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家銓 Wu, Chia-Chuan |
---|---|
論文名稱: |
台灣中部各地白沙屯媽祖聯誼會之調查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Baishatun Matsu Volunteer Associations in Central Taiwan |
指導教授: |
林美容
Lin, Mei-Rong 莊佳穎 Chuang, Chia-Y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7 |
中文關鍵詞: | 白沙屯 、媽祖 、進香 、信徒組織 、聯誼會 |
英文關鍵詞: | Baishatun, Matsu, pilgrimage, volunteer, volunteer association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8 下載:4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拱天宮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為白沙屯地區主要信仰,每年白沙屯媽祖前往北港進香,沿途經過苗栗縣、台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在此四縣市中,許多民眾自願籌組白沙屯媽祖聯誼會,得以在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時,服務沿途隨香的香燈腳為其組織目的。
本論文以台灣中部地區白沙屯媽祖聯誼會作為研究對象,藉由實地深入訪談的方式,探究此一類組織的組成原因、組織架構、年中行事等事情。筆者將該組織區分為「任務型組織團體」與「常態型組織團體」,此二者最大差別在於「分靈媽祖與否」。「任務型組織團體」以白沙屯媽祖進香時,服務隨香的香燈腳作為該組織主要目的;「常態型組織團體」除了在白沙屯媽祖進香時,服務隨香的香燈腳以外,並舉辦許多關於會內媽祖的活動,例如:聯誼會內部進香、會慶、擲爐主、恭祝媽祖聖誕等。
筆者藉由調查台灣中部地區白沙屯媽祖聯誼會組織,試圖分析白沙屯媽祖信仰傳播的方式。其中「白沙屯媽祖」進香路線不定,時常停駕、駐駕於民宅、店家、甚至工廠,無形間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民眾也以自身所能付出的方式回饋,「媽祖」與「信徒」二者間相互影響,使得參與人數增加,白沙屯媽祖信仰也藉由此種方式在台灣中部地方逐漸擴散。
Gong Tian Temple, the religious center of Baishatun of Miaoli County, was founded in 1863. The Baishatun Matsu pilgrimage has more than a century of history. One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Baishatun Mazu pilgrimage is that it is without a fixed route.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e pilgrimage is that Matsu directs the schedule and the route. The Baishatun Matsu pilgrimage starts from Tonghsiao in Miaoli County to Beigang Chao-Tien Temple in Yunlin County. The common route of the Pilgrimage is across the coastal area of Miaoli County, Taichung City, Chang-Hua County, and Yun-Lin County.
Some sincere polgrims calls for their friends and families to do something about the Baishatun Matsu pilgrimage. They prepare food, water, and plain raincoat, then they send to the people who follow the Baishatun Mazu pilgrimage by foot (xiang-deng-jiao). These people set up volunteer association to do more things about Baishatun Matsu pilgrimage. This examination was guided by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s: What reasons cause those people to do such voluntary work? Where do they come from? In consider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volunteer associations. This start the field research of the Baishatun Matsu pilgrimage form 2012 to 2015, and talk with the key members of these volunteer associations. Most of them say that they organize the association because the Baishatun Matsu palanquin once parked in front of their house. Before that, these founders of the associations don’t understand about the pilgrimage.
The important finding from these data suggests two types of organization; One type can be called as missionary type, which means that they just sent out food, water, and plain raincoat to the “xiang-deng-jiao”. Another type can be called as normal type which means that they run more like a normal Matsu association. They tend to do more things for Baishatun Matsu.
Such the finding may account in part for the reason of the people to do such voluntary work.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that might profitably be addressed by future researchers in the area. Accounting for why more than more people from another County of Taiwan to follow the Baishatun Mazu pilgrimage by foot remains for future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一) 史料(以編篡時間排列)
陳培桂
1871,《淡水廳志》,收錄於高賢治主編1995《台灣方志集成 清代篇─第一輯》。
沈茂蔭
1893,《苗栗縣志》,收錄於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主編,2006《台灣史料集成 清代台灣方志彙刊 第三十一冊 》
鄭鵬雲、曾逢辰
1897,《新竹縣志初稿》,收錄於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主編,2011《台灣史料集成 清代台灣方志彙刊 第四十一冊 》
蔡振豐
1897,《苑裡志》,收錄於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主編,2011《台灣史料集成 清代台灣方志彙刊 第四十冊 》。
(二) 專書(以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丁仁傑
2004,《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台北,聯經
2009,《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台北,聯經
石萬壽
2000,《台灣的媽祖信仰》,台北,台原出版社。
林美容
1997,《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2006,《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台北:博揚文化。
2008,《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台北;博揚文化。
林茂賢
2010,《台灣民俗采風》,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張珣
2003,《文化媽祖—台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2008,《媽祖信仰的追尋:張珣自選集(續)》。 台北:博揚出版社。
黃美英
1994,《台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自立晚報社。
蔡相煇
1989,《台灣的媽祖與王爺》,台北,台原出版社。
2006,《媽祖信仰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
焦大衛(David K. Jordan)著,丁仁傑譯
2012,《神‧鬼‧祖先──一個台灣鄉村的民間信仰》,台北,聯經
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
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
(三) 學位論文
王君嶧
2013,〈大甲媽祖與白沙屯媽祖進香組織之比較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民俗藝術組碩士論文
張郁敏
2011,〈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的時間地理學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辜神徹
2007,〈社群、傳說與神蹟:北台灣落鼻祖師信仰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蕙芬
1995,〈社會的延續、情感交融與認同─白沙屯媽祖進香儀式象徵意義體系之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顯斌
2012,〈采風問俗-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鄭家和
2013,〈「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風潮之幻想主題分析〉,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
廖宜敬
2010,〈苗栗白沙屯拱天宮-藥籤考究與重整〉,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昆勝
2004,〈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之探討〉,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簡有慶
2008,〈北有關渡媽----關渡媽祖信仰及其年例的變遷〉,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 單篇論文
丁仁傑
2012,〈全球化下的地方性:台南西港刈香中的時間、空間與村際網絡〉,《台灣人類學刊》,10(1):93-158
2012,〈靈驗的顯現;由象徵結構到社會結盟,一個探討漢人民間信仰文化邏輯的理論性初探〉,《台灣社會學刊》,第49期,頁41-101
三尾裕子
2003,〈從地方性廟宇到全台性廟宇:馬鳴山鎮安宮的發展及其祭祀圈〉,刊於林美容主編《信仰、儀式與社會》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人類學組,頁229-296,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呂玫鍰
2007,〈傳統的再製與創新:白沙屯媽祖進香的「行轎」儀式與徒步經驗之分析〉,刊於《民俗曲藝》,158:39-100
2008,〈社群建構與浮動的邊界:以白沙屯媽祖進香為例〉,刊於《台灣人類學刊》,6:1 31-76
林美容
1987,〈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 53-114,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刊於第三屆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論文集,張炎憲編,頁95-125。台北,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1990,〈彰化媽祖信仰圈〉,收錄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41-104。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1999,〈台灣地區性祭典組織的社會空間與文化意涵〉,收錄於《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頁69-88。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2003,〈關渡媽祖信仰圈〉(與許谷鳴合著)。《媽祖信仰的發展與變遷》,頁117-168。臺北:臺灣宗教學會。
林本炫
1993,〈台灣與棕國大陸宗教變遷的比較研究〉,《宗教與社會變遷》,頁398-399,台北,巨流。
許嘉明
1973,〈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1978,〈祭祀圈之於居台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張珣
1989,〈白沙墩拱天宮進香活動與組織〉,刊於《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6:154-178
2002,〈祭祀圈研究的反省與後祭祀圈時代的來臨〉,《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8:78-111
施振民
1973,〈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刊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