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彤珩
論文名稱: 環境美學養成之探討:以蘭嶼達悟族藝術工作者為例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n art worker of The Tau People in Orchid Island
指導教授: 蔡慧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4
中文關鍵詞: 蘭嶼環境美學達悟族藝術工作者美學養成
英文關鍵詞: Orchid Island,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Tau, The Tau art workers, Aesthetics develop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9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由環境美學的觀點,以蘭嶼達悟族藝術工作者作為實例,探討環境與美學之間的關係。環境美學伴隨時間的發展,已發展成以人文思想與文化環境為核心的生活美學;透過對環境的審美與感知,珍惜環境之自然元素,改善環境問題。蘭嶼是個獨特的海洋島嶼環境,島上原住民族達悟族人因地理隔絕,自成完整之山海生活體系,其生活與生產都是長期與海洋環境互動而生,島上藝術亦具有獨特的自然文化美,並展現豐富的生活意涵。經過在地藝術家之訪談,研究指出環境的組成會影響個人的創作,且環境在創作靈感上扮演重要角色;而文化的學習對個人藝術創作的技巧與背後意涵關係密切。如果文化與環境失去聯繫,其藝術呈現也會僅存形貌空殼而沒有靈魂;訪談對象個人學習歷程與經驗,都被納入創作的運用手法之中。對蘭嶼達悟族而言,藝術創作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為生活用品的一種形式,是祖先因應環境而生透過口傳保留下來,為一種人與環境互動下的循環,環境與環境美學的關係,就落實於個人的生活實踐與表現中;外來現代化的衝擊,已對年輕世代的環境美學產生變化。本研究歸納影響環境美學養成的因素包括:環境、文化、勞動、教育、自身學習。

    This research focus on Tau art workers in Orchid Island as case stud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s the time goes by,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have developed into a life aesthetics that has humanistic ideas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s its core. Trough the aesthetics and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tart to cherish the natural and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rchid island as an ocean island, has a unique environment and it is geographically isolated. The aborigine Tau on the island composed their own mountain and ocean life system, all their life and production has long term interaction with the ocean. The art on the island has a unique beauty of natural culture and also shows the richness life meaning.After interviewing the local art workers, the research found out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vironment will influence personal creation and environmen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spiration. Besides, culture learning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rsonal art creation techniques and meanings behind it. If 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disconnected, the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art is only the morphologies and without a soul. The personal learning process and experience of the interviewee have been all become incorporated into the use of creative techniques. For Tau, art creation is part of life, is a form of life necessities, is a heritage passed on by oral tradition from the ancestors, is a circle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is implement in personal daily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Modern foreign culture has changed the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the elements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 formation include: the environment, culture, labor, education and self-learning.

    謝誌.....................................................ii 中文摘要.................................................iv 英文摘要..................................................v 目 次...................................................vi 表目錄...................................................vii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3 第三節 研究範疇與研究限制.................................4 第四節 名詞界定.........................................6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9 第一節 環境美學探討......................................9 第二節 藝術學習之發展階段.................................41 第三節 達悟族的海洋、文化與藝術............................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81 第一節 研究架構.........................................81 第二節 研究流程.........................................82 第三節 研究對象.........................................83 第四節 研究設計.........................................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91 第一節 當地藝術工作者創作場域之樣貌.........................91 第二節 環境與環境美學的關係...............................93 第三節 海洋與島嶼環境提供的藝術創作素......................115 第四節 海洋與島嶼環境對環境美學養成之傳承與啟發..............134 第五節 環境變遷過程中,蘭嶼環境美學傳承與改善的可能方式 .......176 第六節 綜合討論........................................2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27 第一節 結論...........................................227 第二節 建議.......................................... 242 引用文獻................................................. 251 附錄.................................................... 259  

    【中文文獻】
    王嵩山(2001)。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王德育譯(1993),Viktor Lowenfeld(1957)原著。創造與心智的成長。湖南美術
    出版社。
    田哲益(達西烏拉灣‧畢馬〉(2003)。達悟族神話與傳說。台北:晨星出版有限
    公司。
    古珍(2008)。神祕的巨石文化。看雜誌。6。
    吳介禎等(譯)(2001),Hugh Honour、John Fleming(1982)原著。世界藝術史。
    台北:木馬文化。
    周鴻、劉韻涵(1993)。環境美學。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秀珍(2007)。經驗與教育探微-杜威(J.Dewey)教育哲學之詮釋。台北:師
    大書苑。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
    心障礙研究,3(2),122-136。
    武珊珊(譯)(2003),Jacques Maquet(1988)原著。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者
    眼中的視覺藝術。台北:雄獅美術。
    侯禎塘(2004)。幼兒美術與治療。特殊教育叢書。61-76。
    侯禎塘(2002)。藝術治療法對國小啟智班兒童情緒與行為問題輔導效果研究。屏
    東師院學報,17,329-366。
    高燦榮(2006)。環境藝術: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台北:南天書局。
    高又蘭(2002),臺灣及紐西蘭原住民傳統幼兒教育之比較。國立暨南大學比較教
    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南投縣。
    夏曼‧藍波安(2011)。八代灣的神話。台北:聯經。
    夏勳(譯)(1988),Rhoda Kellogg(1967)原著。兒童化的發展過程。台北:世
    界文物出版社。
    夏盈意(2012)。以生態藝術角度探悉馬修連恩的音樂作品及其對聽眾之影響。國
    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
    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國鈞(1956)。蘭嶼雅美族。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陳望衡(2007)。環境美學的興起。鄭州大學學報。40,3,80-83。
    曹峰(2004)。太平洋島嶼的智慧-神秘的激情獨特體驗。台北:新潮社。
    張文哲(2005)。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學富出版社。
    張瑞蓉(2007)。岩畫圖像與藝術創作研究。書畫藝術學刊。3,403-430。
    黃朝恩(1997)。環境美的內涵和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2,43-49。
    黃中憲、謝慧青、許家碩(譯)(2006),Paul Jahnson(2003)原著。新藝術的
    故事。台北:木馬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正平(譯)(2003),Edina Bernard(?)原著。西洋視覺藝術史現代藝術。台
    北: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曾繁仁(2004)。當前生態美學研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江蘇社會科學。2,204-
    206。
    董強、曹勝操、苗馨(譯)(2002),Ge’rard Legraand(?)原著。西洋視覺藝
    術史文藝復興藝術。台北: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董強、曹勝操、苗馨(譯)(2002),Nicole Tuffellic(?)原著。西洋視覺藝術
    史19世紀藝術。台北: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程相占(2007)。中國環境美學思想史研究的當代意義。江蘇大學學報。9,4,21
    -24。
    萬煜瑤(2005)。視覺場觀點的排灣雕刻文本解析。現代美術學報。10,11,81-
    106。
    萬煜瑤(2005)。民間雕刻之描述論點初探:雕刻文本、藝術場域與社會機制。藝
    術教育研究。10,25-52。
    萬煜瑤(2009)。原住民工藝:當代藝術的美學表現與可能。台灣工藝季刊。32,
    6-11。
    萬煜瑤(1997)。原住民文化與藝術-排灣族古樓村聚落研究。一九九七藝術教育
    國際研討會:藝術與文化認同。1-28。
    楊曉珞、雅柏甦詠‧博伊哲努(2009)。鄒族美學知識。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6,
    55-80。
    廖建榮(2012)。環境美學與生態美學。鄭州大學學報。1,45,5-7。
    劉其偉(1995)。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劉其偉(1982)。蘭嶼部落文化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鎔毓(2007a)。大學生課業學習相關經驗分析:一般生與技職生之比較。課程
    研究,2(2),91-122。
    劉文潭譯(1989),Wtadystaw Tatarkiewicz(1980)原著。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
    台北:丹青圖書。
    盧梅芬(2011)。為什麼「形、色、紋、質」?為什麼「微觀」?--「臺灣原住
    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特展」策展論述。文化驛站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通訊。
    蔣勳(2005)。天地有大美:蔣勳和你談生活美學。台北:遠流。
    鄭漢文(2004)。蘭嶼雅美大船文化的盤繞-大船文化的社會現象探究。國立東華
    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羅慧明(1990)。環境藝術-自然環境與規範環境的結合。環境教育季刊。5,54
    -57。
    關曉榮(2007)。蘭嶼關鍵報告1987-2007。台北:人間出版社。
    【英文文獻】
    Carlson Allen. (2010).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ummer 2012 Edition), Edward N.Zalta (ed.), URL = <http://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um2012/entries/environmental-aesthetics/>.
    Carlson Allen. (1998, 2011).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In E. Craig (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London: Routledge. Retrieved February 21, 2014, from http://www.rep.routledge.com/article/M047
    Hilary J. Inwood、Ryan W. Taylor. (2012). Creative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Learning: Two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65-75.
    John A. Fisher. (2003).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esthetics ed. Jerrold Levins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
    667-678.
    Jonh W.Creswell. (2008). Educational Research:Planning,Conducting,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3rd ed.Thistle Hill Publishing Ser-vicesm.
    【網路資源】
    王蜀桂(2006)。失根的原住民傳統教育。百世教育雜誌。181。線上檢索日期:
    2014年06月10日。網址:
    http://psem.pai-shih.com.tw/contents172/contents172_5-1.asp#01
    包姆嘉通(?)。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6月16日。網址:
    http://www.aerc.nhcue.edu.tw/2-0-0/page-2-019.htm
    中西美術史簡要年表。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3月28日。網址:
    http://www.gtes.ilc.edu.tw/ART/ART3.HTM
    台灣原住民神話與傳說,達悟族-紋樣(2007)。台灣原住民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網
    站。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5月16日。網址
    http://ticeda.moc.gov.tw/shenhua/004dwu/004tuteng.html
    台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4月20日。網址:
    http://www.tiprc.org.tw/epaper/01/01_flyingfish.html#B0
    原住民藝術(2012)。行政院。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6月11日。網址:
    http://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6A1DF17EC68FF6D9&sms=9
    48E2595995D4CBA&s=719C7D76CB579AB3
    朱益田(2006)。西洋藝術史簡表。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3月28日。網址:
    http://justice1970.blogspot.tw/2006/07/blog-post_23.html
    西洋美術史 - Western Art History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3月28日。網
    址:http://s97.tku.edu.tw/~497080779/index.php
    林愛玲(2010)。環境美學─找回兒童與大自然的關係。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3
    月01日。網址:http://www.sdec.ntpc.edu.tw/epaper/10008/3.htm
    林進財(?)。有效教學的理論與策略。國立臺南大學資訊網。線上檢索日期:2014
    年05月11日。網址:web.nutn.edu.tw/gac201/pictorial/11-24b.doc
    美學。中華百科全書。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3月29日。網址: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art.asp?id=2844
    桑塔耶拿。百度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3月29日。網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85541.htm
    教育部電子辭典(1997)。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4月2
    日。網址: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Ei%A6%A8
    &pieceLen=50&fld=1&cat=&ukey=1371110075&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陳宣安。地景多樣性。台灣地形研究室。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9月20日。網址:
    http://tgru.geog.ntu.edu.tw/GeogManager/magazine/NO_31/CH_5/SEL_1/31-7.htm
    曾小華(2004)。關於文化的定義。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5月01
    日。網址: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545593.htm
    登徒(2011)。《寂寞的妻子》人物詞彙歐洲篇。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網站。線上檢
    索日期:2014年04月03日。網址:http://www.filmcritics.org.hk/critics_choice_2011/%E3%80%8A%E5%AF%82%E5%AF%9E%E7%9A%84%E5%A6%BB%E5%AD%90%E3%80%8B%E4%BA%BA%E7%89%A9%E8%A9%9E%E5%BD%99%E6%AD%90%E6%B4%B2%E7%AF%87
    奧斯本。2014年06月29日讀取。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0088433
    〈訪問萬煜瑤老師:談原住民藝術〉(2009)。Vcenter 您的影音中心-數位典藏
    國家型計畫,「典藏檔案」。2014年05月05日讀取。網址:http://vcenter.iis.sinica.edu.tw/watch.php?val=aWQ9T18zVU5nPT0。
    錢善華(2009)。2009年度原住民音樂活動觀察與評介-達悟(雅美)族與鄒族
    。2014年5月25日讀取。網址:
    http://rimh.ncfta.gov.tw/2009_taiwan_traditional_music_yearbook/03_review_f2.html
    學前兒童的發展-二至六歲兒童的發展特徵。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5月28
    日。網址: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eprimary-
    kindergarten/comprehensive-child-development-service/3_Chapter%20II.pdf
    環境詞彙GEMET-環境變遷(Environmental Change)。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品
    質資料倉儲系統。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7月13日。網址:
    http://edw.epa.gov.tw/docGEMET.aspx?WID=148
    蘭嶼鄉公所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5月17日。網址:
    http://lanyu.taitung.gov.tw/tour1-1.html
    蘭嶼手工藝中心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5月14日。網址:
    http://www.327758.com/ly/map.html
    維基百科
    巴洛克藝術。維基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4月03日。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7%B4%E6%B4%9B%E5%85%8B%E8%89
    %BA%E6%9C%AF
    印象派。維基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4月03日。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8%B1%A1%E6%B4%BE
    弗里德里希•謝林。維基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4月03日。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8%B0%A2%E6%9E%97
    亨利•大衛•梭羅。維基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4月05日。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A8%E5%88%A9%C2%B7%E6%88%B4%E7%BB%B4%C2%B7%E6%A2%AD%E7%BD%97
    洛可可藝術。維基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4月03日。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9B%E5%8F%AF%E5%8F%AF
    法蘭西斯‧哈奇森。維基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4月03日。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8%98%AD%E8%A5%BF%E6%96%AF%C2%B7%E5%93%88%E5%A5%87%E6%A3%AE
    約瑟夫•艾迪生。維基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4月03日。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9%BE%E8%BF%AA%E7%94%9F
    虛無主義。維基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4月03日。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99%9A%E6%97%A0%E4%B8%BB%E4%B9
    %89
    中文在線百科
    八大藝術。中文百科在線。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6月02日。網址: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425438.aspx
    彼得拉克。中文百科在線。線上檢索日期:2014年05月27日。網址: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29576.aspx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