中文教材,並基於教材的教學內容,針對以韓語為母語之學習者考察各種「是」的教學階段,提供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學習。

    無英文摘要

    目錄 iv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章節架構 2 第四節 術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認知與功能語法 6 第二節 語法化 18 第三節 各家對「是」字句的研究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資料來源 35 第二節 語料分類依據及分類程式 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 對比分析 37 第二節 偏誤分析 53 第五章 教學應用與建議 63 第一節 理論基礎 63 第二節 語法點的排序 64 第三節 跨語言的差距 65 第四節 教材檢視 67 第五節 教材語法點的描述 69 第六章 結論 75 第一節 研究總結 75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省思 76 參考文獻 78

    中文部分
    方梅(1995)。漢語對比焦點的句法表現手段。中國語文,第四期,279-288。
    木村英樹(2003)。“的”字句的句式語義及“的”字的功能擴展。中國語文,第四期,303-314。
    王力(1959)。中國現代語法。上冊。99-103。香港:中華書局股份限公司。
    王愛玲(2012)。現代漢語焦點句「是……的」已然義的分析與教學。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石定栩(1997)語義、句法、話語和語用的關係-從“的”字結構談起。語法研究和探索(十),商務印書館,310-325。
    石定栩(2004)。理論語法與漢語教學——從“是”的句法功能談起。世界漢語教學,第二期5-12。
    石毓智(2000)。論“的”的語法功能的同一性。世界漢語教學,第一期,16-27。
    石毓智(2005)。論判斷、焦點、強調與對比之關係-“是”的語法功能和使用條件。語言研究,第25卷第四期,43-53。
    朱德熙( 1961)。說「的」。中國語文,第12期。
    朱德熙(1978)。「的」字結構和判斷句。中國語文,第1期。
    何文彬(2006)。 試論句子的客觀性和主觀性-兼談現代漢語語氣助詞的性質。語言歷史論叢。第六輯。四川師範大學漢語研究所。
    佟慧君(1986)。外國人學漢語病句分析。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呂叔湘等(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訥、安珊笛、張伯江(1998)。從話語角度論證語氣詞“的”。中國語文,第二期,93-102。
    沈家煊(1995)。“有界”與“無界”。中國語文,第五期。
    沈家煊(1999)。不對成和標記論。江西教育出版社。
    周小兵等(2004)。學習難度的測定和考察。世界漢語教學,第一期。
    周小兵等(2007,2011)。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周國正(2007)。從漢語資訊結構框架看係詞「是」形成的動因。台大文史學報,第66期,1-16。
    屈承熹(1979)。國語中「是……的」句的功能。語言學論集:理論、應用及漢語語法。臺北:文鴿出版有限公司,140-152。
    屈承熹(1999)。漢語認知功能語法。臺北:文鶴出版。
    屈承熹(2005)。漢語認知功能語法。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胡文澤(2010)。「是……的」與「是…」及漢語教學中的相關問題。中文教師學會學報。第二期,49-71。
    胡裕樹、範曉(1994)。動詞、形容詞的“名物化”和“名詞化”。中國語文,第二期。
    徐子亮(1999)。外國學生漢語學習策略的認知心理分析。世界漢語教學,第四期,75-85。
    徐希明(2000)。現代漢語“是”字句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袁暉、戴耀晶編(1998)。三個平面漢語語法研究的多維視野。語文出版社。
    袁毓林(2003)。從焦點理論看句尾“的”的句法語義功能。中國語文,第一期,3-15。
    崔希亮(2001)。試論教學語法的基礎兼及與理論語法的關係,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30。
    張和友(2007)。情態確認型「是」字構式中「是」的語義功能。北京大學學報,第44卷第2期,95-101。
    張和友(2012)。「是」字結構的句法語義研究──漢語語義特點的一個視角。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蕾(2007)。「是……的」句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平面的分析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曹逢甫(1994)。漢語的分裂句:主題與焦點和諧共處的結構。第三屆世界華語文教學學會研討會論文集:理論與分析篇(上冊)。93-103。
    曹逢甫、謝佳玲(2000)。華語的聚焦結構“分裂句”再探。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世界華語問教育學會,42-56。
    望月八十吉(1984)。從日語看華語的主題。第一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13-123。
    盛文忠(2010)。 日語的主語與漢語的主語怎樣不同?。認知語言學入門,46-51。
    郭銳(2000)。表達功能的轉化和“的”字的作用。當代語言學,第1期,37-52。
    陳怡靜(2011)。談從理論到實踐的課堂語法教學-以「是……的」教學為例。第十屆臺灣華語問教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601-608。
    陳玟妤(2011)。現代漢語「是……的」句次結構分析與教學語法。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俊光(2011)。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 臺北:文鶴出版。
    陳建誠(2002)。中文動詞「是」和英文動詞“BE”的對比分析-以仲介語語料庫為基礎。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丙甫(2003)。“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從描寫性到區分性再到指稱性。世界漢語教學,第一期,14-29。
    湯廷池(1979a)。主語與主題的劃分。國語語法研究論集。臺北:學生書局,73-80。
    湯廷池(1979b)。國語的「是」字句。國語語法研究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33-142。
    湯廷池(1979c)。國語的「的」字句。國語語法研究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43-159。
    湯廷池(1983)。國語的焦點結構:「分裂句」、「分裂變句」、「准分裂句」。漢語句法、語義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27-226。
    黃正德(1988)。說“是”和“有”,李方桂先生紀念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伯榮、廖序東(1997)。現代漢語(增訂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人從(2004)。韓語虛詞意義探究。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趙元任(1980,2002)。中國話的文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劉丹青、徐烈炯(1998)。焦點與背景、話題及漢語“連”字句。中國語文,第四期,243-252。
    劉月華等(1996,2002)。實用現代漢語語法。臺北:師大書苑。
    劉月華等(2001、2007)。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商務印書館出版。
    劉慶華、仇棲鋒(2008)。與焦點表達有關的「是……的」句研究。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四期,49-63
    範開泰(1985)。語用分析說略。中國語文,第六期,401-408。
    範曉(1996)。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鄧守信(1984)。功能語法與漢語資訊結構。第一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63-171。
    鄧守信(2003)。對比分析與語法教學。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7。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修訂版)。臺北:文鶴出版。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臺北: 文鶴出版。
    鄭良偉(1983)。華語裡的焦點表現方式,遠流出版社。
    盧福波(2010)。漢語語法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謝佳玲(1998)。國語的聚焦結構:分裂與准分裂句。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謝福(2008)。外國學生「是……的」句的習得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韓梅(2002)。由動詞「是」+結構助詞「的」構成的判斷句。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72-74。
    韓梅(2005)。「是……的」句的句法語義分析。東疆學刊,第22卷第二期,97-103。
    邊琯植(2007)。現代漢語「到」 之教學語法——以韓籍學習者為例。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邊琯植(2007)。現代漢語「到」之教學語法-以韓籍學習者為例。 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蘇以文、畢永峨(2009)。語言與認知,352-372。

    英文部分
    Li & Thompson(1981/2007). Mandarin Chinese.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黃宜範譯.2007.《漢語語法》. 臺北: 文鶴出版.)
    Gundel, J.(1999) On Different Kinds of Focus. In P. Bosch and R. vander Sand teds. Focu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113-127.
    Lee, Chungmin(1999). “Contrastive Topic: A Locus of the Interface Evidence from Korean and English”, The Semantics/Progmatics Interface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Oxford: Elsevier, 317-42.
    Lee, Chungmin(2003) Contrastive Topic and/or Contrastive Focus. Japanese Korean Linguistics 12:352-364
    Choi, Hyewon(1999) Optimizing Structure in Context: Scrambling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CSLI Publications.
    Choi, Hyewon (2004) Focus and Specificity in Wh-Scrambling: An OT Account. Kore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29-2: 137-166.

    韓文部分
    박철우(2008).국어 분열문의 통사구조. 한말연구학회.76-96.
    (Park Cheol-Woo(2008).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of Cleft Sentences in Korea. Korean Language Research Circle.76-96)
    전영철(2005).한국어의 대조초점. 한국언어학회 제 43호215-237.
    (Jeon Young-Cheol(2005)。韓語的對比焦點。韓國語言學會,第43號,215-237。)
    정재형(1991). 국어의 어순과 초점에 대하여. 우리말 연구I , 275-289.
    (Jeong Jae-Hyeong(1991)。 國語的語序和焦點。國語研究I,275-289。)
    임성규(1989). 현대국어의 강조법 연구. 충남대학교 박사학위 논문.
    (Im Seong-Gyu(1989)。現代國語的強調法研究。忠南大學博士論文。)
    탄나나, 남길임(2013). 한국어와 중국어 계사구문의 대조연구-통사적 분포와 의미 기능 확장을 중심으로. 외국어로서의 한국어교육, 38권 0호. 253-278.
    (Tan Nana, Nam Gil-Im(201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copular construction in Korean and Chines── focused on syntactic distribution and extension of semantic function. 作為外語的韓國語教育,第38卷0號,253-278.)
    이복희(2003). 초점의 의미해석과 담화기능. 언어과학연구 vol.26, 205-226.
    (Lee Bok-Hee(2003). Th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and Discourse Function of Focus. 語言科學研究,第26 卷,205-226.)
    이현희(2013). 어휘 차원에서의 ‘강조’실현 방식과 그 특징.한국학연구 46, 125-165.
    (Lee Hyun-Hee(2013). The ways and features of emphasis according to lexical level: Definitions in the Standard Korean Language Dictionary. 韓國學研究,第46 卷,125-165.)
    동뇌(2005). ‘이다’의 범주적 성격──중국어 ‘是’와의 대조를 중심으로. 한림대학교 석사학위논문.
    (董磊(2005)。 ‘이다’的範疇──與中國語‘是’對比。翰林大學校碩士論文。)
    박정규(1998). 계사 ‘이다’문제의 재고. 어문연구, 제99호, 100-125.
    (朴錠奎(1998). 繫詞‘이다’問題的再考. 語文研究,第99號,100-125.)
    이범진(2009). 정보구조상의 화제, 주제와 초점- 독어와 국어의자료를 중심으로. 독일언어문학 제 46집, 167-194.
    (Li Beom-Jin(2009)。信息結構上話題,主題與焦點──以德語和國語的資料為主。德語語文學,第46集,167-194。)
    정동금(2008). 현대 국어의 초점 연구. 동국대학교 석사학위논문.
    (鄭東錦(2008)。現代國語焦點研究。東國大學碩士論文。)
    성지연(2014). 형태 초점 교수를 통한 ‘-더-’관련 문법 항목 교육 연구. 어문론집 60, 337-366.
    (Sung Ji-yeon(2014).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deo-’ Related Grammar Items Based on Focus on Form. 語文論集60,337-366.)
    김정숙, 남기춘(2002). 영어권 한국어 학습자의 조사 사용 오류 분석과 교육 방법「-이/가」와「-은/는」을 중심으로. 한국어교육,13-1, 국제한국어교육학회. 27-45.
    (Kim Jeong-Suk, Nam Ki-Cun(2002) 。分析學韓語的英語圈學習者助詞使用偏誤並提出教學法──以「-i/ga」와「-un/nun」為主。韓國語教育,13-1,國際韓國語教育學會, 27-45。)
    백수진(2011). 중국인 학습자를 위한 한국어 조사 ‘이/가’, ‘은/는’의 교육- 중국어와의 대응을 중심으로. 149-168.
    (Baek Su-Jin(2011). Teaching on Korean Particles ‘-i/ga’ and ‘-un/nun’ for Chinese Learners – Mainly on the Correspondence with Chinese Language-.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7-1: 149-168.)
    김용범(2004) 초점과 주제의 음성학적 관련성. 언어와 정보 8-1:27-52
    (Kim Yong-Beom(2004) 。焦點與主題在語音上的相關性。語言與信息,8-1:27-52。)
    田畑光子(2003)。 韓日兩國語助詞 ‘-이/가’, ’-은/는’ 과 ‘ガ’, ‘は’對照硏究. 韓國外國語大學校 大學院 國語國文學科碩士論文
    (田畑光子(2003)。 The contrastive studies of ‘-ga’ with ‘-ga’ and ‘-nun’ with ‘-wa’ in both Korean and Japanese languages 韓國外國語大學校大學院 國語國文學科碩士論文。)

    教材
    葉德明主編(2007)。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一、二、三、四冊)。臺北:正中書局。

    網路資源
    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作文語料庫 http://202.112.195.192:8060/hsk/login.asp (搜尋的日期:2013年 4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