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惠玲
論文名稱: 林淵藝術創作之研究
A Study of Lin Yuan's Artistic Creation
指導教授: 袁金塔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林淵素人藝術創作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3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課題以素人藝術家林淵為對象,運用「歷史研究法」、「田野調查」、「文獻分析」、對林淵生平儘可能詳實客觀地考證與記述。研究範圍與目的茲分以下五點:
    一、 林淵在台灣所代表的時代意義
    二、 記錄林淵生平
    三、 了解林淵的創作之發展與演變
    四、 分析林淵作品風格與特色
    五、 林淵藝術創作理念之探究
    經綜合分析後,在第三章記錄了林淵藝術創作之發展與演變,在第四章林淵的作品分析,將林淵創作表現的題材分四類:農村生活時事體驗、民間故事、旅遊見聞、宗教信仰;創作媒材區分成石雕、繪畫、複合媒材、木雕、刺繡建築六大類,並探討藝術家獨特的簽名及落款方式。在第五章透過精神分析及遊戲衝動等學說更進一步剖析其創作世界,林淵詮釋所「認知」到的,甚於所「見到」的世界。
    這些作品傳遞出林淵對美的感知力,是對生活的一種豁達人生觀和面對生活的純真熱情紀錄,是林淵自然、純真直接的情緒表達,作品情感始終不離開生命,是其作品最感動人心之處。在研究者眼中林淵不單純粹以素人藝術家看待,在十四年的創作生涯中,不受名利污染,始終質樸真誠不改其志,虛懷若谷的胸襟令人景仰,更是位充滿能量具功能變通性、流暢性與獨創性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創作是一種生命意識的創作。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 節 文獻探討……………………………………………………5 一、 林淵相關書刊………………………………………………5 二、 台灣素人藝術的相關著作…………………………………8 第三節 研究方法……………………………………………………9 一、歷史研究法……………………………………………………9 二、田野調查………………………………………………………9 三、文獻分析………………………………………………………10 四、研究流程……………………………………………………10 第四節 研究的範圍與價值………………………………………12 第五節 名詞界定…………………………………………………14 一、素人……………………………………………………………14 二、素人藝術家……………………………………………………14 第二章 時代下的林淵……………………………………………16 第一節 台灣素人藝術的開展與特色………………………………16 一、歷史時空下的台灣素人藝術………………………………16 二、素人藝術中的土地文化意涵…………………………………18 三、台灣素人藝術的作品風格特色………………………………19 第二節 台灣素人藝術家……………………………………………22 一、六十年代的先鋒吳李玉哥(1901-1911)……………………25 二、七十年代掀起媒體熱潮的洪通(1920-1987)………………27 第三節 八十年代初承先啟後的林淵………………………………31 一、地理環境 ……………………………………………………31 二、家庭背景與短暫的求學經歷(1913-1934)…………………33 三、成家立業(1935-1976)……………………………………34 四、退休之後與創作濫觴(1977-1991)………………………36 第三章 林淵藝術創作之發展與演變 …………………………38 第一節 不受干擾創作期(早期1977-1979)………………………38 第二節 增廣見聞時期(中期1980-1987)…………………………40 第三節 病後轉變期(晚期1988-1991)…………………………45 第四章 林淵的作品分析…………………………………………49 第一節 林淵創作表現的題材……………………………………49 一、 農村生活時事體驗………………………………………50 二、 民間故事…………………………………………………50 三、 旅遊見聞…………………………………………………51 四、 宗教信仰…………………………………………………51 第二節 林淵的表現媒材區別………………………………………52 一、石雕…………………………………………………………53 二、繪畫…………………………………………………………63 三、複合媒材……………………………………………………75 四、木雕…………………………………………………………82 五、 刺繡…………………………………………………87 六、 建築…………………………………………………92 第三節 獨特的簽名及如「火星文」般的落款方式…………………95 一、年代落款常具有「鏡字文」的效果……………………………95 二、「林」字的寫法…………………………………………97 三、「淵」字的寫法……………………………………………… 98 四、如「火星文」般的落款方式………………………………… 102 第五章 林淵藝術創作之探究…………………………………104 第一節 精神分析批評看林淵的創作………………………………106 第二節 林淵與遊戲衝動說…………………………………………109 第三節 林淵作品中的凝縮作用……………………………………113 第六章 結論…………………………………………………115 參考書目…………………………………………………………………119 附錄 一、林淵先生年表…………………………………………………122 二、林淵之歌歌詞………………………………………………131 三、杜布菲的來信………………………………………………132 四、作品目錄……………………………………………………137 五、訪談紀錄……………………………………………………158 表目錄 表1-1 研究流程…………………………………………………………………11 表2-1 台灣不同年代且具代表性的素人藝術家………………………………24 表3-1林淵藝術創作之發展與演變…………………………………………48 表4-1 林淵獨特的年代落款方式………………………………………………96 表4-2 林淵獨特的簽名方式…………………………………………………99 表5-1 林淵創作流程圖………………………………………………………105 表5-2 林淵作品特徵分析……………………………………………………116 圖目錄 圖1-1 林淵的曾孫們和澎風大仙合影 …………………………………………2 圖1-2 自畫像 ……………………………………………………………………5 圖1-3 《林淵傳奇》封面…………………………………………………………6 圖1-4 台灣樸素藝術節的請柬封面……………………………………………12 圖2-1 吳李玉哥《騎鹿》…………………………………………………………25 圖2-2 洪通彩墨作品……………………………………………………………27 圖2-3 林淵與楊英風……………………………………………………………32 圖3-1 林淵在路旁自行搭簡易的棚架遮陽創作………………………………38 圖3-2 林淵擁抱夢想埋身石堆中………………………………………………39 圖3-3 林淵與黃炳松……………………………………………………………43 圖3-4 土城瓷揚窯即興創作……………………………………………………45 圖3-5 文化中心廣場現場石雕創作完成「獅」、「牛」二件作品(1)……………46 圖3-6 文化中心廣場現場石雕創作完成「獅」、「牛」二件作品(2)……………46 圖4-1 林淵到溪中撿石(1)……………………………………………………53 圖4-2 林淵到溪中撿石(2)……………………………………………………53 圖4-3 林淵設計的雕刻工具……………………………………………………54 圖4-4 趙子龍救阿斗……………………………………………………………55 圖4-5 山地人……………………………………………………………………56 圖4-6 觀世音菩薩………………………………………………………………56 圖4-7 食人魚……………………………………………………………………57 圖4-8 阿拉伯王子………………………………………………………………59 圖4-9 哭沒得吃…………………………………………………………………59 圖4-10 大頭仔偷吃果子 ………………………………………………………60 圖4-11 鯉魚 ……………………………………………………………………60 圖4-12 石豬 ……………………………………………………………………61 圖4-13 報恩牛 …………………………………………………………………61 圖4-14 長角牛 …………………………………………………………………62 圖 4-15林淵習慣蹲著畫畫(1)………………………………………………65 圖 4-16 林淵習慣蹲著畫畫(2)………………………………………………65圖4-17 林淵使用的畫具………………………………………………………65 圖4-18 原住民…………………………………………………………………68 圖4-19天上聖母………………………………………………………………69 圖4-20 雙彩魚…………………………………………………………………70 圖4-21 紅豬母和魚……………………………………………………………71 圖4-22 鱸魚和鬼頭刀…………………………………………………………71 圖4-23 雙魚……………………………………………………………………71 圖4-24天下第一雞……………………………………………………………72 圖4-25雞與魚…………………………………………………………………74 圖4-26大頭鵝…………………………………………………………………74 圖4-27 赤牛……………………………………………………………………75 圖4-28 天上神仙………………………………………………………………76 圖 4-29 天上神仙局部(1)……………………………………………………76 圖 4-30 天上神仙局部(2)……………………………………………………76 圖 4-31 進獻豬(1)……………………………………………………………77 圖 4-32進獻豬(2)……………………………………………………………77 圖4-33旋轉椅…………………………………………………………………78 圖4-34公雞椅…………………………………………………………………79 圖4-35 林在……………………………………………………………………79 圖4-36父母石雕像……………………………………………………………80 圖4-37 佛堂……………………………………………………………………80 圖4-38 林淵於工作室的臥房…………………………………………………81 圖4-39 曹操……………………………………………………………………82 圖4-40蛇………………………………………………………………………83 圖4-41林淵與其創作的木雕群像……………………………………………84 圖4-42酋長-椅子……………………………………………………………85 圖4-43趙匡胤…………………………………………………………………85 圖4-44用麻布針與粗毛線刺繡………………………………………………87 圖4-45林淵刺繡………………………………………………………………87 圖4-46雙魚桌…………………………………………………………………88 圖4-47游泳……………………………………………………………………89 圖4-48鹿角還狗哥……………………………………………………………90 圖4-49魚………………………………………………………………………91 圖4-50魚局部…………………………………………………………………91 圖4-51以一顆顆的石頭堆砌而成牆壁………………………………………93 圖4-52工作室正面……………………………………………………………94 圖4-53工作室後方……………………………………………………………94 圖4-54 林淵畫作上常出現的印章……………………………………………95 圖4-55土地公廟………………………………………………………………102 圖4-56日天山大………………………………………………………………103 圖5-1 戲服……………………………………………………………………112 圖5-2 東海北海………………………………………………………………113 圖5-3 豬頭龜身………………………………………………………………113

    王子華、王萬富、梁坤明(1993.5),《抱樸守真的縮影-林淵紀念特集》,南投縣: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王文科(2003.10),《教育研究法》,增訂第七版四刷,台北:五南。
    王國芳、郭本禹(2003.11),《拉岡》,初版三刷,台北:生智。
    牛耳石雕公園《林淵-無黨無派自己思想》,南投縣:牛耳石雕公園。
    吳令恬、鄭晃二(2003.1),《阿祖的石頭厝》,第二刷,南投縣: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李醒塵(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
    周憲(2002.11)《美學是什麼?》,台北:揚智。
    林今開(1987.2),《林淵傳奇》,第四版,牛耳藝術公園。
    林建成(2003.12),《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原始.樸素》,台北:藝術家。
    林惺獄(1991.4),《台灣美術風雲40年》,第一版三刷,台北:自立晚報社。
    姚一韋(2003),《藝術批評》,台北市:三民。
    莊伯和(1976),《藝術家的雕像》,台北:藝術家。
    洪米貞(1995.1),《台灣樸素藝術圖錄》,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洪米貞(2000.10),《原生藝術的故事》,台北:藝術家。
    洪米貞(2003.4),《靈魅.狂想.洪通》,台北:雄獅。
    張春興(2003.7),《教育心理學》,修訂版第三十刷,台北:東華。
    張國清(1996),《後佛洛伊德主義》,台北:揚智。
    陳石年(1991.9.29),《懷思林淵》,南投縣:林淵治喪委員會
    陳向明(2004.3),《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初版四刷,台北:五南。
    黃世輝(2002),《素人藝術家林淵工作室整建之文史資料調查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黃炫星(1982.11.12),《老人與頑石-林淵石彫專輯》,南投縣:埔里鄉情雜誌社。
    楊英風(1992.1),《牛角掛書-楊英風景觀雕塑工作文摘資料簡報》
    ,三版,台北:楊英風美術館。
    楊孟麗、謝水南(2004.3),《教育研究法》,初版二刷,台北:心理。
    虞君質(2003.10),《藝術概論》,二版八刷,台北:大中國圖書。
    劉千美(2000.8),《藝術與美感》,台北:台灣書店。
    劉惠媛譯、John Berger著(2002),《影像的閱讀》,台北:遠流。
    潘小俠(2005.3),臺灣《美術家一百年-潘小俠攝影造相簿1905-2005》,台北:藝術家。
    蘇振明(2000.12),《台灣樸素藝術薪傳展》,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蘇振明(2000.4),《台灣樸素雕塑家》,台北:常民文化。
    蘇振明(2000.9),《台灣樸素畫家》,台北:常民文化。
    期刊論文:
    王家鳳(1981.10.15),<自然樸拙,稚趣十足-素人雕刻家林淵>,《埔里鄉情雜誌》11期,P58-64。
    王萬富(1995),<埔里導遊>,《美哉南投》,第四期,秋季號,P99。
    成虹飛(1999),<報告書寫的困境與可能性-寫給愛好質化研究的朋友>,《新竹師院學報》,P27-42。
    李冠瑩、黃士杰、黃子珍(2006.1.5),<黃炳松先生訪談記錄>,東海大學
    林子忻(1999.8),<台灣的「素人藝術」-洪通現象再解讀>,《萬能學報》第二十一期,P99-114。
    洪米貞(1997.8),<台灣樸素藝術在哪裡?-談其發展及在國際的定位>,《現代美術》,P36-43。
    洪米貞(1998.2)<台灣樸素藝術的歐洲新據點-比利時魯玟大學美術館>,《現代美術》,P63-65。
    洪素麗(1983.7),<藝術之淵-記林淵>,《埔里鄉情雜誌》16期,P30-32。
    盛鎧(1998.6),《邊界的批評:以洪通的藝術為例-論台灣藝術論述中關於分類與界限的問題》,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郭倩如(1997.6),<樸素藝術與世紀末的台灣-從杜布菲看洪通>,《山藝術雜誌》88期,P57 -61。
    黃圻文(1997.11),<雕出生命氣息的莊稼漢>,《山藝術雜誌》92期,P91-93。
    楊寶欽(1999.6)《台灣樸素藝術的本土風格研究》,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謝里法(1996.11),<我所看到的上一代,那個讓石頭說故事的老人,林淵>,《藝術家雜誌》,P408-413。
    電子報: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6.1.25),<林淵紀念館 珍藏素樸之美-1>
    ,http://www.ocac.gov.tw/unit_data/unitmacro_pop.asp?no=16480
    台灣畫室(2005.11.15),http://www.taiwan123.com.tw/culture/cow/cow-14.htm
    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2005.11.15),<文化專題報導獎 - 文化家園重建系列報導>,http://www.vivianwu.org.tw/02c.php?ser=26&ser1=4
    第二屆牛耳石雕創作獎(2005.11.15),<石雕藝術的普遍意義與親土性意涵>,http://content.edu.tw/country/changhwa/dachu/lanhouse/nato/park1/home-22.htm
    華訊中華資訊網(2005.1.23),<利益之爭搶商標林淵館鬧雙包>
    ,Taiwan Today News Network TTNN.htm
    新台灣雜誌(2001.1.9)250期<樸素藝術很鄉土-自然就是美>,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250&bulletinid=6991
    魅力新故鄉電子報(2005.11.15),21期,<不會說話的石頭-樸拙素人引動社區美學的內加道>,http://mail.homeland.org.tw/old.htm
    魅力新故鄉電子報(2005.11.15),32期,<南投縣魚池鄉共和村內加道社區-「阿淵俱樂部」樸素藝術體驗營>,http://mail.homeland.org.tw/old.htm
    紀錄片:
    蘇振明策劃(1990),《樸素之美-台灣素人畫家群像》,台北: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
    銓美傳真工作室(1989.9),《林淵石雕創作-獅、牛、望月》,南投市:銓美。

    QR CODE